俄罗斯🇷🇺游之五,~~圣彼得堡(二)

知足常乐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9月24日,圣彼得堡 多云转阴(天气变化无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早餐后导游带我们到涅瓦大街自由活动,网上说它的历史与圣彼得堡的城市历史一样长久,从一开始单纯的交通要道,到遍布华丽宫殿与优雅小楼的贵族大街,再到银行商厦林立的资产阶级大道,涅瓦大街与圣彼得堡一起经历了无数风云变换、潮起潮落。事实上,涅瓦大街的名字与俄罗斯历史上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名人紧密相连,它也频繁地出现于俄罗斯近现代的文学作品中,例如果戈理的&lt;涅瓦大街&gt; ,精准地刻画了19世纪中期圣彼得堡的市井人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如今,涅瓦大街是圣彼得堡最热闹最繁华的街道,聚集了该市最大的书店、食品店、最大的百货商店和最昂贵的购物中心。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涅瓦大街还是一条极具观光价值的街道,在那里你可以欣赏到各类教堂、众多的名人故居以及历史遗迹。 涅瓦大街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在这里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圣彼得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共处一地而相安无事,让人不禁为之惊讶不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由于没有导游讲解,也不知眼前的建筑是什么,胡乱地拍些照片,也亮岀来给大家看看.(由于自由活动,外国游客较多,而且较分散,也是俄罗斯扒手聚集之地.本人就在此街被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比起北京的长安街的庄严肃穆和上海的南京路的嘈杂喧嚣,涅瓦大街在厚重的历史人文氛围中处处透出别具一格的闲情逸致和文艺气质,多少俄国的诗人作家画家曾对涅瓦大街深深眷恋,普希金、别林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列宾等大师们的作品中都提到过涅瓦大街,涅瓦大街就像文艺的温床赋予大师们无限的创作灵感,因此被誉为“文艺咖啡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有人说:没有到过圣彼得堡,就不能完全领略俄罗斯的风采;没有到过涅瓦大街,就不算到过圣彼得堡的风采。在俄罗斯文化中心、北方名城圣彼得堡,涅瓦大街是该城一条最繁华、最典型的著名街道,它由彼得大帝亲自设计,18世纪建筑完工,全长6.7公里,从蔚蓝涅瓦河畔的海军部大厦及冬宫广场开始,横贯圣彼得堡的历史、文化、商业区域,跨越无数运河桥梁,直通至圣彼得堡的 “莫斯科火车站”。涅瓦大街两旁汇聚了数不胜数的美丽建筑,皇宫、广场、教堂、剧院、餐馆、商店 走在涅瓦大街上,就像走进了历史的画卷,悠久的建筑,陈旧的楼房,历史感浓郁,故事感十足。可以说,涅瓦大街不仅是圣彼得堡的城市精髓浓缩,也是俄罗斯的国家灵魂展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涅瓦大街的声名远扬,圣彼得堡之行让我迫不及待想要见证它的魅力。当真正亲历其间,它的无限风情让我有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叹。宽敞明亮的街道、大气典雅的建筑、纵横交错的运河、优美洁净的公园、往来穿梭的俊男美女 城市明亮的色彩、民众休闲的步调,街头时时处处洋溢的高尚雅致的文艺气息都是它独特魅力的彰显。风情万种的涅瓦大街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喜好需求,喜欢建筑、喜欢美人、喜欢购物、喜欢文艺的人都能在此收获到完美的邂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朝阳笼罩下的建筑,街道显得非常大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城因人而更加多情,人因城而更加美丽,一座城因为一条街而更加富有味道,我想这说的便是圣彼得堡的涅瓦大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彼得堡运河纵横交错,有“北方威尼斯”之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水城风情无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各种装扮的美女来来往往,让人眼花缭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群街舞小子在街心公园里比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又见加长版尤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街头的华美教堂,随处可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滴 血大 教 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喋血大教堂又称为 滴血大教堂 基督复活大教堂 基督喋血大教堂等名称, 是圣彼得堡为数不多的传统式东正教教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教堂是以莫斯科红场的圣瓦西里教堂为范本建造.具有巴洛克风格,但镶嵌更加复杂,颜色更加艳丽(与圣瓦西里教堂照片相比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81年3月1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坐马车准备宣布启动俄国君主立宪政改进程,就在运河堤岸上被”民意党”极端分子暗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83年,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三世为纪念父皇,就在他的遇刺地修建了这座教堂,故有 滴血 喋血 复活 这么多教堂名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亚历山大二世在位26年,宣布了解放农奴等一系列大政,开启了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教堂高81米就是为了纪念他于1881年被暗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滴血教堂是世界十大美丽教堂之一.就在涅瓦大街边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朝阳下滴血大教堂,美轮美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自由活动,我们去看阿芙乐尔巡洋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芙乐尔”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阿芙乐尔”意为为“黎明”或“曙光”。在罗马神话里,“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它唤醒人们,送来曙光。1916年,它因作战受损被送到造船厂去修理。在布尔什维克党和船厂工人的影响下,水兵们提高了阶级觉悟,逐渐趋向革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上午10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草《告俄国公民书》,在“阿芙乐尔”舰上向全国广播。尔后,晚上9时45分,“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这里发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卫国战争中法西斯德国进攻列宁格勒时,舰上九门大炮被拆下部属在城市外围,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扼守阵地。留在舰上的水兵们,用留下的一门主炮积极作战。后因情况危急,军舰自沉于港湾中。战后被打捞出来,1944年被修复。1948年根据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决定,它被作为军舰博物馆,永远地固定在涅瓦河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舰上的三个巨大的烟囱就会给人古朴苍老感,1900年下水,已有百余年舰令.</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兵舰主炮这一声炮响,揭开了俄国十月革命的序幕,</b><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十月革命一声炮响”</b><b style="font-size:22px;">就是这里发出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一炮当时是作为信号,考虑冬宫有珍贵历史文物,所以炮弹没有装弹头,也就是说放的是 空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涅瓦河上看冬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向往已久的冬宫已经映入眼帘。冬宫在我们这一代人中的知名度极高,这同1917年十月革命攻打冬宫等历史事件有关,同时也得益于《列宁在1918》、《列宁在十月》等经典影片的广泛播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冬宫又叫:艾尔米塔什博物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们排队进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家耐心排队等待进入冬宫</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同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巴黎的卢浮宫、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相媲美的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虽说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是由5座大楼组成的庞大的建筑群,但小艾尔米塔什、大艾尔米塔什、新艾尔米塔什和艾尔米塔什剧院不过是围绕皇宫建起的“配殿”,冬宫始终是博物馆的灵魂和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有从古到今世界文化的270万件艺术品,即使用正常的速度把350多个展厅走完,也得花4个多钟头。假如在每件展品前面停留1分钟,天天按8小时计算,需要11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是昔日沙皇皇宫, 由意大利著名建筑师拉斯特雷利设计,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洛克式建筑的杰出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建于1754-1762年,1837年被大火焚毁,1838-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遭到破坏,战后修复。最初冬宫共有1050个房间,117个阶梯,1886扇门,1945个窗户,飞檐总长近2公里。冬宫的四面各具特色,但内部设计和装饰风格则严格统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艾尔米塔什同昔日俄罗斯帝国的皇室密不可分。创建博物馆的倡议出自沙皇,每一件展品均为皇家收藏,最主要的馆舍则是皇宫。在艾尔米塔什,人们分不清何为展品何为展厅,精美绝伦的馆藏和金碧辉煌的宫殿早已融为一体。徜徉在艺术的海洋里,人们不知不觉间走进了历史,目睹了一个国家的百年兴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镶金的各种雕塑占满了楼梯上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金碧辉煌的徽章大厅,全部柱子及其屋顶装饰都是用黄金包裹的,大厅中悬挂着大型的水晶吊灯,极其精美、豪华,这个大厅是冬宫中较大的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徽章大厅中的全部柱子及其屋顶装饰全部用黄金包裹,金碧辉煌。</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约旦楼梯的大理石立柱是用整块大理石雕成的,非常大气、豪华。</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立柱的上基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理石立柱的下基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抬头看楼顶的天花板,是意大利画家提香的作品----希腊神话故事奥林匹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博物馆共分八个部分:原始文化,古希腊、罗马部、东方民族文化部,俄罗斯文化史部,古钱币部,西欧艺术部,从事导游工作的科学教育部和作品修复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7年2月前,冬宫一直是沙皇的宫邸,后来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占据。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起义群众攻下了冬宫。十月革命后,1922年成立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冬宫成为博物馆的一部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为了纪念俄罗斯帝国的创始者彼得大帝而修建的彼得厅(小金銮殿)。大厅建立于1833年,1837年冬宫大火后,按其原貌重建。大厅中间以神话的表现方法,所描绘的彼得大帝与女神雅典娜。中间是安娜·伊奥安诺夫娜女皇曾坐过的宝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12军事走廊,冬宫里最具有纪念性的地方,并于1826年12月25号,也就是俄罗斯打败拿破仑一周年的纪念日里,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乔治厅(大金銮殿)是冬宫的心脏,依据尼古拉一世的旨令,完全用白色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天花板上装饰着有美轮美奂的镀金图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罗曼诺夫王朝所有的正式庆典仪式都在此举行。这里也称之为荣誉厅或接见大厅。红色御座上装饰着俄罗斯双头鹰国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地板的图案来自16款不同树种的花纹,经过300多年的磨砺仍然完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个很不起眼,极易错过的小展品现在十分出名,人们争相观看,仔细看看,它像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普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画像</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729-1796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最早是叶卡特琳娜二世女皇的私人博物馆。176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从柏林购进伦伯朗、鲁本斯等人的250幅绘画,存放在冬宫的艾尔米塔什(法语,意为“隐宫”),该馆由此而得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走进了冬宫里著名的孔雀大厅。这里展示的世界名贵钟表,形态各异,最著名的当属孔雀钟了。它是十八世纪一个英国著名的钟表设计师--寇克斯所设计,送与叶卡捷琳娜二世女皇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钟的结构很复杂,钟走的时候,孔雀的金翅膀开屏,那上面的猫头鹰眼睛身体都转动起 来,公鸡啼鸣,树根旁边有个小蘑菇,蘑菇上面那是表盘。导游说,实际上现在只有蘑菇上的蜻蜓秒针还能转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孔雀钟前留个影</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马赛克大厅,俄罗斯人专门去梵蒂冈学习掌握的罗马梵蒂冈马赛克技术。这地面镶嵌的图说的都是古罗马人头马的神话故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楼梯口摆放着的巨型孔雀石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月光女神狄安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盖尼米得和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宁芙与蝎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者”)渥大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让·伏尔泰》让-安东尼·乌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多尼斯之死》 1709</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普赛克昏厥》 19世纪上半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青铜时代》1877</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皮格玛利翁与嘉拉泰》(皮格玛利翁——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王,善雕刻。因热恋自己雕刻的少女石像而感动爱神,使石像复活,两人结为夫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伽尼墨得斯》(美少年,宙斯的酒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路走去,到处都是栩栩如生的雕塑世界名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37, 35, 8);">《朱庇特(宙斯神) 》</b><b style="font-size:22px;"> 他右手托着维多利亚胜利女神雕像,左手握着象征最高权力的权杖. 1世纪末 罗马 大理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快找同游帮我同我夫人合影留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欧艺术馆是最早设立的展馆,主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素描、雕塑。达芬奇的《戴花的圣母》 和 《圣母丽达》 就陈列在这里。拉斐尔的《科涅斯塔比勒圣母》和《圣家族》、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品《蜷缩成一团的小男孩》,都是该馆的镇馆之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达芬奇厅。《圣母里达》也叫《圣母与圣子》,作于1480年。据说是俄罗斯沙皇在国外的时候从里达那里买来的。(里达是意大利一个伯爵的名字)这幅画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你从哪个方向看,圣子的眼神好像都在望着你。(由于玻璃镜框反光,拍得不是很清晰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母和花》(圣母伯努瓦)〉画于1478年 达芬奇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据说世界上留传至今的达·芬奇油画总计不到10幅,所以这两幅油画显得格外珍贵。</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模仿罗马梵蒂冈博物馆而修建的“拉斐尔敞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新艾尔米塔什中,影响最大的当属建于1783—1792年的拉斐尔敞廊。拉斐尔及其学生创作的梵蒂冈壁画经过这么多年,今天已几乎全部遗失,但绝妙的复制品在新艾尔米塔什的内部装饰中找到了最恰当的位置,据说画家临摹花了十年的时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局部放大了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拉斐尔敞廊内的一个精致的雕像小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家族》 圣母玛利亚、圣父约翰和圣子耶稣。这幅作品是拉斐尔在弗洛伦萨的早期作品,画家将人物从平日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以他典型的柔和流动的线条,给他的人物上色,创造出和谐,简约,卓越的一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母与圣子》(1502-1503)拉斐尔十九岁时画的,画框也是自己做的。年轻美丽的玛丽亚,抱着坐在膝上的圣婴,拿着书本,他们头上都有光环。背景湖水,小树,画面宁静淡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米开朗基罗厅。《缩着身子的男孩》1530-1534 大理石 - 高度:54厘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粗糙不平的大理石表面,看得出男孩有着强健的肌肉,但却低着头,面部表情也不清晰,似乎一股无名的阻力妨碍着男孩前进。或许揭示着米开朗基罗自己内心深处,极度悲观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世界。塑像的粗糙给人一种没完工的感觉,据说这是几个小时之内就完成的雕塑作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骑士厅- 古代武士的战马、盔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馆藏占地面积最大,最吸引人的西欧意大利西班牙绘画艺术展厅。这些油画大厅的光线都是天窗自然光照,为的是保护文物少受损害。这里的游客最多,驻足时间也很长,油画都很美,但是我们没时间一一细看。只能匆匆拍了下来,到是现在可以细细观赏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达娜依》伦勃朗 对于这幅杰作向来争议颇多。1985年曾遭到严重损害:被一名男子泼洒浓硫酸并划了两刀,经过专家12年的悉心工作才得修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让娜· 撒玛丽肖像 ( 1878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阿尔勒的夫人们》 (1888)后印象派代表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大幅油画《舞蹈》马蒂斯 (法 )野兽主义的代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画面中的这个老妇人在偷窥什么?据介绍,这个男子张开的双腿比例明显不对,色彩也有差别,据说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画派的一个特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头马的油画 ,故事说,古希腊有个民族是人头马族,上半身人身,下半身是马身;横行霸道,欺负别人。上帝知道了就来与他们讲道理说,如果他们再欺负人就对他们不客气了,人头马不服,上帝就下来和他们打仗,并战胜了他们。云中的人物是为了平衡画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来到了古代写生画历史长廊。中间摆放有着许多希腊神话的精美雕塑。</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又是世界名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丘比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古代绘画史画廊 - 《丘比特和普赛克》1796</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马达莱纳忏悔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牧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三美神》安东尼奥·卡诺瓦 在雕塑艺术品长廊中,这组由三少女塑像组成的生动的春之神群雕(在巴黎卢浮宫也有同类题材的作品),形态的生动、线条的柔美,令人称绝。</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丘比特(爱神)》艾蒂安·莫里斯·法尔孔奈。好可爱啊!然而在电影《列宁在十月》中布尔什维克攻占冬宫时,却成了枪战掩体。(可悲!)</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电影《列宁在十月》截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缪斯与诗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每尊雕塑都有个生动美丽的故事,等你去探索。</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迈上这个宽大台阶,我们立即想起看过的《列宁在1918》电影:攻进冬宫的布尔什维克战士就是从这里奔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电影《列宁在1918》截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庞大的科雷万大花盘,重19吨,高2.5米,长短直径分别为4.5米和3米。用一整块乌拉尔碧玉打磨而成,耗时12年。人们先用160匹马牵拉的车将它由阿尔泰地区运到乌拉尔,然后再用平底大驳船沿水路运抵彼得堡。自从搬入冬宫就再也没有移动过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过厅里陈列的2000多年前的神话题材深浮雕</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沿着深深的长廊,我们结束了参观,向冬宫广场的大门走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走出了这条通道眼前一亮,气势宏大的冬宫广场出现在视野中。空旷的广场四周都是两三层的楼房;历史上它曾经是圣彼得堡市的中心,建于1829年。</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中央树立了一根亚历山大纪念柱,高47.5米,直径4米,重600吨,据说是用整块花岗石制成,不用任何支撑,只靠自身重量屹立在基石上。为庆祝俄罗斯民族在1812年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而建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于1834年迁移到宫廷广场中心。亚历山大柱的名字是为了纪念亚历山大一世大帝。因为正是在他的统治时期进行了抗击拿破仑军队的战争。柱子的顶尖上是手持十字架的天使双脚踩着一条蛇,这是战胜敌人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柱子下面的基石上有精美的雕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广场的凯旋门,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群众就是从这里攻入冬宫的。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凯旋门上矗立一尊源于古希腊神话的象征胜利的“荣誉战车”的雕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冬宫面对冬宫广场的正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大门,使我想起电影《列宁在十月》中武装起义者冲进这个大门的镜头,炮火硝烟中,前面的一些人爬上了黑黑的大铁门,门上的人还没有跳下去,后面的人却将大门拥开,欢呼着冲进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电影《列宁在十月》截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05年沙皇政府枪杀前往冬宫请愿群众的“流血星期日”事件,就发生在冬宫前面的广场上。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参加十月革命的起义群众攻下冬宫,在这里逮捕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各部部长,这座昔日皇宫回到人民手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和总司令部分别坐落在广场两边,冬宫外墙粉刷绿色,总司令部粉刷黄色,两者的窗框、楼柱都是白色的。整片广场与建筑规模气魄非凡,虽色彩艳丽但在这座广场上却毫不夸张,非常和谐。</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楼顶竖立有一百多尊塑像,总司令部凯旋门上方中间的六架马车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神像相对而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海军部大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广场上的旅游马车,装饰漂亮,很有皇家贵族气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新艾尔米塔什宫的正门,入口处巨大的10个黑色石人柱子,举托姿势托起上面的阳台;看下面游人的比例,更显出黑色巨人形象。年轻人喜爱在这里庆贺婚礼。</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冬宫广场的气魄和规模令人吃惊,它的全部建筑非常和谐。所有建筑物,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建筑师用不同风格建造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从冬宫出来,不能不感到是接受了一次人文、艺术、历史、文化的洗礼,我怀着一种深深的满足感离开了冬宫广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再看一下打响十月革命第一枪的,向冬宫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让我们再次观赏涅瓦河及其桥梁吧!</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涅瓦河流经圣彼得堡长达28公里,其宽度一般在400至600米之间。河水充沛,河岸较低,水面较高,景色迷人。自城市建立之初,便以瓦西里岛为核心,沿岸的建筑风格既精致又美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彼得大帝钟情的荷兰海盗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涅瓦河奥赫金斯基大桥及支流立交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彼得堡因70余条天然或人工运河交织其间,河道纵横,景致独特,故有北方威尼斯之美誉。而那些造型各异的大小桥梁宛如长虹卧波,增添了城市风情,使其又有桥梁博物馆之雅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支流(一条人工开凿的河)流入涅瓦河的壮丽立交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奥赫金斯基大铁桥,横跨河面河边的花岗岩砌的亲水平台,供人驻足赏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奥赫金斯基大桥的夜景璀璨迷人(照片由网友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圣彼得堡的涅瓦河横贯市区,河水离岸很近,桥造得低矮而不失雅致,极大便利了两岸的交通。作为通往波罗的海的重要航道,为了确保大型船只能够顺利进出,涅瓦河上的桥梁便拥有了其独具特色的开桥仪式,这一仪式也成为了圣彼得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照片由网友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注意!中间的桥面已然隆起,缓缓地向两侧展开。为了不干扰白天两岸的繁忙交通,开桥这一壮观过程总选择在宁静的夜晚悄然进行。此刻,正是当地时间半夜两点,开桥仪式即将上演。(照片由网友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钢铁大桥宛如奔马扬起前蹄,雄姿英发地矗立,让船舶得以顺利驶向波澜壮阔的波罗的海芬兰湾。虽然在这建设期间给居民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但圣彼得堡人民却以此为荣,许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还特意安排在这个具有纪念意义的时间进行,以此彰显城市的魅力与活力。(照片由网友提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早晨大桥一切如常,宁静祥和,昨夜的一幕好像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只留下晨光中的宁静与美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石拱与铁拱巧妙融合的桥梁,其设计独特,中间预留空间以便开桥,确保芬兰湾往来的船只能够顺利通航。</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就要离开列宁的家乡了.看看我在车上拍的列宁雕像吧!(列宁正面照片是网上下载)</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尊10米高铜像位于圣彼得堡名为“芬兰”的火车站附近广场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917年,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结束流亡生活后在圣彼得堡作重要演讲并于当年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铜像最初立于演讲处,以纪念那次演讲,后向涅瓦河方向稍作移动。</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2013年4月1日凌晨,列宁的铜像被炸弹炸出一个大洞。至今末破案.</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雕像我怎么看都象”列宁在打的”,他要离开他亲手缔造的苏联(而现己四分五裂了)离开他创建的苏共即布尔什维克(己今不如昔了),可全世界没有一个地方要他的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社会主义,至今只能仍留在俄罗斯的圣彼得堡.</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游览圣彼得堡后.我们就上游轮赴芬兰了,晚饭由中餐馆提供快餐打包带到邮轮上.</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送我们去芬兰的“玛丽娅”邮轮。</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玛丽娅”号邮轮一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转眼要和俄罗斯告别了,可一个念想一直萦绕在心头:30多年后的今天怎样来看待苏联解体的客观原因?说实话真的有点难,你能看到的东西很少,大同小异的口径,尽管如此还是从网上了解了一点。回来后也有人问我此问题,你说走马看花这5天能看岀什么?</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认为:十月革命的胜利,并不像过去教科书所说“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但也绝不是一次普通的朝廷更替或政权转手,它的意义在于,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开辟了一条非资本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尝试。在苏联,这一伟大的社会实验曾经取得过辉煌,但最后以失败而告终。史称“斯大林模式”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和集权的体制。这种体制,为应对国内外紧张局势,能集中一切人力、财力、物力,适应备战和应战的需要,取得工业化和增强国防实力的显著成果,在短短十多年时间里使苏联成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强国。然而这种体制严重背离现代经济的发展规律,压抑了地方、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加上它在政治上无情地消灭各种反对派和压制持不同政见的知识分子,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严密控制,使整个社会处于僵化、封闭和麻木的状态。二战以后,随着时代主题逐渐向着和平与发展转移,这种体制致使经济发展缓慢,国民经济发展比例失调更加严重,制度性的弊端进一步凸现。显然,这种体制不但不能完成把俄国建成现代化民主国家的历史性任务,反而使俄国在同资本主义的世界性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如果说十月革命后出现了“一球两制”的新格局的话,那么,半个多世纪的比较和竞赛,没有显示苏式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种体制未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因而失去越来越多的民众的支持和拥护,这是苏联解体的根本性原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关于苏联解体原因的十二说:(网上下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葬送说”这一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叛徒,是乱党乱国的罪魁祸首,是他葬送了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和平演变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主要原因是西方推行“和平演变”战略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民族矛盾说”有人认为,苏联解体是苏联实行大俄罗斯主义,对内搞霸权主义的结果。苏联演变的过程也是苏联民族关系日趋紧张、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民族分立日见增长的过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层自决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来自苏共内部,“是苏共的上层精英在对苏联的发展方向进行讨论所做出的决策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经济没搞好说”该观点认为,苏联剧变中首要的决定因素是现存社会主义在同西方经济的竞赛中失败了,特别是在最近的技术革命期间,苏联的中央集权经济不能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并驾齐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斯大林模式说”这种说法认为苏联演变的原因是由于实行“斯大林模式”的结果,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错误路线说”该观点认为苏联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党的主要领导人推行错误的“改革”路线,即所谓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把国家引上了资本主义复辟的道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意识形态说”这种观点认为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新思维”是苏联演变的思想渊源;“民主化、公开化、多元化”迎合了国家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反共需要;“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和平演变的政治策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抛弃说”该说法认为苏共违背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丧失了人民群众的支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历史合力说”这一观点认为苏联演变是多种原因交错的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心不足说”这一观点认为当经济发展到一个瓶颈之时,虽然可以解决温饱问题,但是膨胀的野心催生了膨胀的欲望,如果当时坚持那么几年,很可能会出现另一种结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必然结果说”这一观点认为苏联的解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具有普世意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上述说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听听戈尔巴乔夫自己的说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前苏联最后一任总统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纪念前苏联“8.19”事件10周年时表示,对于“8.19”这一对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的发生,他感到十分痛惜,同时表示自己应该对前苏联的迅速解体承担主要责任。他十分痛心地反省了自己在担任前苏联主要领导人时未能及时在前苏联进行改革、并导致了政策上的失误。戈尔巴乔夫说:“苏联当年若能及时实行改革,那局面定会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而结果也会截然不同。”,“有些人说苏联解体是不可避免的,他们只是起了“助产士”的作用。我不同意这种说法。”,在谈到苏联的一些不良现象时,戈尔巴乔夫表示:“在苏联时期国家内部形成了政治、经济等一些集团,因此,权利集中以及官僚主义束缚了国家的发展,这些现象应该铲除。而改革,最广泛的分散权利是正确的战略。”。</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驶向芬兰,驶向明天</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呵呵,言归正传,结束了俄罗斯的游览,我们将出发到芬兰首都赫尔辛基,这次我们选择了圣彼得堡——赫尔辛基的豪华邮轮的航线,乘坐“玛丽娅”号邮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这是邮轮餐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观景喝咖啡的地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玛丽娅”号邮轮上的赌场</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邮轮上客房的走廊</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邮轮上的楼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邮轮上免税超市</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芬兰时间与俄罗斯时间差一小时,与北京时间差五小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波罗的海上的日岀(芬兰时间7:20开始拍的)</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别藏着啦,拉到眼前来瞧瞧</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嘿,还只露了个半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呵呵,这下才全“露”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旭日的映衬下,船员缓缓升起了轮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初升的红日和飘扬的轮旗</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面对冉冉升起的朝阳,一夜的折腾和旅途的疲惫已抛至九霄云外,兴奋和激动之情难以抑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波罗的海芬兰湾的日出美景,真美啊!(全团就我一人冒着嗖嗖寒风在甲板上拍日岀)</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