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又圣伯多禄大教堂圣伯多禄大教堂、梵蒂冈大殿。由伯拉孟特、米开朗基罗等建筑师不断设计并完善,是一座位于梵蒂冈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规模宏大、壮丽的</span>天主教宗教圣殿,建于1506年至1626年,为天主教会重要的象征之一。根据天主教会圣传,圣伯多禄大教堂是宗徒之长圣伯多禄的安葬地点,历任教宗也大都安葬于此。</p> <p class="ql-block">教堂入口处有五扇大门,从右至左分别为圣门、圣事门、中门、善恶门、死门,每扇大门上都刻有圣经人物或故事的浮雕画。圣门每隔25年的圣诞之夜才会打开,上一次还是2000年。而游客一般从中门进入,幸运的话在周日可以见到为大众祈福的教皇。</p> <p class="ql-block">教堂作为最杰出的文艺复兴建筑,其占地2.3万㎡,可容纳6万多人。教堂中央是直径42米的穹窿,顶高约138米,前方则为圣伯多禄广场与协和大道。教堂正面及广场一圈伫立着多根石柱,每根顶上都有雕像。虽然不是所有天主教堂的“母堂”,亦不是罗马主教(教宗)的主教座堂,而圣伯多禄大教堂仍被视为是天主教会最神圣的地点。</p> <p class="ql-block">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多位建筑师与艺术家多纳托·伯拉孟特、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等都曾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的设计。圣伯多禄广场的设计人是贝尼尼。堂内保存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艺术家如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的壁画与雕刻。</p> <p class="ql-block">圣伯多禄大教堂由于其礼仪作用,是著名的天主教朝圣地点之一。教宗每年会在此举行多个仪式,包括圣殿内外的人数,每次约有1.5-8万人参与。圣伯多禄大教堂与基督教历史上许多事件都有很强的关联,早期基督教、教宗国、宗教改革、反宗教改革等等。</p> <p class="ql-block">教堂最初由君士坦丁大帝于326-333年在圣伯多禄墓地上修建,称老圣伯多禄大教堂,333年落成。1503年犹利二世决定重建圣伯多禄大教堂,之后就是长达120年的重建,先后由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主持设计施工,首任总监多纳托·伯拉孟特后,在1514年拉斐尔被委任了总监的职位,再之后的1538年为小安东尼奥·达·桑加罗和1547年则是米开朗基罗。1626年11月18日正式宣告落成。</p> <p class="ql-block">登圆顶的入口在面向教堂外侧的正面右手边。尽管有电梯,要到屋顶庭园还必须要登330级台阶。从屋顶眺望圣伯多禄广场的夕阳是最美的。</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圣彼得大教堂作为文艺复兴与巴洛克艺术的巅峰之作,珍藏了众多艺术珍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三件镇馆之宝,它分别代表了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时期的雕塑、建筑及装饰艺术最高成就,共同构成了教堂的核心艺术遗产。</p> <p class="ql-block">1)米开朗基罗24岁时雕塑作品《圣母哀痛》。又称《哀悼基督》《圣殇》《圣母怜子》。位于进大门右手边的小厅里,圣母怀抱死去的儿子的悲痛感和对上帝意旨的顺从感在作品中刻画得淋漓尽手。这里所表现的圣母痛苦状与米开朗基罗以後的作品迥然不同。创作于1499年,是米开朗基罗为法国红衣主教让·德·比尔赫雷斯所作的圣母怜子主题雕塑。<span style="font-size:18px;">游客只能隔着栏杆和玻璃罩来观赏。</span></p> <p class="ql-block">作品以《圣经》中圣母玛利亚怀抱耶稣遗体为主题,展现了母爱的崇高与宗教情感,其衣纹的流动感与人物神态的悲悯克制,被誉为“文艺复兴雕塑的完美典范”。 现存放于教堂右侧第一小堂,是唯一有米开朗基罗签名的作品(刻于圣母衣带上),曾因1972年袭击事件受损,现置于防弹玻璃后展示。</p> <p class="ql-block">作者将圣母玛利亚被刻画为年轻端庄的少女,面容温文尔雅,与耶稣的虚弱形成对比,体现母爱的力量。 采用金字塔形构图,衣褶巧妙隐藏身体比例缺陷,平衡了艺术美感与真实感。 使用卡拉拉白色大理石雕刻,表面光滑细腻,细节处理震撼人心。</p> <p class="ql-block">2)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由4根螺旋形铜柱支撑,足有5层楼房高那么高。华盖前面的半圆形栏杆上永远点燃著99盏长明灯,而下方则是宗座祭坛和圣伯多禄的坟墓,只有教皇才可以在这座祭坛上,面对东升的旭日,当著朝圣者举行弥撒。</p> <p class="ql-block">这是内最重要的宗教艺术装置之一。高约28.5米(总高近30米),由四根20米高的螺旋形铜柱支撑。 顶部覆盖青铜华盖,华盖正中镶着白鸽,四角雕刻着守护天使。华盖上面又有四根凤尾状的铜柱,柱头合拢,顶端支撑着一个镀金青铜球体和十字架。华盖前方半圆形栏杆上常年点燃99盏长明灯,下方对应宗座祭坛与圣彼得墓穴。 </p> <p class="ql-block">四根螺旋柱上雕刻圣安布罗斯等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像,顶部中央为黄金圆球与十字架,<span style="font-size:18px;">融合于雕塑与建筑之中</span>。螺旋柱象征耶路撒冷圣殿的螺旋柱,华盖顶部的小天使举着教皇法冠与钥匙,蜜蜂图案为教皇家族纹章。每根柱脚下部均有一座巨大的雕像屹立在四块坚硬的大理石上,塑造的是隆吉诺、艾丽娜、维罗尼卡和安德列阿等圣人形象。</p> <p class="ql-block">这里仅限教皇在宗座祭坛举行面向东方的弥撒仪式,象征天主教会的神圣权威与精神传承。 </p> <p class="ql-block">坛上是圣彼得宝座,报左上方的彩色玻璃上,一只和平鸽在天使的伴随下向下飞翔。在金色华盖顶部也有一只和平鸽。</p> <p class="ql-block">青铜华盖耗时9年完成,使用部分万神庙的青铜材料,其螺旋柱灵感来自古罗马图拉真柱,兼具历史传承与创新性。</p> <p class="ql-block">3)圣伯多禄宝座,也是贝尔尼尼设计的一件镀金的青铜宝座。位于正殿的里边,由一把宽大的镀铜木椅和金光四射的巨大青铜雕塑群组成。椅背上是两个小天使,手持开启天国的钥匙和教皇三重冠。而宝座上方有许多小天使围绕着光芒四射的太阳图案,这是一块镶着鸽子的圆形彩色玻璃,透射着阳光。宝座上方是於光芒四射的荣耀龛及象牙饰物的木椅。传说这把木椅是圣伯多禄的真正御座,后经考证为加洛林国王泰查二世所赠送。</p> <p class="ql-block">这是贝尔尼尼1640年设计的宗教艺术品,以镀金青铜包裹中世纪木质座椅,顶部设12道光束构成的荣耀龛。</p> <p class="ql-block">宝座象征教皇作为圣彼得继承者的权威,其复杂的装饰体系融合了雕塑、建筑与光线设计。</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宝座通过考古证实为加洛林王朝遗物,贝尔尼尼的改造赋予其巴洛克艺术的戏剧性,如顶部彩色玻璃形成的“圣光”效果。</p> <p class="ql-block">圣灵信鸽。位于正殿尽头的彩色玻璃大窗上,翼展达1.5米之长。</p> <p class="ql-block">💕其他重要藏品。除此三件艺术杰作外,还有:</p> <p class="ql-block">◆阿诺尔夫·迪·坎比奥的《圣彼得青铜像》(13世纪)。位于主祭坛右前方,传统上信徒触摸其右脚以求祝福(由于长期被游客频繁触摸右脚部位,导致该脚磨损严重,明显小于左脚且颜色发白,目前已被隔离禁止触摸)。该青铜像表现圣彼得手持天国钥匙并给予祝福的场景,展现了佛罗伦萨雕塑大师的精湛技艺。圣彼得的陵墓位于祭坛下方,这也是教堂名称的由来。铜像前还设有两个巨大的青铜油灯架,增添了宗教氛围。作者阿诺尔夫·迪·坎比奥是意大利中世纪著名雕塑家,其作品多以宗教题材为主,除《圣彼得青铜像》外,还参与创作了圣玛利亚马乔里教堂、阿拉科利圣玛利亚教堂等建筑装饰工程。 </p> <p class="ql-block">圣彼得闭目端坐,头顶金属光环象征圣人身份,右手举起象征祝福,左手握有两把象征神权的钥匙。铜像背景为马赛克装饰,看似织锦。其造型体现了对耶稣传承的守护与教会的弘扬。作品采用青铜铸造,展现了13世纪佛罗伦萨雕塑的写实风格与宗教象征主义的结合。人物动态静谧庄严,细节处理细腻,尤其是钥匙与衣纹的刻画。</p> <p class="ql-block">穿黄袍的《圣彼得青铜像》。6月29日,是梵蒂冈圣伯多禄与圣保禄宗徒节日,是天主教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梵蒂冈一年一度的大日子。教宗方济各将在当天上午9点30分在圣伯多禄大殿主持弥撒大典,并在礼仪中降福羊毛肩带,这些羊毛肩带是新的教省总主教与罗马主教共融的标记。我们一行26人正好午后排队入内参观,难得一见今天穿上黄袍的《圣彼得青铜像》,真是幸运!</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顶及其马赛克装饰,将建筑结构与宗教意象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米开朗基罗设计的穹窿顶。站在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穹顶周长71米,为罗马全城的最高点。当您进入圣伯多禄大教堂内部的时候,第一眼看上去实在无法领略其宏伟的规模。若用人直观视觉去体测它的规模的话,很容易因教堂各个部分巧妙对称的布局形成错觉,需要借助一些实际资料才能说明它的实质:教堂的长度(包括门廊)230米,拱顶的高度38米。正殿尽头的彩色玻璃大窗上有一只圣灵信鸽,翼展达1.5米之长。这座教堂可容纳6万人。如果有时间,游客可乘电梯拾级而上,登顶俯瞰罗马全城。从教堂内出来,在教堂的左侧有一队瑞士卫兵。他们身穿的别致制服500年不变,据说是米开朗基罗设计的,手中的长戈也是15世纪的产品。游人如果想同卫兵合影留念,他们不会拒绝,但要想从这里进入教皇宫,却行不通。</p> <p class="ql-block">站在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你会感到大堂内的一切都显得如此渺小。</p> <p class="ql-block">穹顶周长71米,高度为罗马全城之最。</p> <p class="ql-block">◆《摩西像》。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家<span style="font-size:18px;">米开朗基罗</span>1513—1516年间创作,大理石雕像(局部完成于1542—1545年),现藏于罗马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原为教皇尤利乌斯二世陵墓雕塑计划的核心部分,因工程多次中断成为该陵墓最著名的遗存1-3。雕像高235厘米,以壮年犹太先知摩西为原型,呈现坐姿动态与静态张力的结合:右腿微曲似欲起身,目光威严,手握长须,肌肉线条充满力量感。头生双角的细节源于圣经翻译误差,象征宗教权威;衣褶造型强化腿部体积,延续文艺复兴时期翡冷翠派简洁风格。弗洛伊德曾解析其右手撤回法版的肢体语言暗示内心情感的压抑与克制。艺术史界对创作意图存在争议,涉及瞬间事件描绘与人物类型塑造的分歧。</p> <p class="ql-block">💕参观线路手机实拍</p> <p class="ql-block">正殿被6根石柱分成了3条通道,非常宽阔,巨柱之间的圆拱布满了各种雕塑和装饰物,极其华丽,简直是一座艺术宝库,保存着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诸多艺术家的壁画与雕刻。其中不可错过的是三大珍品:米开朗基罗的雕塑作品《哀悼基督》、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及其设计的圣彼得宝座。</p> <p class="ql-block">贝尔尼尼雕制的青铜华盖和圣伯多禄宝座</p> <p class="ql-block">❤️本篇为浏览时手机实拍,仅供亲朋好友及爱好者闲时浏览欣赏。部分图片及文字资料选自百度,在此一并致谢!同时谢谢各位关注和点赞点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