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老牛<br>美篇编号:12522035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15年7月17日那个炽热的夏日,合欢花开得最美的时节,我走进阜新矿业学院,完成工作后,怀揣着对摄影的热爱,我对阜新进行了摄影采风。</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吃过午饭,我们迫不及待地前往海州露天矿,此时她已华丽转身为国家矿山公园,承载着往昔的工业记忆,静静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走进公园,广场上陈列着各种矿山设备,它们虽已不再轰鸣运转,但斑驳的外壳仿佛仍能让人听见曾经的热闹与喧嚣。其中那台蒸汽火车头,宛如一位沉默的老者,见证着矿山的兴衰变迁,每一道锈迹都铭刻着历史的痕迹。那台风镐就是第三套5元人民币背面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步入大门,一座高高耸立的纪念碑直刺蓝天,它高大威武,如同守护这片土地的巨人,默默纪念着那段激情燃烧的矿业岁月,彰显着开拓者们的壮志豪情。</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过纪念碑,便来到了露天矿的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上,视野豁然开朗,多半个露天矿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观景台上还有几个游人,或许是难耐酷热,他们撑着伞,边欣赏着眼前的奇观,边指指点点,不时发出阵阵惊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矿坑,四壁陡峭如悬崖峭壁,有的坑壁中含有的煤炭曾历经火焰洗礼,如今散发着褚红色的光彩,那色彩浓郁而热烈,仿佛是大地谱写的独特诗篇,漂亮至极。由于时间的雕琢,雨水冲刷出一条条蜿蜒的水沟,未被冲刷的地方则长出了翠绿色的青苔,与红红的岩壁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和谐而又独特的美丽画面。在矿坑底部,生产的车辆仍在忙碌穿梭,自卸式大卡车有序地倾倒着矸石,矸石滚落的瞬间,扬起巨大的灰尘,远远望去,场面十分壮观,这无疑是摄影人眼中不可多得的绝佳素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对于我们而言,仅仅在观景台上观看远远不够,我们渴望更近距离地触摸这片土地。于是,顺着观景台边上的小路前行,寻觅着下到矿坑底下的路。一路上,有的地方大树参天,洒下一片清凉的绿荫;有的地方则是灌木丛丛生,知了在树间欢快鸣唱,为这趟旅程增添了一抹别样的生机。偶尔我们的经过,会惊起一阵“嗖”的声响,只见有东西从树丛中飞向空中,虽未看清其真实模样,但能感觉到这是一种体型较大的昆虫。我们沿着台阶向下行进,天气炎热,台阶又多,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很快,我们下到了距井底不远的地方,这里能清晰地看到井下的诸多景象。我选择站在台阶上,架起相机,将眼前的一切定格在画面之中。涛歌则独自一人继续向下走,穿过一块平地,去探寻更独特的视角进行拍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远远地,我看见矿坑顶部边缘上有自卸卡车在倾倒矸石,那震撼的场景让我迅速换上70—300毫米的长焦镜头,此刻,镜头仿佛拉近了我与被摄物体的距离,让我能更清晰地捕捉到每一个精彩瞬间。我们一边往上走,一边继续拍摄,不放过任何一个值得留念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晚饭后,我们来到了阜新的玉龙湖公园。这里湖水清澈,波光粼粼,岸边绿树成荫,花草繁盛。玉龙湖的取名或许与辽宁赤峰发掘出的玉猪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毕竟玉猪龙作为红山文化的代表,而发掘地又离阜新很近,这为玉龙湖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迷人的文化色彩。我们漫步湖边,用相机记录下了这里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之后,我们来到人民广场,广场上那尊通体纯铜铸造的毛主席塑像格外引人注目。如今,全国能留存下来的毛主席塑像已不多,而实体铜铸的更是稀少,据说全国仅有这一座。遗憾的是,由于未带三脚架,初次拍摄的效果并不理想。</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翌日清晨,天还未完全亮,我便早早来到人民广场,再次拍摄毛主席塑像。记得我读函授时,每年都要来阜新矿院做实验,那时周围的楼房远没有现在这般高大,塑像显得格外高大雄伟。而如今,塑像的背景已是高楼林立,在高楼的衬托下,塑像似乎被“压”矮了。无奈之下,我只好走近塑像,在其下方寻找角度拍摄,努力展现出塑像的高大与庄重,让这份对伟人的敬仰之情通过镜头得以传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趟阜新之旅,在海州露天矿感受到了工业文明与大自然的奇妙融合,在玉龙湖公园领略了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在人民广场体悟了历史与文化的厚重。每一处风景都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人生旅程中一段珍贵而独特的回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