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睡的人叫不醒,自私的人不听劝

都市樵夫

<p class="ql-block">最近,西安消防出了一则公益广告,内容是社区工作人员劝说一男一女缺乏公德不文明行为。面对礼貌、善意劝说,这对男女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欠揍的应对。正在推着电动车准备入户女人极度不耐烦:去去去去,走开,事多的很。那个正在往单元公共部位放纸箱的男人:去去去,没看人忙着呢!之后一女工作人员话风一转:要不试试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接下来就是影视明星张嘉益做的消防广告。</p><p class="ql-block">说实话,社区工作人员也好,巨星张嘉益倾情演绎也罢,对于片头男女不良行为应该不会起到多大作用。现实生活中不乏这类把恶习陋习当成个性自以为是者,比如在电梯中抽烟、垃圾放在过道等。这种不道德行为,虽然遭人鄙视、诋病,但应对方法却也不多,人们也大多采取不和他们一般见识这种阿Q式自我安慰。</p><p class="ql-block">对于有正义感、有廉耻心、有公德意识的人来讲,响鼓无需重捶,点到即止。只要是知道的、理解的,或者公益广告中宣传告之的,无论是法律法规明确、伦理道德规范,还是公序良俗约定,都会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去做。而对于类似广告中反面典型男女那种人,或者更加不堪群体,这种灌输和宣教方式,无异于对牛弹琴。哪个社会制度都难以避免的违法犯罪、违规违纪和有伤风化现象,大多与此有关。</p><p class="ql-block">事实上,宣传教育只是若干种规范行为方式中一种,对于有些素质不那么高、德性不怎么样的人来,不会有太大效果。哪怕本小区、本栋楼、本单元就曾有过类似血的教训,对这种人也不一定会有多大警示作用。因为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么做有多么严重、有多大危害性,不是不知道这种行为令人讨厌、也被人看不起,而是把自己的方便和侥幸心理,凌驾于包括自己和家人在内的公众头上,让大家为他的不负责任埋单。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种人天生就是不安全、不安定、不安分因素。在建国初期毛泽东时代那几十年,这种人是要被监督改造,是要由人民群众帮助他们遵章守纪、服从伦理道德和公序良俗的。</p><p class="ql-block">古人云:乱世施重典、沉疴下猛药,对于这种人,不妨试试罚款、公示,尤其是在小区内点名、公布视频,情节严重者令其检讨并公之于众,或处以拘留,也许效果会更好!当然,实施这些举措的前提也要依法依规,不过从可能达到的效果来看应该是没问题的。退一步讲,哪怕是以暴制暴、以恶制恶,效果也绝对比这种一厢情愿的说教好得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