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近日,宿州市埇桥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党支部组织党员专程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吾辈自强”主题参观活动。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书记杜何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陈蕊,埇桥区青企联党支部书记王皓,执行会长朱小保,支部副书记张金成、宣传委员刘楠,支部党员、妇委会主任宋文芳,支部党员周明苇、赵艳艳、王建林,会员孟辉、沈磊等共同参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踏入历史:沉浸式感受苦难与抗争</b></p> <p class="ql-block"> 当日,支部成员抵达纪念馆。灰白的建筑外墙似一道历史的屏障,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庄严肃穆的氛围如细密的网,瞬间笼罩众人。序厅中,高达12米的“倒下的300000人”雕塑震撼矗立,遇难同胞扭曲的身躯、痛苦的神情、无助的姿态,像一把把利刃,直直刺入每个人的心。支部宣传委员刘楠停下脚步,久久凝视,许久后轻声说道:“这一组组冰冷的数字,此刻化作眼前具象的苦难,这一趟,才真正懂‘铭记’二字究竟该有多重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 支部党员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馆内,依次参观了各个展厅,一幅幅触目惊心的历史照片、一段段令人悲痛的影像资料、一件件饱含血泪的实物展品,生动而惨烈地重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无声地诉说着1937年南京城的至暗时刻。</p><p class="ql-block"> 当队伍行至“万人坑”遗址,昏暗的灯光下,层层叠叠的遇难同胞遗骨映入眼帘,有的骨骼扭曲,似在临终前仍挣扎求生;有的相互交叠,像是绝望中最后的依偎。目睹此景<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场一片寂静,大家驻足良久,心情沉重。历史的惨痛并非冰冷记载,而是以最直观的方式敲击着后来者的灵魂深处。</span></p> <p class="ql-block"> 在泛黄的照片里,南京城往昔的繁华被战火碾得粉碎,只剩断壁残垣在风雨中颤抖;百姓们惊恐的面容、仓皇奔逃的身影,无声控诉着暴行的残酷。锈迹斑斑的刺刀、炮弹,静静躺在展柜中,却仿佛仍能让人听见当年的轰鸣与惨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铭记前行:以青春之姿传承历史使命</b></p> <p class="ql-block"> 参观的最后一站是走进“三个必胜”专题展区。通过《波茨坦公告》原件、东京审判档案等史料,支部党员们从全球视角理解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深刻内涵。</p><p class="ql-block"> 在参观过程中,大家深受触动,眼眶泛红。<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农马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陈蕊表示:“作为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名思政课老师,我们有责任将这段历史传递给学生,让年轻一代铭记历史,汲取奋进力量,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 支部党员、妇委会主任宋文芳在参观结束后感慨道:“以前只是在书本、课堂上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可当亲身站在这片土地,直面这些历史遗迹时,内心的震撼无法言表。这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中华民族的伤痛记忆,时刻提醒着我们要铭记历史,珍惜当下的和平。”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浴血得胜,珍爱和平。纪念馆外,和平鸽羽翼舒展。此次参观活动,是宿州市埇桥区青企联党支部与南京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第二党支部共同加强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实地参观,青年党员深刻认识到和平的来之不易,纷纷表示必须汲取历史的警示与力量,将爱国主义情怀转化为思政育人和实业报国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