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名:虞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4300544</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些收集了,张大千先生创作的荷花作品的画册。但愿他的传世杰作,在这漫长炎热的盛夏,能给大家带来一些舒心的愉悦。</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酷暑闷热而长久,除了上蒸下煮的小暑大暑,理该金风送爽的秋天,却依然是酷热不减。在此,借张大千先生创作的惊艳佳作,希望能给大家带去清风徐来的凉意。</p> <p class="ql-block"> 荷花被历代文人称为“翠盖佳人”,不仅是因为它具有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天然之美,而且还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格。</p><p class="ql-block"> 早在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的描写与述求。在历代文人心中,荷花的韵味,不仅是因为它具有,夏天独特的色彩和风姿,以及人们对其切实的需求,而是在于它清奇的风骨。</p> <p class="ql-block"> 李白爱它,“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生本真。李商隐爱它,“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的花叶依偎,交相辉映。至于王维眼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或者李清照笔下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以及苏轼咏唱的“四面垂杨十里荷,问云何处最花多”等都切实地描述对荷花的爱和真实的需求。而这些赞美之词,历朝历代,千百年来,不计其数。</p> <p class="ql-block"> 张大千先生被誉为,“中国画荷第一人”。在他33岁那年,有幸住进了颐和园,这一住便是五年,使他与荷花朝夕为伴,这段时间里 ,大千先生笔下的荷花作品层出不穷,每一幅精品都匠心独具。</p> <p class="ql-block"> 大千先生深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风格。迷恋于荷花的惊艳之美,不仅使他在现实生活中常常流连忘返 ,更是在画布上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致使大千先生笔下的荷花,风骨清奇,仪态万千。</p> <p class="ql-block"> 在颐和园的那段时间里,大千先生以独特的视角,运用细腻的笔触,融贯心灵的感悟,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令人叹为观止荷花图,终成驰名中外的“大千荷”。</p> <p class="ql-block"> 张大千先生在他35岁那年创作的传世佳作《金荷》图,被法国政府作为荷花作品的精髓收购珍藏。对此,徐悲鸿先生评价道:“张大千的荷花,为中国人争了光。”</p> <p class="ql-block"> 大千先生爱荷,一生画荷无数。他以“君子之风,其清穆如”来喻荷,赞慕其高贵的品格。大千先生将深厚的情意,寄托于作品之间 。将荷花“天然去雕饰”的美展现的淋漓尽致。他的作品娇艳不浮,清雅脱俗。</p> <p class="ql-block"> 大千先生的荷花作品 ,在不同的创作阶段,有着其不同的风格特色。早年时期他的画荷技法,深受明代画家徐渭的影响,多以写意为主。到了中年以后,他的画荷风格,开始融入更多的工笔元素。到了晚年,大千先生的画荷技法,便是独树一帜。他不仅擅长运用没骨,写意,工笔等元素,更是在泼墨,泼彩的多种技法上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大千先生的荷花作品,静动交织,离合相间,残雅共存,笔下的荷花因为融入了大千先生的深厚的情意,与无数的心血,以致展示出千变万化,神奇莫测的姿态,真可谓:“映日荷花别样红,风染荷叶十八变”,领略大千荷花的惊艳之美,感受那份令人屏息的静谧与生动。</p> <p class="ql-block"> 《金线荷花图》,是一幅立轴纸本设色画。作品展现了大千先生,对荷花题材的深刻理解,与精湛的创作技艺。画中的朱荷在墨绿渍染的荷叶衬托下,显得格外的富丽堂皇,却又不失匠俗之气。大千先生以精工细致的描金手法描绘荷花 ,使得整幅作品熠熠生辉 充满了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 这幅《五色荷花》创作于1935年,是立轴纸本设色,尺寸为137X68cm,该作品在中国嘉德2009年秋拍中以RMB12.320.000的高价成交。画中荷花五彩斑斓,生动逼真,作品显示了张大千先生对荷花的深厚感情与精湛的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是《金线荷花图》的侧面,宽大茂盛的荷叶,衬托着富丽堂皇的朱荷。墨绿的泼彩,精致的描金,使得整幅画面无与伦比,真是,令人惊艳感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另一幅《五彩荷花》图,创作于1936年,为立轴纸本设色作品。该作品在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中以RMB9.184.000价格成交。两幅《五彩荷花》图,一幅清雅脱俗,一幅热烈奔放,两者虽然风格迥异,却是异曲同工,精妙绝伦,大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谢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