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正式受降地,是中华民族洗刷百年屈辱、取得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完全胜利的历史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1日,侵华日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奉冈村宁次之命,飞抵芷江请降。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主持受降事宜。</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受降纪念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国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纪念坊”一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纪念坊为中国唯一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的建筑物,建于1946年2月。纪念坊正南北向,四柱三拱门,青砖砌就,水泥粉刷,嵌沅州石。坊面刻有蒋中正、李宗仁、于右任、孙科、何应钦、白崇禧等人的题词、对联。纪念坊背中有“芷江受降纪念坊记”206字铭文,被誉为“中国凯旋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坊周围展出了最新发掘,首次面世的芷江受降(1945年)报刊史料。</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85年受降旧址随受降纪念坊一同修复开放。199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新建了纪念抗战胜利展览馆,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1997年12月18日,芷江正式成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2014年,纪念馆面向全国征集抗战文物,并于4月18日重新开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抗战受降纪念馆门前的石碑上刻着“让和平永奠”的碑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陈列主题</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纪念馆陈列主题为《胜利的见证》,以抗战胜利芷江受降为主线,以弘扬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为灵魂,分“正义的胜利”、“历史选择芷江受降”、“芷江受降”、“全国各地受降”、“彪炳青史的受降城”5个部分。陈列馆新采用科技手段,通过场景复原、历史的画面、历史的影像等全面客观反映芷江受降历史,充分展示了芷江受降在中国人民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中的特殊历史地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幅画是孙浩的油画《飞虎队在芷江》,展现的是二战时期美国飞虎队在湖南芷江机场与中国军民互动的历史场景,还原了当时中美联合抗日、飞虎队在芷江执行任务与当地军民共处的历史片段。芷江机场是抗战时期中美空军重要基地,因陈纳德将军率飞虎队进驻而驰名,也见证了1945年芷江抗战受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纪念馆内的这个场景,还原了日本投降代表乘车前往受降地的历史情境。插着白旗的美式吉普车,背景中带有日本标志的飞机以及列队的军人,生动再现了1945年日本投降代表前来洽降的重要时刻,铭记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辉煌历史 。</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受降旧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原系中美空军混合大队第14中队的营房,建于1938年,是横条状黑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建筑占地面积1071.63平方米,由受降堂、国民政府陆军总司令部、何应钦将军办公室旧址三栋鱼鳞板双层木结构平房组成,室内桌、椅、沙发均属国家一、二级文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战区受降典礼会场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见证中国抗战胜利伟大时刻的重要历史场所,其为一栋黑色木质结构平房, 古朴庄重,会场外墙上 “和平”“永奠 ”字样,彰显着对战争终结的欣慰和对和平的祈愿。会场内部按照当年受降场景复原陈列。受降代表席、投降代表席标识清晰,当年日本投降代表今井武夫等人,便是在此处向中国人民低下了头,交出了象征侵华日军兵力部署的地图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迎来伟大胜利 ,也让这里成为铭记历史、彰显民族尊严的永恒坐标。</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中国陆军总司令部旧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曾是抗日战争后期,中国陆军的神经中枢,见证了诸多重要军事决策的制定与发布。旧址为一座古朴的木质结构建筑,灰瓦覆顶,庄重肃穆。1945 年,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移驻于此,随后,这里成为了接受侵华日军投降的筹备地,在抗战历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部署各地受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受降后,国民党政府先后在16个地区举 行受降仪式。为了捍卫受降权利,解放区军民展开自主受降。到1945年底,侵华日军被全部解除武装。中国人民赢得了百余年来抵御外来侵略的第一次伟大胜利。</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平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郑州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蚌埠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北越受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湖南抗日战争纪念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芷江县七里桥村和平园“太和塔”塔内,于2015年8月21日正式对外开放。面对民族危亡,三湘儿女同仇敌忾、共赴国难、铁骨铮铮、视死如归,在正面战场展开了六次浴血会战,在敌后战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民主根据地,筑起共御外辱的血肉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人民的胜利”雕塑</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位于芷江湖南抗战纪念馆前的雕塑,主题为“人民的胜利” 。雕塑分为主体与背景两部分,主体雕塑是“战士怀抱小孩”的圆雕像,基座正面刻着毛泽东题词“胜利” 。战士右手持枪、左手抱小孩,从战火硝烟中走来,脚下是战争后的断壁残垣与侵略者留下的废墟,展现出胜利者昂首挺胸的姿态。背景雕塑是悬空背景浮雕环形墙,展现出湖南人民在抗战中英勇抗敌的画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龙津风雨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横跨㵲水河的全木石古桥,抗战时期作为芷江机场的陆运“血管”,承担弹药、兵员输送重任。日军27次轰炸未毁其墩,因独特木石结构分散冲击,更因民众冒死抢修:弹坑夜铺门板、断梁晨架新木,创下炸后12小时必通的奇迹,护住“抗战生命线”,被誉为炸不垮的民族脊梁,桥身弹痕至今犹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芷江和平广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紧邻抗战胜利受降纪念馆,以震撼符号铭记历史:中心矗立青铜巨“V”胜利雕塑(高10米),地面镶嵌2600块弹壳地砖(踏响如硝烟回响),侧立和平钟亭供人鸣钟宣誓。其“V”形布局直指受降会场,象征1945年8月21日于此终结烽火,铸就“从胜利到和平”的永恒图腾,为全民铭记历史、珍视和平的核心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这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驰名中外的和平名城,独具魅力的特色侗城,区位优越的美丽边城,人见人爱的幸福小城,古韵与新貌交融,和平底蕴与烟火温情共生,确实值得奔赴探寻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芷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受降地”,是对这座湘西小城最准确、最崇高的历史定位。它承载着中华民族浴血奋战十四年最终赢得胜利的荣光,铭刻着近代中国命运转折的伟大瞬间,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铭记于心的历史圣地。参观芷江,就是去触摸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受胜利的尊严与和平的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谴责侵略者的残暴,强调牢记历史经验和教训,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唤起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让中日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世界各国人民永享和平安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