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那年四月,我们从包头、呼市分头启程,奔向河北省鹿泉市上寨南梁庄村——那方承载着家族根脉的故土。归乡时涌动在心间的炙热情感,始终被妥帖珍藏在心底,化作一份深沉的敬畏。亲情的温度从未消散,早已融入血脉,在岁月里持续沸腾,温暖着每个寻常日子。</p> <p class="ql-block"> 那时的我们,是散落在他乡的枝叶,却始终紧连着故乡的根。每当家乡传来亲情的召唤,哪怕只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寻常日子,我们都会义无反顾地奔赴。院落还是记忆中的模样,上下各四间的老屋静静矗立,亲人们的眼角虽添了细纹、鬓角染了风霜,可重逢的瞬间,所有久违的思念都悄然解锁,在相视一笑中自然流淌。</p> <p class="ql-block"> 前些年大哥离世后,大嫂便成了这个家的主心骨。大哥病重时曾反复叮嘱:“千万不要把这门亲情断了……”这句语重心长的话,从此成了亲人们心中共同的约定。你看,院落里久未生火的锅灶重新燃起袅袅炊烟,添一把山柴便火焰熊熊;饮一口家乡的井水,甘甜直润心底。围坐谈心时,锅里蒸腾的热气与院落里的欢声笑语交织,汇成一股滚烫的暖流,将每个人都裹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 这次十五人组成的返乡团,既是寻根问祖、寄托对先辈的哀思,更是为了传承这份至亲至善的亲情,再次触摸家乡的温度。二姐说:“我们的故乡在鹿泉市上寨乡南梁庄,这里是董氏家族世代栖息的家园。我们年年回乡祭祖,因为家族的根在这里,最亲的人也在这里。听说我们要回来,大嫂提前备好了十五床被褥,把房间里里外外打扫干净,这样的嫂子,真让人心生敬重。”</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一到,董家的院落立刻热闹起来。老老少少几十口人聚在一处,一桌家常菜、一杯家乡酒、一声真诚的祝愿,满屋的欢愉便漫了开来,熏染着在场的每个人。在亲人家里吃饭,品的是熟悉的家乡味,听的是亲切的乡音,看的是亲人眼角眉梢的笑意,说的是掏心窝子的家常话。于是,一路的风尘疲惫渐渐淡去,久别重逢的些许生疏悄然消融,浓郁的亲情在欢声笑语中不断升温、愈发炙热。</p> <p class="ql-block"> 有多少爱能重来?又有多少心灵的重逢,能恰好是“你来了,我正在”?有多少相遇,能是“你来了就舍不得走”?有多少知心话,能是“你一说,我就懂”?当岁月磨平了年少的棱角,才越发明白:爱从不在轰轰烈烈中张扬,总在平淡日常里默默发光;情从不在惊天动地中显影,总在细水长流中持续发热。</p> <p class="ql-block"> 一回回梦里回故乡,每次的感受都不尽相同。即便身在异乡,我们的成长与收获,都离不开亲人们的哺育与牵挂。重归故里,我们在意那山、那土、那老屋,可最在意的,终究还是眼前的亲人。其实人的一生,不就是在找寻温暖吗?走遍千山万水,寻的不过是一份踏实安稳;看过无数风景,都不及有人为你留一盏照亮归途的灯;见过万千面孔,都不如亲人的笑脸滚烫。常年在外漂泊,唯有家与亲情所在的地方,才能让心灵真正卸下防备、自在栖息。</p> <p class="ql-block"> 渐渐懂得,生命中最宝贵的不是财富多寡,而是是否拥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不是遇见过多少人,而是是否有懂你的人常伴左右。真正的亲情,是让漂泊的人渴望停泊,守着烟火日常的平淡,守着朝夕相伴的温馨,细细打量彼此的容颜,在深深的思念中舍不得离开。</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约一程山水与亲人同行,在重归的故里中怀念过往,在眷恋的土地上发现感动,在亲情的围绕中净化心灵。当心底涌起这份感悟时,忽然对故乡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乡从不止于一块特定的土地,更是一种辽阔无比的心情,不受空间与时间的束缚。这份心情一旦被唤起,便是你我真正回到了故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