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蛤蟆泉位于灯影峡南岸扇子山下,泉水处原有一大石豁然挺立,好似一只张口吐舌、睁眼鼓腮的蛤蟆,因而得名。蛤蟆泉泉水四季长流不息,水清味甘,是烹茶、酿酒的上好水源。</p><p class="ql-block">石牌当地流传着一首民谣:“明月水,明月水,小蛤蟆吐的活宝贝,泡茶茶碗凤凰叫,煮酒酒杯白鹤飞,十里闻香人也醉。”</p> <p class="ql-block">蛤蟆泉</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p> <p class="ql-block">水上人家为古帆船群景点,位于龙进溪水与长江的交汇处,通过在近溪的一边筑起水坝拦截龙溪水,实现水位抬升1~2米。龙溪桥横跨水面,溪水碧绿,林木苍翠,“龙溪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此处主要表演渔民搭乘古帆船撒网捕鱼的场景,再现峡江渔民祖祖辈辈的生存方式和劳动习惯,延续古老的渔文化。</p> <p class="ql-block">龙进溪是长江南岸、三峡人家风景区内的一条小溪。</p><p class="ql-block">在正对龙进溪的江北山崖上,一条带状石岭从山顶蜿蜒而下,临江时向上高高翘起,活像一条巨龙,而看那龙头所向,似要跳进这条清溪,回巢歇息去了。龙进溪因此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溪边人家</p><p class="ql-block">溪边人家:吊脚楼沿溪而建,可观看土家婚嫁表演及传统棒槌洗衣场景。</p> <p class="ql-block">黄龙瀑</p><p class="ql-block">溪的尽头便是大名鼎鼎的黄龙瀑布了。相传大禹治水黄牛开峡之后,上天派九条龙前来巡视。走到此地,黄龙被下界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化为英俊少年,游历于山水之中。途中遇到了美丽的鹰姑娘,一见钟情。玉皇大帝雷霆大怒,挥手成沟,将黄龙和鹰姑娘隔于峡谷两岸。他们分别变成了黄龙瀑和琴鹰瀑。两条瀑布汇入龙进溪,流入长江,无论是天旱还是涨水,从来都没有干涸过。黄龙瀑和琴鹰瀑隔溪相望,一个宽大雄壮,一个温柔缠绵;一边龙吟虎啸,一边鹰飞琴语,演绎着不尽的相思,也似在召唤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也被称为“情侣瀑”。黄龙瀑瀑布不大,水若银色的树根包裹在大石之上,一绺一绺,丝丝缕缕,荡荡洒洒,温柔的从光滑的石头上倾泻下来。水流尽处有一深潭,站在潭边,水流声震,凉意四袭。给我们观溪末端点响一个赏心悦目的高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悬棺</p> <p class="ql-block">迎亲表演</p> <p class="ql-block">明月湾</p><p class="ql-block">美丽的明月湾被誉为“长江三峡第一湾”,滚滚长江在明月湾这里转了一个大弯,内弯70度,外弯110度,改向东去,就像一弯月牙。当夕阳落山,月亮升起,整个峡谷笼罩在一片银色的月辉之中,空旷静谧,如梦如幻。郭沫若先生当年经过这里时,不由发出了“山塞疑无路,湾回别有天”的感叹。</p> <p class="ql-block">石牌村简介</p><p class="ql-block">三斗坪镇石牌村是2022年湖北省财政厅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石牌村位于长江中上游灯影峡处(俗称明月峡),5A级景区三峡人家所在地,东抵长江边,南接天桥村,西至柘木坪村,北抵南沱村。石牌村是湖北省旅游名村芯,全村辖8个村民小组现有748户2118人村域面积19.8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346亩拥有灯影石、明月峡、石令牌、等三峡著名素观和震惊中外的石牌抗日保卫战遗址(炮台纪念塔、浴血池、石碑石刻、作战模型)、历史悠久的峡洲古镇等人文旅游资源及猕猴、干年古柳、直插云需的石牌保卫战纪念碑等丰富的旅游资源。</p> <p class="ql-block">石牌保卫战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5月,为保卫陪都重庆,15万中国军队围绕石牌与10万日寇展开了殊死拼杀,取得了被誉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辉煌胜利,粉碎了日寇觊觎重庆的美梦,成功地阻截了日寇进犯大西南的铁蹄。此战是二战期间中国抗日战场以弱胜强的一次著名战役。</p><p class="ql-block">石牌抗战纪念馆是三峡地区第一个综合性抗战纪念馆,修建在当年抗战的军事遗址之上,馆舍面积440平方米,由凭吊缅怀大厅、多媒体展览厅、图文展览厅、实物展览厅四部分组成,收藏珍贵实物200余件,珍贵图片近100幅。2003年3月,宜昌市人民政府将石牌抗战纪念馆命名为首批国防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明月峡尽头是南津关,出关是宜昌城区。</p> <p class="ql-block"> 书接上回,我们从山上的巴王宫下山来到临江栈道。沿栈道西行,来到哈蟆洞。蛤蟆洞是个溶洞,洞不深,洞口壁上有“天下第四泉”的石刻。进去不远 有些钟乳石。地上有个钟乳石堆,就是蛤蟆泉。我们进去转了一圈就出来了,</p><p class="ql-block"> 去过一些古人评的名泉,诸如镇江的“第一泉——扬子江中水”,无锡的“第二泉——惠山泉”,苏州的“第三泉——剑池”等等,基本上只剩下名声,泉水都浑浊不堪了。</p><p class="ql-block"> 出洞后就在旁边的长亭休息,吃点干粮垫补。然后继续前行 经过诗意长廊和诗歌长廊。大约十一点半来到龙进溪口。这里的江边停有几支帆船。小溪与长江的汇合口筑有一堤坝,把溪水拦起来了。坝口水面上停着一排竹筏,每只筏上有只鱼鹰。仔细一看是假的。小溪水面上每隔一段距离有只小船,船上站着一位着民族服装,手拿小阳伞的土家族姑娘。每当有游客经过,姑娘就满面堆笑,挥手打招呼。我们沿着小溪左岸进去,两岸青山,溪水碧绿,竹影婆娑,不时看见一个张开的罾。年少时在老家经常见到渔家用鱼鹰捕鱼,搬罾捕鱼,还有用水毛子(水獭)捕鱼。现在这些捕鱼方式很少见了。演变成了景区的表演项目。就连撒网捕鱼也成了表演项目。</p><p class="ql-block"> 龙进溪风景很美,可惜溪水太少了,往上游走不远,就不能行船了。很少的溪水流过半干的河床 只有一些低洼的地方水稍多些。水里有许多小鱼,这些小鱼很好钓。看见一个划船的老者,用手线扔下去,一会儿就钓起一条来。这也是景区的表演项目。经过溪边人家,两个土家族的年青男女扮作情侣,站在拱桥上,与游客互动。</p><p class="ql-block"> 走到小溪尽头,左岸有个瀑布,叫黄龙瀑布。泉水从岩缝涌出,从不高的岩石上流下来,流入石坑里。岩石上长满青草和苔藓,水流之处形成了许多钙化石。一个景区的工作人员用塑料桶接了一桶水。他说,这个水不能直接饮用,需要烧开才可以吃,水里含钙量比较高。</p><p class="ql-block"> 瀑布上面的河沟全是大石头,几乎没有水。我问那个工作人员,这个季节不应该枯水吧?他说,这些年都这样,很少下大雨,水量都不大。他是专门在这里看管猴群的。我们也看见右边悬崖上有猴群。陆续来了一批年轻人,他们带了吃食。他说,你们把东西放在栏杆上,猴子就会过来。他们就把橘子放在栏杆上,一会儿就过来了几只猴。还有一只母猴带着小猴子站在远远的 地方观望 年轻人就把橘子扔过去。看了一会儿猴,我们就从右岸返回。有人指向对面山崖说:悬棺。大家顺着手指的方向看去,果然看见悬崖上有两个悬棺。宜宾兴文有僰人悬棺,三峡的悬棺又是什么人的?我在江西龙虎山也见到过悬棺。那又是什么人的?看来在山崖上放置悬棺,不只是僰人,还有其他民族。或者是当时僰人分布得很广。</p><p class="ql-block"> 又来到溪边人家,正好在表演婚嫁节目 观众席已经坐满了游客。我们只好站在旁边观看。节目很简单,除了那身民族服装,其他与汉族迎亲没有多大区别。后来才晓得那个新郎官是游客。来旅游当了一盘新郎官,赚了!</p><p class="ql-block"> 快走到出口,看见堤坝上有歌舞表演,赶紧过去,还没走拢,表演结束了。运气不好。从溪口往左边走,那里是景区出口。也是游船码头。如果我们不在前面码头下船,可以直接到这里,先游龙进溪。</p><p class="ql-block"> 本来乘船可以直接回去。但我们想还有个石牌景区没有看。于是在缆车码头下车。这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饥肠辘辘。在路边饭店吃了个炒饭再走。从缆车站到石牌村大概有一公里多。一路过去,看见这边也有很多客栈。饭店老板说,可以从三峡大坝那里开车直接到这里 只是山路十八弯,路不大好走。石牌村正好在月亮湾。长江在这里拐个大弯向东奔流而去。站在这里,依稀可见峡口外面宜昌的高楼。那里就是西陵峡的出口——南津关,也是整个三峡的终点。长江冲破峡谷的束缚,过南津关后豁然开朗,江面由三百米扩展到两千多米。郭沫若有诗云“山塞疑无路,弯回别有天”。“峡进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p><p class="ql-block"> 石牌保卫战纪念馆正在维修,没开放。我站到正在施工的哨楼旁,从缺口看了一下纪念碑。纪念碑正好被一棵松树挡住了。只看到旁边广场上的“气壮山河”的雕塑和广场周围摆放的炮和炮弹。</p><p class="ql-block"> 石牌保卫战被称之为“中国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但宣传不够,知名度不高。远远不如台儿庄战役,淞沪会战,长城抗战 长沙会战,衡阳保卫战等战役的知名度高。</p><p class="ql-block"> 回到石牌村,有艘轮渡刚离开码头 ,正好前面有几个人要过渡,大声呼喊,轮渡居然掉头又回来了 我们赶紧跑过去上船。虽然花了十块钱 但少走一公里,节约了等船的时间。到岸后,取车回走 从游客中心后面穿过,直奔当阳而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