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大禹陵景区位于绍兴东南6公里的会稽山麓,以历史悠久、建筑雄伟、风景秀丽著称,整个陵区占地面积150亩,由禹陵、禹祠和禹庙组成。</p> <p class="ql-block"> 南镇会稽山为中国五大镇山之一。</p> <p class="ql-block"> 进入大禹陵景区便看到标志性建筑九龙坛,九龙代表大禹治理过的九条大河。相传大禹完成治水后在此地举行庆典,后人在此建立祭坛祭祀大禹以纪念其功绩。</p> <p class="ql-block"> 神道两侧排列着十二对石像生,包括辟邪、天鹿、龙马、巨象、獬豸、卧牛、石虎、黄熊、三足鳖、九尾狐、野猪和应龙。这些石像生源自神话传说,相传曾帮助大禹治水,具有深厚的文化寓意。</p> <p class="ql-block"> 祭禹广场与九龙坛、神道等共同构成祭祀体系,体现了古代祭祀文化的延续。 </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石坊门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禹陵”碑亭,石碑是明朝绍兴知府南大吉请学者郑善夫考证大禹陵址后镌刻立碑的,“大禹陵”三字亦为南大吉所题字。</p> <p class="ql-block"> 会稽禹祠,是各地大禹后裔追认,祭拜先祖,全球华夏儿女共同纪念、追恩大禹的场所。大禹葬于会稽山后,其子启登天子位,立禹祠于会稽山南,在每年的春秋两季派人前来此处祭禹。</p> <p class="ql-block"> 禹祠屡毁屡建,1986年于大禹寺原址重建,仿清砖木结构建筑,由前殿、后殿、曲廊组成。祠前一方池名“放生池”。</p> <p class="ql-block"> 旁有一口“禹井”。在禹祠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数千年前大禹公而忘私、艰苦奋斗等高尚品质,他的功绩万古流芳、光耀后世。</p> <p class="ql-block"> 大禹陵享殿是绍兴大禹陵景区的核心建筑之一,背靠会稽山,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与大禹陵碑同为绍兴知府南大吉所建。</p> <p class="ql-block"> 享殿正殿供奉“华夏圣祖大禹之神位”,神位上方匾额“德配乾坤”四个大字,两侧墙面绘有“治水”、“立国”主题的彩绘,展现大禹的功绩。 享殿每年举办隆重的祭禹典礼,延续大禹祭典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享殿后面上会稽山颠,沿途山道可见“绍兴禹迹图”石板、“禹定九州”石刻、“大禹纪念歌”石碑等文化遗迹。</p> <p class="ql-block"> “禹定九州”石刻。</p> <p class="ql-block"> 《大禹纪念歌》创作于1947年,当年中国工程师学会为纪念大禹农历六月六日诞辰暨工程师节,面向全国公开征集歌词和曲谱。最终阮璞作词、俞鹏作曲的版本获选第一名。</p> <p class="ql-block"> 矗立于会稽山香炉峰海拔354.7米峰顶的大禹青铜雕塑,高21米,重118吨,碑体刻有铭文,建于2001年。</p> <p class="ql-block"> 雕塑呈立姿,身披蓑衣,手持治水工具耒耜,目光坚定望向远方,体现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勇于抗争的精神,激励后人面对困难时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 山颠原路下山游览禹庙。在享殿和禹庙之间,有一座始建于南宋隆兴二年,由石材建造,采用六角攒尖结构的石亭,名咸若亭。咸若亭自建成以来800多年历经多次修缮,是大禹陵景区保存较好的重要古建筑,是古代祭祀大禹时乐师演奏礼乐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咸若古亭不远处是大禹陵碑栏,碑栏包含多朝代62方碑刻,最早可追溯至秦代《会稽刻石》,涵盖政治、经济、历史等多领域内容。</p> <p class="ql-block"> 禹庙棂星门。</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北京紫禁城正门称作“午门”。其后,古代宫廷建筑的正门多以此称之。棂星门进去第一道正门,是清乾隆年间修建,单檐歇山造,属古代宫廷式建筑格局,故禹庙正门也有“午门”之称呼。</p> <p class="ql-block"> 禹庙历史上经历多次兴废,现存的建筑为明末清初样式。正殿采用仿清代重檐歇山顶,高24米,内置大禹立像并以九钺为背景。</p> <p class="ql-block"> 正殿的拜厅为古代帝王、文武百官、地方士绅及大禹后裔祭拜大禹的地方,也叫祭厅。</p> <p class="ql-block"> 禹碑也叫岣嵝碑,在湖南衡山的祝融峰上见过原碑,但不知道七十七字碑文的内容和释义,只知道是歌颂大禹治水功绩的。大禹陵禹庙门口的禹碑虽然是复制碑,却有明代才子杨慎的释文和释义。大禹陵之行收获满满。</p> <p class="ql-block"> 岣嵝碑释文:“承带曰咨,翼辅佐卿。洲诸与登,鸟兽之门。参身洪流,而明发尔兴。久旅忘家,宿岳麓庭。智营形折,心国帛辰。往求平定,华岳泰衡。宗疏亭夏,劳余伸。郁塞昏徒,南渎行亨。衣制食备,万国其宁,窜舞永奔。”碑文释义:帝舜对大禹委以重命,让他率众挑起治水大任。大禹于是夙兴夜寐,跋山涉水,长年在外,三过家门不入。为了拯万民于水息。他殚精竭虑,不遗余力,身心饱受折磨。他踏遍五岳名山,九州大地,立志要平定洪水。在繁忙的治水事务中,他还挤出时间进行祭祀仪式,祈求祖宗保佑。最终成功疏通了江河沟渠,将洪水导向了大海。此后各种灾祸尽去,人民丰衣足食,天下太平,万物和谐共生。禹受帝舜禅让,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