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名将海兰察为何被称“妖人”?最喜与肥妇同眠。

叶皖明

<p class="ql-block">将军,几头母牛牵来了,要送去后厨宰杀吗?”士兵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用,直接牵到我帐篷里。”将军头也不抬地说。</p> <p class="ql-block">这段对话发生在乾隆三十六年的四川战场。说话的将军叫海兰察,一个让整个清朝都头疼的”怪人”。</p><p class="ql-block">士兵们面面相觑,谁都搞不懂这位将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几头活生生的母牛被赶进了主帅大帐,然后所有人都被赶了出来。没过多久,帐篷里就传来了母牛的哀鸣声和将军粗重的喘息声。</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海兰察被称为”妖人”的原因之一。不过要说清楚这个人,得从头说起。</p> <p class="ql-block">从放牛娃到皇帝身边的红人</p><p class="ql-block">海兰察是鄂温克族人,老家在呼伦贝尔那片苦寒之地。鄂温克人有个说法:“清朝的武是鄂温克人,文是达斡尔人。”这话一点不夸张。</p><p class="ql-block">那地方冬天能冷到什么程度?零下四十度是家常便饭,饿狼成群,黑熊满山跑。在这种地方长大的人,不是死掉就是练成铁打的身子骨。海兰察显然属于后者。</p> <p class="ql-block">据说他13岁就能单挑老虎,虽然史书上没记载,但看他后来的表现,这事八九不离十是真的。6岁上马背,13岁独自打猎,这在鄂温克族根本算不上什么稀奇事。</p><p class="ql-block">乾隆二十年,15岁的海兰察被征兵入伍。说是征兵,其实就是朝廷看上了索伦人的战斗力。当时的八旗子弟早就堕落了,一个个养尊处优,连马都上不去,更别说打仗了。</p><p class="ql-block">海兰察入伍时的身份很低,就是个马夫,专门负责喂马牵马。但正因为是马夫,他对马匹的了解比谁都深,这为他后来的成功埋下了伏笔。</p> <p class="ql-block">一箭定江山的传奇时刻</p><p class="ql-block">机会很快就来了。阿睦尔撒纳叛乱,准噶尔再次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叛军首领巴雅尔带着残部四处逃窜,清军紧追不舍。</p><p class="ql-block">关键时刻,海兰察挑了一匹最好的马,策马狂追几个小时。这小子的骑术和箭法在追击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箭射中了巴雅尔的战马,然后冲上去把人给活捉了。</p> <p class="ql-block">更绝的是,他竟然把巴雅尔夹在胳肢窝下面带回来的。这个细节听着像是吹牛,但考虑到鄂温克人的体格和力气,还真有可能。</p><p class="ql-block">乾隆听说这事后,立马召见了这个小马夫。皇帝一看海兰察这身板,眼睛都亮了:这不是天生的保镖材料吗?</p><p class="ql-block">就这样,海兰察从马夫一跃成为三等侍卫,还被赐了个”额尔克巴图鲁”的称号。“额尔克”是悬崖的意思,“巴图鲁”是勇士,合起来就是悬崖上的勇士。</p> <p class="ql-block">黑水营解围战成就了一代名将</p><p class="ql-block">海兰察真正出名是在黑水营解围战。当时定边将军兆惠被叛军围困了三个月,情况万分危急。援军赶到后,爆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p><p class="ql-block">五天四夜的激战中,海兰察不光勇敢冲锋,还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术头脑。《清史稿》说他”勇而有智略”,每次打仗前都要化装侦察,找出敌人的破绽再发起攻击。</p> <p class="ql-block">这种做法在当时极其危险,稍有不慎就是送死的节奏。但海兰察凭着鄂温克人天生的野外生存能力,总能平安归来,还带回重要情报。</p><p class="ql-block">乾隆对这个年轻人越来越满意,不光提拔他当了二等侍卫、一等侍卫,还把他的画像挂进了紫光阁。这可是清朝给功臣的最高荣誉,皇帝还亲自题词夸他。</p><p class="ql-block">大小金川战场上的”妖人”传说</p> <p class="ql-block">乾隆三十六年,海兰察跟着福康安去打大小金川。这时候他已经不是当年的小马夫了,而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官职是参赞大臣。</p><p class="ql-block">大小金川那地方险峻得要命,到处都是碉堡,每一座都是硬骨头。这种仗打起来特别消耗人,不光是体力,精神上的压力也很大。</p><p class="ql-block">就在这种环境下,关于海兰察”异常行为”的传说开始流传。那个要母牛的故事就是在这时候发生的。士兵们都说,将军和几头母牛在帐篷里折腾了一夜,第二天不但没有疲惫,反而精神百倍。</p><p class="ql-block">这种事在常人看来确实匪夷所思,但海兰察就是有这种本事。传说他最多的时候,一次性弄了8个胖女人到身边侍候。而且他的审美观也很奇特,专门喜欢又高又胖的女人,身高不到1米8、体重不够200斤的根本看不上。</p> <p class="ql-block">有次乾隆带大臣们出去打猎,突然窜出两只老虎要攻击皇帝。海兰察嗖嗖两箭就把老虎射死了。乾隆高兴坏了,问他想要什么赏赐。这家伙张口就说:“皇上,您给我几个胖女人吧!”</p><p class="ql-block">乾隆当时就懵了,宫里的女人哪有胖的?最后只能派人到民间去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康安的最佳搭档</p> <p class="ql-block">海兰察和福康安的合作可以说是珠联璧合。福康安是皇亲国戚,有背景有地位;海兰察是草原勇士,有本事有经验。</p><p class="ql-block">福康安很聪明,从来不因为自己的出身而小看海兰察。相反,他对这个索伦勇士很客气,史书上说他”谦谦自下,依为干城”。</p><p class="ql-block">在乾隆的”十全武功”中,海兰察几乎参与了每一场重要战役。从准噶尔到金川,从缅甸到台湾,从甘肃到西藏,哪里有战事哪里就有他的身影。</p> <p class="ql-block">台湾之战时,海兰察这个草原汉子要跨海作战,听着就觉得不靠谱。但他很快就适应了海岛环境,三天就拿下了鹿耳港,效率高得吓人。</p><p class="ql-block">最厉害的是廓尔喀之战。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打仗,换了别人早就高原反应躺倒了,海兰察照样指挥若定,最终帮清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连和珅都不敢惹的硬汉</p> <p class="ql-block">海兰察在朝廷里的地位有多特殊?连权倾天下的和珅都要让他三分。</p><p class="ql-block">乾隆四十三年,平定甘肃回乱期间,和珅奉旨去慰问军队。结果两人一言不合,海兰察差点把和珅给宰了。乾隆知道后不但没怪罪海兰察,反而出面调解,足见这个索伦勇士在皇帝心中的分量。</p><p class="ql-block">和珅是什么人?乾隆朝中后期最得宠的臣子,位极人臣,在朝中几乎无人敢惹。但面对海兰察,连他都要退避三舍。</p> <p class="ql-block">海兰察从马夫干到一等公,这个爵位能传26代,在整个清朝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待遇。乾隆四次把他的画像挂进紫光阁,位列前二十位功臣的第五位。</p><p class="ql-block">真相还是传说?</p><p class="ql-block">乾隆五十八年,海兰察病死在家里。按规矩,只有战死的将军才能进昭忠祠,但乾隆破例把他列了进去。皇帝叹息说:“朝廷失一栋梁。”</p> <p class="ql-block">后来川楚教匪作乱,乾隆还感慨:“要是海兰察还在,平定这些小贼不费吹灰之力。”</p><p class="ql-block">现在回头看那些关于海兰察的”妖人”传说,到底有几分真几分假?坦白说,很难完全考证。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鄂温克族人长期在严酷环境中生活,确实练就了超乎常人的体格和耐力。</p><p class="ql-block">海兰察作为这个民族的杰出代表,拥有异于常人的身体素质完全有可能。至于那些关于他特殊癖好的传说,可能是后人加工夸大的结果,但也反映了军中对这位将军超凡能力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清末史学家萧一山说过一句话:福康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海兰察。这话虽然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说明了海兰察在乾隆朝军事体系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从马夫到一等公,从边疆少数民族子弟到朝廷重臣,海兰察的一生确实充满了传奇色彩。那些看似荒诞的传说,或许正是后人对这位索伦勇士超凡能力的一种特殊纪念方式。</p> <p class="ql-block">你觉得这些传说到底有多少可信度?一个能在战场上所向无敌的将军,真的会有这些匪夷所思的特殊癖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徽省明光市叶皖明</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