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顺本能而安:论万物自在与改变的边界》</p><p class="ql-block"> “万物都在本能中生活,不要总想着脱离本源,强求什么改变。”这朴素的断语,藏着对生命本质与世界秩序的终极观照。在宏大的自然法则中,本能如星辰循轨,自有其不可撼动的力量;而“改变”的妄念,终须在这力量面前收敛锋芒,认清边界。</p><p class="ql-block"> 万物的本能,是自然亿万年熔铸的生存法典。草木向阳,非因刻意逐光,实乃基因中镌刻着对光合作用的宿命般依赖;候鸟迁徙,无关距离与季节的理性计算,只因生物钟里跳动着对温饱和繁衍的本能召唤;即便是人类婴儿的吮吸与啼哭,亦是无需教习的生存密码。这些本能不带丝毫“目的”,却构筑起生命最坚实的根基——它们如大地深处的脉络,沉默而坚韧地托举着万物的存在。庄子所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成理”,正是万物循本能而生的天然秩序。</p><p class="ql-block"> 人却常以“理性”自诩,试图凌驾于本能之上,将“改变”奉为执念。我们驯化作物,强求土地结出本不属于它的果实;我们裁弯取直,逼河流服从人类规划的路径;甚至妄图改写自身的本能,以理性压制情绪,以意志对抗衰老。这些“改变”或许能换得一时之利,却往往在打破平衡后遭致反噬:土壤板结,源于过度施肥背离了生态的本然;洪水肆虐,因河道硬化违逆了水流的天性;精神内耗,皆由理性对情绪的强行压制而生。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改变”剥离了对本能的敬畏,便成了对自然法则的徒劳对抗。</p><p class="ql-block"> 更深层的智慧在于:“不苛求改变”绝非倡导消极无为,而是指向一种与世界共生的圆融。它提醒我们:许多时候,“改变”的欲望源于对现状的拒斥,而接纳万物的本能,恰恰是洞悉世界的前提。农人深谙“顺天时”——非不劳作,而是在播种收割中顺应作物的生长节律;医者讲求“治未病”——非不干预,而是在调理中顺应身体的自愈本能;智者追求“安之若命”——非放弃努力,而是在认清“不可为”的边界后,与自然、与自身达成和解。</p><p class="ql-block"> 万物在本能中舒展,是自然的从容;人在接纳本能中安身,是生命的通透。改变或许能带来局部的突破,但唯有对本能的敬畏,才能让我们在浩瀚天地间,锚定属于自己的稳定坐标。正如河水不必刻意改道,只需顺地势奔涌,自能归向江海;人亦无需执着于扭转一切,只需在理解本能的前提下顺势而为,生命自会绽放它本应有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25.8.11</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