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我心依旧</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68432</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几天我们在宁海老爸老妈尽孝驿站度假,老婆闪了腰,一直没机会去前童古镇游玩,9日又要离开驿站回家。驿站谢总8日中午请我们吃饭时得知我们心愿后,便在下午会议后亲自开车陪我们去前童古镇。这座始建于南宋绍定年间的浙东古镇,像一本被岁月浸透的线装书,在白溪水畔静静铺展着八百年的光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踏入古镇,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座古朴典雅的鼓亭馆。亭阁飞檐翘角,古朴中透着几分秀气,仿佛是古镇的守护者,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风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鼓亭馆展示着与前童古镇和元宵行会有关联的实物,并图文并茂介绍放铳花、敲铜锣、书院阁、花桥亭、德操亭、魁元亭等民俗风情,我站在馆内,仿佛能听到那悠扬的锣鼓声在古镇的上空回荡,感受到元宵行会的热闹与喜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鼓亭馆,沿着青石板路缓缓前行,来到了正德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百廉图、不染池和照壁墙。正德堂通过百廉图、不染池等展示,教育人们廉洁自律,成为道德文化的乡土载体。百廉图以100个“廉”字为警示,提醒为官者时刻注意言行,坚守廉洁自律的原则;不染池则象征着为官者应如荷花般清廉自守,不受污浊环境的侵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德堂分三个展区,共陈列了44位历代清官廉吏的事迹。这里不仅展示了童氏先贤尊儒重教、体恤民情的光辉事迹,还通过异地为官和前童当地任职的清廉典范,传递着“廉荣贪耻”的道德观念。明代大儒方孝孺曾两度在此教书育人、著书立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穿过正德堂,便是热闹非凡的老街。老街两旁,店铺林立,吆喝声此起彼伏,仿佛穿越回了古代的集市。老街不仅是一条商业街,更是古镇历史与文化的缩影,每一砖每一瓦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正如“繁华尽处,皆是过往”,老街的繁华背后,是古镇深厚的历史底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舌尖上的前童三宝——老豆腐、空心豆腐、香干是前童古镇的招牌之一。美食是生活的调味品,更是文化的传承。正如“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之后我们继续向前来到前童邮局打卡,这座不起眼的小邮局承载着以前古镇与外界的联系。邮局是通信的桥梁,更是情感的纽带。正如“尺素传佳音,天涯若比邻”,邮局让古镇与世界的距离变得更加亲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邮局,来到了慧明寺遗址。这里,曾经是古镇的精神寄托与文化中心。我站在遗址前,仰望苍穹,心中涌起一股对历史的敬畏之情。慧明寺,不仅是古镇的宗教圣地,更是文化的摇篮,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前童人。正如“千年古刹,香火不绝”,慧明寺的精神与文化,依然在古镇人民的心中生生不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慧明寺遗址,我来到了童氏宗祠。宗祠由明代大儒方孝孺主持设计建造,现存建筑群完整保留了明代宗祠规制。未进宗祠门口有一组人物与水井的雕塑引人注目。墙壁顶上有“天官赐福”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抬头望向屋顶,双龙戏珠造型栩栩如生,它们仿佛在云端翱翔,守护着这座宗祠,也守护着童氏家族的荣耀与梦想。走进宗祠,永慕堂三字映入眼帘,这里是童氏族人缅怀先祖、传承家风的地方。站在这里,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先祖们的智慧与力量。“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童氏宗祠,不仅是家族的记忆,更是文化的传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童氏宗祠,我来到了逸飞影院。这座影院,虽然不大,但却承载着古镇的文化记忆。陈逸飞导演的电影《理发师》超过70%的镜头在前童拍摄。逸飞影院,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是历史的见证者,记录着古镇的变迁与发展。正如“光影之间,岁月如歌”,逸飞影院的存在,让古镇的历史与文化更加生动与鲜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来到了前童驿站。这座驿站,古色古香,是古镇旅游的重要服务设施。我在这里稍作休息,品尝着当地的茶水,感受着那份宁静与惬意。驿站,不仅是旅途的驿站,更是心灵的港湾,让人在忙碌的旅途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放松。正如“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前童驿站的宁静,让我感受到了旅途中的美好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离开前童驿站,我来到了民俗博物馆。这里,陈列着古镇的各类民俗文物,如农具、家具、服饰等,生动地展示了古镇的民俗风情与生活场景。我在这里驻足观赏,仿佛看到了古镇居民的日常生活,感受到了那份淳朴与真实。</p> <p class="ql-block">离开民俗博物馆,我来到了八卦水系。童氏祖先引水入村,并根据“太极八卦”原理,把白溪水分引至各家房前屋后。村民洗涤、防火、灌溉均用此水,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水八卦景观。这是一处独特的水利系统,由八条水渠组成,纵横交错,贯穿整个古镇。我沿着水渠漫步,只见水流潺潺,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花香袭人。八卦水系,不仅是古镇的命脉,更是智慧的结晶,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利用。正如“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八卦水系的存在,让我感受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行至职思其居,这座清嘉庆举人宅院是典型的台州式风格四合院。门上家训、地上卵石铺就的图案无一不透露出独特的文化追求。而明经堂则建于清道光年间。 “明经”匾额为浙江学政奉道光皇帝之命所立。左右门墙上“礼仪”、“孝梯”四个砖雕篆字,体现了主人的道德准则与思想规范。天井内有黑石子铺成的狮子滚绣球图案,故此宅又称“狮子名堂”。</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前童的八百年,不是尘封的往事,而是正在生长的未来。前童古镇,这座隐藏在江南水乡的璀璨明珠,将以其独特的魅力,继续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寻与品味。正如“此心安处是吾乡”,前童古镇的宁静与美好,已经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永远的牵挂与向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