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号:5285514 </p><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东馆是上海市重要的文化地标之一,位于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952号。这里是东馆地下一层,参观人员由此安检进入,还有老年人、儿童绿色通道,安检既认真也迅速。</p> <p class="ql-block"> 上海博物馆东馆是“十三五”时期上海市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东馆定位为“世界顶级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旨在呈现海内外体系最完整的中国古代艺术通史陈列,同时融入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特色,并推出创新的互动体验空间。</p> <p class="ql-block"> 东馆的设计理念以窗口为核心,寓意“上海之窗口”,同时象征智慧、互动、创新、开放和面向世界。建筑外观蜿蜒起伏,造型典雅,内部空间布局强调开放性与共享性,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封闭式设计,融入了大量落地玻璃、室外露台和屋顶花园,营造出园林般的漫游。</p> <p class="ql-block"> 2025年6月初,我们参观了上海博物馆.东馆的中国古代陶瓷展。</p> <p class="ql-block"> 陶器,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伟大的发明创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改变原材料的物理性质而创造出来的崭新“物种”。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的出现,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陶瓷在生产持续时间、普及程度、多样化的内涵等方面,在中国古代各类工艺美术品中都是首屈一指的。</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 陶器</p><p class="ql-block"> 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分布广泛,陶器制作几乎遍及中华大地,尤以黄河流域及长江流域最为重要。 各地陶器样式丰富,纹饰精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原始艺术特征,同时又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社会内涵。</p> <p class="ql-block">陶器起源</p><p class="ql-block"> 黏土和水揉捏成形,干燥后用火加热使之烧结,就创造出陶器。 陶器起源是漫长、复杂的发展过程,是人与环境不断互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我国目前发现与陶器起源关系密切的有南北方多个遗址,其中江西万年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器年代最早,距今近两万年,也是目前所知世界上年代最早的陶器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河流域陶器</p><p class="ql-block"> 黄河流域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也是史前陶器文化类型和器形最为丰富的地区。 </p><p class="ql-block"> 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彩陶具有鲜明的地区性特征,其彩绘装饰线条流畅,富于动感。</p> <p class="ql-block"> 仰韶文化陶器是黄河中游地区的主要代表, 以红陶为主,器形緊多。</p><p class="ql-block"> 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陶器品种丰富,烧造技法高超,黑陶的制作尤为精细。</p><p class="ql-block">红陶鬹</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p><p class="ql-block">(距今约4600-4000年) </p><p class="ql-block">山东省潍坊市姚官庄出土</p> <p class="ql-block">彩陶壶</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距今约5800--5300年)</p> <p class="ql-block">长江流域陶器</p><p class="ql-block"> 长江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稻作,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农业社群的聚落遗址、城址和人口密度均有大幅增长。 </p> <p class="ql-block">红陶菱形纹大口器</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p><p class="ql-block">(距今约5400-4300年) </p><p class="ql-block">上海市青浦区福泉山遗址福泉山墓地出土</p> <p class="ql-block"> 商周 陶器及原始瓷</p><p class="ql-block"> 商周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了非常大的发展,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国家机构,手工业已经逐渐分化出独立的生产部门,如制作铜器、骨器、玉石器、陶器等的专门作坊, 各手工业内也有了具体的分工。此时的制陶手工业技术不断发展,除了继续烧制红陶、灰陶、黑陶,还创烧出了高温白陶、印纹硬陶及原始瓷,并掌握了釉的使用。</p> <p class="ql-block">商周时期陶器 </p><p class="ql-block">此时期陶器种类、样式大幅增多,烧成温度和质量也有明显提高,各地产品各有侧重。高温白陶、印纹硬陶的创制和技术发展,是此时期制陶业的重要创新。自陶造型、纹样多仿自同时期青铜器,产品主要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印纹硬陶主要为南方地区生产,烧成温度比一般陶器高,商周时期是其兴盛期, 秦汉以后衰退。</p> <p class="ql-block">青釉弦纹把杯</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印花盉</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一前221年) </p><p class="ql-block">顾丽江 捐赠</p> <p class="ql-block">青釉錞于</p><p class="ql-block">战国(公元前475一前221年)</p> <p class="ql-block">秦汉三国两晋</p><p class="ql-block">南北朝陶瓷</p><p class="ql-block"> 秦汉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秦汉陶俑在中国雕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东汉晚期,成熟青瓷烧造成功,陶瓷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北方制瓷手工业发展较不均衡。</p> <p class="ql-block">绿釉陶人形烛台</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 </p><p class="ql-block">倪汉克 捐赠</p> <p class="ql-block">六朝瓷器</p><p class="ql-block"> 成熟青瓷在东汉晚期烧造成功,实现了工艺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p><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浙江上虞一带窑场烧造的瓷器质量较好。两晋时期,浙江地区窑场的产品数量和质量保持领先地位,江西丰城、湖南湘阴的窑场也逐渐发展起来。南朝时期,南方制瓷手工业生产区域继续扩张,长江下游传统青瓷烧造区发展速度开始放缓,中游地区洪州窑、湘阴窑发展较快,上游四川地区的窑场也在这一时期兴起。 </p> <p class="ql-block">青釉虎子 越窑</p><p class="ql-block">西晋(公元266--316年)</p> <p class="ql-block">青递花尊 湘阴窑</p><p class="ql-block">南朝(公元420-589年)</p> <p class="ql-block">堆塑罐</p><p class="ql-block"> 是长江下游地区三国至西晋时期墓葬中较为常见的明器,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以及丧葬礼俗,且与早期佛教、道教信仰的传播有密切关系。 </p><p class="ql-block"> 堆塑罐的造型源自东汉中晚期开始出现并逐渐流行的五联罐。东吴、西晋时期,罐肩部增加平台,堆塑飞鸟、犬、羊、熊、鸡、鸭、鱼、猴、人像、 仙人骑兽、麒麟、凤凰等形象;而五联罐上的小罐造型则向屋宇楼阁变化。</p> <p class="ql-block">褐釉堆塑动物五联罐</p><p class="ql-block">东汉(公元25-220年) </p><p class="ql-block">董权 捐赠</p> <p class="ql-block">青釉堆塑人物罐</p><p class="ql-block">三国(吴)(公元229-280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堆塑楼阕人物罐</p><p class="ql-block">西晋(公元266-316年)</p> <p class="ql-block"> 鸡首壶 因在壸肩部贴塑鸡首而得名,始见于东吴时期长江下游地区,两晋时期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及福建、广东地区,入唐后逐渐消失。</p> <p class="ql-block">青釉龙柄鸡首壶</p><p class="ql-block">越窑</p><p class="ql-block">南朝(公元420-589年)</p> <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 陶瓷</p><p class="ql-block">(581-960年)</p><p class="ql-block">隋唐五代时期是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烧造技术突飞猛进、不断革新。彩色釉陶的制作工艺达到高峰,色彩绚烂、造型生动,彰显唐代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 长沙窑的彩绘瓷独树一帜,绞胎和花釉瓷等诸多新品种的出现,反映了隋唐窑业的技术创新。</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天王</p><p class="ql-block">(公元618-907年) </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镇墓兽</p><p class="ql-block">广(公元618-907年) </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文史俑</p><p class="ql-block">邯(公元618-907年) </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文吏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 </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天王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丙镇墓兽</p><p class="ql-block">(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黄釉陶骆驼</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 </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骑马女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彩色釉陶螺形杯</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 </p><p class="ql-block">顾丽江 捐赠</p><p class="ql-block">绿釉陶灯</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北方白瓷</p><p class="ql-block"> 隋唐时期北方白瓷的成熟是陶瓷史上的重要节点,胎体洁白、釉色莹润的白瓷很快成为北方瓷业的主流产品。早期白瓷以巩义窑产品为代表,烧造中心在河南巩义大小黄冶及白河村一带,巩义窑、 邢窑白瓷曾作为贡品进入唐代宫廷,在海内外诸多重要遗址也多有出土。</p> <p class="ql-block">白釉净瓶</p><p class="ql-block">巩义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贴花双龙柄壶</p><p class="ql-block">巩义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南方青瓷</p><p class="ql-block"> 南方青瓷烧造以越窑最为突出。越窑是中国古代制瓷历史最悠久的窑场之一,早期烧造中心在浙江上虞一带。唐代开始,产品造型俊秀,釉质薄匀滋。晚唐五代,浙江慈溪上林湖等地设立“贡窑”并“置官监窑”,不惜工本、以瓷质匣钵烧造的“秘色瓷”成为高等级瓷器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青釉“大中元年”铭划花花卉纹执壶</p><p class="ql-block">越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四系壶</p><p class="ql-block">越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长沙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是唐五代时期的重要瓷窑,窑址位于湖南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长沙窑兴起于中唐时期,是第一个以生产彩绘瓷器为主的瓷窑,开创了彩绘瓷器的新时代,在南北瓷窑中首屈一指,反映了唐代的技术革新与社会风貌。</p> <p class="ql-block">绿釉模印花卉纹花口盘</p><p class="ql-block">长沙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p class="ql-block">李雪莱、林嗣淇 捐赠</p> <p class="ql-block">绿釉模印飞鸟纹叶形盘</p><p class="ql-block">长沙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 </p><p class="ql-block">李雪莱、林同淇 捐赠</p> <p class="ql-block">绞胎和花釉瓷</p><p class="ql-block"> 是唐代陶瓷新品种。绞胎以白、褐两色或多色陶土相间揉合,或整器胎体相绞,或绞合之后切薄片贴饰于器表,极具特色,以河南巩义窑产品为代表。花釉瓷则以黑釉、黄釉或黄褐釉为地,饰绘或挥洒天蓝、月白釉,烧成产品装饰风格自然,色彩对比强烈,以河南鲁山、郏县两地产品最负盛名。</p><p class="ql-block">绞胎三足碗</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 </p><p class="ql-block">顾丽江捐赠</p> <p class="ql-block">绞胎枕</p><p class="ql-block">巩义窑</p><p class="ql-block">唐(公元618-907年)</p> <p class="ql-block">宋辽金元</p><p class="ql-block">陶瓷</p><p class="ql-block">(960-1368) 年</p><p class="ql-block">宋元时期,中国陶瓷业进入全盛时期。宋代的汝、官、定等窑为宫廷烧造一代名品,其他南北各地瓷窑也以各自不同的制作技法向世人展示其精采纷呈的佳作。北方辽和西夏陶瓷的烧造,亦为这时期的陶瓷生产增添了独特的北方民族艺术风格。 此时突出的现象是名窑林立,在生产中形成体系,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发展进步,创新层出不穷,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全新窑业格局。元代景德镇窑和龙泉窑继续发展壮大,成为中国最重要的两个制瓷中心。</p> <p class="ql-block">宋代越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北宋初期,朝廷在越州设置“瓷窑务”。此后,越窑烧造的瓷器在延续前朝风格的同时,又有了一定的发展,以细线刻划各类动植物、花卉纹样来装饰的器物显著增加,构图规整对称,图案严谨繁密,表现出鲜明的宋代工艺美术特征。</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划花卉纹粮罂瓶</p><p class="ql-block">越窑</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划花卉纹粮罂瓶</p><p class="ql-block">越窑</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耀州窑与临汝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耀州窑位于陕西铜川黄堡镇,唐代开始烧造,五代以后产品以青瓷为主,宋代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耀州窑的工艺技法对其他地区的窑场影响很大。 </p><p class="ql-block">临汝窑是宋代河南地区的重要瓷窑,在汝州严和店、东沟等多地发现了窑址,主要烧造品种有青釉和钧釉两大类。</p><p class="ql-block">下图为青釉刻花花卉纹炉</p><p class="ql-block">耀州窑</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三足瓶</p><p class="ql-block">耀州窑</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 15-12 34年)</p> <p class="ql-block">姜黄釉刻花莲花纹碗</p><p class="ql-block">耀州窑</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贴塑鱼耳三足炉</p><p class="ql-block">临汝窑</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 15-12 34年)</p> <p class="ql-block"> 浙江龙泉地区的窑业始于唐。北宋时期初具规模,但仍然受到越窑的影响,釉色多呈青黄色。南宋至元是其鼎盛时期,可谓中国古代青瓷的翘楚。元代的龙泉窑在海外贸易的刺激下,有了很大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青釉刻花花卉纹双系瓶</p><p class="ql-block">龙泉窑</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琮式瓶</p><p class="ql-block">龙泉窑</p><p class="ql-block">南宋(公元1127-1279年) </p><p class="ql-block">仇大健 捐赠</p> <p class="ql-block">白地黑花花草纹瓶</p><p class="ql-block">扒村窑</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建窑吉州窑、 赣州窑瓷器</p><p class="ql-block">建窑位于福建建阳,为宋代黑釉瓷器的著名产地,其中刻有“供御”“进盏”字样的茶盏应是宋代宫廷的御用器。 </p><p class="ql-block">吉州窑地处江西吉安永和镇,唐代始烧,宋元时期为南方重要的瓷窑。产品以黑釉瓷最为著名,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 </p><p class="ql-block">赣州窑位于江西赣州七里镇,唐代末期开始烧造青瓷,宋代达到鼎盛,乳钉柳斗罐、薄胎酱色釉瓷器较有特色</p><p class="ql-block">玳瑁釉执壶</p><p class="ql-block">吉州窑</p><p class="ql-block">南宋一元(公元1127-1368年)</p> <p class="ql-block">白地褐彩叶纹三足炉</p><p class="ql-block">吉州密</p><p class="ql-block">南宋一元(公元1127-1368年)</p> <p class="ql-block">磁州窑及 磁州窑类型瓷器</p><p class="ql-block">磁州窑位于河北磁县,是宋金时期北方地区规模巨大的民间瓷窑。其烧造品种之繁多、造型之丰富、装饰技法之多样,可谓首屈一指。磁州窑的影响范围很广,河南鹤壁、禹县扒村,山西介休、霍县,陕西耀州等地瓷窑纷纷仿制,各具特色。</p><p class="ql-block">黑釉划花罐</p><p class="ql-block">当阳峪窑</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1279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黑花草叶纹瓶</p><p class="ql-block">扒村窑</p><p class="ql-block">宋(公元960-1279年) </p><p class="ql-block">赵振绶 捐赠</p> <p class="ql-block">天蓝釉贴塑兽环三足炉</p><p class="ql-block">钧窑</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莲花口六管瓶</p><p class="ql-block">北宋(公元960-1127年)</p> <p class="ql-block">钧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钧窑位于河南禹州,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得益于半个世纪以来考古发掘的成果以及学术界孜孜以求的研究和探索,其真实面貌已经逐渐清晰。 </p><p class="ql-block"> 钧窑是以烧造生活日用器为主的民间瓷窑,始烧年代有北宋末期和金代两种观点,产品主要是青瓷和一种特色鲜明的乳浊釉瓷器。</p><p class="ql-block">天蓝釉梅瓶</p><p class="ql-block">钧窑</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 15-12 34年)</p> <p class="ql-block">天蓝釉玫瑰斑罐</p><p class="ql-block">钧窑</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 15-12 34年) </p><p class="ql-block">顾恺时 捐赠</p> <p class="ql-block">月白釉荷叶盖罐</p><p class="ql-block">钧窑</p><p class="ql-block">金(公元11 15-12 34年)</p> <p class="ql-block">元明清 景德镇窑陶瓷</p><p class="ql-block"> 元代是景德镇制瓷业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制瓷技术的革新以及青花、釉里红等彩绘瓷器的创烧,改写了以单色釉瓷器为主流的陶瓷史,使中国制瓷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景德镇也因此脱颖而出,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朝廷在景德镇设立官窑,负责宫廷御用瓷器和官方用瓷的制作,选用上品原料,汇聚八方工匠,博采各窑所长,烧造出诸多代表当时陶瓷艺术最高水平的名品佳作。'景德镇一跃成为世界范围内的制瓷中心, 并对全世界的陶瓷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p><p class="ql-block">青花缠枝牡丹纹罐</p><p class="ql-block">景德镇密</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佛像</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白釉刻花云龙纹兽耳罐</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元(公元1271-1368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孔雀牡丹纹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正统一天顺(公元1436-1464年)</p> <p class="ql-block">红绿彩缠枝莲纹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正统一天顺(公元1436-1464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云龙纹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崇祯七年(公元1634)</p> <p class="ql-block">五彩云龙纹罐</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崇祯(公元1628-1644年) </p><p class="ql-block">顾恺时 捐赠</p> <p class="ql-block">五彩龙凤纹提梁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梵文莲花形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明万历(公元1573-1620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采莲图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豇豆红釉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郎密红釉尊</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五彩花鸟纹觚</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顺治(公元1644-1661年)</p> <p class="ql-block">顺治、康熙时期</p><p class="ql-block"> 顺治十一年(1654),景德镇御窑厂虽已恢复,但因技术原因,未能完成下派烧造大龙缸和栏板的任务。 </p><p class="ql-block"> 康熙时期,三藩之乱平定以后,官窑的生产逐渐步入正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方面,青花、五彩等彩瓷愈发精致细腻,开创烧了名贵的珐琅彩以及日后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主流的粉彩等品种;明晚期以来式微的颜色釉瓷器的生产得以恢复,并创烧了郎窑红、豇豆红等珍贵品种。总的来说,这一时期的官窑瓷器已趋于细腻精工。</p> <p class="ql-block">青花群仙祝寿图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双凤朝阳图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采莲图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红彩云龙纹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春夜宴桃李园图笔筒</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珐琅彩竹菊鹌鹑图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青釉印花茶叶末座描金盖碗</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石榴纹戟耳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嘉庆(公元1796-1820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描金群仙祝寿图双耳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道光(公元1821-1850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水浒人物故事图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五彩麻姑献寿图盘</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康熙(公元1662-1722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花鸟纹瓜楞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雍正(公元1723-1735年)</p> <p class="ql-block">粉彩八仙图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公元1736-1795</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德化窑瓷器</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德化窑所在的东南沿海地区对外贸易发达。顺应海内外市场的需求,德化窑迎来了黄金时期,其独特的白瓷产品胎体细白、釉色肥腴洁净,在国际上素有“中国白”之美誉。其中又以瓷塑最具代表性,造型生动,线条流畅。</p><p class="ql-block">白釉堆塑蟠螭纹执壶</p><p class="ql-block">德化窑</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白釉楼餮纹簋</p><p class="ql-block">德化窑</p><p class="ql-block">明(公元1368-1644年)</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其他窑口陶瓷</p><p class="ql-block"> 福建漳州窑是明清时期外销瓷的重要产地,白瓷、青花瓷和五彩瓷是其主要的品种。广东石湾窑的窑变釉陶器颇具特色,其中以仿钧釉作品最为突出,有“广均(钧)”之称。</p> <p class="ql-block"> 河北磁州窑在元代以后仍在生产,有剔刻花、白地黑花、 孔雀绿釉等品种。云南玉溪窑则主要烧青瓷和青花瓷器。山西地区生产的珐华器源自琉璃,色彩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p> <p class="ql-block">白釉贴花鹤鹿纹葫芦瓶</p><p class="ql-block">漳州窑</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青花人物故事图花</p><p class="ql-block">景德窑</p><p class="ql-block">清(公元1644-1911年) </p><p class="ql-block">陈剑 捐赠</p> <p class="ql-block">粉彩百子图环耳瓶</p><p class="ql-block">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清乾隆(公元1736-1795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古代陶瓷展以夏商至清代的陶瓷发展脉络为线索,展现其从实用到美观与实用兼具、质量持续精进的历程,再到明清官窑的精细规范,呈现了不同时代制瓷技术的突破。这种技术演进不仅是手工业的进步,更折射出社会生产力、资源利用能力的提升。</span></p> <p class="ql-block"> 彰显民族智慧,增强文化认同,中国是陶瓷的故乡,"China”一词既指中国,又指瓷器,足见陶瓷在中华文明对外传播中的标志性地位。</p> <p class="ql-block"> 陶瓷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碗盘是饮食的器具,瓶罐是储物的载体,茶具、 酒具承载着社交礼仪……</p><p class="ql-block"> 这场展览不仅是对陶瓷器物的陈列, 更是对中国古代技术史、文化史、社会史的生动诠释,它让观众在时空对话中,读懂陶瓷里的中国,感受中华文明的厚度与温度。</p> <p class="ql-block"> 一部中国陶瓷史,除了表现中国陶瓷产生、发展、繁荣的历程, 还揭示其在中国古代社会史、文化史、工艺美术史、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贡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