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白光影忆同江

庄起雄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前 言</span> </p><p class="ql-block">最近看到有人在同江网络上传播一些质量不高的同江老照片,并在说明上误导读者。为正本清源,现特把全部的同江老照片经过重新制作后配上说明文字,用美篇发表出来,以正视听。</p><p class="ql-block">作为曾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了两段十三年的杭州知青,当年偶尔拍摄的这些历史影像,本是“无心插柳”,却成“有用绝版”。2022年我己将原版底片捐赠市档案馆永久保存,了却此心愿,倍感荣幸。</p><p class="ql-block">但愿这些照片能够引起老人们的美好回忆,为年轻人增加一点老同江印象。真能如此,吾心足矣!</p> <p class="ql-block">《北望街津口》远处山背后就是黑龙江,对岸即是俄罗斯。这个小山村也是我下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南望街津口》看得出这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临江的美丽小山村,也是中国五小民族之一的赫哲族最大的聚住点。</p> <p class="ql-block">街津口标誌性地标——钓鱼台。远看似一只神龟要上山。全国的钓鱼台有无数个,唯有这个比较特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近距离感受黑龙江,对岸即是俄罗斯远东地区。</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在黑龙江上航行的苏联客船,据说该水翼船为捷克建造。当.时我们看到后都羡慕不己。想不到五十年后,在我国建造水翼船亦属于小儿科了……</p><p class="ql-block">以上五张街津口的风光历史照片,均为庄起廉在1978所摄。在调回杭州工作之前几个月,他来到曾经插队生活的街津口,用自己的照相机定格了这难忘的小山村的风貌……</p> <p class="ql-block">1983年,我随同市电业局供电所的职工们到街津口度假旅游,当我们乘坐的铁驳船“繁荣号”从街津口驶向打漁点“下滩”,开到钓鱼台的背面时,我用相机拍下这张难得的原始照片……</p> <p class="ql-block">该示意图为当年同江的主城区,我所拍摄老照片场景也都在此图内。</p> <p class="ql-block">1980年春,我拿着厂工会的“莱卡”135胶卷照相机,从通江街最南端的新客运站开始,一路向北拍到北江岸,当时的想法就是留个纪念,没想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照片左侧大烟囱下的二层小楼是当年同江县总工会。右侧是县邮电局。中间顶头是县土特商店。可喜的是邮电局至今都没有迁移,还是在原来位置上,成为老同江城市格局中的参照物之一,只是建筑物变了……</p> <p class="ql-block">照片中从左到右依次是第一旅社,烟酒商店,食品公司,运输公司……</p> <p class="ql-block">此照片右侧是同江糖业烟酒商店。位置在当年通江街最大的十字路口的东南角上。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在里面工作的大姑娘小媳妇比空姐还要牛,因为她们卖的是人人都离不开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同江县第一旅社,位于烟酒商店道北街角。此旅社为当年县城的“星级”宾馆,是各公社到县里办事公出的首选住宿地点。我在1972年底参军去部队时,也是从这里集中出发的……</p> <p class="ql-block">从第一旅社大门右转,紧挨着的是县税务局,当时挂的牌子还是“同江县革命委员会税务局”。因为庄起亷是从该单位调回杭州的,所以我就特意拍了这张照片留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税务局的马路斜对面是当年同江县城里唯一的公共娱乐场所——同江县电影院。该建筑物除了平时放映电影外,县里所有重要的大会和文艺演出也都是在这里。门墙上边的“同江县电影院”六个招牌大字是电影院职工,杭州知青张昭济所题写……</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左侧是紧挨着电影院的边疆饭店(原东风旅社),然后往北挨排是红旗饭店,拐角处的照相馆,街北的百货商店……</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拍的是百货商店门口,从二八大扛自行车群,到大皮帽花棉祆,比我们六九年刚到同江时满街的黑布棉衣裤,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这里是同江的“王府井大街”,是同江居民生活用品的主要购物中心……</p> <p class="ql-block">当年同江的烈士陵园,因为旁边西北侧是老海关(当时是县粮食局所在),周围长着一片柞树林,因此俗称“海关林”。陵园内有烈士纪念碑和同江第一任共产党的县委书记章克华的陵墓,还有为消灭日本关东军而牺牲的苏联红军烈士墓。我拍照时陵园正在修缮……</p> <p class="ql-block">这是位于通江街最北边道东的同江油米加工厂,当年担负着供应全县居民粮油的加工重任。现今己变身为通往三江口的水泥大道。因为庄起亷曾在这里工作过,所以我也把它加入了纪念照片之中……</p> <p class="ql-block">这张照片展示的是夏天的北江岸,人们在江中戏水,在江边钓鱼划船。一派祥和景象……</p> <p class="ql-block">这棵老榆树是同江北江岸的标志,也是江边唯一的一棵大树。右边的羊肠小道直通三江口……</p> <p class="ql-block">深秋的北江岸,江水己经干涸,略显凄凉。照片右侧是油米加工厂的围墙,二层小楼是米面油加工车间。江边唯一的一棵老榆树傲然挺立,该照片是1980年秋季所摄……</p> <p class="ql-block">这是同江木材公司北侧围墙外的一段江堤,经过多年的江水冲刷,多处己经垮塌。2003年再次来到同江,从横江口到三江口,己经修建了美丽的沿江花园,再也见不到破败的江堤了。</p> <p class="ql-block">1980年同江发电厂大门外的情景。右边的一排平房是厂办公室和单身职工宿舍,我1976年进厂至1985年回杭州,一直住在照片右侧这棵大树后的一个房间里。既是宿舍,也是我的摄影工作室。</p> <p class="ql-block">1980年的春天,我在发电厂大院的东北角,拍下了同江发电厂的全景。</p> <p class="ql-block">1982年,在新扩建的四号机组试运其间,我拍下了机组循环水冷却池喷水的壮观场景,我给这张照片取名叫《金蛇狂舞》。</p> <p class="ql-block">1982年夏天,我背相机爬到电厂最高处的楼顶上,面向东南方向,拍下了二张当年县城的鸟瞰图。2019年,我把这二张照片经过电脑合成,拼接为一张具有广角效果的同江县城全景照。右下角是当年与电厂一街之隔的同江白酒厂大院。</p> <p class="ql-block">这就是同江白酒厂大院。</p> <p class="ql-block">这张是上面二张经过拼接合成后的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电厂楼顶上向东俯看的场景。电厂院子里堆满了扩建四号机组的各种建材。隔壁的物资公司和石油公司,水产公司清楚可分,最远能看到油米加工厂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电厂锅炉房顶楼平台上向北看拍下的照片。电厂北侧围墙外的江汊和对面的湿地清淅可辩。多年后,湿地改造成公园,里面变成了各种鸟类和动物的天堂,也成了同江又一个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同江电厂锅炉房的楼顶平台上向西看的照片。可以清楚看到隔了二户住家后在围墙大院内是同江县木材公司。</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同江县唯一的一所公立医院。杭州知青中担任农村赤脚医生的都在这里培训过。还有很多知青的孩子也都诞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在我拍摄这张照片时,这座新建的县政府办公楼刚开始启用,施工的围墙还没拆除干净,周围的环境也略显荒凉……</p> <p class="ql-block">这是县政府大楼右侧局部画面,从残存的标语可以判断出我的拍摄时间是1980年。</p> <p class="ql-block"> 后 记</p><p class="ql-block">“摄影是一种能让时光凝固的艺术”——作为一个业余摄影爱好者,把几十年前的同江风貌展现给了大家,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谢谢观赏!</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1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