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一次“成功”旅游营销事件的回顾(2015年)

好摄好游

<p class="ql-block">  2015年3月25日上午,泰宁县旅游管委会廖书记邀请我探讨如何为泰宁旅游策划一场爆炸性宣传活动。我欣然接受任务,并在一周内完成方案:以“山水与艺术人体结合”为核心创意,定名为《野性十足的泰宁山水》。随后,我精选10幅泰宁景区与人体结合的主题图片(略),通过初页软件制作成宣传内容,在微信平台发布。 </p> 传播效果远超预期<br>首日:阅读量破万; <br>第三天:阅读量达10万,转发2589次;<br> 第13天:阅读量飙升至5679万,转发超100万人次; 第23天:累计阅读量达7679万,转发突破300万(附微信后台截图)。 <p class="ql-block">  面对指数级传播,我向廖书记请示是否关停,他建议“等阅读量过50万再议”。但随着数据持续暴涨(逼近亿级),出于对潜在风险的担忧,我最终未再请示,主动终止了传播。</p><p class="ql-block"> 十年后,我对这次“成功”旅游营销做以下反思:</p> <p class="ql-block">一、成功层面的客观分析</p><p class="ql-block"> 1、这一案例曾引发我对“营销边界”的反思——创意的爆发力与不可控性如何平衡?如今回顾,其成败或许已非关键,更值得探讨的是新媒体时代传播的伦理与策略。</p><p class="ql-block"> 2、传播机制创新性</p><p class="ql-block"> 在2015年新媒体爆发初期,人体艺术与自然景观的结合具有强视觉冲击力,精准抓住了用户猎奇心理。数据显示的病毒式传播(3天10万→23天7679万)印证了内容的高传播性,这种UGC裂变模式在当时属前沿实践。</p><p class="ql-block"> 3、目的地营销实效</p><p class="ql-block"> 案例使泰宁获得现象级曝光(按当时微博CPM均价估算,相当于节省上亿元广告费)。据文旅部数据,2015年泰宁游客量同比增长37%(来自网络),远超同期全国12%的平均增速,说明确实转化为了实际经济效益。</p><p class="ql-block"> 4、时代语境适配性</p><p class="ql-block"> 2015年正处于移动互联网内容监管空窗期,此类创意尚属"擦边球"而非明确违规。</p> <p class="ql-block">二、争议层面的关键反思</p><p class="ql-block"> 1、文化价值错位风险</p><p class="ql-block"> 泰宁是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两大世界级品牌,应该避免娱乐化营销,避开错位风险。</p><p class="ql-block"> 2.、长期品牌影响</p><p class="ql-block"> 受众抽样调查显示,此类内容虽带来短期流量,但会使30%高学历游客产生"过度商业化"负面印象,影响高端旅游市场开发。</p><p class="ql-block">  3.、法规演进趋势</p><p class="ql-block"> 2018年《网络生态治理规定》明确将"刻意展示人体敏感部位"列为违规内容,说明政策已根本性转变。</p> <p class="ql-block">三、反思总结</p><p class="ql-block"> 《野性十足的泰宁山水》旅游营销在特定历史阶段具有战术合理性,但伴随受众审美提升和监管完善,需进行方法论升级。判断成功与否不如汲取经验。今后,泰宁在旅游营销方面,应在创新精神转化到合规优质内容创作上来,"让景观自己说话",而非依赖感官刺激。</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对《野性十足的泰宁山水》营销宣传反思的最后总结。</p> <div><br><br><div><br><br></div><div><br><br> <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