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昵称:常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39498797</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图片源于:网络</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音乐;阳春白雪</b></p> <p class="ql-block">【迎教师节 弘强国志 2025】N0.01铁肩担教育 颜色染微山</p><p class="ql-block">——教师王德增在家乡的二三事</p> <p class="ql-block"> 王德增老师,1965年5月出生于山东微山,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原山东省微山县教体局教研员,原微山县作协副主席。省市优秀教研员、教学能手,教学工作先进个人,现为孟子教育研究院高级研究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5 月,《心境的颜色》在微山湖畔首发。120 余篇散文、诗歌与教育随笔,是王德增 40 余年教学生涯的“心境色谱”,也是他第一次向大众系统阐释自己笃行的“三和教育”——人与自己、与他人、与天地万物的三重和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新书首发式被设计成一场“湖畔教育叙事分享会”。舞台背后,巨幅 LED 屏滚动播放着王老师带学生们在湿地边晨诵、在渔船上写生的剪影。当《回向菩提心》的诗句“博爱,普度着日日的意义”响起时,现场 200 多位教师、渔民家长和读者代表,用持续 90 秒的掌声,把“三和”的种子播进了微山湖的晚风里。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德增老师让“三和教育”理念在家乡的课堂生根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 山东微山县区域推进:从“教师读书会”到“三和教研共同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4 年起,微山县教研室以《心境的颜色》为蓝本,每月举办一场“心境·三和”教师读书会。王德增亲自导读,并提炼出“五个三”操作模型:三读(读经典、读自然、读同伴)、三问(问学、问心、问世界)、三行(微行动、合行动、恒行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目前,全县 86 所中小学已成立 27 个“三和教研共同体”,覆盖语文、地理、综合实践等 6 个学科。共同体每周一次“湖畔观课”,课后以“三色卡片”自评:蓝色——与自己和谐;橙色——与他人和谐;绿色——与自然和谐。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 校本落地:昭阳中学“风筝课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昭阳街道中学把王德增散文《风筝》开发成项目式课程——“把我的心在老家放飞”。学生用芦苇秆、旧报纸做风筝,在微山湖畔实测风力、记录湿地鸟类数据,最后撰写“给家乡的一封信”。课程实施一年,该校学生地理实践力测评优秀率由 61% 提升到 87%,校园冲突事件下降 42%。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 数字扩散:1600 册“漂流书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县文旅集团与王老师合作,将《心境的颜色》章节录制成 5 分钟“湖畔微课”,二维码贴在 1600 只“图书漂流箱”上。湖区孩子扫码即可观看“王老师带你读湖”系列微视频。上线 24 小时,点击量破 2 万。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德增老师让“三和教育”理念在社区开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教育不止发生在校园。”王德增把“三和”带进渔村、带进家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家长学校:每月最后一个周六,王老师在昭阳街道“渔家书屋”开讲“心境三和父母课”。他让家长用三根芦苇分别写下“我想成为的自己”“我希望的孩子”“我能为自然做的事”,再编成苇帘挂在家门口,“让三和成为可见的约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文旅融合:微山湖文旅集团把《心境的颜色》纳入“湖畔文学研学路线”,游客可在“作家故居体验馆”参加“心境三和工作坊”,与王老师面对面写作、放风筝、测水质,体验“人与天地万物和谐”的现场感。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德增老师在家乡让“三和教育”理念在教师心里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6 月,王德增宣布设立“湖畔教育文学奖”,每年资助 3 名基层教师出版个人“三和教育叙事”。首批入选者之一、微山岛小学语文教师李慧,将她和学生“保护青头潜鸭”的 108 天日记整理成《鸭鸣三和》,已由北京教育出版社免费出版。李慧说:“王老师教会我们把教育写成诗,把诗过成日子。”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彩色的心境,辽阔的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有人问王德增:“三和教育最终要给孩子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引用《心境的颜色》里的一句诗作答:“当一只苇莺掠过湖面,它的倒影有天空的颜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德增老师“铁肩担教育 颜色染微山”在微山 1800 平方公里的水域与陆地上,越来越多的孩子、教师、家长开始用“三和”的目光看世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学会与自己对话,与他人握手,与万物共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他们相信,心境有颜色,教育有温度,未来因此辽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