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7月中欧自驾游(三十五)德国首都柏林(上)

汪建

<p class="ql-block">2015年7月3日,昨天在超市买了许多吃的,今天早上做了一顿丰富的早餐。</p> <p class="ql-block">吃完早饭,我们的柏林CITY WALK就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柏林是德国的首都,还曾经是普鲁士王国、德意志帝国、魏玛共和国和纳粹德国的首都,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2世纪末,这座城市在经历二战炮火洗礼后得以重生,成为一座开放、国际化的大都会。</p> <p class="ql-block">欧洲最多的建筑就是教堂,出门不远就是一座红砖绿顶的大教堂。</p> <p class="ql-block">查了一下,这座教堂是柏林圣心教堂(Herz Jesu Kirche),该教堂始建于1881年,由约翰·慈格牧师主持奠基,历时10年建成,至今已有134年的历史(到2015年)。</p> <p class="ql-block">教堂主体由醒目的深红色砖块砌成,外观非常独特。中央巨大的八角形塔楼和四个小尖塔的屋顶覆盖着铜板,经氧化后呈现独特的铜绿色。钟塔(主塔)顶部的绿色尤其显著,与红砖形成鲜明对比。在2000年进行了翻修,看起来教堂比较新。教堂看的太多了,这次就一走一过。</p> <p class="ql-block">前面一座非常现代化的建筑,是著名的柏林交响乐团,这里有心仪的柏林爱乐音乐厅。今夫没有演出,参观也休馆,只能外观饱饱眼福。</p> <p class="ql-block">来到波茨坦广场。波茨坦广场(Potsdamer Platz)曾经是东西柏林的隔离地带,两德统一后杂草丛生的空地上迅速生长出现代CBD高楼,是柏林的新中心,它周围的城市景象生动活泼而又多姿多彩。在高大宏伟的现代化建筑里, 餐厅、购物长廊、剧场和电影院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大融合。</p> <p class="ql-block">还在二战的硝烟未弥漫之前,20世纪30年代的波茨坦广场,就处于柏林最具有历史象征意义的兰德维纳地区,这里商业文化建筑密集,人群纷至沓来,曾是旧时代柏林的文化中心。随着反法西斯战争的一触即发,导弹的连续轰炸将这一切都化为乌有,整个波茨坦地区都被夷为平地。在二战结束后,1961年,柏林墙被高高竖起在这块三角形地区的东边,从此柏林被人为地分成东柏林与西柏林,这堵高墙也成为冷战的符号和象征。在此期间有许多人民群众因为向往墙外的世界而被无情射杀于枪弹之下,往日宁静祥和的波茨坦广场早已不复存在,这里已然是一片杀戮之地。</p> <p class="ql-block">在波斯坦广场上展览的一段柏林墙。</p> <p class="ql-block">1989年柏林墙轰然倒塌,还这片土地以自由之身。满目疮痍的波茨坦广场,接受了新的城市规划的洗礼,重获新生。</p> <p class="ql-block">波茨坦广场一块三角形地区内,矗立的索尼中心。</p> <p class="ql-block">索尼中心的设计者是建筑师赫尔穆特·扬。用7栋相对独立的建筑彼此围合,形成一个椭圆形的界定空间,中间的接近4000平方米的广场可供游人们游览观光。</p> <p class="ql-block">乐高玩具店门口,有一只高大的乐高长颈鹿。</p> <p class="ql-block">奥托博克大楼,德国的一家著名的医疗器械公司。</p> <p class="ql-block">离开波斯坦广场,我们来到犹太人纪念馆。纪念馆的外景是建筑大师彼德·艾森曼设计的欧洲被害犹太人纪念碑群,这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建筑设计,碑群由二千多个高矮不一的水泥碑组成,走入碑群后会有进入迷宫的感觉。建筑师别具匠心地将带有文字的纪念碑水平的镶在地上,这样游客在观看的时候,很自然的就会低头去看,自然形成了一种“默哀”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大屠杀纪念碑辟有四英亩的空间,两千多不同大小的混凝土碑散布于此,以表达德国对这段历史永志不忘的忏悔之心。从这里走过,会有种辛酸的感受,同时也有对德国后人的敬佩之情。</p> <p class="ql-block">然后我们前往柏林的另一个打卡点勃兰登堡门。</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德语:Brandenburger Tor;英语:Brandenburg Gate),最初是柏林城墙的一道城门,因通往勃兰登堡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座新古典主义风格的砂岩建筑,仿照了希腊雅典卫城的柱廊建筑风格。由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下令于1788年至1791年间建造,以纪念普鲁士在七年战争取得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勃兰登堡门同柏林墙一起见证了德国近半个世纪的分裂,1989年柏林墙倒塌后,勃兰登堡门成为了两德统一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上方的雕塑是胜利战车,中央最高处是一尊高约5米的胜利女神(希腊神话中的尼刻,罗马神话中的维多利亚)铜制雕塑,女神张开身后的翅膀,驾着一辆四马两轮战车面向东侧的柏林城内,右手手持带有橡树花环的权杖,花环内有一枚铁十字勋章,花环上站着一只展翅的鹰鹫,鹰鹫戴着普鲁士的皇冠。雕塑象征着战争胜利!</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这座18世纪的新古典主义建筑,不仅是柏林的象征,更是德国统一的标志。门前的巴黎广场是游客拍照留念、感受柏林历史韵味的绝佳地点。</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旁边是德国柏林的新岗哨(Neue Wache),是一幢位于柏林市中心的历史纪念建筑 。</p> <p class="ql-block">这座建筑本身是柏林的重要历史地标,最初是普鲁士王国的岗哨,后来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战争纪念堂,再后来在东德时期成为“法西斯主义与军国主义受害者纪念堂”。两德统一后,它被定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战争与暴政牺牲者中央纪念地。</p> <p class="ql-block">整个大厅的顶部是圆形天窗,代表露天,大厅中央有一尊《母亲与亡子》雕塑雕塑静静地按放在凸起的黑色花岗岩基座上。</p> <p class="ql-block">雕塑的设计者是德国杰出的女艺术家凯绥·珂勒惠支 (Käthe Kollwitz, 1867-1945) 创作的。她的小儿子彼得在一战中阵亡,这给她带来了巨大的个人痛苦,也深刻影响了她的艺术创作。这座雕塑是她晚年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凝聚了她对丧子之痛和战争残酷的深切感悟。</p> <p class="ql-block">雕塑周围的地面上刻着著名诗人海因里希·海涅的诗句:“献给战争与暴政之下的死难者” (Den Opfern von Krieg und Gewaltherrschaft)。</p> <p class="ql-block">这座雕塑和整个新岗哨纪念馆的核心意义在于纪念所有在战争和专制暴政下牺牲的无辜者,不分国籍、时代和阵营。它超越了具体的历史事件,是对战争和暴力本身的控诉,是对和平的永恒祈求。</p> <p class="ql-block">和许多游客一样,我们在这里默默的待了很久。</p> <p class="ql-block">离开新岗哨大楼,不远就兰著名的柏林洪堡大学(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p><p class="ql-block">洪堡大学创办于1810年,前身是柏林大学,是一所公立综合类研究型大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它是德国的最高学府和世界学术中心,也是欧洲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德国精英大学成员。洪堡大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将科学研究和教学相融合的新式大学,被誉为“现代大学之母”。</p> <p class="ql-block">柏林洪堡大学的前身柏林大学历史上曾产生57位诺贝尔奖获奖者。爱因斯坦、普朗克、黑格尔、马克斯·冯·劳厄、玻恩、亥姆霍兹、赫兹、哈伯、薛定谔、韦伯、格林、叔本华、谢林、海涅、魏格纳等一大批学界大师都曾在该校学习、任教。</p> <p class="ql-block">在洪堡大学的醒目位置是当时的普鲁士教育大臣、德国著名学者、教育改革家、洪堡大学的创办者-威廉·冯·洪堡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名人雕塑下的学子们。</p> <p class="ql-block">我所知道的洪堡大学,是我们的周总理曾经在此学习过。另外在我们选矿专业研究出了第1台强磁机。我在选矿厂流程设计当中,对弱性矿物的处理就选用了强磁机。</p> <p class="ql-block">洪堡大学的主楼外是贝贝尔广场。广场周边有许多场馆。</p> <p class="ql-block">攻略上说,德国柏林的博物馆都在博物馆岛上。但还没登上博物馆岛,我们就开始逛博物馆啦。</p><p class="ql-block">这是德国历史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历史博物馆是个信息量超级大的博物馆,由于我们没什么文化,对欧洲史了解甚少,对德国也是从二战开始,所以算是走马观花,打卡拍照。</p> <p class="ql-block">历史博物馆内院,上方搭有玻璃天幕。</p> <p class="ql-block">展馆内的历史文物。</p> <p class="ql-block">下面这组雕塑象征着欧亚非美四个大陆的女性形象。</p><p class="ql-block">带着王冠坐在战马上的女性象征<span style="font-size:18px;">“欧洲”</span>,东方的公主坐在骆驼上象征“亚洲”,拟人形象在狮子上登基为王的象征“非洲”,印第安女子坐在鳄鱼的背上象征“美洲”。</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1901年北京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亲往柏林向德意志帝国皇帝致歉。展品是他当年穿过的衣服。</p> <p class="ql-block">还有古怪的老式自行车。</p> <p class="ql-block">古希腊雕塑。</p> <p class="ql-block">最吸引中国游客的是这尊列宁铜像。</p> <p class="ql-block">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是原苏联的主要缔造者、布尔什维克党的创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领导者,被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普遍认同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伟大导师和精神领袖,同时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和评价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柏林国家歌剧院。</p> <p class="ql-block">腓特烈大帝雕像</p> <p class="ql-block">腓特烈大帝是生于柏林的普鲁士国王,1785年组建由15个德意志联邦国组成的诸侯联盟。腓特烈大帝是欧洲“开明专制”君主的代表人物,在很短时间内便使德国跃居欧洲强国之列。</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进,看到路边正在建设的大楼,路上还有许多骑自行车的人。</p> <p class="ql-block">著名的柏林大教堂到了,这座有几颗绿色的洋葱头组成的教堂非常吸引人,远远的就能看到。</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欧洲之旅看教堂是永恒的主题,那些著名教堂的繁复美丽、辉煌历史是其他建筑无可比拟的。</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Berliner Dom)位于博物馆岛东端菩提树大街,建造于1894-1905年,是威廉二世时期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新教教堂,也是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 ‌</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门两侧的柱廊和外立面正在维修,但是里面还是可以参观的。</p> <p class="ql-block">教堂的大门,雕花十分精美。</p> <p class="ql-block">柏林大教堂是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地标建筑,也是普鲁士的另一处重要的建筑遗产,很多王室成员都长眠于此。1894年德皇威廉二世亲自为修建大教堂奠基,德皇的心愿是将其建设成霍亨索伦王朝的纪念碑,一座能够与罗马圣彼得大教堂相抗衡的新教教堂。</p> <p class="ql-block">以石头堆砌、多个拱顶汇聚成巨大的教堂内部空间,与中国梁柱结构的古代木质建筑迥然不同,虽然各有千秋,但不可否认教堂的宏大。</p> <p class="ql-block">从大教堂出来,我们去了博物馆岛。</p><p class="ql-block">博物馆岛是柏林的世界文化遗产,施普雷河从市中心流过,形成一块条状的岛屿。岛上有五个建于1824至1930年间的博物馆,它们形态不同但彼此和谐统一,各有自己独特的展览主题,是博物馆事业走进现代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这五个博物馆分别是:由柏林老博物馆、新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博德博物馆及佩加蒙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是博物馆岛上的布置图。</p> <p class="ql-block">没文化的我们没有进博物馆参观,看看这些建筑的外观就很满足了。</p> <p class="ql-block">柏林老博物馆(Altes Museum)位于德国柏林博物馆岛南侧,由普鲁士建筑师卡尔·弗里德里希·申克尔于1823年至1830年间设计建造,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代表作,隶属于柏林国立博物馆系统。该馆是博物馆岛上最古老的博物馆,1999年作为博物馆岛组成部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主体为长方体建筑,正面设18根爱奥尼亚式柱组成的柱廊,台阶两侧立有“亚马逊女战士”与“屠狮者”雕像。</p> <p class="ql-block">紧挨着老博物馆的是柏林新博物馆,其建筑风格融合了新古典主义与历史遗迹的修复理念,现为展示古埃及、史前及早期文明的重要场所。 ‌该博物馆始建于1841年,由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施蒂勒设计,1855年建成开放。因博物馆岛上已有1830年开放的“老博物馆”,故得名“新博物馆”。二战期间遭炸弹破坏后长期关闭,2009年完成修复并重新开放。 ‌修复工程保留了断裂感和时间痕迹的设计理念,新旧结构并存,外墙保留战后炸痕和剥落壁画,内部融入现代钢结构。</p> <p class="ql-block">国家美术馆,也称国家画廊,是一座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的美术馆,1999年随博物馆岛入选世界文化遗产。馆舍由建筑师August Stüler设计,1867至1876年建造,建筑融合新古典主义与罗曼式风格,正面仿希腊神庙,背面采用半圆形后殿,基座设有巴洛克式台阶,体现19世纪德国多元文化理念。馆内收藏了19世纪的欧洲绘画和雕塑作品。</p> <p class="ql-block">博德博物馆与博物馆岛上的其它几个博物馆的风格截然不同。象一座巴洛克风格的王宫。</p> <p class="ql-block">佩加蒙博物馆(Pergamon Museum),兴建于1910-1930年,是博物馆岛上最年轻的建筑。馆内展品包括古希腊和古罗马雕塑、中东历史及艺术文化(中东博物馆)藏品、8-19世纪的伊斯兰艺术(伊斯兰艺术博物馆)藏品。重要藏品有佩加蒙祭坛、米利都集市大门、巴比伦的游行大街、伊什塔尔城门等考古复原物。</p> <p class="ql-block">看介绍,佩加蒙是希腊爱琴海附近的一座古城,位置延伸至今日的土耳其境内。1871年,德国工程师 Carl Humann 在佩加蒙工作时发现了几块疑似神殿中的建筑碎片,后在柏林博物馆的支持下,土耳其政府批准了对佩加蒙卫城的考古项目。整个挖掘工作直至1886年才完成。为放置这些文物,柏林决定兴建一座博物馆,即佩加蒙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自1910年起, 德国建筑师 Alfred Messel 担任博物馆的设计,Ludwig Hoffmann 负责监工,博物馆最终于1930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其实真正有文化的人都会进博物馆参观,馆藏才是博物馆的核心。象我们这样只看外观的游客,真是不应该,尽管没文化,进去打个卡,也算开个眼界,现在。想想,没进去参观,还是挺遗憾的。</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岛上还有一个大花园,一侧有罗马廊柱,花园中的绿草坪连接着五大博物馆。使得柏林博物馆岛不仅因历史积淀而厚重,还有一种浪漫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岛一侧的施普雷河,河上有许多游船。</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岛来到亚历山大广场。</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广场(Alexanderplatz)位于德国柏林东部卡尔·马克思大道与卡尔·李卜克内西街交汇处,是柏林核心商业区与重要交通枢纽,汇集地铁、有轨电车及多条公交线路。</p><p class="ql-block">广场以高368米的柏林电视塔为地标,塔内设旋转餐厅及观景台,另有世界时标准钟、圣母教堂、海神喷泉等标志性建筑。</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广场是柏林的商业中心。这里17世纪就是羊毛和牲畜交易市场,周围有不少值得游客驻足的历史建筑。</p> <p class="ql-block">红色市政厅红色市政厅,建于1861—1869年。1989年11月4日有大约50万人在这里集会,5天后昂纳克政权解体</p> <p class="ql-block">柏林圣母教堂(St. Mary's Church, 德语:Marienkirche)它是柏林现存最古老的教区教堂之一(始建于13世纪),主体由红砖砌成,是北德砖砌哥特式建筑的代表。</p><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屋顶覆盖着深红色的瓦片,高大的塔楼顶部覆盖着铜绿色的尖顶。铜经过氧化后自然形成的这种绿色(铜绿),在柏林的城市天际线中非常醒目,与红砖墙体形成鲜明对比。圣母教堂历史悠久,历经多次损毁与重建(包括二战)。它见证了柏林的发展变迁。它与不远处的柏林电视塔以及红色的柏林市政厅共同构成了亚历山大广场最经典的城市景观。</p> <p class="ql-block">亚力山大广场上的世界钟。</p> <p class="ql-block">一边是古老的教堂-柏林圣母教堂、红色市政厅,一边是现代化的高耸电视塔。</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广场边上靠近施普雷河有马克思恩格斯广场。这是他们两位革命战友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的海神喷泉和意大利罗马广大的雕塑很象,飞花溅玉,引人入胜。</p> <p class="ql-block">下一个景点我们将回到勃兰登堡门,去参观国会大厦,然后计划去查理检查哨。这个行程就是走回头路了。</p><p class="ql-block">这条美丽的大道有个美丽的名字-菩提树下大街,它是柏林的中轴线。一排排的栗树和菩提树婆娑成行,微风吹来,婀娜多姿,一派浪漫风情,整条大道如诗如画,菩提树下大街也因此而名。</p> <p class="ql-block">大街上的马车。</p> <p class="ql-block">路两旁还有各国的大使馆。</p> <p class="ql-block">再次经过勃兰登堡门,再拍两张。</p> <p class="ql-block">一行行马车穿门而过。</p> <p class="ql-block">勃兰登堡门右侧不远就是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建成于1884年,是统一德国的象征。1933年大厦失火,希特勒借机清洗德国共产党,随后形成对议会的控制,强制通过《特别授权法》,彻底终结了魏玛共和国的民主体制。二战期间,国会大厦遭到严重毁坏。1945年4月30日,苏联红军把红旗插上大厦屋顶,彻底宣告了纳粹德国的覆灭。</p> <p class="ql-block">战后这里成为东西柏林的边界。两德统一后,大厦得到重修,德国联邦议院于1998年底迁入,使这里再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镶嵌在大门上方的“为了德意志人民”铭文,见证了这一理念荒诞、屈辱和坚韧的实践历程。</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新建的钢铁和玻璃结构穹顶可以供人免费游览。</p> <p class="ql-block">此时已是近黄昏,匆匆走过上午来过的波茨坦广场,随走随拍。</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红绿灯。</p> <p class="ql-block">波茨坦广场的一角有一段柏林墙展览,许多游客在参观。</p> <p class="ql-block">黄昏的桕林墙更显苍桑。</p> <p class="ql-block">很快我们就来到查理检查哨。</p> <p class="ql-block">弗里德里希大街的查理检查站是当年东西柏林之间通行的关口。街口的美军警卫室是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检查哨是位于道路中间的一个白色小亭子,现由手持美国国旗的大兵驻守,主要作用是作为旅游项目。</p> <p class="ql-block">查理检查哨是东西柏林间三个边境检查站之一是当时东西柏林间盟军军人唯一的出入检查站,也是所有外国人在东西柏林间唯一的一条市内通路。检查站一面树立着美军的肖像,一面立着苏军的肖像,用以纪念1961年在经过多次最后通牒之后美苏坦克对峙事件。</p> <p class="ql-block">一位小朋友上前询问,可不可以合个影?</p> <p class="ql-block">征得同意,一张敬礼的合照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在大街上,德国的大自行车很吸引人。这是需要多人团结协作才能行走的大自行车,很有意思。</p> <p class="ql-block">观光的气球,缓缓升起。</p> <p class="ql-block">天不早了,我们走的路也不少了,今天的拍林游告一段落,回住地休息。</p> <p class="ql-block">沿途随手拍。</p> <p class="ql-block">路上遇到的这幢废墟是柏林安哈尔特老火车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柏林安哈尔特火车站见证了时代的变迁。二战期间,柏林安哈尔特火车站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战火和轰炸让这里变得断壁残垣。而现在,经过战后的重建,这座车站焕发了新的生机。现代化的建筑,便利的交通,成为了连接柏林与外界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到了这座大教堂,我们就到家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