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到广西桂林旅游,首先的打卡点当然是畅游漓江,附近的景点——象鼻山也应驻足观赏。远一点叠彩山,闲暇时我也去逛了逛。走进叠彩山景区,两个石像和一副石刻,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但介绍太简单。回到酒店一问度娘,竟然挖出一篇历史上的故事,现概述如下:</b></p><p class="ql-block"><b> 在中国古代文人的心中,认为人有两命:生命和使命。他们把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不信,接着往下看:</b></p><p class="ql-block"><b> 在广西桂林叠彩山上,有一块清道光年间的“成仁碑”,就记录了一段文人忠骨的悲壮事迹。</b></p> <p class="ql-block"><b> 1650年,清军进犯桂林,南明永历帝逃往了梧州。当时兵部尚书瞿式耜留守桂林城。许多人劝他弃城保命。但他不为所动,觉得作为一个桂林留守,守土有责。抱定了“城在我在,城亡我亡”的决心。</b></p><p class="ql-block"><b> 明朝贤相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是瞿式耜的学生。当他听说老师一人独守桂林,打算以死殉国时,便只身泅水渡过漓江进城,劝说老师弃城。他认为张同敞没有守土的职责,劝张同敞离开,可以不用死。</b></p> <p class="ql-block"><b> 但是张同敞看见瞿式耜那么坚决地要守桂林城,深受感动。于是也决定跟老师一起舍生取义。</b></p><p class="ql-block"><b> 清军攻入桂林城后,瞿式耜和张同敞临危不惧,端坐大堂。明朝叛将孔有德力劝二人降清。但师生二人忠骨不屈,大骂叛贼,只求一死。</b></p> <p class="ql-block"><b> 临刑前,张同敞从怀中掏出珍藏的网巾,戴于头上,“服此于地下见先帝”。瞿式耜则提笔写下一首绝命诗“从容待死与城亡,千古忠臣自主张,三百年来恩泽久,头丝犹带满天香”。二人整肃衣冠,向南而拜,在叠彩山下慷慨就义。</b></p><p class="ql-block"><b> 到了清道光年间,人们在他们就义的地方,竖起一块“成位碑”,将两人的事迹就这样融入了桂林的山川大地。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代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