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立秋之后,绵绵的阴雨给久旱的田野带来丝丝凉意。这个天气最适合独自品茶或三五好友相约小酌。说来惭愧,出门在外酒桌上遇到别人说“阜阳的麻雀也能喝四两(酒)”我就很尴尬,觉得自己不配做个阜阳人,也对不起阜阳人这个称呼,甚至不如一只阜阳的麻雀!</p> <p class="ql-block"> 老话说,一口干了那是牛饮,两口喝了那是驴饮,三口吃下那才是品——无论喝酒还是喝茶,都讲究这个“品”字。阜阳人喝酒大都是白的,高度的,也有红酒,啤酒或黄酒。在阜阳喝酒分场合,如果你是远来的客人,东家和陪客都会相机行事,根据你选择的酒和言谈,来往之间看看你的量,然后采取走杯,敬酒,喝鱼头酒及炸雷子等方式量量你的量。所以来阜阳喝酒一般人可不敢放肆,至少语言和饮酒方式上低调一些,不然一定会让你现场呲花(吐酒)或找不到北。如果是几个熟人小酌,四个凉菜上桌,小酒就开始先共同干四杯,然后凭酒量和心情互相敬酒。几番你来我往之后酒开始上兴人开始较劲了,小杯不过瘾,咱就用分酒器或小碗来炸雷子。分酒器一般是二两的容量,斯文一点写个七分杯,豪放一点就是九分或十分满杯。一般情况是四两打底,有的人是越喝越清醒,有的喝喝就晕乎,但是熟醉——咋着就是酔不倒。有人喝酒好打酒官司,一般酒量都不是很好的。有人会主动出击,自己爽快一定也让你喝爽快,所谓酒品看人品,宁伤身体不伤感情,所谓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都是劝你喝酒的套路。经验不足或意志不坚决很容易就被“拿下”。有人一天三顿饭,除了早上,其余三顿都要喝——还有夜宵。有的人早上斗碗格拉条或喝碗啥汤押押头晚上的酒,中午晚上夜宵依旧连着喝,顿顿都要喝个七荤八素才能罢休。所以常常半夜三更见到三五个人坐在马路边高谈阔论或者清晨见到街角一摊一摊的呕吐物——这些都是石井小民的饮酒日常。官场的排场礼仪和隐秘性太强,我辈一般不易见到,不敢妄自揣度。</p> <p class="ql-block"> 说起官场上的酒局,倒让我想起刚好是960年前(1025年)苏洵的一首诗《九日和韩魏公》。</p><p class="ql-block">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p><p class="ql-block"> 先介绍一下韩魏公,即韩琦也,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曾三朝为相,与范仲淹等并称为“宋代四杰”。诗的内容描述了苏洵在重阳节这天参加了韩琦组约的高端饭局,也可以说是酒局。那酒器用的是金罍,参加宴席的诸儒都不是普通人,因为苏洵出席有些诚惶诚恐——晚岁登门最不才——或许有谦虚的成分,接着抒发一下个人的感慨。但是,《朱子语类》卷十三说“老苏之出,当时甚敬崇之,惟荆公不以为然。故苏父子皆切齿之。然老苏诗云,老态尽从愁里过,壮心偏傍醉中来·如此无所守,岂不为他荆公所笑!”这里的荆公就是王安石,老苏就是苏洵了。由此可见高端酒局没见过世面的可不敢露怯,不然会让人耻笑!</p> <p class="ql-block"> 生在酒乡——阜阳包括现在分出去的亳州市所辖的每个县都有酒厂,而且都很有名气。这里酒文化熏染孕育出璀璨的中原文明,古今人物也大都热情豪爽有侠义情怀。曹操在亳州建筑的运兵道开启了地道战的先河;刘琦在颍州城抗击金兀术运用了瞒天过海的马队战术留下曾经的“洗马池”,三国时期的吕蒙也是出自这里——酒壮英雄胆,酒引诗情魂——所有的文韬武略都与这里的酒文化密不可分。</p> <p class="ql-block"> 饮酒与喝茶有异曲同工之妙,品个中滋味,度人生道理,发内心诗情是一种境界。只是茶品出的淡然超然的物外旷达。酒喝微醺是出乎其外入乎其中的神游之快。饮酒可以增进彼此的亲密度——感情深一口闷,可以彰显隐忍的内心世界——大碗喝酒大快朵颐挥洒豪气与激情。当然,也有今日有酒今朝醉的人生况味——多少委屈和不甘都在这辛辣里掩埋。生活的酸甜苦辣,人生的悲欢离合大都有酒的诠释醉的消解。至于喝什么样的酒、到什么状态,因时而变因情而异,孰优孰劣可谓见仁见智,唯有饮者知道个中三味。</p><p class="ql-block"> ——我们有时候常会被文人墨客给唬着,以为他们诗中离不开酒量就一定很好,其实也是“银样蜡枪头”而已。——比如苏东坡,欧阳修都是“饮少辄醉”的量,饮酒就是一种格调,一种姿态,营造一种氛围。如今的阜阳酒风比过去文明了很多,像我这样不喝酒也不能喝酒的人很多,并非都是“麻雀也能喝四两”。</p><p class="ql-block"> 窗外的秋雨绵绵的下,一场秋雨一场凉,这真是一个适合喝茶饮酒的季节。你来,我请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