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漫步塱头古村,仿佛踏入一幅凝固的岭南水墨画卷。这座位于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的古村落,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历史。南宋末年,黄氏祖先自中原南迁,择水而居,在湖沼边的小岗上筑村而立,因四周水草丰茂,故名“塱头”。这里不仅是广府古村的典型代表,更是岭南文化的一方缩影。</p> <p class="ql-block">塱头古村保存有明清时期的青砖建筑逾三百座,祠堂与书室二十余座,构成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村落以村前半月形的池塘为核心,民居依势而建,向北延展,形成三面环水、组团式分布的独特格局。村中建筑多为镬耳屋,灰塑博古脊、碌灰筒瓦、青砖墙,处处彰显岭南建筑的精巧与雅致。</p> <p class="ql-block">步入塱头,仿佛穿越时光隧道。二十余条街巷以“礼教”命名,如“礼义巷”“忠孝里”,承载着浓厚的传统礼仪文化。这里不仅是居住之所,更是礼教传承之地。历史上,塱头村科举人才辈出,享有“公孙八科甲,父子两乡贤”的美誉,书香之气,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塱头村人重文崇教,曾建有二十四座书院书室,耕读传家之风历久不衰。其中,清代道光年间所建的“谷诒书室”尤为著名,其壁画精美,雕梁画栋间仍可见当年书声琅琅之景,耕读精神在此得以延续。</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广州市花都区政府携手唯品会公益,探索乡村振兴的“塱头模式”。2023年,春阳台艺文中心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古村焕发新生的重要标志。这座集文博展馆、藏书楼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地标,不仅延续了塱头村七百年的人文底蕴,更让古村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p> <p class="ql-block">春阳台坐落于塱头村口,由著名建筑师张永和设计,唯品会慈善基金会捐建,总建筑面积约八千六百平方米。建筑设计巧妙融合古村风貌,近半空间下沉于地面之下,屋面种植水生植物,与村口荷塘相映成趣,形成“立体荷塘”的独特景观。红瓦、青砖等材质的运用,亦与古村整体风格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春阳台内部功能多元,设有文博展馆,常设“中国读书人的安身与立命”主题展览,藏书楼内珍藏《四库全书》真本等典籍,更有公共阅览室与剧场,可承办展览、讲座、演出等文化活动,成为岭南文化与现代生活交融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成果,春阳台不仅延续了塱头村七百年来的书香文脉,也为村民带来了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回馈。如今,它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让这座古村在新时代的阳光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春阳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用剪纸手工制造而成的一条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用十九朵花伞,制作的转运花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型藏书楼</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