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一、 宋元明清徽州区划演变</p><p class="ql-block">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休宁、黟县、绩溪、婺源、祁门六县,州治设于歙县。 </p><p class="ql-block"> 元代: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格为徽州路,属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歙县、休宁等五县及婺源州,</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延续元代行政区划,明代为徽州府,清代仍为府级建制,但辖区范围略有调整。 </p><p class="ql-block"> 徽州地区是历史上中国经济文化重地,安徽省名中的“徽”字就是由徽州而来。</p><p class="ql-block"> 古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3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文化流派构成的徽学,更是博大精深。它与敦煌学、藏学有同样影响。</p><p class="ql-block"> 明朝弘治五年,户部尚书叶淇实行盐法变革,商人可以通过交钱获得盐的专卖权,徽州人抓住这一契机,逐步击溃山西商帮,确立了在盐业经营的霸主地位。</p><p class="ql-block"> 休宁曹氏主要在两淮地区经营盐业,以扬州为重要据点。两淮地区是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盐产区之一,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为曹氏盐商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p><p class="ql-block"> 曹暹是明正德年间的大盐商,被人称为“贾中之儒”。到了清初,雄村曹氏的曹堇饴也已是富甲一方的盐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二、明嘉靖、万历年徽州地区方志家谱热原因</p><p class="ql-block"> 徽州地区明中期大家族掀起修志修谱热潮,是当时社会变迁、地域特性与家族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p><p class="ql-block"> 明中期,徽州江南地区小商品经济兴起,人口流动加剧(如徽商外出经商),传统宗族的血缘纽带因地理距离被削弱。同时,徽州多山少田,宗族是维系地方秩序、保障生存资源(如族产、水利)的核心力量。</p><p class="ql-block"> 1 强化宗族认同,增加族人的向心力</p><p class="ql-block"> 具体表现为,修谱通过梳理世系、明确昭穆次序,将分散的族人重新纳入统一的血缘体系,强化“同宗共祖”的意识,避免因迁徙、分家导致的宗族涣散。</p><p class="ql-block"> 修志(尤其是宗族志、名族志)则记录家族的迁徙史、祖业传承、先贤事迹,塑造家族“源远流长”的形象,增强族人的归属感和向心力,进而巩固宗族在地方社会的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2 、彰显社会地位,提升家族声望</p><p class="ql-block"> 明中期,徽州商帮崛起,大量商人通过经营盐业、茶业等积累财富,但传统社会“重农抑商”观念仍深,商人虽富却需通过文化资本提升社会地位。</p><p class="ql-block"> 修谱修志成为家族“洗白”出身、塑造“儒贾合一”形象的重要手段:谱牒中刻意突出族人的科举功名(如进士、举人)、忠孝节义事迹,甚至追溯祖先至古代名人(如将家族世系攀附至汉代曹参、唐代名人等),以彰显家族的文化底蕴和道德声望,实现“由贾入儒”“商儒相济”的社会身份转化。(明万历统宗谱记曹嗣轩攀附就是例子)</p><p class="ql-block"> 对于地方大族而言,修志(如《休宁名族志》)将本族与其他名族并列,通过对比祖先功绩、家族规模,争夺地方社会的话语权,确立在徽州地域秩序中的优势地位。</p><p class="ql-block"> 3、理学思想影响,强化伦理教化</p><p class="ql-block"> 徽州是程朱理学的发源地,明中期理学思想进一步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强调“忠孝节义”“尊卑有序”的伦理规范。</p><p class="ql-block"> 修谱修志时,刻意收录族规家训(如禁奢靡、重耕读、睦邻里)、先贤的道德事迹,将理学伦理具象化为家族行为准则,通过教化约束族人言行,维护宗族内部的等级秩序。</p><p class="ql-block"> 比如朱熹婺源曹氏序,历史背景缘由出处就在这。</p> <p class="ql-block"> 三、明朝休宁志曹姓人物和徽州地区府志比对。</p><p class="ql-block"> 《新安志》是现存三十三种宋志之一,也是我国方志发展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志书之一,作者罗愿,下面的人名、籍贯出自最早的宋版新安志</p><p class="ql-block"> 景祐元年(1034)曹矩.休宁人.都官郎中</p><p class="ql-block"> 崇宁二年 (1103) 曹夬.本州通判.曹及.从弟曹文.黟县人.</p><p class="ql-block"> 崇宁五年(1106)曹文.黟县人</p><p class="ql-block"> 宣和六年(1124)曹及.黟县人.</p><p class="ql-block"> 隆兴元年(1163)曹熙.休宁人.</p><p class="ql-block"> 元丰八年(1085)曹晔、黟县人.子文 侄曹夬.及.</p><p class="ql-block"> 1 : 从上面的信息可以看出,注明休宁籍贯的有两位,景佑元年(1034)进士曹矩,和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曹熙。余下的都是黟县人,曹晔最早,曹晔儿子曹文,从侄曹夬,曹及。曹夬是有官职记录的,本州通判,其他几个人无官职记录。</p><p class="ql-block"> 我们再对比,弘治年,万历年,休宁志的记载来看,休宁志把他们都计入了休宁籍贯,这是不对的,徽州府志上记载的是对的,几个版本都是记为黟县人。还有官职,宋版新安志上曹文等人就记了一个名字,到了明代休宁志上多了官职奉承郎。志书贵在真实,要是人为的删减那就失去了修史志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2 : 我们再看万历年曹诰修的统宗谱记载</p><p class="ql-block"> 1世曹尚贤,2世曹知及,3世曹晦,4世曹严,曹汭﹣-5世曹仁祚,--6世曹汝弼(951年﹣1016年),--7世曹矩(汝弼四子)--8世曹晔(公元1085年登进士第);9世曹文(公元1106年登进士第)(晔三子)这里面黟县人曹文成了休宁人曹矩的孙辈,进士曹晔成了曹矩的儿辈。</p><p class="ql-block"> 3 : 曹矩在宋朝新安志上的官职是都官郎中,到了明朝修休宁志的时候,改成了屯田郎中。都官郎中用现代语言表述就是管理司法的官员,屯田郎中就相当于新疆建设兵团那样的职能作用。至于为什么要改,可能挂名屯田郎中更能体现官员勤政爱民的一面。</p><p class="ql-block"> 4 : 新安志记载曹夬任职本州通判,无去世原因记载,但是明朝休宁志确记载曹夬死于方腊之变。这就有问题了。</p><p class="ql-block"> 到了万历年休宁统宗谱里曹文成了郭靖式的英雄,孤军抵抗方腊叛军,最后城破战死,受到皇帝的表彰,敕赠忠孝曹家的美名。</p><p class="ql-block"> 《新安志》由南宋罗愿于淳熙二年(1175年)修成。</p><p class="ql-block"> 方腊起义发生在北宋宋徽宗在位时,公元1120年(宣和二年)十月爆发,至1121年(宣和三年)被镇压。</p><p class="ql-block"> 罗愿能不知道方腊之变吗?</p><p class="ql-block"> 1120年方腊起义在前,1175年新安志修成在后,大家细品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里节选一段休宁曹氏忠孝传家的来历</p><p class="ql-block"> 曹文(1081—1121),字文中,曹汝弼曾孙,曹矩长兄嘉祐之孙,休宁曹氏上宅派第九世。他年二十六举进士,官奉议郎,任浙江睦州建德县丞十五年,至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八月任满当离职,因后任未至,他将妻室先期遣送回里,自以守官,不料这年十月十九日方腊起义爆发了,十一月二十九日陷青溪县(淳安县)、十二月初四日陷睦州(严州府),曹文以孤城竭力捍御,次年四月二十六日力穷死节。宣和四年六月十八日,徽宗皇帝嘉其忠义赐敕,赠朝散郎。曹矩以孝闻,曹文以忠称,休宁曹氏称“忠孝曹家”,正源于此。</p><p class="ql-block"> 再结合上面我说的,有心人,应该就能明白为什么了。</p><p class="ql-block"> 最后综述一下,如果站在历史和当下学术论文的角度看,明休宁志,和万历统宗谱,有它的问题(移花接木,收族、编造虚构美好故事),但是从家谱教化、团结族人、修篆手法角度去看,无论是从家世结合方志的修谱手法,还是家谱内容体系多样化,对后人通过留存的明代宗谱去了解当时的徽州大族发展情况是一个非常好的民间窗口。</p><p class="ql-block"> 另外不知道大家留意了没有,新安志上有两个进士一个曹矩,还有一个曹熙进士,这个曹熙在曹诰修的统宗谱里无缘无故的就消失了,大家可以想想这是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因为不会电脑制图,有点小遗憾,如果制作一个对比图,可能会更直观。</p><p class="ql-block"> 注:文中方志截图由劭镛宗亲提供,特此声明!</p><p class="ql-block"> 长三角曹氏文化促进会长 曹洲</p><p class="ql-block"> 2025.08.11. 晨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