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汽车工业的壮阔征程

快乐人生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5年6月7日,我和战友、学兵、民兵以及军嫂们,怀着满心的期待与崇敬,一同走进了位于十堰市张湾区的东风汽车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由原第二汽车制造厂旧址蝶变而来的文化新地标,宛如一座时光的宝库,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辉煌与梦想,静静等待着我们去开启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踏入博物馆的序厅,一座大型浮雕和圆雕如同两位沉默却威严的巨人,瞬间震撼了我的心灵。背景浮雕呈现出山字形,那磅礴的气势仿佛将二汽从大山中崛起的壮丽历程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眼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浮雕上刻着的“打汽车工业翻身仗”这几个大字,更是如同洪钟大吕,在我耳畔久久回响,让我深切感受到了那个时代建设者们的豪情壮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静立于浮雕前,曾用测绘仪丈量过武当山的云雾,用道钉夯实汉水之畔的钢轨,让喷薄的钢铁长龙驮着"车城"的工业火种奔向远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此刻浮雕上跃动的铁轨与眼前浑浊的瞳孔正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苍老的指尖掠过冰凉的花岗岩,半个世纪前隧道里回荡的号子声突然在蝉鸣中苏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镜头定格的瞬间,夏风卷起褪色的工装衣角,把十万大山深处未说完的故事,轻轻叠进暮色里的相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博物馆本身也是个传奇。它由上世纪的老厂房改造而成,斑驳的水泥柱上“备战备荒”的红色标语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当年那段艰苦创业的岁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设计师特意保留了当年吊装设备的钢梁结构,当我抬头仰望时,那纵横交错的钢梁仿佛是历史的脉络,让我清晰地看到了五十年前“打汽车工业翻身仗”的工业痕迹。抚摸着这些带着岁月沧桑的钢梁,我仿佛能触摸到当年建设者们滚烫的汗水和炽热的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国领袖高瞻远瞩,早在1952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首次提出了“一定要建设第二汽车厂”。1958年再次强调“调一个师去江南建设第二汽车厂”。1964年果断决策“建设第二汽车厂是时候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展区,将我们拉回 1969 年的秦巴山区。彼时十堰荒芜,建设者们于这片贫瘠之地,凭一腔热血与简陋工具,开启“打汽车工业翻身仗”征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部东风史,半部中国汽车史。”当我真正走进东风汽车博物馆,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半个世纪前的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每一件展品都像是一位无声的讲述者,它们用斑驳的外表、陈旧的痕迹,诉说着中国人如何凭借着双手和智慧,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硬是把汽车从遥不可及的“稀罕物”变成了千家万户的“代步工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是一种怎样的坚韧与执着啊!在这一件件展品面前,我不禁对那些为中国汽车工业奋斗过的先辈们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手绘图纸泛黄脆弱,记录工程师们智慧;“干打垒”车间场景里,斑驳土墙、简易设备,彰显创业艰辛。工人们肩挑手扛建厂房,日夜钻研技术,雕塑定格奋斗瞬间,此乃中国汽车工业崛起之基,自力更生精神熠熠生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触动人心的是那一尊尊栩栩如生的雕塑,有的建设者正奋力推着装满建材的手推车,肌肉紧绷,青筋暴起,脸上却洋溢着坚定的神情;有的技术人员围坐在简易的桌前,激烈地讨论着设计方案,眼神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雕塑定格了那个火热年代的奋斗瞬间,让我深刻感受到,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正是凭借着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建设者们才在一片荒山上开辟出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新天地,为后续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时间倒退回1969年,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挑战的年代。十堰,还只是秦巴山区里一个在地图上都难以找到的小村庄。没有铁路,没有公路,连电灯都是奢侈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片荒山野岭中,突然涌入了数万名建设者。他们住在芦席搭的棚子里,白天用扁担挑土,晚上就着马灯的微光研究图纸。“白天扛枪搞建设,晚上打灯造汽车。”这句顺口溜生动地描绘了他们既要防备空袭,又要赶工造车的艰难处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没有退缩,没有放弃,而是用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复原的“干打垒”车间场景前,泛黄的图纸、斑驳的工具与智能交互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却又仿佛在进行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特别设立的“红旗渠精神”主题展区,通过影像资料与实物档案,再现了老一辈建设者“靠双手劈开万重山”的创业豪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看着那些珍贵的历史资料,我仿佛看到了当年那些建设者们在艰苦的环境中,挥舞着铁锤,流淌着汗水,为了实现产业报国的梦想而不懈奋斗的身影。每一颗螺丝都铭刻着他们的初心,每一块砖石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馆里那台重达800吨的万吨锻压机,更是让我深感震撼。它背后藏着的那个“半吨黄金换技术”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当年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艰难与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76年,为了造出合格的汽车零件,国家硬是用半吨黄金从德国换回了这台“大家伙”。运输时遇到山体塌方,工人们愣是用肩膀和撬棍,把几十吨重的设备零件一件件扛过了塌方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如今,这台机器仍然在服役,它锻造出的零件连接着中国汽车的过去与现在。站在它面前,我仿佛能感受到它所承载的历史重量,那是无数建设者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的见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展厅的特定区域,着重展现了襄渝铁路建设与第二汽车厂发展之间紧密相连且意义非凡的历程。可以说,襄渝铁路作为一条连接鄂、渝、陕地区的重要战备铁路,其修建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服务“二汽”的发展需求。它的建成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穿越时空隧道,来到“中国二汽工业之光”展区,一股豪迈之气扑面而来。这里汇聚了二汽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高光时刻和标志性成果,每一件展品都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中国汽车工业前行的道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不远处,1975年第一辆东风 EQ240 军用越野车静静地陈列在那里,它的车身虽已不再崭新,但那硬朗的线条和沉稳的气质依然让人心生敬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辆被誉为“英雄车”的越野车,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赫赫战功,它能够拖着陷在泥潭里的坦克脱困,成为了战场上可靠的后勤保障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它的方向盘竟是用木头雕刻的样件,因为在那个技术匮乏的年代,连塑料模具都无法制造。这一细节,不仅没有削弱它的光芒,反而更凸显了建设者们在困境中创新求变、顽强拼搏的精神。</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发动机展示区,各种型号的发动机整齐排列,犹如一部部精密的机械史书。从早期仿制改进的型号,到逐渐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每一步的演变都凝聚着二汽工程师们的智慧与汗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拆解开的发动机内部,零部件精巧细腻,金属光泽在灯光下闪烁,那是无数个日夜打磨、调试的结晶。这些发动机不仅是汽车的“心脏”,更是二汽工业实力的象征,它们驱动着一辆辆东风汽车驰骋在祖国的大地上,也让“东风”这个品牌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响亮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东风人意识到光造军车不行。1978年,他们用造军车的技术转产民用卡车,却遭遇了挫折。首批卡车运到东北,油箱在零下30度的天气里冻裂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工程师们蹲在雪地里观察了三天三夜,终于搞明白是油路设计有问题。这次教训催生了中国第一个汽车寒带试验场,现在展馆里还能看到当年改进的油管实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这次挫折中,我看到了东风人勇于面对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精神。他们没有被困难打倒,而是在挫折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创新,推动着中国汽车工业不断向前发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步入“走出大山,兴国逐梦”展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而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二汽人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大山之中,他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启了勇敢逐梦的新旅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一系列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和出口成果展示在眼前。墙上挂着的世界地图,被密密麻麻的红色标记点缀着,每一处标记都代表着东风汽车在海外的市场布局。从东南亚到非洲,从中东到欧洲,东风汽车的足迹遍布全球各地,打破了地域的限制,让中国汽车品牌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现代展区,一组数据让人心跳加速:2024年东风新能源汽车销量86万辆,相当于每天卖出2356辆电动车。这惊人的数据让我切实感受到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巨大成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而那台飞行汽车模型更是吸引了我的目光,八个螺旋桨像蜻蜓翅膀般展开,仿佛在向我展示着未来汽车的无限可能。陪同参观的原二汽老职工孙文芬笑着说:“这可是我们工程师从无人机得到灵感设计的,未来真能打‘飞的’上班。”听着她的介绍,我不禁对未来的汽车生活充满了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开放合作,跨越发展”展区宛如一个充满活力与创新的舞台,展现了二汽在改革开放浪潮中积极拥抱变化、寻求多元发展的蓬勃姿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进这一区域,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时间轴壁画,上面清晰地标注着二汽在不同时期与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的重要节点和标志性事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早期的技术引进与消化吸收,到后来的对等合作、联合研发,二汽始终走在开放合作的前沿,不断拓宽自己的发展边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新能源汽车合作展示区,一辆辆造型时尚、科技感十足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吸引了众人的目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些车辆是二汽与国内外顶尖电池供应商、科技公司深度合作的结晶。通过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二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弯道超车,攻克了一个个技术难题,如电池续航里程提升、智能网联系统开发等。展柜里陈列的电池模组、电控系统等核心部件,见证了合作过程中的技术突破与创新实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最后来到“汽车强国,卓越东风”展区,一股引领时代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这里汇聚了东风汽车在新时代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前瞻性战略布局,展现了其作为中国汽车行业领军者的担当与使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进入展区,一台炫酷的飞行汽车概念模型便占据了视觉中心。它的流线型机身、可折叠的机翼和独特的推进系统设计,让人仿佛看到了未来出行的无限可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通过周围的多媒体介绍和互动展示,我了解到东风的研发团队如何从无人机技术中汲取灵感,经过无数次的试验和改进,克服了重重技术难关,让飞行汽车从科幻概念逐步走向现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不仅仅是一款产品的创新,更是东风对未来交通生态的大胆探索和积极塑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芯片技术展示区,DF30 芯片被放大投影在墙上,其微观结构清晰可见。这块指甲盖大小的芯片,背后是东风技术团队在面对国外断供危机时的顽强攻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他们在武汉封闭研发八个月,克服了技术封锁、时间紧迫等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研发出完全国产的汽车芯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展柜里还陈列着一些与芯片研发相关的实验设备、手稿和测试样品,这些物品见证了那段艰辛而又充满激情的历程。如今,这款芯片已经广泛应用于多款车型,使东风汽车在核心技术自主化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智能网联汽车展示区同样精彩纷呈。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车辆的各项数据和运行状态,让我直观感受到了东风在智能网联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和领先优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除了技术创新成果,这一展区还展示了东风在绿色制造、社会责任履行等方面的努力与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从工厂的节能减排措施到新能源汽车的推广普及,从公益慈善活动到对汽车产业人才培养的支持,东风以实际行动诠释着汽车强国的责任与担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站在这个展区,我仿佛看到了东风汽车正引领着中国汽车工业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书写着壮丽的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每件展品都在诉说一个真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从来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一场持续半个多世纪的科技长征。当“新汽车”进化为“具身智能体”,当“制造”升维为“创造”,东风正以三线精神的坚韧和数字时代的锐气,继续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汽车篇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此,我们要向原铁道兵一师二团政治处的姚尚明主任以及孙文芬战友表达最诚挚的感谢,衷心感激他们给予的大力支持与无私帮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孙文芬战友曾以民兵身份积极参与襄渝铁路的建设,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与众多战友一同挥洒汗水,为襄渝铁路的顺利建成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之后,她又在“二汽”担任领导职务,展现出了出色的管理才能和敬业精神。在这次参观中,孙文芬战友更是全程陪同,事无巨细地关注着每一个环节,为参观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与保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走出东风汽车博物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五个主题展区,如同一部生动详实的史书,全面而深刻地记录了中国汽车工业从艰难起步到蓬勃发展、从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从国内深耕到国际拓展的全过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这里,我见证了先辈们的热血与汗水、智慧与坚韧,也领略到了当代东风人在新时代浪潮中的勇立潮头、开拓创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博物馆不仅是汽车工业的展示平台,更是一部传承精神、激励后人的成长教科书,它让我坚信,在全体汽车人的不懈努力下,中国汽车必将以更加卓越的姿态驶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续写辉煌篇章。</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b><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55, 138, 0);">≈≈≈≈≈</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配文照片为笔者手机拍照,部分照片为宜保华战友拍摄并提供。</span></p> 谢谢您的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