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画邮品《步辇图》及它的画师阎立本

老超人拙笔

<p class="ql-block">  大唐天子貌威严,</p><p class="ql-block"> 屏扇双开仕女闲。</p><p class="ql-block"> 汉藏联姻千古事,</p><p class="ql-block"> 雄富万代势绵绵。</p><p class="ql-block"> 一现代诗人何吴生 </p><p class="ql-block"> 这是诗人何吴生先生观瞻.欣赏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步辇图》后,写下的赞美该画的诗句,借用此处为本文的开篇语。</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步辇图》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  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步辇图》,被誉为“丹青神话”,为之国宝级的传世画作,国家规定是不可出国展示,而每隔二十年才可在国内展示一次的珍贵画作。</p><p class="ql-block"> 此画作者是唐代画家阎立本,所描会的人物画像.形象逼真传神,写实性更注重个性描绘,且取材历史事物和人物,用以鉴戒贤愚,弘扬治国安邦之大业。</p><p class="ql-block"> 此画卷中,还有宋代章友直篆书题记;另有米芾等人观款。书幅上还有金章宗完颜璟;明代郭忂价,吴新宇;清朝梁清标,纳兰成德,颙琰等人的收藏印章。.</p><p class="ql-block"> 此画卷为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现存画作被认为是宋朝摹本(是最贴近原画作的摹本)。可见它的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邮票《步辇图》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  为展现中华民族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国家邮政局于2002年3月16日发行了《步辇图》邮票小型张一套一枚。</p><p class="ql-block"> 图案选用的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绘画作品《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迎亲藏使禄东赞时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邮票志号: 2002一一5M</p><p class="ql-block"> 全套面值: 8元</p><p class="ql-block"> 原作品作者: 唐朝:阎立本</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设计者: 王虎鸣</p><p class="ql-block"> 责任编辑: 郑复康</p><p class="ql-block"> 邮票齿孔度数: P12.5</p><p class="ql-block"> 小现张外型规格: 160X82mm</p><p class="ql-block"> 防伪方式:异型齿孔。印刷厂:北京</p><p class="ql-block"> 小型张主体图为《步辇图》图卷,边饰为蓝色绢纹,上方为黄色篆体“步辇图”,下方为黄色隶书票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为《步辇图》的绢本设色画面)</p><p class="ql-block"> 《步辇图》是以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派文成公主入藏与叶蕃松赞干布联姻的事件为背景,描绘了唐太宗在众侍女的簇拥下,端坐在步辇车上,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迎亲使者禄东赞的场面。生动地记录了历史上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盛举,具有高度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步辇图》此种绘画类作品,似当今的新闻摄影,起到记录史实的作用,要求形象真实,事实无误。真实纪录了一千多年前汉民族中央政权与少数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p><p class="ql-block"> 《步辇图》现收藏在北京故宫愽物院。我国对历史文化遗产管理是非常严格的,根据“纸寿千年,绢寿八百”的规律,此画每隔二十年才能打开一次。上次展出的时间是2023年4月29日至7月30日,展出地点:北京故宫博物院。</p> <p class="ql-block">  (此为原图唐太宗坐布辇的画面)</p><p class="ql-block"> 画面描绘的是唐.贞观15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来迎娶文成公主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画面中的李世民威严而平和,端坐在宫女抬着的步辇之上,(画师把李世民的身形.头像画的比旁边的侍女高大出许多,突出了帝王的尊严)另有几位宫女为唐太宗撑伞.张扇,围绕.簇拥在周围。</p> <p class="ql-block">  (此为步辇图小型张的半部画面)</p><p class="ql-block"> 内容同画卷上的相同,只是旁边有历史鉴赏者和收藏人的印章。</p> <p class="ql-block">  (此为步辇图画卷另一部分画面)</p><p class="ql-block"> 画面左边站立的三人:</p><p class="ql-block"> 红衣虬鬓者为宫中礼宾官员;其后身着藏服衣为吐蕃使者祿东赞。(据史料记录:唐太宗曾用各种方法考试禄东赞的学识,都被他一一答对)。最后着白袍者为宫中通译官。</p> <p class="ql-block">  (此为步辇图小型张的另一部分)</p><p class="ql-block"> 内容同画卷内容相同。增加了鉴定者印章和当时记录事件的文字内容。</p> <p class="ql-block">  (此为笔者在布达拉宫城墙内留念)</p><p class="ql-block"> 笔者是2018年9月去的西藏,在拉萨住了四天,观赏布达拉宫时,准备拍摄一些珍贵实物照片的,留做资料。当时是不准在室内拍照录像的,只准在室外拍照。所以,只有外面照片,宫内展品不准照,没有照片。</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用外景照片编辑了两篇拙文:</p><p class="ql-block"> 1)布达拉宫一一一座不可复制的历史圣殿</p><p class="ql-block"> 2)八廓街一一藏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些照片和内容,笔者是在网络上查询到的。(并向原作者致谢)</p> <p class="ql-block">  此为文成公主的金身塑像,现存于拉萨的大昭寺,在松赞干布为其修建的宫室中供奉,距今己有13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布达拉宫法王洞保存的松赞干布的塑像,高1.5米,八字胡须造型,身旁陪侍的是文成公主和尼泊布的尺尊公主。这尊塑像已有1300多年历史,被视为松赞干布的真实形像,是研究藏族历史的重要实物。</p> <p class="ql-block">  上面两幅照片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彩色塑像,分别供奉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此为《步辇图》作者阎立本的画像)</p><p class="ql-block"> 阎立本(公元601年一673年)唐代著名画家,书法家和官员。官至右相(中书令),被誉为“画圣”。 画像的右上角文字,是对他的文字介绍。</p><p class="ql-block"> 他出身艺术世家,父亲阎毗和兄长阎立德,均为隋唐时期的工艺美术大师。阎立本继承家学并有所创新,其艺术成就跨越绘画.书法和建筑领域。</p><p class="ql-block"> 画作《步辇图》描绘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禄东赞的场景,以细腻的笔触和严瑾的构图,更鲜明.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不同身份,气质仪态和相互关系,并具有肖像画的特征,再现了这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展现了汉藏友好关系。</p> <p class="ql-block">  (此图为阎立本墓地的外景)</p><p class="ql-block"> 阎立本墓:位于江西省玉山县城南武安山东北面的山坡上,普宁寺东侧数十米处。坐西南朝东北,背靠武安山,三面青山环抱,周围林木茂盛。</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15年(公元1750年),墓地重建,立墓碑一块,高2米,宽1.02米,厚0.11米,圆顶,中央刻着“大唐相国本寺檀越立本阎公之墓”。</p> <p class="ql-block">  (这个北周武帝宇文邕,其实是阎立本的外公)</p><p class="ql-block"> 阎立本主要画作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等人物画像作品。他在艺术上继承南北朝的优秀传统并加以发展,较之前朝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古雅的设色沿袭而有又变化,人物的精神状态有明显.细致的刻画,远超过南北朝和隋朝的水平,因而被誉为:“丹青神话”.“天下取则”,在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下面展示的画作就是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的个别画面。</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璀璨星空中,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它创作于初唐时期,就代表了当时的艺术巅峰,更是中国古代肖像画的里程碑。令人扼腕的是:这幅传世国宝,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流失海外,成为无数人心的遗憾和追寻。当前尚无归回祖国。</p><p class="ql-block"> 《历代帝王图》创作于公元七世纪,它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构图,展现了历代帝王的风采,和当时的人物形像,成功地将肖像画的创作提高到一个新高度。也为后世保留下来一批历史史记资料。</p><p class="ql-block"> 同时,阎立本的艺术风格对后来的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唐代艺术家纷纷效仿他的技法,推动了人物画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阎立本轶事传说:</p><p class="ql-block"> (一)视画</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阎立本到荆州看张僧繇的画。第一天,觉得张的画不过是“虚得其名”。第二天,他继续看时,发现张的画毕竞是“近代佳手”。到了第三天,他又仔细去看,才确实领悟到张僧繇作品的真正妙处,并感慨地说:“名下定无虚士”。于是,他在荆州继续停留10多天,朝夕揣摩.“坐卧观之”,不忍离去。由此可看出,阎立本对描画艺术的真实追求和认真审实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二)悔以书画</p><p class="ql-block"> 一次,唐太宗与侍臣们乘舟在御苑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中有异鸟在水面随波浮游。唐太宗命侍臣赋诗赞之,又命人传召阎立本速来,将异鸟画下来。</p><p class="ql-block"> 当时,阎立本已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而且是滿面羞愧不堪。</p><p class="ql-block"> 事后,阎立本告诫他的儿子说:“我小时爱好读书,而且不是不学无术的蠢材,文章也是有感而发才写。并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写得很好。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绘画,可是,它却使我做奴仆一样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你要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步辇图》传世名画及作者阎立本在中华绘画史中占有重要位置,而把传世名画印刷成邮票作品,使其这枚中华文化瑰宝在更广泛的领域中,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传承,是一项很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老朽将此古画邮品《步辇图》发行及其作者的故事编辑出来,晒出请美友.邮友.朋友们赏阅,指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编后话:</p><p class="ql-block"> 本人是一位有多年集邮史的老邮友,想把十大传世名画邮票编辑成小文拙篇,留做纪念。现以编辑完七篇(此篇在内)记录如下:</p><p class="ql-block"> 图名 朝代 作者</p><p class="ql-block">1)《洛神赋图》 东晋 顾恺之</p><p class="ql-block">2)《五牛图》 唐 韩滉</p><p class="ql-block">3)《韩熙载夜宴图》五代 顾闳中</p><p class="ql-block">4)《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p><p class="ql-block">5)《富春山居图》 元 黄公望</p><p class="ql-block">6)《千里江山图》 北宋 王希孟</p><p class="ql-block">7)《步辇图》 唐 阎立本 </p><p class="ql-block"> 以上拙文都编入在本人美篇栏目《我的集邮路》中,有兴趣的美友.朋友请点我美篇头像,查阅指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超人拙笔2025年8月11日</p><p class="ql-block"> 于沈阳宅家编制</p><p class="ql-block"> (下画作为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卷的影印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