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西行漫记

小桥流水

<p class="ql-block">带孩子西行的念头盘桓了许久,总想着趁她们还对世界充满好奇,带她们去触摸那些课本里的地名,感受历史与自然的碰撞。这一路,从函谷关的雄关漫道,到兵马俑的千年沉默,再到太白山的云海松涛,最后在汉中盆地的烟火与熊猫的汉派中收尾,每一段都成了掌心沉甸甸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第一站,函谷关</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8日清晨,我们从家中出发,一路向西,9点多抵达位于河南灵宝的函谷关。这座关隘西接高原,东临绝涧,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是古代中原与关中的咽喉要道。老子曾在此写下《道德经》,秦始皇也曾凭此关抵御六国。站在关楼之上,极目远眺,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p> <p class="ql-block">未许田文轻策马,原逢老子在骑牛</p> <p class="ql-block">黄河犹向关前折,紫气何妨天下分</p> <p class="ql-block">两幅对联,四个故事。站在函谷关前,看着那副“紫气东来”的对联,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老子骑青牛而来的身影。孩子们仰头望着牌坊,问:“老子真的在这里写过书吗?”我笑着点头,心中却也在想,历史的风,是否也曾在他们耳边低语?</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青牛,寓意深远。那是一种隐逸逍遥的生活态度,是道家思想的象征,也是祥瑞的化身。我们走过函谷关的古道,仿佛也走进了那段沉静而深远的哲学世界。</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问道函谷</p> <p class="ql-block">走进函谷关,人生无难关</p> <p class="ql-block">这句标语挂在景区门口,孩子们念着,笑着,我却在心里默默记下。这一路,或许不是为了“过关斩将”,而是为了在历史的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p> <p class="ql-block">中午在服务区匆匆吃过饭,我们便赶往下一站——兵马俑博物馆。提前预约了下午两点半的入场时间,两点十分准时到达,烈日当空,晒得人眼花缭乱,热浪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到了秦朝的盛夏。</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兵马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临潼的兵马俑规模宏大,工艺精湛。一号坑中,那一排排陶俑栩栩如生,面部表情、发型、服饰各异,仿佛随时会从泥土中苏醒。孩子们睁大了眼睛,不停地问这问那,我已是第三次来,但每次听导游讲解,仍会被震撼。在那个没有机械工具的年代,工匠们仅凭双手,便创造了如此惊世之作,令人敬佩。</p> <p class="ql-block">这些兵马俑中,有文官、武官、士兵,有的面带微笑,有的神情严肃,有的怒目圆睁,仿佛下一秒就要冲出阵列杀敌。孩子们围着一尊跪坐的陶俑,惊叹于它铠甲上的细节,仿佛在看一场千年前的战争预演。</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我一直在想,这么庞大的工程,得耗费多少人力物力?秦始皇的雄心壮志,确实令人敬畏,但也让人不禁感叹,历史的辉煌背后,是多少无名工匠的血汗。</p> <p class="ql-block">傍晚五点,我们启程前往太白山,入住山脚下的悦庭酒店。虽是农家乐,却干净整洁,早餐清素可口,吃得孩子们连连称赞。</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太白山</p> <p class="ql-block">太白山有两条登山路线:一条是坐大索道直达山顶,再边走边下;另一条是坐小索道上山,再徒步登顶拔仙台,适合年轻人。我们选择了前者,轻松登顶,只为感受那云海翻涌、山风拂面的壮丽。</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瀑布飞流直下,如银河落九天。孩子们站在栈道上,仰头望着那从天而降的瀑布,兴奋地喊:“快看!像电影里的特效!”我望着那奔腾的水流,忽然觉得,自然的美,才是最真实的震撼。</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太白山,是被鸟鸣唤醒的。我们坐大索道上山,云雾在脚下翻涌,孩子们指着窗外:“快看,我们在云上!”登顶拔仙台时,恰逢云海漫过山头,蓝天白云与雾气交织,远处是连绵的山峦,近处是开满小花的草甸,美得像一幅画。</p> <p class="ql-block">下山后,我们原计划前往留坝,却因酒店订满而改道汉中。途中遭遇“挂羊头卖狗肉”的不良商家,令人失望。最终回到汉中已是晚上十点,但这一路的波折,也成了旅途中的一段“插曲”。</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汉中</p> <p class="ql-block">汉中的住宿服务令人满意。次日上午,我们来到天汉楼。这座仿汉建筑高耸入云,绿植环绕,夜晚灯光璀璨。虽未登楼远眺,但站在广场上,已能感受到它的恢弘气势。</p> <p class="ql-block">汉中博物馆是此行的重头戏。馆内陈列着汉代文物、铜镜、石门碑刻,还有木牛流马模型。孩子们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故事特别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p> <p class="ql-block">铜镜映照的不只是容颜,更是文明的深邃。从《淮南子》的“明镜之始下型”,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的哲思,铜镜早已超越了实用功能,成为文化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秦岭横亘东西,是中华地理的分界线,也是文化的脊梁。栈道蜿蜒,连接南北,褒斜道、子午道、傥骆道、陈仓道,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重量。我们站在石门前,仿佛听见了千年前凿石开道的回响。</p> <p class="ql-block">《石门十三品》是汉中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从汉代到宋代,这些摩崖石刻记录了褒斜道的兴衰,也展现了书法艺术的巅峰。孩子们在碑刻前驻足,我轻声念着那些斑驳的文字,仿佛与古人对话。</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佛坪县分叉河镇</p> <p class="ql-block">傍晚抵达佛坪县银厂村的“万泓居”,这是一家农家乐,三层小楼宽敞整洁,饭菜可口,孩子们吃得开心。夜晚,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着远处的溪流声,感受着山间的清凉。</p> <p class="ql-block">佛坪县是陕西最小的县,没有红绿灯,人口仅2.8万。椒溪河穿城而过,两岸种满花椒,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高铁站就在不远处,现代化与古朴在此交汇。</p> <p class="ql-block">第六站,佛坪县沙窝村熊猫养殖基地</p> <p class="ql-block">次日上午,我们前往熊猫基地。两只大熊猫一只在架子上睡觉,一只抱着竹子啃得津津有味。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我望着那憨态可掬的模样,也忍不住露出笑容。</p> <p class="ql-block">返程路上,孩子们在后排睡着了,手里还拿着熊猫扇子和香囊。车窗外的风景从青山变成平原,而脑海里却不断回放着这几天的画面:函谷关的风,兵马俑的沉默,太白山的云,汉中的历史,还有熊猫啃竹子的憨态。原来,带孩子旅行,不是带她们去看世界,而是让世界通过她的眼睛,融入心里。</p> <p class="ql-block">为了记录这段旅程,我写下这篇美篇。照片来自手机随手拍摄,文字则源于对历史的敬仰与对自然的热爱。酷暑西行,虽热,却值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