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7月19日清晨,五台山东台顶笼罩在浓白的雾气中,能见度不足50米,我与367阳光户外群的105位旅友踩着潮湿的土山路徒步前行。尽管期待中的日出云海被迷雾吞没,但队伍里始终洋溢着欢声笑语——有人哼起小调,有人分享登山趣事,潮湿的空气里飘荡着旅友们的热情。</p><p class="ql-block"> 行至半途,忽见两位裹着军大衣的姑娘从雾中走来,脸颊冻得通红却笑容灿烂。原来她们是前一晚夜爬的“追日人”,谁知被浓雾“劝退”。大家立刻围上去合影,军大衣的粗粝质感与冲锋衣的鲜艳色彩在镜头里碰撞,而背景是模糊的山影与流动的雾气。</p><p class="ql-block"> 这场意料之外的相遇,让阴雨中的东台顶多了几分烟火气。或许五台山本就如此——最美的风景从不在天气预报里,而在每一次迷路时伸来的手,和每一件被雾气打湿却依然发亮的笑容中。</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的雾是活的。它从山谷里缓缓升起,像一位踟蹰的老者,用宽大的衣袖拂过山脊,将一切都裹进一片朦胧的灰色梦境里。站在鸿门岩回望东台顶,来时的足迹早已被雾气吞没,而那些被我们甩在身后的疲惫与犹豫,似乎也都消散在这片氤氲之中。</p><p class="ql-block"> 重新启程时,雾气更加浓重了。能见度不足十米的山路像一条飘忽的银灰色绸带,在脚下若隐若现。每走几步,就要停下确认方向,生怕在这白色迷宫中迷失。呼吸间,湿冷的雾气灌入衣领,与汗水混合成冰凉的溪流。正当我以为这趟旅程终将沦为一场徒劳时,前方突然传来队友的喊声:“看,经幡!”透过雾的纱幕,一簇五彩的经幡正在风中招展,像灯塔般指引我们继续向上。</p><p class="ql-block"> 登顶前的最后一段坡道近乎垂直。扶着雨水的栏杆向上攀爬时,身后传来摄影师艰难的喘息声。这个总是默默走在队伍最后的男人,此刻仍坚持举着相机,在能见度为零的环境里,固执地寻找着“雾中人的姿态”。我们互相搀扶着,在湿滑的土路上踩出凌乱的脚印,直到鞋底完全被土封住,发出咔嗒咔嗒的闷响。</p><p class="ql-block"> 站上标牌的那一刻,浓雾突然裂开一道缝隙。3061米的石制标牌在雾中浮现,像浮出云海的岛屿。没有预期的壮阔日出,没有想象中的云海翻腾,只有我们相视而笑时呼出的白气。摄影师不停调整参数的身影,队友们冻得通红却兴奋的脸庞,都在此时成为比任何风景都更真实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下山时,雾又合拢了,但每个人的心里都亮着一盏灯——那是坚持到终点的光芒,是黑暗同行者给予的温暖,更是用身体丈量高山时,与天地对话的永恒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