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作者白雅文</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武术协会举办的传统武术非遗项目公益培训从二零二二年七月十八日开始到八月三十一日落下帷幕。一八法拳、二梅花拳、三罗汉拳、四龙形拳、五大成拳、六形意拳、七二郎拳共七个项目。 </p><p class="ql-block">一《 八法拳》</p><p class="ql-block"> 一个拳种能流传100多年,那一定是有它的精妙之处,大同先祖拳圣李德懋,精通少林、形意、通臂、炮捶、劈挂、弹腿、功力、翻子等多家拳法,从中提炼出精华,有机的融合发展,创编出今天我们能亲眼看到的八法拳。能够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了它价值所在。大同人传承大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圣神的使命和责任,如果你~能成为其中的一员那将是多么的荣幸与自豪。</p><p class="ql-block"> 五天的八法拳学习深受鼓舞。武世俊、王占斌、张国庆三代传承人联袂教学实属罕见,配合之默契,教学之严谨,技术之精湛,深刻的体现了大同武术人的气度,在他们身上把中国传统文化的“刚柔并济”体现的淋淋尽致,刚的威武,柔的奇美,刚中有柔,柔中有刚让人顿时感受到了八法拳中蕴含着无群无尽魅力。</p><p class="ql-block"> 从热身开始,就非常科学的告诉我们,要了解自己的身体,身体的零件坏了不好配,知道身体骨骼结构和变化规律,循序渐进的安排好训练程序,训练动作要从小到大、从慢到快、从柔到刚的自然规律,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即要得到锻炼又达到养身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八法拳每一招每一式都有它具体的攻防含义和实用功能,加强练拳人的攻防意识,成为这次精进拳艺的主题,大师们的耐心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军事化的训练,让大家信心百倍,自信实足,64式内容5天内要传授完毕,付出的辛苦学员们深受感动,三代人对待拳法那份尊重与厚爱,深度感染到了我,让我增进了学习的欲望和坚持下去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深刻感受到,三代传承人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文武双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出标准传承人的形象,为中国武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文武相传通达明理,造福于后人。相信他们的行为已经埋藏在每位学员的心里,我想~这颗种子一定会在我的身体里生根发芽,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如此有深度、有品位、有见识、有传承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武术协会举办的这次活动意义重大,不仅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让人们对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一定的认知,唤起了大同人热爱大同文化的热情,提升了学员们的精气神。感谢武协举办的这次美好而又愉快的活动!感谢协会领导们每日的陪伴。</p><p class="ql-block">二《梅花拳》</p><p class="ql-block"> 北宋王安石的《梅花》诗句和南宋陆游的《梅花绝句》深刻表达了古人对梅花的喜爱。梅花这一植物被诗人诠释的淋漓尽致。梅花拳引用了 “梅花”二字作为拳名,表达了生命在风雪雨霜中梅花的品质,要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内含,梅花精神就是中华武术人的精神。是无数先辈在无数的生活磨难中,碰撞出的拳种,也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为后人谱写出生命的精彩,留下了宝贵的《梅花拳》这门精湛的艺术。 </p><p class="ql-block"> 第二个五天与梅花拳结缘,得益于宗师贾虎臣的梅花拳传人贾钰,赵明生两代前辈的亲传。我们胸前带着梅花拳的徽章,听着梅花拳的故事,看着经典之作《塞外梅花精武魂》一书,读着小梅花的拳谱,舞着小梅花的套路,感受到了国粹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小梅花拳套路的结构此起彼伏,速度和节奏快慢相间动静有致,给人美伦美换的享受。第25式回头爬山步(单脚翻土)和第36式海底摸鱼式(双手捧土)封眼制敌,招式的独特,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和他们生活的乐趣。这次学习虽然天气燃热,可是大家却感觉神清气爽,贾师父毫无保留的教学,赵师父头上留下的汗水,大家都看在眼里,所有的行为默默的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从做人到做事到学拳,使每个学员们盆满钵满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意外的收获是在学友祖国身上感受到了,做好大同人弘扬大同文化的重要意义,每天的坚持学习,是健康快乐的前提!</p><p class="ql-block"> 感谢大同武协提供平台让我们开阔视野,深刻感受到《梅花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髓。感谢贾钰会长为学友赠送徽章书籍,感谢师父对我自己学业的肯定和鼓励,把弘扬大同文化当做自己的职责,努力学习,争取为梅花拳艺献上一点微薄之力!</p><p class="ql-block">三《罗汉拳》</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寻根溯源,中华武术是老祖宗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智慧结晶,它们就像河塘里争相绽放的荷花,朵朵都美丽动人,罗汉拳作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拳种,呈现出它独特的拳韵。</p><p class="ql-block"> 进入大同罗汉拳这个大课堂,各种器械映入眼帘,丰富多彩的拳法表演尽收眼底,第三代传承人辛高源老先生表演的《老罗汉》一百零八式,塑造出一个鲜活的罗汉形象,把观赏者带入到无限遐想之中,辛师父能把武术的竞技养生功能和表演欣赏功能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罗汉拳独有的拳韵,这一大贡献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让人感受到了中华武术底蕴的深厚。</p><p class="ql-block"> 辛师父特别强调打拳中的节奏,在他心目中明确知道,节奏中蕴藏着罗汉拳的拳韵,弹抖劲螺旋劲都是通过多种节奏型的变化表现出来的,通过运用多彩节奏的变化,提高了罗汉拳的观赏性,满足了现代人的审美需求,这一与众不同的思路,为罗汉拳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第四代优秀传承人张日华,文武双全德艺双馨,教授有方,善于分析拳理,运用一式切多式的分解教学法,使学员们减除了学习的压力,增强了学习兴趣,轻松愉快的完成五天的学习内容。“我再带你们做一次吧” 这句亲切的话语,深深的萦绕在我的耳边,不辞辛苦的传承精神感动了我们每个人,使我们认识到不仅要把自己身体搞好,还要做好文化传承,他赠送的书法作品把国学中 “弘道扬善” “仁义礼智” “翰墨传情”等等,与拳理拳法融会贯通,起到了激励大同人传播大同文化的作用,把罗汉拳种洒向每一个角落,提高全民素质,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p><p class="ql-block"> 罗汉拳刚劲有力,老罗汉反而是在柔的过程中发出刚的劲力。以王同祥师父为代表的罗汉拳家族的兄弟们,除了熟知各种拳法外,还精通各种学问,中医学、国学、易学、人体力学、等等包罗万象,让人心生敬畏,尊敬祖师、尊敬每一代传承人,是我们必修之课,两个小朋友给这次培训带来了生机,他们将会成为罗汉拳这一文化的希望之星!</p><p class="ql-block"> 大同市武术协会最近组织的活动比较多,领导们几乎没有休息日,工作的繁忙给大同人民带来无限的欢乐。感谢组织举办的各种活动。感谢师父们的教诲,所有的家人们辛苦了!</p><p class="ql-block">四《龙行拳》</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的大地上,拥有三条龙脉,龙文化早已刻在每个老百姓的心中,同时是国人吉祥如意美好寓意的图腾。大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龙形拳》是祖先们通过上百代人对龙的观察和理解,以龙的外型造像和龙的性格特征为基本元素,汇聚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独一无二的拳种,也是老祖宗为子孙后代留下绝妙的宝中之宝。</p><p class="ql-block"> 《龙形拳》第四代传承人荣忠根老先生以及团队,在培训班五天的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发挥传承人的奉献精神,不辞辛苦、耐心而细致的为学员们讲解《龙形拳》的拳法。并亲自示范标准的动作,重点提示如何抓住龙的体态特征,展现出柔中带刚的缠裹劲儿,通过吐浊纳清的呼吸方法表达出龙的精气神韵,起到了提升《龙形拳》的观赏性和实用性,使学员们学习激情高涨,个个受益匪浅,为今后深入持续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龙形拳》对龙图腾的外形模样和内在性格有了初步的认知。鼠尾、牛耳、虎胸、兔眼、鱼须鱼鳞、蛇身、马丹田、鹿角、猴筋、鹰爪、狗腰、猪鼻子都是龙独特的外在相貌。它综合了十二类动物的绝活,具有强大能量、灵活多变的个性,《龙形拳》就是抓住了龙的性格特征,用拳的方式表达出龙的内在神韵,遵循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的原则,有规律、有秩序的传承和发展。荣师父和石应亭教练的辛苦,激励了所有龙的传人要为中华民族,把《龙形拳》这一独有的文化遗产传承下去,传递出具有祥龙在天的深刻内涵和伟大的华夏民族智慧!</p><p class="ql-block">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随着祖国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生命有了新的思考和认知,科学的养生,健康的生活已经成为当今人们生命中最重要的主旋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