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西之旅】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旧 金 山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圣弗朗西斯科)</span></p><p class="ql-block"> 美洲大陆的影像,最早从课本中走来——西班牙探险家哥伦布的航海发现,开启了欧洲列强对北美东部的殖民史,从罗德岛、马萨诸塞到纽约、特拉华,一个个地名承载着早期拓殖的印记。而在落基山脉以西,18世纪兴起的淘金热彻底改写了西部命运:随着黄金的诱惑、牛仔的传奇、太平洋铁路的贯通,大量移民涌入这片土地,其中不乏背井离乡的中国劳工。在这股浪潮中,西部沿海的旧金山悄然崛起,凭借地理与人口的双重优势,逐渐成长为活力四射的西海岸明珠。</p><p class="ql-block"> 这座城市的名字,本身就是一段浓缩的历史。正式英文名“San Francisco”源自西班牙殖民时期的传道院“Mission San Francisco de Asís”,以纪念天主教圣人圣方济各。而中文里“旧金山”的称谓,则深深烙印着华人移民的足迹:19世纪中叶,涌入的华工因这里的金矿将其唤作“金山”,1851年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新金矿后,为作区分,原“金山”便有了“旧金山”之名,这一称呼随华人社区的传播,最终为世界所熟知。</p><p class="ql-block"> 从历史节点看,旧金山的崛起堪称传奇:1848年詹姆斯·马歇尔发现金矿后,短短两年间人口从1000人暴增至2.5万,一跃成为密西西比河以西最大城市;1863至1869年,约1.2万名华工在太平洋铁路建设中攻克最艰险路段,为城市奠定交通枢纽地位;1906年大地震与火灾摧毁了80%的城区,而浴火重生后的重建,却塑造了它现代城市的格局,金门大桥等标志性建筑也在此后相继落成。</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旧金山,官方全称为“旧金山市县”(City and County of San Francisco,简称S.F.),是加州唯一市县合一的行政区。作为北加州及旧金山湾区的经济文化中心,它既是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港口与国际贸易枢纽,也是临近硅谷的科技研发重镇、西海岸金融核心,更是1945年《联合国宪章》签署地。地中海气候赋予它冬暖夏凉的温润,与湾区城市群共同构成宜居之地,周边的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纳帕谷葡萄酒产区,更让它成为“最受美国人欢迎的城市”之一。2023年,其地区生产总值达2631.09亿美元,尽显经济活力。</p><p class="ql-block"> 漫步旧金山,地标与风情交织:金门大桥的橙红钢铁横跨海湾,是城市最鲜明的天际线;渔人码头的海鲜香气与海狮的慵懒相映,39号码头的浪花碎成星芒;九曲花街(伦巴底街)以蜿蜒道路与斑斓花墙闻名,堪称“世界最弯曲的浪漫”;北美最古老的唐人街里,飞檐翘角与市井烟火交融,诉说着多元文化的共生。</p><p class="ql-block"> 若论城市气质,旧金山兼具自然的慷慨与人文的温度。从双子峰俯瞰,晨光为港湾千帆镀金,暮色将阿尔卡特岛染成琥珀;红杉林风裹挟着海洋的咸涩,在兰德学院拱廊下低语;北滩的意大利石阶上,藤月从铁栅栏漏下碎银般的温柔,时光仿佛比别处慢半拍。</p><p class="ql-block"> 今年5月12日,我们的美西之旅便从这里启程。经10个半小时飞行,从上海浦东抵达旧金山国际机场时,当地仍是5月12日清晨。在导游的带领下,两日行程中,旧金山市政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座1915年建成的建筑,以华盛顿议事堂为蓝本,巴洛克式穹顶比美国国会大厦还高,三角墙上“加利福尼亚的财富”“贸易”“航海”的雕塑,尽显古典美学的恢弘。它见证过美西战争英雄的国葬、玛丽莲·梦露与乔·狄马乔的婚礼,也铭刻着1978年市长遇刺的沉重,如今既是政府办公地,也是免费开放的文化地标。其东侧的市政厅广场,树木环绕,夜灯璀璨,毗邻亚洲艺术博物馆与音乐厅,成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公共空间。</p><p class="ql-block"> 从淘金热的喧嚣到科技时代的创新,从地震后的重生到多元文化的共融,旧金山的每一砖一瓦都藏着故事。这里山海相拥,浪漫与活力并存,确是让人一见倾心的城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