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记:阅读历史的意义,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为了打破认知的局限。历史不是单一的叙事,而是胜利者的赞歌和失败者的沉默交织的拼图。读懂历史的复杂,才是对过往和现在最基本的敬畏。</p> <p class="ql-block"> 想了解美国历史,还是源于今年春天在西北政法的一堂课。当时老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中国是先有党后有国,而美国是先有国后有党,能一样吗?你们说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知识匮乏不仅是认知层面有短板,更可怕的是限制思维。</p><p class="ql-block"> 就是带着这样读世界历史的初心,我首先选择了这本《图解美国史》,这本书仅仅用了一章的篇幅20来页,简要的概述了美国自然地理概貌和印第安人,主要的内容是从欧洲对美洲殖民之后,一直讲述到1992年克林顿当选了总统,大约是从1500年至2000年之前共500年左右的美国史。这本书还没有涉及到2000年以后的美国,特别是911事件发生之后的美国。</p><p class="ql-block"> 奔着阅读初心,首先把这“两党”搞明白。1776年7月4日是美国建国时间,这天以通过《独立宣言》为标志,美国宣布脱离英国统治,建立美利坚合众国。而两党成立时间,正如老师所讲,即使从民主党的前身也就是1791年成立的共和党算起,距离建国也已经过去15年了。何况1828年才正式改组为民主党。而共和党的成立更是在建国78年后的1854年。</p> <p class="ql-block"> 不仅“两党”成立晚于建国,其实,美国的国歌确立时间更晚,在1931年3月3日才正式将《星条旗》确定为美国国歌。围绕这些历史常识,又会引发一系列的“无知”带来的疑惑,比如,没确定国歌时,美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得冠军时播放什么歌曲?……一系列的追问、查询,知识就会不断丰富。</p> <p class="ql-block"> 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更多的是边读边思考。</p><p class="ql-block"> 1:关于“独立战争”。所谓的美国独立战争,不是美国原住民也就是印第安人的独立战争。而是美洲大陆的外来人,是欧洲殖民者的后裔,特别是英国殖民后裔,是他们要脱离他们的宗主国而发起的战争,这是我们印象中的独立战争吗?“独立”是相对于谁而言?对于殖民者后裔,是相对于英国。但对于印第安人来说,他们恰恰失去了“独立”!</p><p class="ql-block">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假如印第安人写美国史,他们会怎么写呢?</p> <p class="ql-block"> 2、关于“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标志美国成立的《独立宣言》是美国的立国之本,它以国家的名义宣布人民的权利神圣不可侵犯。在宣言中明确阐述了“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正如上一个话题所言,“独立”是相对的,“独立宣言”也是相对的,它所宣传的“人民”完全不包括印第安人。殖民后不断压榨印第安人,更可恨的是在建国后,继续压缩印第安人的生存空间,不断把他们向西赶,印第安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至1840年,东部的印第安人被迫放弃1亿英亩肥沃的土地,迁移到西部仅3200万英亩贫瘠土地上。在迁移中,大批印第安人死亡,屠杀也会随时降临在他们头上,印第安人从1000多万人锐减到25万,几乎是种族灭绝。如果让印第安人书写历史,我相信《独立宣言》可能会被钉在虚伪的耻辱柱上——它宣称的“人人平等”实为“白种男人的平等”,连白种女人都享受不到,更不会让其照射到北美大陆最早的印第安人身上。</p><p class="ql-block"> 在1880年左右,也就是美国建国一百年、《独立宣言》发表一百年前后,在美国一度盛行“天定命运”说,提出种族优越感,要求国家继续扩张,将“先进的制度”传播给全人类。这种所谓种族优越感也是与人人平等等思想是格格不入的。</p> <p class="ql-block"> 3、关于感恩节。1620年冬天,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马萨诸塞的新移民尚未安顿好,便遭遇了严寒、饥饿和疾病,一个冬天过后,只有50多人幸免于难。这时,心地善良的印第安人雪中送炭,给移民送来了火鸡等食物和生活必需品,教他们怎样狩猎和种植作物。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移民们终于获得了丰收,得以立足。在丰收的季节,新移民们决定邀请当地土著和他们一起欢庆丰收,双方聚在一起,点起篝火举行盛大宴会,欢庆了三天。此后,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成为美国的传统节日感恩节。 </p><p class="ql-block"> “感恩节”,本来是殖民美洲大陆的英国人感恩本土住民印第安人的节日,体现人与人互相关爱美好情感。然而,后续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与这种感恩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最初的善意和帮助并没有换来长期的和平与尊重,反而被贪婪和暴力所取代,使得感恩节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讽刺,绝对称得上美洲大陆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感恩节”也在中国开始盛行,真心希望每一个人不仅仅看到“感恩节”字面的美好,更要深入了解背后印第安人所遭受的苦难和不公。</p> <p class="ql-block"> 4、关于基建狂魔。“基建狂魔”这个词语应该还是中国创造,大家都明白这四个字的含义。但是当我读了这本书,我看到这么几组事例后,不得不对谁是基建狂魔改变看法,这组数据是这样的:1830年,美国第一条铁路建成,仅仅过了五十年之后,也就是1880年,美国铁路里程就长达15万余公里。这个数据是什么概念?大家可能通过比较才能理解。我查到这么一组数据,中国在2024年铁路里程是16.2万公里。同样是铁路,不管是建设标准还是建设难度,虽然不可同日而语,但是论各自所处年代的建设速度,还是有可比性的吧。</p><p class="ql-block"> 更令人震惊讶的是从1880年到1890年,仅仅过了十年,美国的铁路里程就增加了12万公里,全国里程达到了27万公里。这组数据能不能说明谁是基建狂魔?</p><p class="ql-block"> 除此之外,关于高层建筑。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帝国大厦,这本书里介绍帝国大厦高达381米,后来增加天线后高达443.7米。这样的高层建筑,在二十一世纪三十年代,建设这样的高层建筑仅仅用了13个月。为此,我也问了文小言、DP等几个大模型,没能给我提供中国这样的建设速度。</p><p class="ql-block"> 第三个例子就是美国的水利工程胡佛大坝。当时在世界上是举世无双的工程,建设工期只有四年多一点。1931年年4月开始建设,到1935年9月竣工,仅仅用了53个月就建完了。建设这个大坝用了16.5万立方米的混泥土,这在当时都是人类工程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5、关于官员考试录用制度。在我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不知道美国也有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原谅我的无知。书中介绍,1867年美国就主张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到了1950年这种制度选拔人员比例已经高达到90%以上。进一步了解发现,美国在1920年就颁布了《文官退休法》,1923年和1949年分别颁布了《职位分类法》,1950年颁布了《考绩法》等。1978年,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改革法》,美国还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功绩制原则,并规定了与功绩制原则相关的禁止类人事行为条例。美国的功绩制度原则已经很类似于中国的考核制度了。当然,也许反过来说更合适,也就是谁更类似谁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做到需要胸怀,需要空杯心态!</p> <p class="ql-block"> 总体来说,阅读这本书,补缺了我以前匮乏的美国历史知识。当然,给我更多的是思考,我也非常清楚,有时候思考是因为以前的无知,以前知识的匮乏,让这些思考可能是幼稚的,但是,这确实是我真实的思考,其实,类似这样的思考还有很多,比如,同样是被英国殖民的地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独立为什么不需要战争等,世界历史需要不断学习下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