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8月10日拂晓前的一场中雨,带来初秋后首个凉爽天气,气温只有25~28度。8时许,雨停转阴,送小孩去地处泰州柳园街区的欢乐宝贝少年培训,8:40起的画画写字培训需三个小时,如何打发这段时间?来个环城河步行游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2021年海陵区建起的环城河步道,将城河水岸连接为一体,串起泰州古城30多个风景名胜,置身其中,能充分领略到‘州建南唐’的历史厚重,‘文昌北宋’的底蕴积淀。</p><p class="ql-block">健身步道兼顾“体育+文旅”元素,为主城区增添了又一道亮丽的人文景观,是锻炼跑步的好去处,也是中心城区的体育新名片。</p><p class="ql-block">环城河健身步道是海陵区2021年“体育为民突破行动”重点项目,总长度10.4公里,包括内城河8.7公里和北城河1.7公里,将原有透水沥青、火烧板、面包砖进行高标准彩色塑胶地面提档升级,同时对步道周边墙体、灯箱、标牌进行统一改造升级,工程于10月22日正式进场施工,历时一个月建成。</p> <p class="ql-block">沿老通扬运河北岸、柳园文旅街区段彩色步行道向东,出发!</p><p class="ql-block">老通扬运河为西汉文景年间(公元前179~公元前141)吴王刘濞开挖,古称运盐河、盐运河,西起扬州湾头,经泰州向东止南通如皋蟠溪,距今2000余年,清宣统元年(1909年)改称通扬运河。是泰州市给水、航运、排涝的母亲河。</p> <p class="ql-block">泰州柳园位于泰州市海陵区南城河南岸、老通扬运河北岸,是古"海陵八景"之"南濠渔唱"所在地。该园2009年为纪念明末清初评话宗师柳敬亭而建,核心景观包括柳堤、柳公祠、中国评书评话博物馆等建筑群。园内通过柳树、竹林、桂花林与广玉兰林构建出曲径通幽的古典园林格局,并恢复了原始水景生态。作为免费开放的城市公园,兼具评话艺术展示与市民休闲功能,设有饮香书场、雕刻长廊等文化体验设施。</p> <p class="ql-block">柳园北侧隔河可见南山律寺和文峯塔、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泰州南山寺始建于唐僖宗乾符三年(876年),由铁心坚禅师开山,初名“护国寺”,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多次更名与修缮,现存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建造的楠木大殿,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现存大殿为庑殿重檐结构,采用楠木金柱,内外柱等高,梁枋上绘有佛教故事图案,具有明代建筑风格。2003年完成修缮,2012年正式开放。 复建工程于2017年底竣工,形成以大殿为核心的中轴线建筑群,包含钟鼓楼、天王殿等。 </p><p class="ql-block">文峰塔</p><p class="ql-block">原名“南山寺塔”,始建于明代,后经多次重建,现存为2016年复建的钢混框架结构塔,高约56米(一说58米),顶置全铜鎏金宝刹。 </p><p class="ql-block">塔内安奉释迦摩尼佛舍利及108位高僧手印铜模,重现“凤池笔颖”古景,为泰州“海陵八景”之一。 </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七层八面,每层以佛教故事装饰,融合江南园林风格,与南山寺整体布局协调。 </p><p class="ql-block">二者共同构成南山寺核心景观,文峰塔作为标志性建筑,与古刹大殿形成历史与现代的宗教文化交融。 </p><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文昌阁位于泰州市鼓楼路文昌桥东北侧,始建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由儒学训导李香创建,供奉文昌帝君,与南山寺塔相对。清代历经乾隆、嘉庆、咸丰、光绪四朝修缮,1941年被汪伪军队拆除,2004年在原址西侧重建为三层六面建筑,高18.8米,占地面积81.48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柳园向东便是毗邻的三水湾。三水湾同处于南城河和老通扬运河之间,同属凤城河景区,毗邻泰州老街。2009年9月动工建设,2010年9月28开街。街区定位为“国际湖景开放式时尚休闲街区”,建筑融合黑瓦、灰墙与玻璃幕墙等元素,形成12组仿古院落群落,兼具传统建筑特色与现代设计风格。</p><p class="ql-block">作为凤城河景区核心文旅载体,三水湾串联望海楼、老街等景点,形成滨水文化景观链。并设有多家餐饮名店,有建筑风水博物馆,地质博物馆、赏石博物馆等文化地标,展现水陆联动的夜间游览体系。</p> <p class="ql-block">百凤桥是泰州凤城河与凤凰河交汇处的三孔拱桥,为百凤晴云景点核心建筑,与鸾凤桥隔河相望。桥梁全长61.4米,宽15.6米,主体采用花岗岩浮雕块石饰面,共使用苏州金山石料8576块,总重673.6吨。全桥栏板、档头、扶手、垫块、立柱、柱头、平台等部位雕刻998只凤凰图案,桥名由此得来。桥梁设计融合凤凰文化主题,淡赭色花岗石包装与浮雕工艺结合,成为泰州水系标志性景观建筑。</p><p class="ql-block">该桥原称口泰路桥,2003年2月开工建设,后因凤凰文化内涵更名为百凤桥以形态各异的凤凰而得名。</p><p class="ql-block">过百凤桥,便进入桃园老街景区。</p> <p class="ql-block">站立百凤桥上朝北隔河观看,望海楼光彩夺目。泰州望海楼是泰州标志性建筑,位于凤城河西岸风景区内,始建于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被誉为“江淮第一楼”,现为2006年重修,兼具历史底蕴与宋代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望海楼初名“海阳楼”,历经多次毁建,明嘉靖年间更名为“望海楼”,清康熙、嘉庆时期分别改称“靖海楼”“鸣凤楼”,1938年毁于战火,2006年重建后恢复古名。2012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楼。</p><p class="ql-block">望海楼是泰州古城的核心文化地标,占地面积约100亩。现存建筑为2006年重建,高32米,采用宋代形制,外观三层环廊,主体色彩为栗壳色与青灰色,古朴典雅。楼内陈列《重修望海楼记》碑文(范敬宜撰),并展示宋代泰州城考古发现的文物。</p><p class="ql-block">民间传说望海楼原名望母楼,是明朝泰州才子储瓘为思念海岛中的母亲而建。</p><p class="ql-block">1976年~1978年,我作为苏陈建筑公司的木工带工师傅,在当年城墙脚下的菜地里,为泰州市商业局糖果糕点厂建筑三幢生产车间大楼。</p> <p class="ql-block">站在桃园南首西眺,可见泰州电视塔与文峰塔并排同框。电视塔于1993年9月8日动工修建,1994年9月8日主体竣工,1996年2月18日建成试运行。电视塔底部跨径41米,高218米,为当时亚洲第一,由中国塔桅结构权威上海同济大学设计,青岛东方铁塔公司承接和安装,是中国第一座跨路的大型结构钢塔。该塔造型别致,被誉为泰州的“埃菲尔铁塔”。自2000年起不再承担电视信号发射功能,现为城市地标和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桃园位于江苏省泰州市凤城河风景区,是以明清古建筑群为载体、以《桃花扇》戏曲文化为核心打造的主题公园。景区复建了孔尚任创作《桃花扇》的寓所陈庵,设有古戏台、戏曲文化陈列馆等展示空间,栽植3600余株桃树形成桃花岛景观。作为凤城河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与望海楼风景区隔水相望,形成了包含清风阁、石舫等30余处景点的戏曲文化长廊。2024年经改造后,向游客免费开放。</p> <p class="ql-block">泰州老街沿南城河东岸而立,是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于2007年正式动工,历经两年时间形成的规模。是一条仿古商业街,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繁华,汇聚传统美食与手工艺品,展现泰州独特韵味与幸福生活的典范。</p><p class="ql-block">步入老街,一个麻石铺就的明清小巷,穿梭在深深的四合院落,声声入耳的评弹说唱,满街悠悠飘香的小吃,加上悠长悠长的叫喊吆喝声,绵延600米,一条青砖黛瓦的古建筑带,这就是 “泰州老街”。</p><p class="ql-block">穿过古牌坊进入古老的麻石街巷,迎街两侧为古式店铺,成串的大红灯笼挂满骑楼长廊,诸家店幌、匾额、旌旗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老街拐弯处是街心小广场,南端是座古戏楼,飞檐翘角、画栋雕梁;西边有一条弯弯的小溪擦广场边流过。溪中矗立一台水轮车足有三层楼高,飞奔的急流冲击着轮车的水斗,水车转动时水斗将溪水扬到高空,如下雾一般,顷刻间烟雨濛濛,煞是有趣,呈现出水城风光。每到夜晚,再一照上灯光,景色更是迷人。仅两年时间就成了泰州最繁华的商业区,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聚集区,世俗文化和世俗生活在此肆意展现。“老行当”在此延续,“老手艺”在此复活。</p> <p class="ql-block">你可以品尝到完全手工制作的“草炉烧饼”、“泰州干丝”,可以吃到本地正宗的“靖江汤包”、“溱湖八鲜”和“红膏大闸蟹”,可轻松买到来自全国各地各民族的特色食品和衣饰。还可参观泰州早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老街南头的海棠春,每天都看到在门前排队等待品尝早茶的顾客。</p> <p class="ql-block">迎春桥位于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东门外城河,古称东门桥(鲍坝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因立春时节百姓在此迎春祈福而得名。该桥历史上为连接凤凰墩与鲍家坝、进出州城的重要通道。(上世纪七十年代曾为一条土埧,笔者每天二次上下班经过此地)。2005年改建为双向四车道五孔仿实腹拱桥,桥长190米,宽35米,兼具交通功能与水桥景观特色。现为泰州护城河灯光秀核心节点,暖色调彩灯勾勒桥体线条,投射水面形成唯美夜景。</p> <p class="ql-block">鼓楼大桥东首为梅园(梅兰芳公园)。梅园坐落在有着美丽传说的凤凰墩上。梅兰芳公园中有“四绝”最值得一看。梅亭为园中一绝;二绝为梅兰芳大型半身汉白玉雕像;陈列厅外水池中间的梅兰芳,在《太真外传》中饰演的杨太真大型汉白玉的艺术形象亦称得上第三绝;第四绝则为一座巨型石碑,上书赵朴初先生来泰时所作《踏莎行》词一首。</p> <p class="ql-block">过鼓楼大桥沿城河西岸彩色步道北行,有一处楼台亭阁。沿河而设的留芳茶社早茶,每天上午人气爆棚,食客如云,大厅、包房、船厅、天井都人滿为患,是泰州早茶的一处缩影。</p> <p class="ql-block">宽阔的东城河河面上,可见点点系着浮球的游泳爱好者,不分寒暑每日亲水。大多数是泰州冬泳协会会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泰州凤城河是江苏省现存较完整的千年古城河,开凿于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全长11.12公里,水域面积83.3万平方米。作为泰州古城的护城河,其环绕老城形成"双水绕城"格局,河畔汇集望海楼、桃园、梅园等30余处景点,集中展现泰州历史、戏曲、民俗、商贾四大特色文化。</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泰州鼓楼大桥于2001年7月10日开工,是泰州地级市成立后新建鼓楼路而横跨两岸的桥梁,2001年11月19日竣工通车,总投资4950万元。作为泰州桥梁建设的重要里程碑,其设计融合了历史文化元素与现代功能:</p><p class="ql-block">结构:采用五跨钢筋混凝土箱型拱桥结构,分设三幅独立桥体;</p><p class="ql-block">景观:桥上建110.5米长廊及5座传统风格亭子(主亭重檐、次亭单檐攒尖顶),人行道分设半封闭亭廊与开放式通道;</p><p class="ql-block">文化:桥栏石雕、鼓形路灯及夜景照明强化鼓文化主题,实现交通、观景与建筑美学的统一。 </p> <p class="ql-block">坡子街街区。</p> <p class="ql-block">现坡子街段城河上横卧三座桥联结两岸,而在1997年此段为月城广场,河水是不联接的。城河、城墙是分隔城内城外的防御屏障,此段原称(北)城门口,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据史料记载,泰州城墙始建于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唐代的海陵县城已经有了城垣。南唐昇元元年(937),海陵县升为泰州,管辖范围扩大后,首任知州褚仁规重新展筑了子城,并拓展了罗城。在古代,国家都城和地方上的州城与县城,往往都建有大小不等的外内二道城。外边大城又称“罗城”,内里的小城又叫“子城”,是治所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元末明初经历战乱后修复,明代万历年间因水患城墙受损,西北角改为斜角。清代因火器普及,城墙军事功能弱化,但仍有四次整修记录。 </p><p class="ql-block">1939年因抗战需求被拆毁,仅存望海楼附近一段残迹城墙。 </p> <p class="ql-block">北城河南岸的光孝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年间,原名万寿寺,后因南宋高宗赵构为超度徽、钦二帝亡灵,诏令该寺摆设道场,敕令改称“报恩光孝寺”。该寺乾隆年间又改称“报恩光孝律寺”。该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最盛时期容纳常住僧人千余人。本世纪30年代光孝律寺创办佛学研究社,海外弘法的不少名僧都曾在光孝律寺就学。光孝寺收藏珍贵文物较多,如收有历代名家墨迹,世称孤本的宋拓“汝帖”;隋唐时代从印度传来的“贝叶经”等。绍兴三十一年(1161),光孝寺毁于战祸。后经寺僧祖彦、别峰、德范等几代人的努力,复建大殿与一批建筑。殿“为重屋八楹,东西百三十六尺,南北九十六尺,高百一十尺,佛、菩萨、阿罗汉三十一躯。”佛象后陡塑海岛。清朝乾隆年间:僧人性慧(字炳一)自宝华山律寺来此任住持,推动“改禅为律”,遂更名为“光孝律寺”。 光孝寺鼎盛时期容纳僧人千余人,曾是江淮地区重要的佛教圣地。南宋诗人陆游曾为该寺撰写碑记,赞美其“海陵奥区名圜中,长淮大江为提封”。“文化大革命”中,光孝寺被占用只剩藏经楼 。1989年,泰州市成立光孝寺修复委员会,1993年,天王殿建成。1996年,最吉祥殿建成。经海内外高僧及信众鼎力,初具规模。现存建筑主要为中轴线上的山门殿、天王殿、最吉祥殿和藏经楼,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修复,现为江苏省重点寺庙。 天王殿前悬有一口南唐铜钟,建于南唐时期(937—975年),以青铜铸成,重2500公斤,传为泰州永宁宫遗物(永宁宫系五代十国时期吴国国主杨行密于海陵所建的行宫)。南唐铜钟造型精巧,古雅匀称,庄重壮观,与丹阳唐钟、淮安金代铜钟、南京明代铜钟一起被誉为江苏省四大铜钟。</p> <p class="ql-block">光孝寺隔河是江苏盐税博物馆(又称泰州盐税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以盐税文化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2020年正式开馆,系统展示了千年盐税制度演变与地方经济文化关联。</p><p class="ql-block">泰州自古为两淮盐业核心区,唐代即有“两淮盐税,泰州居半”之誉。博物馆依托古泰坝监掣署遗址而建,该地曾是清代盐税征收和盐船查验的核心场所。</p><p class="ql-block">作为大运河文化带重要节点,博物馆通过盐税视角展现中国从农业税向工商税的转型历程,填补了盐税专题博物馆的空白。</p> <p class="ql-block">北城河与南官河交汇向北是西仓桥及泰州船闸。随着2000后引江河开通航道改线,不见昔日水上繁忙。</p> <p class="ql-block">沿北城河拐弯向南,沈毅烈士殉难处庄重矗立河东岸。</p><p class="ql-block">沈毅,字鸿钧,1900年1月28日出生于泰州市一个贫民家庭。沈毅同志是泰州地区第一个中共党员、第一个党支部书记、第一个县委书记。1928年5月发动黄桥农民武装起义,为了共产主义信仰,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他年仅28岁的生命。泰州人民为了永远纪念这位革命的先驱者,在市体育场(原大校场)修建了由国防部原部长张爱萍题写的“沈毅烈士殉难处”,以作纪念。</p> <p class="ql-block">纪念沈毅烈士的浩然亭。</p> <p class="ql-block">泰山公园坐落南官河东岸。泰山公园是全市最古老、面积最大的公园。终年芳草满园、落英缤纷,树木参天,郁郁葱葱。每当晨曦,草地、湖旁、林间处处是晨练人群,假日期间更是游人如织。岳武穆祠屹立在泰山顶上,在树木浓阴的庇护下,每日迎送朝晖夕阳。</p> <p class="ql-block">西门桥西是泰州市烈士陵园。泰州市烈士陵园始建于1951年4月,原名“江苏省泰州专区革命烈士祠”,原址分别在泰山公园内建有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桥、烈士纪念坊、革命烈士祠、烈士纪念碑亭;在西门桥西南侧建有烈士陵园。陵园内存有泰州市和原泰县、泰兴、靖江、兴化、江都、高邮、宝应、仪征、六合9县1万多名革命烈士名录。1996年,地级泰州市成立后更名为“泰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2010年3月,经市编委批准,增挂“泰州市革命历史纪念馆”的牌子。2015年5月,经编办批准,“泰州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更名为“泰州市烈士陵园”。主要建有:纪念塔广场、纪念塔、烈士墓区、陈列馆、综合办公用房等,其中,纪念塔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七个大字为陈毅元帅亲题。陈列馆陈展面积达70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南官河与老通扬运河交汇处,有横跨青年路的“新高桥”,现更名“西池寺桥。据《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载,唐开成三年,日本留学僧圆仁和尚等人跨海入唐求法,沿老通扬运河西行,在河南岸泰州西池寺,受到官员接待。此为泰州最早的对外交流史,也承载了千年运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林则徐“税碑”亭。</p> <p class="ql-block">老通扬运河边的净因寺。</p><p class="ql-block">该寺肇建于五代宋初年间,为泰州佛教九大丛林之一,清雍正帝曾赐匾“净因”。寺院西、南二面环水,寺庙历经多次损毁,1949年以后寺僧逐渐走散,1951年寺中佛像也逐步被毁。“文革”期间,寺内佛像被悉数砸毁,寺址改为原泰县种子站。</p><p class="ql-block">1988年4月,原在净因寺披剃出家的了中长老回大陆探亲时,萌生发愿,恢复祖庭。2001年4月,净因寺在旧址举行奠基大典,海内外信众五百多人纷至沓来。2006年10月10日,举行隆重的重建落成和佛像开光庆典。现存主体建筑采用现代风格,一至四层分别设置功能用房、大雄宝殿、配套殿宇及多媒体讲堂。</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柳园中的柳公祠。</p> <p class="ql-block">环河一圈10公里,带跑带玩于10时许回到起点。</p><p class="ql-block">上善若于水,</p><p class="ql-block">健康始于腿,</p><p class="ql-block">唐宋元明清,</p><p class="ql-block">环河风景美。</p><p class="ql-block">泰州,这座因水而生的城市,城水相融,人水和谐,大美泰州,邀您“幸福水天堂”的水韵风情共品。</p> <p class="ql-block">《凤城河全景》</p><p class="ql-block"> 城河九曲绕凤城,胜迹星罗次第迎。</p><p class="ql-block">飞虹锁浪连晨暮,三寺鸣钟伴雨晴。</p><p class="ql-block">桃梅柳园藏诗画,望海凭栏接楚荆。</p><p class="ql-block">三馆藏珍传史脉,两陵垂范励精诚。</p><p class="ql-block">上善悠悠融万象,风光满眼韵天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注:诗中以"飞虹"统指高桥、百凤桥、迎春桥、鼓楼大桥等,"三寺"含净因寺、南山寺、光孝寺;桃园纪念孔尚任客寓泰州作“桃花扇”、梅园纪念泰州籍京剧大师梅兰芳、柳园纪念泰州籍评书鼻祖柳敬亭;"三馆"为早茶、风水、盐税博物馆,"两陵"包烈士陵园与沈毅殉难处,末句点"上善若水"之意。全诗依七律格律,融自然景致与人文底蕴,既写风光之盛,亦含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