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我醉南湖邀月游<br>文/李岳武<br>2025年8月8日,润六月十五夜,我有幸成为“赊月洞庭·南湖夜游”大型沉浸式山水实景演出的首批体验者。这场科技与文化的盛宴,将千年的诗意,化作那夜的璀璨。<br>银盘似的月儿悬挂天边,南湖水泛着蓝宝石般的光泽。金风徐来,波光与月影共舞。谱写出一曲夜的浪漫乐章。<br>“渔人码头”处,时空之门悄然开启。“江湖酒馆”前,古今人物穿越时空而来。在灯光与音乐交织中,“且就洞庭赊月色”的千古绝唱重现眼前。千年前,李白在此赊月;今夜,我却要赊一段时空。于是,我持“一张穿越千年的船票”登上2号游船,穿上发光定位的救生圈,坐上360°旋转的座椅,让每个角度都成为最佳观景台。游船亮起点点荧光,推开水面驶离码头,顺右岸缓缓而行。南湖的夜色在光影科技的点缀下焕发出斑斓多姿的色彩。<br>我随游船进入南湖“水夜诗桥”处,几道激光射向水面勾勒出诗意般的桥影,在水波中变换形态。岸上的全息投影也依次亮起,屈原、李白、杜甫、范仲淹等先哲的虚像从历史深处踏波而来,在粼粼波光中抑扬顿挫地吟诵着有关洞庭湖“对月当歌”的诗篇,配着悠扬古乐,恍若置身水墨长卷。游客纷纷举起手机拍照,无人机群腾空而起,与月光共舞,真幻难辨。<br>“蒹葭之思”的芦苇荡中,几个身着白衣的舞者在芦苇间穿梭,演绎着《诗经》里的千年相思,草木皆情,意境悠远。金黄的灯光虽失了朦胧,却添几分现代诗意。<br>“太白赊月”是游湖的主旋律,将演出推向高潮。天边浩月,湖面灯光如练,投影仪投出李白醉影凌波,与友人把酒赋诗、言欢的幻影。他以“赊月”之名,视山水为知己,浪漫至极。他的这种豪情化作漫天光影。我想,若诗仙得见今日盛景,定会再赋新篇。<br>“八仙过洞庭”的传说在渔夫的歌声中展开。吕洞宾多次游历洞庭湖,留下“三醉岳阳”等典故。他将道教修行与山水意境结合,也成为岳阳文化的一种符号,也为湖光山色平添几分仙气。<br>最惊艳莫过于“荷塘月色”。只见一朵硕大的荷花用了最艳丽的色彩,绽放在荷塘中间;一袭素衣的仙姑踏着荷瓣翩然而至。其实她是在无人机的控制下翩然起舞。晚风拂过,她柔软的身姿,随长发与薄纱一同飞扬,宛如凌波微步的画中仙。这画面太令人震撼了。此情此景,唯缺韩湘子的一笛《天花引》相和。<br>“秘境”之中,整片湖面化作星空。天上明月与水中电子星辰交相辉映,让人恍惚不知身在何处。一小时的光影巡游,真幻交织,意犹未尽,令人沉醉。唯有天上的那轮明月依然悬着,像亘古不变的句号。游人都在手机相册里留下了光斑。<br>归航时,皓月依旧。第二批游客已在码头等候。我想,月可赊,景难留;这借来的风月,终须归还。那夜,月亮醉了,南湖笑了;而我们这些游人,则在光影交织中也醉了,似乎做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美梦。</h3> <h3>南湖寻月<br> 适逢乙巳年润六月十五夜,月轮最满之时,我有幸参加了“赊月洞庭·南湖夜游”首批体验活动,抢先见证科技与文化的巅峰碰撞!我随游船驶入南湖夜色。千年前,李白在此赊月;今夜,我们却要赊一段时空。<br>南湖夜游三首:<br>一<br>浮生难得几回醉,且把闲愁付水流。 <br>寻乐不知何处去? 南湖邀月泛兰舟!<br>二<br>我偷岁月一壶酒,醉在南湖邀月游。 <br>且向仙家赊玉盏,漫斟星斗话千秋。 <br> 三<br>银屏诗酒聚先贤,赊月乘船别样天。<br>光影迷离歌舞醉,一城山水一城仙。</h3> <h3>李岳武,中学语文退休教师;工作期间,在《湖南教育》等报刊发表过论文。后师从毛田名儒周代鸿老中医,学写诗联及《农村应酬》。退休后活跃于网络,昵称“五岳松”。先后发表诗、词、联、赋、散文、游记、纪实文学、新闻稿等近千篇,累计百多万字。任过红网“湖湘文化”版主,毛田李氏宗祠八修族谱主编。自诩潇湘散淡人,探究民俗《行礼》文化,著有《诗文漫笔》。岳阳市网络协会、采风学会会员。</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