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瀛浅行(三)

松间明月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穿 越 历 史 的 关 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名古屋似乎与我有着不一般的关系。不仅因为它是这次日本旅游的起点和终点,而是我通过文革时期“电影连续剧”《新闻简报》见到日本的第一座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1年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当时的纪录片《新闻简报》系列地报道了这次比赛,我国男团就是在这里举起了“斯韦思林杯”,庄则栋再次获得男单冠军。最令我记忆深刻的是,梁戈亮十几板的跳起大力抽杀,打的对手阵角大乱最终输掉比赛。这几大板打出来威风、打出了斗志、打出了国威!</span></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电影《追捕》是我管窥日本的第一个窗口,那名古屋的三十一届世锦赛,就是我感知日本的第一个触摸键。</p><p class="ql-block"> 名古屋地处爱知县,是爱知县的县厅,而爱知县在日本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日本战国时代末期至江户时代初期三位核心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都出生在爱知县,他们并称为日本的战国三杰,是日本战国末期为日本统一做过杰出贡献的三位战国大名。织田信长:军事领域开创火枪战术革命,改变日本冷兵器战争格局;政治层面打破传统封建体制,终结室町幕府统治框架,为统一奠定基础。‌‌丰臣秀吉:以平民出身完成日本首次形式统一(1590年),实施检地、刀狩令等政策强化中央集权。‌‌德川家康:以他的政治智慧,用最小代价终结战国乱世;建立江户幕府(1603年)并制定参勤交代、士农工商等级制度,开创日本近世最稳定的社会结构。‌‌</p><p class="ql-block"> 然而,三位将军战绩显赫却性格迥异。有人这样形容:说一个鹦鹉不说话,把它交给织田信长,织田信长会说“杀了它”!如果交给丰臣秀吉,则会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着急,我会等</span>”。如果交给德川家康,德川家康会说“没事,我会教它”。就是这样性格截然不同的三位将军,却成了日本历史转折不可或缺的三位将星,爱知县也当之无愧地成为将军的摇篮!</p> <p class="ql-block">  另外,在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名古屋同样起到了领军作用。1963年7月全长190公里的名神(名古屋—神户)高速路建成通车,这是亚洲的第一条高速路,标志着名古屋率先步入了汽车普及时代。</p><p class="ql-block"> 名古屋所属的爱知县作为日本东西交通的重要枢纽,自古以来就是产业集中地,是日本的制造业中心、汽车产业制造基地,也是航空航天、机器人和数字产业等高端产业的聚集地,拥有丰田汽车公司、株式会社爱信等高端制造业企业以及世界级著名学府名古屋大学。而名古屋海港是日本四大港口之一,货运吞吐量居日本第一位。</p><p class="ql-block"> 如此详细的介绍名古屋,是因为在关东、关西(近畿地方)地理位置上它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衔接作用。</p> <p class="ql-block">  清晨我们伴着小雨的节奏开始关西的旅程,这也是来到日本遇到的第一场雨。</p><p class="ql-block"> 鹿苑寺位于 京都市北区,是这次西部旅行的第一个景点。鹿苑寺又称“金阁寺”,是一座临济宗 相国寺派的寺院,其名称源自于 室町幕府时代著名的幕府将军 足利义满的法名,同时因为寺内核心建筑舍利殿的外墙全是以金箔装饰,因此得到金阁寺的昵称。</p> <p class="ql-block"> 估计70后、80后出生的人都记得日本动画片《聪明的一休》,“金阁寺”就是一休和尚、西右卫门、竹立义满大将军原型生活地和故事发生地。</p> <p class="ql-block">  据传说,一休和尚的父亲后小松天皇是后圆容天皇老婆三条严子与竹立义满的私生子。原来《聪明的一休》是亲祖父与亲孙子之间斗智斗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虽然竹立义满与一休和尚的故事只是个美丽的传说,但鹿苑寺的金阁楼台、镜湖庭院却真实地见证了镰仓、室町幕府的历史,如今成为日本国民引以为傲的文物遗存。 1994年金阁寺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伏 见 稻 荷 大 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五谷丰登,生意兴隆几乎是全人类的共同祈愿。</span>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伏见区的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最著名的稻荷神社,主要是祀奉以宇迦之御魂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它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p class="ql-block">  伏见稻荷大社的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  这里最出名的要数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山顶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  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视觉上颇为震撼。同时你还会感到纳俸人的虔诚和对神灵的敬畏。</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所有</span>这里随处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狐狸脸形的绘马是这里的又一特色。</p> <p class="ql-block">  神社崇拜本是农耕文化和商业初始时期的产物,然而随着日本工商业的逐步发达,主管丰产的稻荷神也增加了象征财富的寓意,备受工商界的敬奉。为此,稻荷神社就成了数量最多的神社。</p> <p class="ql-block">  伏见稻荷神社是日本稻荷神社的总本宫。因此,这里不仅仅是著名的旅游胜地,也是京都地区香火最为旺盛的祈福场所。“祈愿受付”是专门接待参拜者的机构,每天都要接待众多的祈愿者。</p> <p class="ql-block">  神社明确规定,所有的祈愿祭祀活动不得拍照录像,游客们也都自觉地遵守着社规,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的祝福祈愿者————如愿以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奈 良 公 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奈良是日本早期首都所在地,与京都有着共同的属性,都是日本古都,都有着大量的历史遗迹和文化遗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奈良县位于日本纪伊半岛中央,属内陆县。境内的纪伊山地被称为“近畿之屋顶”。相对于京都这里拥有更为众多的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是日本古代文化发祥地之一。</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p> <p class="ql-block">  奈良公园是日本现代公园的先驱之一,位于奈良市街的东边,东西长4公里、南北宽2公里,面积广阔,若草山、东大寺、春日大社、国立博物馆等奈良的名胜古迹大多在这里。在明治21年(1888年)成为了县立公园。1922年被指定为日本的国家名胜。</p> <p class="ql-block">  到过这里的人都会对随处可见且悠闲近人的梅花鹿留下深刻的印象,世界上大概不会有另一座城市,能同时在现代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如此自然的衔接。</p> <p class="ql-block">  鹿苑广场摊位专门销售喂鹿的草饼(也叫:鹿仙贝)。为了拉近与它们的距离我也买了一包,哪知刚离开摊位就被贪吃的它们围了起来,不过这些“掠食者”还算是彬彬有礼,每次索取都是先鞠躬后伸脑袋讨食。</p> <p class="ql-block">  导游告诉我们,这些鹿是在若草山野生环境下长大的,由于受到保护和长期与人共存,也养成了早晨下山陪伴游客,晚上回山休息的习惯,长此以往便失去了野性。难怪他们如此乖蒙可爱,像是邻家的宠物。</p> <p class="ql-block">  奈良的鹿之所以得到如此保护,不得不提到这里的著名神社———春日大社。</p><p class="ql-block"> 传说,1300年前,奈良建都之时,奈良朝廷为守护平城京(奈良),恭请鹿岛神宫的武瓮槌命神降守到奈良进行供奉。武瓮槌命神就是骑着一头白鹿,摇摇晃晃来到御盖山顶的。就这样,鹿被认为是神的使者,从此受到保护至今。</p> <p class="ql-block">  春日大社是奈良公园内的一座神社,旧称为春日神社。建于和铜二年(710年)。是为当时掌权者藤原家族的守护神而建造起来的神社,神社内也因藤而出名。社内供奉的神明包括武瓮槌命、经津主命、天儿屋根命和比卖神。神社例祭日为3月13日(春日祭)。</p><p class="ql-block"> 走近神社可见,围绕本殿的朱红色回廊与春日山麓的绿色丛林相映成辉。同样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朱红色的主殿自古就以藤树著名,</span>屋檐下垂着的灯笼和社殿一起构成了一幅情趣盎然的风景画。</p> <p class="ql-block">  春日大社的石灯笼是又一处重要景观,主要用于祈福和传承传统文化,信徒通过奉献灯笼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并寄托愿望。这些石灯笼始于奈良时代,经江户时期发展成密集的灯笼林。当你走出大社山门,道路两旁拥挤有序的3000多座石灯笼显得肃穆而壮观,它不仅传递着春日大社的历史信息,更照见了信众们虔诚的心灵。</p> <p class="ql-block">  东大寺是奈良公园的重要景观之一。东大寺又称大华严寺,是日本华严宗大本山。距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东大寺大佛殿,正面宽度57米,深50米,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筑。大佛殿内,放置着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卢舍那佛。</p> <p class="ql-block">  全寺东西宽0.8公里,南北长1公里,中院阔大,源于武则天在洛阳紫微城建造,和隋唐洛阳宫乾元殿体量相近。借此我们可以想像唐代长安、洛阳宫殿古刹的恢宏气势。</p><p class="ql-block"> 据记载,中国唐代高僧鉴真和尚刚到日本时曾在这里设坛授戒。大佛殿西侧的戒坛院即是鉴真和尚传授戒律的场所,内设授戒室(金堂)、讲堂、僧房。唐招提寺建成后,鉴真和尚移至唐招提寺,而有关人员仍在这里传授戒律。1998年,这座透着汉唐气息的东大寺,作为古奈良历史遗迹的组成部分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  她是日本关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名城和日本制造业的诞生地,其历史可追溯至绳文时代,经历了古代政治中心、战国丰臣政权核心、江户商业都市的历程。她就是鼎鼎大名的现代国际化大都市———</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22px;">大 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早在</span>5世纪,仁德天皇修建难波高津宫,标志着大阪成为日本早期政治中心。江户时期,凭借运河网络和港口优势的特色地理位置,成为日本米、酒、干货等商品的交易枢纽。由于商业手工业高度发达和商贾云集也催生了这里繁荣多样的饮食文化,被誉为“日本的食堂”或“天下的厨房”。与当时的京都、江户并称“三都”。‌‌‌‌'</p> <p class="ql-block">  1868年明治维新后,大阪率先开港并引入铁路等现代基础设施,至20世纪20年代已成为日本最大工商业城市和日本近代工业化的核心区域。‌‌如今她不仅孕育了松下、夏普、京瓷等一批世界级制造企业,还打造了堺市的医疗器械制造集群、东大阪的精密零部件企业网络。与神户一起托举起日本第二大工业园区———阪神工业区。是当今日本唯一头顶历史文化名城、近代工业先导和当代产业集群三顶桂冠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是吃货就不得不去大阪的道顿堀,这里是大阪人“吃趴下”饮食文化的发源地,故而荣获了“吃在大阪”的殊荣。从诱人的广告就能感受,它无时不在挑逗你的食欲,蛊惑你的馋涎。</p> <p class="ql-block">  确切地说,道顿堀不仅仅是吃货的天堂,她还以戏院、商业和影视娱乐闻名于世。早在1660年起众多剧院和传统剧社开始在此落座,随着影视娱乐的发展,影院、游乐场所也争相进入,现在发展成集吃、娱、游、购一体的聚集区,也是大阪民众引以为傲都市亮点。</p> <p class="ql-block">  与道顿堀相邻的心斋桥是大阪南部最著名的购物区,是大阪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p> <p class="ql-block">  道顿堀以美食、娱乐和霓虹灯景观著称,心斋桥则以百货店、精品店、药妆店等各类商铺凝聚了游客们的脚步。如果说道顿堀能让人“吃趴下”,心斋桥可以让人“买不停”。它们一个是现代商品的展示柜,一个是传统文化的“T”型台。</p> <p class="ql-block"> 真正吸引我的是道顿堀街口的这尊相扑塑像,颇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傲慢。它以日本相扑运动员为原型,既展现了传统运动文化元素,又突出了饮食文化“吃趴下”的魅力,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看着他不可一世的架势,真想和他角力一把!</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span><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们都说来到大阪最值得一去的地方是———大阪城公园</span></p> <p class="ql-block">  1583年(天正11年),丰臣秀吉在石山本愿寺的原址上建造大坂城,从此这里便成了丰臣秀吉的居城,也成了丰臣时代的政治中心。1619年在德川家康与丰臣家族争霸战“大阪冬之阵”和“大阪夏之阵”中,丰臣家族战败,城堡亦毁于战火。1620年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开始重新修大坂城,为了抹除丰臣家族的城堡风格,他将丰臣家所建的大坂城石墙和水堀全部破坏,覆以数米厚的土,再兴建更高的石墙,把丰臣家大坂城的遗迹全部埋在地底,并扩张了区域。虽然经过四百多年的沧桑,如今的大阪城堡仍有十三处是江户时代的遗迹,基本保持了德川大坂城的原貌。</p> <p class="ql-block">  穿过难波宫遗址公园, 雄伟壮观的 大阪城就展示在眼前,高大的城墙和环绕的护城河。这里的护城河被称为“堀”,分为“内堀”和“外堀”,现在看到的是“外堀”。</p> <p class="ql-block">  沿着“外堀”走到外城的西南角可以看到大阪城的正门———大手门(也称“追手门”)城门建筑采用的是高丽建筑样式,在1848年进行过重新修复,白墙灰瓦,镶嵌木门。</p><p class="ql-block"> 穿过大手门,进入第二城区,南侧便是丰国神社,门前竖立着丰臣秀吉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  公元16世纪,在丰臣秀吉的领导之下,日本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战乱局面。因此,他被誉为“日本的秦始皇帝”。丰国神社就是祭奠丰臣秀吉的地方。德川家康攻陷大阪城后,原来的丰国神社亦被毁坏,现在的神社是公元19世纪末期重建的复制品。</p> <p class="ql-block"> 我身后是“內堀”桥,过了桥就是主城区的南门———樱门。据说在丰臣秀吉年代,门内种植大量樱花,每到春天来临之际,樱花盛开,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进入樱门门周环绕巨型石群,包括重达130吨的蛸石、120吨的振袖石等,均是江户时期冈山藩藩主池田忠雄从濑户内海沿岸开采并运输到此的。</p> <p class="ql-block"> 大阪城堡的修建是个十分浩瀚的工程, 耗时三个工期,花了9年时间才完工。地面上我们能看到的巨石有50万块,地下作为地基的则多达100万块。如今成了日本建筑史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  在侵华日军中有一支奇葩的甲种师团,一听说要打仗就病号激增,竟要出动联队长亲自在医务室把关。战场上见到迎面而来的中国军队居然假装没看见,只顾埋锅造饭。这就是“大日本帝国”陆军第四师团,亦称“第一窝囊废师团”。</p><p class="ql-block"> 我身后这座欧美风格的建筑就是1931年建造在大阪城堡的日本陆军第四师团司令部厅舍,直到二战结束都是日本的军事要地。</p> <p class="ql-block">  成立于1888年的大阪第四师团,士兵主要由在大阪经商天赋的商人、菜贩子和走商组成。因此长期受到好勇斗狠,崇拜尚武精神的军中主流蔑视。了解抗战历史的朋友或许还记得,万家岭会战中那支被薛岳将军打得七零八落的日军第一零六师团,就有大量来原于第四师团的预备役官兵,也被冠以“大阪商贩师团”光荣称号。</p><p class="ql-block"> ‌ 日本天守阁‌是日本城堡中最高且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兼具军事防御、权力象征与文化价值等多项功能。位于大阪城这座外五层内八层的天守阁,是最具代表性的阁楼建筑。</p> <p class="ql-block">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83年在石山本愿寺旧址建造大阪城和天守阁以彰显其统治权威。1615年在丰臣家族与德川家康的“大阪夏之阵”战役中天守阁被毁,德川幕府于1629年重建,1665年因雷击再次焚毁。‌‌可以说她是历经磨难,几经损毁。直至1931年大阪市民通过集资重建个这座钢筋混凝土天守阁,并在外观复原丰臣时代风格,成为日本首个大规模文化遗产保护范例。‌‌</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阪城天守阁不仅是大阪城堡的灵魂景点,也成了大阪市的地标性建筑。天守阁内部公分八层,2—7层是博物馆,展示丰臣秀吉黄金茶室复原模型、大阪夏之阵屏风等文物。‌‌第8层是观景台可以俯瞰大阪全景,石垣城墙与现代高楼形成历史叠影。‌‌</p><p class="ql-block"> 大阪城公园还有一处十分值得关注的景点———时间胶囊。</p> <p class="ql-block">  1970年1月20日上午10点,为了纪念以“人类的进步与和谐”为主题的大阪世界博览会,在天守阁南侧约50米处深埋下两个名为“时间仓”的不锈钢容器亦称“时间胶囊”。两个容器共存放2098件物品,分装于29个箱子内,涵盖科技、文化、艺术、自然等领域,包括电视机、铁锅、植物种子及布匹等代表1970年代先进技术的产品。‌‌两个容器被混凝土严密包裹,埋藏于公园内15米深的地下。并规定二号囊每100年可以开启一次,一号囊必须等到5000年(6970年)以后才可以打开,作为当代人类留给未来人类的文化遗产,开启了与未来对话的窗口。</p> <p class="ql-block">  站在天守阁下俯瞰,承载着四百年沧桑的“內堀”河水,依旧清澈碧蓝;目睹了刀光剑影、鼓角峥嵘城垣绝壁,依旧险峻陡峭;巍峨挺拔的天守阁,似乎在眺望远方,讲述满腹的历史和曾经。</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大阪城堡,芳草茵茵,绿树成荫,欢歌笑语,游人如织。有谁还会想起那遥远的“大阪冬之阵”和“大阪夏之阵”,给脚下的土地带来的摧残和创伤?</p><p class="ql-block"> 坐在“时间胶囊”上的我,此刻却在遥想着五千年后的人类对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年8月9日 德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