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阴雨绵绵的周末下午,我在参观完南戏博物馆后,穿过馆内蜿蜒的回廊,便来到了隔壁的朱自清旧居。这座建于晚清时期的合院式木构建筑在雨雾中更显温润。朱自清先生1923年任教温州时曾在此居住,如今这座迁建复原的旧居,仍完整保留着五间三进的院落格局,梁柱间依稀可辨当年的文人风骨。 朱自清先生以《背影》《荷塘月色》闻名文坛,而他在温州写就的《绿》、《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等名篇同样广为传诵。1923年任教省立十中期间,他前往仙岩梅雨潭采风,《绿》中对潭水“奇异而醉人”的描写,成为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作。旧居里的照片墙定格着他与温州学子、友人的温馨互动,泛黄的照片记录见证着这位文学大师与这座城市不解的缘分。 展厅最引人注目的是手稿复刻件。工整的小楷和修改痕迹,让人仿佛看见他伏案时的专注神情。特别展出的《温州的踪迹》手稿,将九山湖的波光凝练成文字,那些被反复推敲的段落间,流淌着他对温州山水的深情。温州人或许未曾想到,这位仅停留一年的异乡人,用文字为城市留下了永不褪色的文化印记。 细雨中的庭院格外清幽,檐角水珠滴落在青石板上,发出细微的声响。站在先生当年可能驻足的位置,想象着他如何将梅雨潭的碧水转化为“平铺的绿荷”,把仙岩的瀑布裁成流动的诗行。这些诞生于温州的文字,早已超越地域,成为全人类共通的情感语言。 细雨从檐角垂落,玻璃柜中的展品静默如谜。当我今天下午的参观即将结束时,工作人员也前来告知:“闭馆时间到了,留点下次细品吧”,他笑着说。这时候,旧居外的雨仍未停歇,檐角水珠与展柜字迹遥相呼应。但当你隔着玻璃,看先生笔下梅雨潭的碧水在纸页间流淌,便会懂得:真正的经典,本就该在时光的雨幕中保持距离,却永远清澈可感。 【温馨提示】:朱自清旧居位于温州市区四营堂巷50号(南戏博物馆隔壁),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在南戏博物馆现场扫二维码可免费入场参观。 <div><br></div>摄影/编辑:清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