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15年.2.20,乘坐土耳其航班经转伊斯坦布 ,从北京首都机场出发,飞行16小时,抵达里斯本。</p> <p class="ql-block">第一天到了葡萄牙里斯本,驱车前往里斯本贸易广场,在国王雕像前合影留念。广场后方有条如同北京王府井步行街的“自由大道”,游客可亲身体验在异国商业区慢步逛街的乐趣;之后参观里斯本的标志-贝琳塔。回身远望地标性建筑“4月25日大桥”,这座金门大桥的“姊妹桥”是纪念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政权而建造。随后去阿尔瓦拉德球场(外观)享用晚餐,入酒店休息。</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发现者纪念碑是大航海时代的荣耀之碑,是葡萄牙航海家扬帆起航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碑高52米,呈现船头扬帆远航的造型,于1960年设立,航海先驱亨利王子手持航海图,率领众多历史人物勇往直前,开启葡萄牙辉煌的大航海时代。</p><p class="ql-block">而建于1514年至1520年间的贝伦塔见证了葡萄牙航海家的荣耀与冒险。1497年,瓦斯科·达·伽马正是从这里启程,最终发现了绕过非洲到达印度的航线,开启了葡萄牙的海上霸权。贝伦塔也是葡萄牙大航海时代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衰落于1775年11月3日,那天发生了大地震,震中就在里斯本,特别是这次大地震引发了海啸,把里斯本几乎夷为平地,地震当天正是星期天礼拜日,里斯本所有的人都在教堂里做着弥撒,全城死了三分之一的人。地震留给里斯本的只有三件东西:第一是贝林塔,第二是大教堂,第三是皇宫拱门,大教堂是皇家教堂,地震时皇室人员正在教堂中做弥撒,所以都得以幸免。现今,大教堂和贝林塔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皇宫拱门也成为国家遗产。</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贸易广场也称为黑马广场,这是由于广场中间骑着马的约瑟一世雕塑的铜马是黑色的,所以称为黑马广场。但由于氧化的原因,现黑马已变成“绿马”。</p> <p class="ql-block">黑马广场周边有股市交易中心、邮局和纪念胜利的奥古斯塔拱门。古老的有轨电车在宽阔的广场两恻穿梭着,成群的鸽子在自由的飞翔。广场的尽头是高大的凯旋门,穿过凯旋门就是自由大道了。从贸易广场到罗西奥广场之间的地区是里斯本著名的商业区。道路两旁古老的建筑栉比鳞次,游人如卿,熙熙攘攘。街边有许多黑人摆卖纪念品的小摊,许多画匠将自己的作品当街摆卖,也可以当场为游客作画。</p> <p class="ql-block">贝林塔的东面就是4月25日大桥,这座大桥是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的姊妹桥,同一个设计师,4月25日是葡萄牙共和日,1976年4月25日葡萄牙发生了军事政变,但这次政变没有造成流血事件,只是武装部队把康乃馨鲜花绑在枪口上,逼迫当时的独裁政府下台,这就是有名的康乃馨事件。</p> <p class="ql-block">贝伦塔建于16世纪初期,涨潮时,似浮在水面上,贝伦塔样子比较奇特,但当年也很凶险,塔下的三层地室作为囚禁犯人之地,遇到涨潮时海水灌入地室,关在里面的人基本上无一生还。</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就座落在航海纪念碑北面,全名为热洛尼莫斯修道院,该教堂建于1527年,由著名建筑大师达伽马先生设计,达伽马和葡萄牙伟大诗人卡门斯,死后安放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这座教堂不愧为是皇家大教堂,它处处体现出皇家气派,特别是1775年经受了大地震的考验,使皇室人员幸免遇难以后,大教堂更加被人们尊为神化,因为今天是星期一,大教堂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从外观上欣赏这个世界文化遗产了。</p> <p class="ql-block">篷贝尔广场雕像正对着老皇宫剩下的大拱门,这座拱门威仪仍在,拱门里就是老城中最热闹的步行街,街中还有存在二百余年的有轨电车,有磨得发亮的街道,偶尔会传来幽幽怨怨、悲悲切切的“法多”,这个小调被称为思乡曲。位于葡萄牙巴沙区、自由大道的另一端,中央是葡萄牙首任总督佩信四世的青铜像,两旁是喷水池,设计仿巴黎协和广场。也有Gus Van Sant导演的同名电影《自由大道》</p> <p class="ql-block">里斯本的最高的地方是圣乔治城堡,城堡历史悠久,一次又一次被占领,占领者一次又一次建设,城墙保存得依然很完整,这里成为一处独特的风景,有人站在上面可以俯瞰里斯本全貌。</p> <p class="ql-block">从老城出来,我们去里斯本新城,所谓新城是1992年葡萄牙举办世界博览会时留下的,有新火车站、会展中心和博览会大展厅,这些建筑都摆布在特鲁河畔上,河畔上一条17公里的特鲁河大桥气势恢宏。</p> <p class="ql-block">位于葡萄牙巴沙区、自由大道的另一端,中央是葡萄牙首任总督佩信四世的青铜像,两旁是喷水池,设计仿巴黎协和广场。也有Gus Van Sant导演的同名电影《自由大道》</p> <p class="ql-block">自由大道位于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全长1.2千米,宽90米,被誉为里斯本的香榭[xiè]丽舍大街。它的北段连着庞巴尔侯爵广场,南端连着罗西奥广场。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发生了罕见的大地震,将这个城市2/3的建筑夷为平地。当时恰逢周末,很多人聚集在教堂里做弥撒,所以死伤非常惨重,约有6万人丧生。当时担任葡萄牙首相的庞巴尔侯爵受命重建里斯本。为了纪念庞巴尔的贡献,1926年5月奠基修建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广场,即为自由大道北端的庞巴尔侯爵广场。1934年5月,又树立了他的青铜塑像。</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最著名的航海家是当时国王最小的儿子叫恩里克,他虽然一生没有出过海,但他潜心研究航海,为航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用尽他毕生精力。里斯本水域适合泊船,为公元前腓尼基人发现,兴建码头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自然港口,后来被罗马人和摩尔人先后占领,1147年阿方索一世击败摩尔人,1256年里斯本成为葡萄牙王国首都,葡萄牙有着辉煌的历史,曾经在海外有许多殖民地,一度成为海上霸主。</p> <p class="ql-block">葡萄牙航海事业的发展,带来了经济发展,当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但是葡萄牙也因为骄傲错失很多良机,1753年哥伦布任葡萄牙船队队长,他请求国王资助环球航行计划,但是国王满足现状,没有批准航海计划,以至于哥伦布以西班牙的名义发现了美洲大陆。</p> <p class="ql-block">第三天2.21从里斯本到西班牙塞维利亚,在里斯本酒店享用自助早餐,早餐后团队前往卡门的故乡、美丽的安达卢西亚大区首府-塞维利亚城(车程约4小时10分钟)抵达后享用午餐。驱车前往西班牙广场,在中央喷泉前合影留念,领略传统与现代建筑艺术的完美溶合;之后参观世界第三大教堂、伊比利亚半岛最大的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之后在瓜拉基维河边著名的黄金塔前合影、在失去繁华街边的塞维利亚圆形竞技场前留念,感受西班牙的传统魅力。</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 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塞维利亚市分布于瓜达尔基维尔河左岸,距河口12千米,为内陆河港,港内涨潮时可通海轮。从公元711年到1248年间曾先后为哥特人及摩尔人所建王国的都城。旅游业因名胜和交通条件而发达。是世界五大教堂 之一,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 大教堂(Catedral de Sevilla)是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区省会城市塞维利亚市内的著名宗教名胜。塞维利亚市分布于瓜达尔基维尔河左岸,距河口12千米,为内陆河港,港内涨潮时可通海轮。</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711年到1248年间曾先后为哥特人及摩尔人所建王国的都城。旅游业因名胜和交通条件而发达。是仅次于梵蒂冈的圣彼得大教堂和意大利米兰大教堂,位居世界第三位的大教堂,该教堂建于15世纪初,在原伊斯兰教寺院的旧址上改建而成。</p> <p class="ql-block">教堂边侧有一座高耸于所在建筑物之上的方形高塔,这就是有名的希拉尔达塔(Giralda)。塔高98米,作为原伊斯兰教寺院建筑中仅存的一部分,塔身墙面上有各种标志阿拉伯艺术特色的花纹图案,显示了阿拉伯建筑艺术的美丽风采。塔顶装有25口大钟的钟楼和楼顶上的一尊代表“信仰”的巨大塑像,塔顶雕塑名为El Giraldillo。巨大塑像高仰站立,手中举着一面半掩的旗帜,总高4米。这个重达450kg的风向标,在风中是可以转动的。塞维利亚人传说,棕榈叶朝向某一个方向时,塞维利亚就会下雨。塔内没有楼梯,而是环形坡道,以便相关人员骑马到塔顶。登上70米高的瞭望台,可以一览塞维利亚全景。</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第三大教堂,这里安放着大名鼎鼎的航海家哥伦布的“四王抬棺”灵柩。</p><p class="ql-block">四尊雕像分别是卡斯蒂利亚、莱昂、阿拉贡和纳瓦拉四个古国国王。</p><p class="ql-block">哥伦布当初正是获得西班牙国王费南度和女王伊莎贝拉的支持才开始探索新大陆,女王逝世后而费南度就不再支持他。</p><p class="ql-block">据说,哥伦布离世前的遗言是“我即使死也不會再踏上西班牙的土地”,因此他的棺木被设计成悬空抬着,而不是埋入地下。</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大教堂是一座哥特式的大教堂,由墙顶部带许多 尖 柱的围墙环绕屋顶上向上耸立的尖塔而成的建筑。大教堂的正门面对国王圣女广场,有5个正厅(主厅高36米),它的主体是116米长76米宽的矩形建筑。最高处的十字架高达40米。教堂共有三扇大门:正门为王子之门,其余分别为洗礼之门,亚松森门。</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由五座哥特式殿堂组成,包括王室座堂、主礼拜堂、大教堂博物馆(M useodela Catedral) 等,殿堂之间以交叉的宽广的回廊相连。</p> <p class="ql-block">教堂内阿布鲁西奥内斯庭院(橘园)和宽恕门以及阿拉伯喷泉也是古老清真寺的遗迹。</p><p class="ql-block">1432年,教堂的中央大堂告完工,但加建拱顶的工程是1467年方启动,大教堂于1506年竣工。</p><p class="ql-block">教堂的主礼拜厅建于16世纪,座堂周围漂亮精致的铁栅建于1771年。</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塞哥维亚城堡(Alcázar de Segovia)</p><p class="ql-block">特色:悬崖上的哥特式城堡,形似船首,迪士尼《白雪公主》城堡原型。护城河与瞭望塔凸显军事功能。</p><p class="ql-block">历史:曾为西班牙王室行宫,现为军事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城堡(Alcazar de Segovia),也有人称它为阿尔卡萨尔城堡,但这是误把“Alcazar”当作了城堡的名字,而这个单词本身的意思其实就是“城堡”。这座著名的城堡建筑风格独特,造型别致,气势恢宏,因此,美国迪士尼卡通里的城堡样式也多以此为参照,现已为全世界观众所熟知。</p>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城堡历史非常悠久,是西班牙上千座城堡中的佼佼者,其始建于12 世纪,完工时间约在1455年,几乎与塞哥维亚城的历史一样长。由于绵延千年的战争,塞哥维亚城堡几度被毁,又数次重建。但原建筑已无存,这里曾在1862年发生火灾,因此现在所见的大部分为19世纪的重建结果。</p> <p class="ql-block">塞哥维亚城堡临崖而建,拥有绝佳的视野,入口还有10多公尺深的护城河,以防范敌人攻入城中。由于古堡的独特地理位置,在西班牙不同的历史时期,塞哥维亚城堡总是成为各种势力争相抢夺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座雄伟的城堡高高地矗立于山顶,鸟瞰着整个塞哥维亚古城,每天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慕名来此观光。城堡之上由蓝色岩板组成的圆锥顶,在阳光下反射出金属般的光泽,与金沙色的墙体相互掩映,层层叠叠,错落有致。</p> <p class="ql-block">无论远眺还是近观,这里都和童话故事里的城堡如出一辙,难怪塞哥维亚城堡会成为迪士尼白雪公主城堡的蓝本。城堡最漂亮的塔楼名为胡安二世,高80米,塔上方还有12个小塔,光是这一部分就足以吸引迪士尼把它作为白雪公主城堡的原型了。</p> <p class="ql-block">15世纪60年代,西班牙最重要的两个王国——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实现合并。两国联合后,卡斯蒂利亚女王和阿拉贡国王联姻,并在塞哥维亚城堡内举行了历史性的婚礼。从此西班牙人开始了光复战争,把阿拉伯人赶出了家园,实现了全国统一。在之后的数百年中,该城堡便成为历代国王的行宫,也曾经一度成为炮兵学校和关押重要囚犯的监狱。</p> <p class="ql-block">总之,塞哥维亚城堡作为欧洲十大最美城堡之一,是塞哥维亚城必须打卡的景点。建议购买门票时一定要买登塔的联票,城堡顶端风景迷人,能眺望城市全景和田野风光,如果是春夏,那一片片虞美人的红色花田更是犹如彩带一般令人着迷。</p> <p class="ql-block">写一篇散文(塞维利亚的红与旧)</p><p class="ql-block">2月21日的晨光,是从里斯本酒店的玻璃窗爬进来的。自助餐厅里飘着可颂的酥香,银壶里的咖啡正冒着热气,奶泡浮在杯口,像未散的晨雾。邻座的老先生用瓷勺轻轻搅着橙汁,阳光落在他花白的睫毛上,竟有了几分安达卢西亚的暖意——我们要去塞维利亚了,那个藏着卡门的城。</p> <p class="ql-block">四个小时十分钟的车程,像一场慢镜头的迁徙。车窗外的橄榄树排着队往后退,叶子上的光晃得人睁不开眼。里斯本的温柔渐渐淡了,风里开始有了烈性,土黄色的旷野裸着筋骨,远处的白墙红顶像被太阳烤得滋滋响。导游说,塞维利亚的太阳是直来直去的,连影子都站得笔挺。话音刚落,就看见路边的野花开得泼辣,红的黄的堆在一起,不管不顾地艳。</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是被阳光泡软的蜜。马蹄形的建筑绕着喷泉铺开,瓷砖拼的花纹在墙上流,蓝的是河,金的是光,绿的是远处的树。我们在中央喷泉前合影,水珠溅在鞋尖,凉丝丝的,映着身后的拱门廊柱,倒像是把几百年的光阴都框进了镜头。穿白衬衫的少年坐在台阶上弹吉他,琴弦一颤,广场的影子都跟着晃。有个老太太推着婴儿车慢慢走,婴儿车里的孩子抓着气球,红气球在蓝天下飘,像个不肯安分的感叹号。传统的砖石与现代的线条缠在一起,竟没有半分突兀,就像这里的日子,老的旧的新的,都活得热气腾腾。</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大教堂的门一推开,就被一种沉厚的静抱住了。哥特式的尖顶往天上钻,彩色玻璃窗漏下的光在地上淌,红的像血,蓝的像海,把尘埃照得明明灭灭。讲解员说这是伊比利亚最大的教堂,可站在里面,只觉得时光被拉得很长。哥伦布的灵柩由四尊石像抬着,青铜的衣褶里积着灰,却依然透着远行的郑重。角落里有个修女在祈祷,黑袍的影子贴在墙上,像一片安静的叶。阳光落在她握着念珠的手上,指甲盖泛着淡淡的粉,倒比那些宏伟的雕塑更让人心里发颤——原来信仰从来不是高大的,是藏在指尖的温度里。</p> <p class="ql-block">往塞哥维亚去的路,像被时光抻长了。远远望见那座城堡时,倒吸了口气——灰黑色的石墙攀在山巅,尖塔刺破云层,像从童话里跳出来的巨兽。阳光打在垛口上,明暗交错,倒把那些古老的砖石照得有了筋骨,每一道裂缝里都像藏着故事。</p> <p class="ql-block">踏上城堡的石阶,脚步声在空荡的回廊里撞出回声。木质的旋转楼梯吱呀作响,扶手上的雕花被摸得发亮,不知经了多少人的手。站在最高的塔楼往下看,整座城都在脚下铺展开,红瓦的屋顶像一片起伏的浪,远处的罗马水道桥横亘在河谷上,石头的拱洞一个个排过去,倒比城堡更像沉默的守望者。</p> <p class="ql-block">城堡里的展厅挂着旧时的盔甲,铁制的护心镜蒙着薄尘,却依然能看出当年的寒光。有顶头盔上插着褪色的羽毛,想象着骑士戴着它策马出征的模样,风掀起披风,倒比现在的电影画面更鲜活。走到露台时,山风忽然灌进来,吹得衣角猎猎作响,恍惚间竟像听见了号角声,从遥远的中世纪漫过来,混着山雀的啼鸣,落在肩头。</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是城堡的窗。哥特式的尖拱窗嵌在厚墙上,玻璃带着淡淡的绿,阳光透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有个穿长裙的姑娘站在窗前拍照,裙摆被风掀起一角,红得像团火,倒把灰冷的石墙衬得有了温度。原来再坚硬的城堡,也敌不过一点人间的颜色。</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回头望,城堡的影子被夕阳拉得很长,像要把整座山都揽进怀里。它的旧不是朽的,是带着锋芒的,像位沉默的老者,把岁月的风霜都刻进眉眼,却依然挺着脊梁。这或许就是塞哥维亚城堡的性子,不似塞维利亚的红那样张扬,却用一身灰黑的石骨,在心上压下了沉甸甸的分量。</p> <p class="ql-block">拉基维河的风带着水汽,吹得黄金塔的墙皮微微发亮。这座赭红色的塔站在河边,像个守着秘密的老者。据说当年从美洲来的船队就在这里卸黄金,光芒能把河水都染成黄的。我们在塔前合影时,河面上漂着白鸟,翅膀一振,就把塔的影子搅碎了。摸一摸塔壁,砖石粗粝,沾着海风的咸,哪里还有半分金气?倒是墙缝里钻出的野草,绿得泼辣,像在嘲笑那些逝去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圆形竞技场藏在老街深处,拱门像一个个豁口,望着空荡荡的石板路。没有斗牛士的披风,没有观众的呐喊,只有风在石缝里打呼哨。墙面上的坑洼,是被牛角抵的,还是被岁月啃的?有个穿皮夹克的男人站在拱门里抽烟,烟火明灭,把他的影子印在墙上,忽长忽短。忽然想起卡门最后死在斗牛场,大约也是这样的阳光,这样的风,只是她的红裙比血还艳,倒把死亡衬得像一场盛大的舞。</p> <p class="ql-block">晚餐的海鲜饭端上来时,藏红花的香气漫了一屋子。米饭染成了落日的颜色,虾仁和青豆嵌在里面,像撒了把星星。邻桌的年轻人举着酒杯唱弗拉门戈,声音里有哭有笑,有碎玻璃的尖,也有蜜糖的甜。窗外的灯亮了,黄金塔的轮廓在夜色里软下来,像块被揉皱的红布。</p> <p class="ql-block">回酒店的路上,闻见橙花的香。街角的酒馆里飘出吉他声,叮叮咚咚的,和着谁的脚步响。塞维利亚的夜是带钩子的,把你的心勾住了,就不肯放。它的红是烈的,旧是醇的,像一杯加了橙花的酒,初尝是甜的,咽下去才觉出辣,辣得人想流泪,又想笑。</p> <p class="ql-block">或许这就是塞维利亚的脾气——把热烈与苍凉、繁华与落寞,都炖在日子里,让你一沾唇,就再也忘不掉。就像卡门的裙摆,明明是要飞走的,却偏要在你的心上,留下一道红得发亮的痕。</p><p class="ql-block">(完)</p> <p class="ql-block">建于公元1世纪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桥是塞戈维亚的标志,也是迄今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这座引水桥被用来向城市地势较高的区域汲水,然后供应整个城市居民。引水渠全长728米,有166个桥孔,完全用巨大的石块建造,没有使用任何灰浆或水泥。1985年,塞戈维亚被选为世界文化遗产。林达的《西班牙游记》这样概括segovia的引水渠:如果你来西班牙看过segovia罗马古镇里的所有建筑,那么这张来西班牙的机票就完完全全的赚了回来。</p> <p class="ql-block">最初罗马人建造水渠的目的是将十几公里外的弗利奥河水引入城内饮用。为此,古罗马工程师开凿了坡度极缓的运河。按他们的计划,唯一的天然障碍就是如何跨河。他们采用大块砖石,分4部分建成,不仅让水渠从郊外深入市内,还跨越了山谷。千年后的今天,水渠仍在为21世纪的塞戈维亚人输送新鲜水源。</p> <p class="ql-block">欧洲的水渠设计师和相关科研人员考察水渠后总结称:建造工艺精湛,设计思路既有缜密的科学理论依据又有大胆创新的理念,这两者结合水渠经久耐用;它是塞戈维亚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光是水渠的外观造型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驻足。</p> <p class="ql-block">水渠不仅实现“水往高处走”的效果,还因雄伟的外观闻名。设计师选用巨大的花岗岩构成拱门和水道,精彩的是,每块巨石的连接处没有水泥,不用黏合剂,全靠石头与石头之间的重力作用产生连接效果。</p><p class="ql-block">水渠高约30米,分上下两层,设计了167个圆形拱洞,使用约2万块每块重两吨的花岗岩建造。水渠全长约15公里(也有说17公里),将城外的河水引进城内。在引水过程中,水渠还能清除泥沙,提升水质。</p> <p class="ql-block">每次去马德里出差,记者都要去一趟塞戈维亚——卡斯蒂利亚-莱昂自治区塞哥维亚省的省会,是一座古老精致的小城,这里有2000年历史的古罗马高架引水渠(也有称罗马大渡槽)和香气四溢的烤乳猪,无论历史爱好者还是美食达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所爱。</p><p class="ql-block">塞戈维亚引水渠是迄今为止保护最完整的罗马帝国古迹之一,建于公元1世纪,是塞戈维亚的标志。引水渠是古罗马人统治西班牙期间为解决小城水源问题设计兴建的。塞戈维亚所处位置海拔较高,除了下雨能够获得水源,该地区几乎无法获得足够的居民用水,因而每逢夏季小城面临严重水荒。为了解决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古罗马工程师设计了几十种引水方案,最终集所有设计精华确定了水渠的最终版本。</p><p class="ql-block">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塞戈维亚引水渠的最大特点据说是将水源从低处通过复杂的迂回方式、不用任何动力驱动最终“流向高处”。</p> <p class="ql-block">沿河往南走,直至不远处矗立着的黄金塔(Torre del Oro Seville)。塔高36米,因圆顶上的金色瓷砖而得名,曾贮藏过黄金,作为新航线的终点见证了“黄金时代”的起落,也曾关押过罪犯,如今在塔顶的则是关于海事的小型展厅。若想乘船游河,也可以在不远处的售票点询问。</p> <p class="ql-block">离开河畔,转身来到古迹星罗棋布的圣克鲁斯街区(Barrio de Santa Cruz),塞维利亚主座教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de la Sede)映入眼帘。不要奇怪为何这座哥特式天主教堂还有股伊斯兰味,它的前身就是一座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曾统治了这里半个世纪的摩尔人信奉伊斯兰教,因此整座城市都留下了天主教和伊斯兰教融合的痕迹。除了醒目的马蹄形拱门与镂空花墙,肃穆典雅的宽恕之门也是原始清真寺的遗存。</p> <p class="ql-block">耶索庭院是典型的阿拉伯式庭院,与司法大厅一同展现了原始伊斯兰皇宫的昔日风貌;阿方索十世随后修建的三座宫殿为哥特式风格;而杂糅了阿拉伯元素与基督教元素的穆德哈尔风装饰则出现在佩德罗一世宫中,其中少女庭院和大使厅尤为璀璨夺目。</p> <p class="ql-block">通过各处精美的拱门花窗,随手一拍就十分出片,但看久了一众石砖瓦房总会审美疲劳,不如去皇宫的花园转换一下心情。看看修剪得当的绿植,数数共有几个喷泉,幸运的话还能看到孔雀散步。</p> <p class="ql-block">再南行至被誉为全西班牙最美的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建于1914至1929年间,当时花费为20亿美金!为筹备1929年的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而建立。百年过后西班牙广场已经成为塞维利亚乃至整个西班牙最著名的地标之一。</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广场,塞维利亚是西班牙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著作《卡门》、《堂吉诃德》、《唐璜》、《命运之力》等故事都发生在这里。这座城市的每个角落融合着天主教与伊斯兰教文明。漫步在塞维利亚的街头,举世闻名的建筑遗迹让你感受西班牙的历史沧桑。</p><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是个巨大的f封闭的环形广场,体育场馆式的。广场上有喷水池,广场中央古老的马车载着游客慢慢地逛。广场环绕的建筑非常别致,半圆拱门连绵不断,环形墙上全是壁画,壁画全部用各色瓷砖镶嵌,环形建筑与广场中心之间隔着一道护城河,河上有数座半圆拱桥。桥身、桥护栏、桥台阶全部用彩色瓷砖镶嵌,精致漂亮得像童话世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晚霞为围绕着半圆形广场的建筑镀上一层金色光晕——同样的场景被定格在另一部影片《星球大战Ⅱ》中,但现实中的西班牙广场远远比银幕里更加鲜活。</p> <p class="ql-block">广场还极具艺术氛围。五点过后,人们便会陆续聚集在广场的拱廊下,表演者架起吉他和麦克风,等待身着红裙的舞者踏上中央的石板,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弗拉明戈舞蹈秀。</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塞维利亚的灵魂。</p><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建于1914年至1929年之间,是为1929年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专门修建的地标建筑。</p><p class="ql-block">● 它是塞维利亚在20世纪修建的规模最大的建筑群。</p><p class="ql-block">● 该广场的设计由建筑师阿尼巴尔·冈萨雷斯主导。</p> <p class="ql-block">塞维利亚西班牙广场建于1914-1929年,由阿尼巴尔·冈萨雷斯设计,融合新文艺复兴、摩尔复兴和装饰艺术风格,象征西班牙与殖民地的联系,是伊比利亚美洲博览会地标及《星球大战2》取景地。</p> <p class="ql-block">最后穿过玛丽亚路易莎公园来到河畔,在落日余晖中,发现爱上塞维利亚就如呼吸般简单。</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2.22 塞维利亚龙达米哈斯早餐后驱车前往山城龙达(驱车大约2小时)这里是伟大的斗牛艺术的发源地。抵达后漫步龙达的大街小巷,在导游的带领 下参观著名的龙达天然断崖,踱步于连接新老城区的石桥,下方是万丈深渊,远处是无限美丽的风景,在此处合影留念定会让您今生难忘。然后拉车前往米哈斯(驱车大约2小时)一边是清一色的白色建筑,另一边则是荡漾着金色阳光的地中海,令您心动不已。蓝天、白墙、褐色山丘,是米哈斯这座著名的阿拉伯风格旅游城镇的特色;享用晚餐,入住酒店休息。早中晚四星级或同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龙达小镇,是坐落于西班牙南部的一个小镇,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整个小镇建筑外墙以白色居多,所以它被誉为“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建在云端的小城”以及“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南部小镇龙达,被赐与过无数种名称,每一个都足以让它在数目标地中怀才不遇:"建在云端的城市","悬崖边的白色小镇","全世界最适合私奔的地方"......同时这里也是西班牙斗牛士的故乡,它汇聚了最让人心动的词汇:漂亮、神秘,峭拔、纯粹、浪漫、私密、刺激、狂热。</p> <p class="ql-block">龙达位于安达鲁西亚地区的马拉加省,距离马拉加首都大约113公里,在南部第一大城市塞维亚的东南方。这城市被山脉所环绕,形成了它独特的风貌及特有的魔力。其历史街区已被命名为文化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很久以前,龙达已经闻名遐迩了。令它名声大噪的,</p><p class="ql-block">一是,斗牛士;一 是,土匪,以及满眼都是梅里美笔下的卡门......</p> <p class="ql-block">它的热烈和艳美,由此可想而知,难怪都说,这座悬崖上的天空之城是一座最美的"私奔"之城。</p> <p class="ql-block">一座横跨埃尔塔霍峡谷的悬桥,将城市所在峡谷两端连通,成就这个建在云端的天空之城。</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南部良多白色山城,那里的每栋屋子都必需漆成白色,龙达便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每次达到都让人有置身梦中的错觉:一幢幢白色小屋矗立于青山之巅,脚下便是如同刀砍斧削的万丈深渊,这可能是全世界最无奈复制的景致。</p> <p class="ql-block">被称为全世界最合适私奔的处所,海明威兴许功不可没,在他的小说《逝世在午后》中:"如果你想要去西班牙度蜜月或者跟人私奔的话,龙达是最适合的地方,全部城市目之所及都是浪漫的风景......如果在龙达度蜜月或私奔都不胜利的话,那最好去巴黎,各奔前程、另觅新欢好了。"这是私奔之说的缘起,但龙达蓝天白屋花香满地的美景,与其人迹罕至空谷幽鸣的私密特征,都与浪漫相干;与恋人相拥在白色小城安静街巷散步,偶然让快门在木窗白墙下的绿草繁花间留下彼此相爱的记忆,这种想像中的场景让无论私奔与否的眷侣们都向往不已。</p> <p class="ql-block">作为斗牛士的故乡,龙达有着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曾见证过那个时代斗士们的爱恨情仇;龙达,在它如今看似平静的表情下,依旧安放着最浓烈的西班牙风情:以浪漫宁静的白屋,居于这让人望而却步的悬崖之上,已是最佳明证。</p> <p class="ql-block">龙达是你这一生中不得不去一次的地方,这一结论基于无数理由,哪怕其中任何一个,都让你无法抗拒。既然如此,Parador de Ronda hab,这一位于悬崖上的古堡酒店,可能是你去龙达的最佳栖身之所了。Parador古堡酒店属于西班牙一个国营连锁酒店集团,它旗下所有酒店均由中世纪的古城堡、教堂、修道院等改建而成,而且基本上都不在大城市,而在乡村城镇。龙达最著名的景点便是建于1735年的龙达新桥,横跨埃尔塔霍峡谷,越于万仞峭壁之上,将龙达新旧两城连接起来,Parador古堡酒店便位于这新桥之上的悬崖之顶,参观新桥便在咫尺之遥,举步即到。Parador古堡酒店的前身是龙达市政厅所在地,1761年的建筑物完整地保留至今,酒店本身就充满岁月沧桑。</p> <p class="ql-block">如果你觉得还不够,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龙达大教堂、Mondragon宫殿、San Sebastian尖塔、Acinipo废墟以及Pileta洞穴的史前绘画,都离酒店不远。有空的话,你也可以骑马或步行去探索Nieves和Grazalema自然公园。感受历史最好的方式,莫过于在夜晚走出酒店,进入旧城,走在灯光昏暗的石板路上,杳无人烟的寂静加上古老的建筑,就好像进入中世纪的西班牙,透露出诡异与浪漫的气息,那也会是令你难忘的经历。</p> <p class="ql-block">龙达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的罗马帝国时代,罗马人爬上750米高的山顶,发现这里物产丰富、易守难攻、环境优美,因此便在此定居。人们建立了教堂、剧院、竞技场,经过多年的发展,这里逐渐成为一个繁荣的悬崖小镇。</p> <p class="ql-block">清晨,我们来到距离龙达95公里的西班牙地中海白色小镇米哈斯。</p><p class="ql-block">米哈斯小镇已有上千年历史的白色建筑群在海拔428米高的地中海之畔的山峦上,俯视着地中海,也眺望着大海对面的非洲大陆。米哈斯小镇往西不远就是直布罗陀。米哈斯所在的海岸被称为“太阳海岸”,它被认定为全球最完美的海岸之一。</p> <p class="ql-block">米哈斯小镇绿树环抱,白墙红瓦,小镇沿着山麓展开,蜿蜒曲折的街道优雅宁静,屋前屋后的花花草草,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拐弯转角随处可遇的别致酒吧,层层叠叠的白屋,风情万种。</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米哈斯还是世界著名画家毕加索的家乡,小镇街铺前有毕加索静坐门前的塑像,真人一样呢~~</p> <p class="ql-block">米哈斯纯白无瑕的浪漫景色吸引着人们来此蜜月旅行,希望爱情也可以因为这里洁净的气氛,回归到最无瑕的美。</p> <p class="ql-block">百花巷,又称花巷(Alley of the Signboards),是科尔多瓦最具代表性的街道之一。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许多种植着天竺葵的露台,这种花卉在安达卢西亚地区非常流行。</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得太早,小镇人家不少还依偎在梦乡。也有一些早起的男女静坐在街边的咖啡屋小酒吧享用美食。小镇不大,穿过中心广场,我们选人烟稀少的小巷漫步,表面上看着很不起眼的角落也值得进去探望几眼,因为在那里很有可能会看到某种意想不到的景致。沿着阶梯一级级往坡上走,小镇的民居是一水儿的白色墙面,屋顶是红色的西班牙筒瓦,鲜花绿草随处点缀,错落有致,阵阵袭来的地中海风,浪漫纯情的气氛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我在被称为“欧洲的大阳台”的米哈斯小镇穿行,在瞭望台上的高倍望远镜里久久观望变化莫测的地中海,那浓烈而霸气的美艳,令我想起一位诗人的名句:“眼里一片海,我却不肯蓝。” 这就是地中海畔的白色小镇米哈斯? 这就是地中海畔的白色小镇米哈斯!</p> <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米哈斯小镇游客服务中心附近有个非常特别的小教堂,叫做佩尔圣母礼拜堂,它有以下几个特色:1、佩尔圣母礼拜堂始建于16世纪,历史悠久由修道士在山岩上凿出的洞窟,供奉着小镇的守护圣母佩尔圣母像。这座礼拜堂全部用石块垒成,结构简单,外观陈旧,给人一种古堡废墟的感觉,直到看到圣母雕塑才明白这里是个礼拜堂。它是米哈斯小镇的守护神,几百年来当地人一直非常虔诚地礼拜她。礼拜堂附近的瞭望台是俯瞰小镇风光的最佳地点,从这里可以欣赏到地中海的美景。瞭望台右侧有个网红咖啡厅。</p> <p class="ql-block">第五天米哈斯早餐后拉车前往格拉纳达(驱车大约2小时)抵达后参观世界文化遗产、穆斯林摩尔国王 艺术的鼎盛之作-美丽的阿兰布拉宫(入内),“世上没有比出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遭遇了”,这句诗被刻在阿兰布拉宫的土城墙上,表达出格拉纳达举世无双的美丽。之后参观16世纪被废弃的位于阿兰布拉宫隔壁的查理五世夏宫,标准古罗马式建筑风格和宏大气势的环形宫殿,却不能让挑剔的查理五世满意,最终遭到遗弃的建筑。之后参观位于查理五世夏宫附近的阿尔卡萨瓦要塞,这里是摩尔人最后的军事要塞,登上高塔可鸟瞰格拉纳达。被风蚀的墙壁和锈迹般般的防御攻势定会给您留下深刻印象。前往被誉为“被上帝洒落的珍珠”的科尔多巴(车程约2小时)抵达漫步“百花小巷”,参观遍城皆是被称为 帕提奥的花园般露天庭院;访问有伊斯兰文化之花美誉的大清真寺。仰望查理五世下令修建在清真寺上的罗马式大钟楼,整点报时的钟声,回荡在这座古老的城市。享用晚餐,入住酒店。</p> <p class="ql-block">阿尔汗布拉宫(Alhambra Palace、Calat Alhamra、Kelât—al—ham—bra),别名阿尔罕布拉宫、阿尔汉布拉宫,西班牙的故宫,为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p> <p class="ql-block">● 阿尔罕布拉宫的建造始于13世纪,当时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建立了多个伊斯兰王朝,格拉纳达是其最后一个据点。</p> <p class="ql-block">“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被誉为“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阿尔汗布拉宫最初只是座小型军事防御设施,于889年建立在当时古罗马人留下的堡垒遗址上。13世纪中叶(1354-1391年),阿尔汗布拉宫被穆斯林摩尔王朝统治者穆罕默德·艾略迈尔重建,位于地势险要的山头上,四周围墙用红色石块砌筑。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长期修缮和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p> <p class="ql-block">● 阿尔罕布拉宫由纳塞瑞斯宫、卡洛斯五世宫殿、城堡和夏宫等部分组成。</p><p class="ql-block">● 纳塞瑞斯宫是宫殿的精华,包含多个庭院和厅堂,如桃金娘中庭和狮子中庭。</p><p class="ql-block"> ○ 桃金娘中庭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庭院中央有矩形水池和喷泉。</p><p class="ql-block"> ○ 狮子中庭以124根白色大理石柱和中央的狮子喷泉闻名,象征《古兰经》中的天国极乐园。</p> <p class="ql-block">它是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结合的建筑作品以及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优秀代表。1984年,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是西班牙格拉纳达的著名宫殿建筑群,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埃米尔国的王宫,也是伊斯兰风格建筑的杰出代表,198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下是关于阿尔罕布拉宫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阿尔罕布拉宫是伊斯兰建筑的巅峰之作,展示了摩尔人在建筑和艺术上的卓越成就。阿尔罕布拉宫的名字来源于阿拉伯语“红色的 (al-Hamrā)”,得名于城堡建造中所使用的当地红色黏土的颜色。另有一说认为,该名称来源于阿尔罕布拉宫的建造者,奈斯尔王朝 (Nasrid Dynasty)的奠基人穆罕默德·伊本·奈斯尔(Mohammed ibn Nasr,1238–1272)的父亲优素福·艾哈麦尔(Yusuf al Ahmar),此 人的绰号“艾哈麦尔”即“红色”之意,因此奈斯尔家族也被称作艾哈 麦尔家族</p> <p class="ql-block">在阿尔罕布拉宫中,有四个主要的中庭(或称为内院):桃金娘中庭、狮庭、达拉哈中庭和雷哈中庭。环绕这些中庭的周边建筑的布局都非常精确而对称,但每一中庭综合体的自身空间组织却较为自由。</p> <p class="ql-block">宫殿中的“桃金娘中庭(Patio de los Arrayanes)”是一处引人注目的大庭院,也是阿尔罕布拉宫最为重要的群体空间,是外交和政治活动的中心。它由大理石列柱围合而成,其间是一个浅而平的矩形反射水池,以及漂亮的中央喷泉。在水池旁侧排列着两行桃金娘树篱,这也是该中庭名称的渊源。</p><p class="ql-block">在桃金娘中庭内,可以欣赏两个极佳的建筑外观,其一的主景为一座超出40米的高塔,在塔上能够观看引人入胜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狮庭是一个经典的阿拉伯式庭院,由两条水渠将其四分。狮子院以其轻巧的券廊和雕有十二只狮子簇拥着的喷泉著称。水从石狮的口中泻出,经由这两条水渠流向围合中庭的四个走廊。走廊由124根棕榈树般的柱子架设,拱门及走廊顶棚上的拼花图案尺度适宜,且精美:其拱门由石头雕刻而成,做工精细、考究、错综复杂,同样,走廊顶棚也表现出当时极其精湛的木工手艺。由于柱身较为纤细,常常将四根立柱组合在一起,这样,既满足了支撑结构的需求,又增添了庭院建筑的层次感,使空间更为丰富、细腻。在狮庭,同样可以看到与中世纪修道院相似的回廊。它按照黄金分割比加以划分和组织,其全部的比例及尺度都相当经典。所以,这种水景体系既有制冷作用,又具有装饰性。</p> <p class="ql-block">13世纪中叶,阿尔罕布拉宫被穆斯林摩尔王朝(moors)统治者穆罕默德·艾略迈尔(Mohammed ben Al-Ahmar)重建。他在原来的防御设施上加大规模,增加了围墙和宫殿,后来在1333年由第七任摩尔统治者Yusuf I.Sultan完善后正式成为了皇室都城。1492年之后,格拉纳达地区被基督徒收复,阿尔军布拉官成为基督教皇家官廷(哥伦布曾因环球历险在这里接受了主教颁布的荣誉),并且部分装饰改成了文艺复兴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1526年之后,受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罗马皇帝查理五世又要求对阿尔军布拉宫做出修整,查理五世统治期间,部分建筑被拆毁并改建为意大利式宫殿。1812年拿破仑入侵时,部分建筑被毁;1821年因地震又遭破坏。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奥匈帝国皇储)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p> <p class="ql-block">阿尔汗布拉宫是伊斯兰教世俗建筑与造园技艺完美结合的杰作,也是阿拉伯式宫殿庭院建筑的杰出代表。阿尔罕布拉宫整座宫殿的建筑风格精致典雅,里面错综复杂的镶嵌式墙壁和天花板设计使整个宫殿的布置显得极其奢华。在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最有意义的装饰元素包括:铺砌釉面砖的壁脚板、墙身、横饰带,覆有装饰性植物主题图案的系列拱门,以及用弓形钟乳石等修饰的顶棚等。阿尔罕布拉官内部天花板的设计和墙上的雕刻技艺把这些装饰元素表现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宫殿闻名于世的重要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所有的伊斯兰建筑当中,阿尔罕布拉官被誉为是最为雄奇和最为美丽的。它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的美誉。尽管穆斯林的帝国灭亡了,但他们的建筑技艺和倾向华丽的审美趣味却影响了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审美观念。后来的西班牙人迟于欧洲其他国家建造哥特式教堂,且在建造过程中大量吸收了穆斯林建筑的技艺和风格就是其中一个证明。此外,西班牙的文艺复兴建筑,也因为穆斯林的文化遗痕而独放异彩。</p> <p class="ql-block">查理五世宫里的阿尔罕布拉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大件展览品,大理石柱、墓碑、墓石、雕像、瓷砖等等,有原本属于两姊妹厅的木门,琳达拉夏花园里的喷泉,海有纳斯里德王朝的国王宝座。从别处移来的穆斯林统治西班牙时期的考古发现也有不少。当然,除了阿尔罕布拉宫,摩尔时代的格拉纳达遗迹,仍有不少留在山丘对面的阿尔巴辛街区。这里有曲折蜿蜒的鹅卵石路,和精巧华美的摩尔式建筑,也常能见到吉普赛人与弗拉明戈舞者出没。</p> <p class="ql-block">240多年后,坚固的阿尔罕布拉宫仍抵挡不住收复失地运动的浪潮,公元1492年年1月2日,阿尔罕布拉宫的最后一位主人布阿卜迪勒(Boadbil)向西班牙天主教君主费尔南多和伊莎贝尔投降。因为无脸面见他的臣民,被允许流亡的布阿卜迪勒从侧门出宫,来到山坡上,最后回望阿尔罕布拉宫一眼,发出了“摩尔人最后的叹息。”</p> <p class="ql-block">这座穆斯林摩尔人在西班牙最后的宫殿,以内华达山脉高耸的山峰为背景,坐落在格拉纳达郊外的一座山岗之上,当时是欧洲最高水准的伊斯兰建筑之一,也是伊斯兰风格建筑的一大奇迹,至今仍呈现着《一千零一夜》的奇妙景观。</p> <p class="ql-block">从远处眺望,巨大的锯齿形塔楼矗立在坚实的砖石城墙上,整座宫殿看起来朴实无华,庄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位于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西端的阿尔卡萨瓦城堡(Alcazaba)是当初13世纪堡垒的遗迹,其瞭望塔因1492年1月象征着收复失地运动的十字架和旗帜在这座塔上升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沿着一段蜿蜒的楼梯台阶通往塔顶,可以俯瞰阿尔罕布拉宫屋顶的全景和山坡下格拉纳达的市容。</p> <p class="ql-block">位于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西端的阿尔卡萨瓦城堡(Alcazaba)是当初13世纪堡垒的遗迹,其瞭望塔因1492年1月象征着收复失地运动的十字架和旗帜在这座塔上升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的精华是如迷宫般的纳塞瑞斯皇宫,这里不仅宫中有宫还有许多厅堂、庭院和花园。</p> <p class="ql-block">科玛莱斯塔高达45米,是阿尔罕布拉宫中最高的建筑。厚实的石墙和塔楼本身的高度使得科玛莱斯塔更加坚固、安全,并占据有利地位,体现了阿尔罕布拉宫的防御功能。科玛莱斯塔内包括一些重要的房间,使节厅就是其一。</p><p class="ql-block">使节厅是纳斯里德王朝苏丹的正殿。苏丹坐在这间豪华的大厅中接见外宾,曾经在这里与基督教使者谈判。四周墙壁上装饰着浅浮雕抽象图案,从窗户和门中射入的阳光经带穿孔的屏风过滤过之后不再那么刺眼。</p> <p class="ql-block">狮子中庭的南端是阿本瑟拉赫斯厅。这里就是传说中贵族阿本瑟拉赫斯家族成员被杀死的地方,因为他们的首领胆敢与阿布·哈桑苏丹的宠妃索拉雅调情。厅内的天花板是整座宫殿中最惊艳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建于1334~1354年的天花板以8000多块杉木构成的繁复星形图案为装饰,代表的是穆斯林信奉的七重天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科玛莱斯塔的南面是桃金娘中庭。这座狭长的雅致中庭得名于其中的桃金娘树篱,是通往苏丹私人居所的过渡性中央空间。通过桃金娘中庭可到达穆罕默德五世在14世纪修建的狮子中庭。它与一系列大型公共房间相邻。环绕着庭院四周的连拱由多叶饰拱券组成,多叶饰是典型的伊斯兰教风格装饰,拱券的边被分割成一系列微小的曲线。124根纤细的圆柱集合成簇,支撑着拱券,配合着几乎覆盖整个墙面的雕刻装饰,整个庭院看起来光彩夺目。</p> <p class="ql-block">庭院中央是十二只狮子环绕的喷泉,狮子口中喷出的水,汇至地面水槽,再流进大理石地面上象征《古兰经》天国极乐园水、乳、酒、蜜四河的十字形水渠,继而流向围合庭院的走廊,对宫殿起到降温作用。</p> <p class="ql-block">莫卡拉比(像悬挂的钟乳石一般的一种极端复杂的石膏工艺装饰品)覆盖星形开口,构成整个穹隆,阳光反射时,形成梦幻般光影交错的斑驳图案。系列小窗围绕着穹隆底部,阳光洒在镀金的内部装饰上,金光熠熠,精美绝伦。</p><p class="ql-block">房间面朝一个面积较小的庭院,庭院为半开放式,只有一部分建造了屋顶,此处安静、隐蔽、阴凉,是宫殿居住者的另一处户外休闲场所。苏丹在位时就是在这里听取国民意见和与大臣开会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零星散落着小花园。建筑群东端是一座较大的花园——是帕塔尔花园( Jardines del Partal ),这座阶梯式花园是20世纪初期修建的。在这里映着倒影的水池后面坐落着帕塔尔宫( Palacio del Partal ),这座带有门廊的小型建筑拥有自己的塔楼——贵妇人塔( Torre de las Damas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庭14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游走在阿尔罕布拉宫建筑群中,会被它外表的朴素与粗犷与内部奢华的精细装饰强烈对比而震撼。</p> <p class="ql-block">桃金娘庭院墙壁、拱券、廊柱上的雕饰极致繁复,精美绝伦。石膏、瓷砖和木材等材料在艺术家和工匠的手中变得如此魔幻。走出阿尔罕布拉宫,想起了阿尔罕布拉宫的最后那位主人布阿卜迪勒的那声叹息。</p> <p class="ql-block">公元711年,来自北非的摩尔人(主要由柏柏尔人和阿拉伯人组成)侵入伊比利亚半岛,数百年间建立多个伊斯兰王朝,科尔多瓦和格拉纳达都是不同时期的首都。1236年,摩尔人被基督教各王国联盟逐出科尔多瓦,背靠内华达山脉的格拉纳达成为其最后据点,直至1492年被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的联军攻陷。</p><p class="ql-block">阿尔罕布拉宫被称为“摩尔人最后的叹息”“摩尔人最后一滴眼泪”。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进行长期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p> <p class="ql-block">卡洛斯五世宫年代最近,修建于十六世纪中期的西班牙王国时代,是典型的欧洲文艺复兴建筑风格。 </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清真寺,(英文名称:Historic Centre of Cordoba),位于西班牙南部古城科尔多瓦市内,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是西班牙伊斯兰教最大的神圣建筑之一。分别于1984年,1994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I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8届会议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8届会议报告。</p> <p class="ql-block">公元786年前后,白衣大食王国国王阿卜杜勒·拉赫曼一世欲使科尔多瓦成为与东方匹敌的伟大宗教中心,在罗马神庙和西哥特式教堂的遗址上修建了这个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后来经过拉赫曼二世和哈卡姆二世扩建,到1236年时,该寺院的面积已比初建时扩大了2倍,一次就可容纳2万多信徒从事宗教活动。西班牙占领科尔多瓦后,于1236年改为天主教大教堂,象征着伊斯兰教的殿堂被封闭。宣礼楼是一座尖塔状的建筑物,寺内的宣礼员可按时登楼呼唤信徒做礼拜。在哈利发希什姆二世时代,大臣曼苏尔又扩建了斋戒室,到哈里曼三世,建筑工程达到最高峰。</p> <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寺院是按阿拉伯清真寺的传统风格修建起来的。礼拜正殿建筑宏伟,装饰极为豪华,由斑岩、碧玉和各种颜色的大理石石柱构筑而成。这些石柱或掠夺自法国的尼姆和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等欧洲城市;或从迦太基的古建废墟上精选而得,作为拜占廷皇帝利奥四世献给拉赫曼一世的礼物。初建时,利奥还曾从君士坦丁堡派遣熟练工匠参加,并运来16吨各种玉石和象牙镶嵌图案(也称玛赛克)。经加工,石柱统一成科林思建筑的柱头和4米的标准高度。现在殿内尚存的850根石柱,将正殿分成南北19行,每行各有29个拱门的翼廊,每个拱门又各有上下两层马蹄形的拱券。整座正殿玉柱林立、拱廊纵横。西班牙占领科尔多瓦后,于1236年改为天主教大教堂,象征着伊斯兰教的殿堂被封闭。</p> <p class="ql-block">科尔多瓦清真寺:作为科尔多瓦最著名的景点,是世界文化遗产,是一座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共存的教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罗马桥:全长330米左右,宽9米,仅供行人通行,始建于公元1世纪初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百花巷:是科尔多瓦最受欢迎的街道,里面店铺琳琅满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基督君主城堡:科尔多瓦的王宫实际上是一座城堡,王宫整体为一座四方形的院落,四周高墙和塔楼显得坚不可摧,但高墙外是美丽的花园,每年庭院节这里都是热门的游玩地点。城堡中最值得参观的是一组罗马时代的马赛克镶嵌画,以及阿拉伯时代的皇家浴室。</p> <p class="ql-block">说起科尔多瓦的旅行,最著名的肯定是它的大清真寺及大教堂,这不是两个景点,是一个,它曾经是座大清真寺,现在它是座大教堂。 它具有摩尔建筑和西班牙建筑的混合风格,是第一批被列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10世纪是科尔多瓦的黄金时代,此后内斗不断、国力渐弱。北方西班牙人却势力日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236年,科尔多瓦被西班牙人“光复”,大清真寺改作教堂,宣礼塔成了钟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建筑本身大体无恙,它的美丽连天主教徒都不忍破坏。</p> <p class="ql-block">好运到16世纪初戛然而止。阿隆索·曼里克主教全权主持对这座清真寺的改建。</p><p class="ql-block">正殿中的石柱和拱门被毁掉近1/3,一座文艺复兴式的大教堂莫名出现,周围还隔出些小礼拜堂。</p><p class="ql-block">这些新建筑或金碧辉煌,或庄严凝重,只是置于清真寺显得不伦不类,以至国王看了都感叹:“你们把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宝,鼓捣成了个随处可见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第六天2.24科尔多巴马德里托莱多享用酒店自助早餐,驱车前往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驱车约4小时)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华丽的马德里皇宫(入内),皇宫又称东方宫,现今已不是皇 室居住地,但仍是国王接待国宾的主要场所,它所显露的富贵和金碧辉煌,显示出腓力三世时期西班牙的生活极度奢华。之后游览位置西班牙广场上的大文豪塞万提斯塑像和欧洲骑士精神的代表-堂吉哥德塑像,并合影留念。接下来在导游带领下参观太阳门广场,漫步位于太阳门西侧的马德里主广场-马约尔广场,并在腓力三世像前合影留念;随后去 圣地亚哥-伯纳乌体育场(外观)。然后驱车前往托莱多(驱车约1小时)抵达后入住酒店休息。早中晚四星级或同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建于1738年,历时26年才完工,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壁毯及其他皇室用品。</p><p class="ql-block">它是波旁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该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供游人参观。马德里皇宫(Palacio Real de Madrid)是仅次于凡尔赛宫和维也纳美泉宫的欧洲第三大皇宫。</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王宫是在费利佩五世的命令下于18世纪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山岗上,一个原先阿拉伯城堡的基础上建造而成的。是波尔梦王朝代表性的文化遗迹,其豪华壮丽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萨切蒂(Sachetti)1738年开始建造工程,1764年竣工。</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由来可以追溯到9世纪,最早它是由伊斯兰托莱多国王为了抵御入侵修建在曼萨莱斯河左岸的一个堡垒,后来为卡斯提尔(古代西班牙北部国王)所占据。16世纪,这里成为古阿尔卡萨城(Alcázar)。1734年圣诞前夜,阿尔卡萨城毁于一场大火,菲利普五世打算在这个地方建造一个新的宫殿。</p> <p class="ql-block">萨巴蒂尼(Sabatini)完成了东南侧宫和大楼梯。王宫呈正方形,中间有一个大院子。从东侧的王子门可以通往中央大院。萨巴蒂尼建造的御花园和摩尔花园(Campo del Moro)也非常引人入胜,王宫正面也是极其宏伟。关于王宫建筑风格存在争论,有人认为它是巴洛克风格,也有人认为它是新古典主义的杰作。宫内独立建筑无数,著名的有阿拉巴特洛斯大厅(Salón de Alabarderos)、大柱、镜子厅(Salón de los Espejos)和卡洛斯三世国王房间(Cuarto del Rey Carlos III)等。王宫里还可以欣赏到委拉斯凯斯(Velázquez)、戈雅(Goya)、鲁本斯(Rubens)等大师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是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一座宏伟建筑,也是西班牙君主的正式居所,作为西班牙历史的重要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见证了西班牙王室的辉煌与沧桑。</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作为西班牙历史上的一颗明珠,其起源可以追溯到9世纪的穆斯林统治时期。</p><p class="ql-block">在那个时候,马德里地区是一片重要的战略要地,被穆斯林统治者视为重要的军事据点。</p><p class="ql-block">在阿拉伯统治期间,马德里地区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行政中心,因而诞生了阿拉伯城堡马德里阿尔卡萨。</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阿尔卡萨最初是一座以军事防御为主要目的的城堡,用于保护统治者免受敌对势力的入侵。</p><p class="ql-block">它由坚固的石墙、塔楼和堡垒组成,展示了穆斯林建筑风格的典型特征,城堡内有宫殿、花园和庭院,供统治者居住和休憩。</p><p class="ql-block">时间的推移和西班牙逐渐转变为基督教国家,马德里阿尔卡萨的命运也发生了转变。</p><p class="ql-block">在16世纪末,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下令将马德里阿尔卡萨拆除,以建造一座更为宏伟和恢弘的宫殿,这一决定源于菲利普二世对马德里的特殊情感,他决心将这个城市打造成为他的王都。</p> <p class="ql-block">皇宫的中庭是壮观广场并且可以由其露台俯瞰整个马德里市区所在的高原;室内开放的部分有精雕细着的部分宴会厅,部分的卧室和休憩室,皇室众多的收藏品如众多的名琴,餐具等等,非常值得仔细欣赏。皇宫外观呈正方形结构,每边长180米,外观具有卢浮宫的建筑美,内部装潢则是意大利风格,富丽堂皇。宫内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皮货、壁毯、乐器及其他皇室用品。内墙上的刺绣壁画及天花板的绘画都经常维修,保存情况相当好。</p><p class="ql-block">皇宫的对面是西班牙广场,它的正中央起立着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西班牙文学大师、《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的纪念碑。纪念碑的下面是堂·吉诃德骑着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塑像的后面喷泉如注、白鸽飞翔。</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造工程始于1563年,由建筑师胡安·博尔哈斯 负责设计,胡安·博尔哈斯在建造过程中去世,接替他的是胡安·德·埃雷拉。</p><p class="ql-block">胡安·德·埃雷拉在继任后对设计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将宫殿的建筑风格从文艺复兴转向了更加庄严和雄伟的西班牙巴洛克风格。</p><p class="ql-block">宫殿的建造工程持续了几个世纪,在18世纪末才完成,期间,许多西班牙最杰出的建筑师和工匠参与了这一巨大的建设项目,他们致力于打造一座尽显皇室权势和辉煌的建筑物。</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元素,展现了西班牙王室的权威和荣耀,宫殿外观采用了白色石灰石建造,石墙上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浮雕,增添了宫殿的华丽氛围。</p><p class="ql-block">宫殿的立面设计富有对称感,由一系列窗户和门廊装饰,以及塔楼和穹顶的点缀,使整座建筑显得宏伟壮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进入宫殿内部,可以欣赏到丰富的装饰和精美的细节,宫殿的大厅、房间和走廊都装饰着华丽的壁画,雕塑和挂毯。</p><p class="ql-block">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宫殿的天花板,用艺术精湛的壁画绘制了神话传说,历史场景和皇室纹章,展示了艺术家们的高超技艺和对细节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立面上的装饰细节极其精致,雕刻着各种花卉,壁龛,浮雕和纹饰,窗户和门廊以及塔楼和穹顶的布局都呈现出对称和谐的美感,体现了西班牙巴洛克风格的典型特点。</p><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的装饰同样令人惊叹,大厅,房间和走廊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雕塑和挂毯,特别是宫殿的天花板,以壁画的形式展现着各种场景和主题,充满了细腻的艺术表现力。</p> <p class="ql-block">他们通过细腻的雕刻、精准的比例和华丽的装饰,创造出了一个真正令人惊叹的皇家居所。</p><p class="ql-block">●○建筑风格有什么特别○●</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令人叹为观止,它融合了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展现了西班牙王室的权威和奢华。</p><p class="ql-block">一大特点是宫殿的立面设计,宫殿外墙采用了白色石灰石建造,给人一种庄重而华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花板的绘画主题涵盖了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和宗教场景,彰显了西班牙王室对艺术的支持和追求。御座厅穹顶之上画像是《西班牙王权之伟大与威势》,有奥林匹斯山众神。周边画像中一系列阵容鼎盛的人物,代表伊比利亚半岛各个王国和当时属于西班牙殖民国家:安达卢西亚、加泰罗尼亚、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和格拉纳达、东印度群岛、巴斯克、坎塔布里亚、阿斯图里亚斯、穆尔西亚,最远端是美</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筑风格不仅代表了西班牙王室的权势和荣耀,也反映了西班牙建筑艺术的演变,从穆斯林阿拉伯城堡到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宫殿,每个时期都留下了独特的痕迹。</p><p class="ql-block">这座宫殿的建筑特点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历史爱好者的目光,也成为了建筑师和艺术家们的灵感之源。</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闻名于世,其宏伟的立面设计、精美的内部装饰和华丽的细节设计,展现了西班牙王室的权威和荣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洲……</p> <p class="ql-block">穿过阿尔梅利亚广场进入到王宫的内部,上了大台阶是被许多挂毯包围起来的“廊间”,接着是模仿贝鲁塞尤宫殿中镜子房样式的“御座间”。在被称为“佳斯帕利尼房间”的三间房屋里,其豪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在第二个房间里有戈雅所作的卡洛斯四世国王和玛利亚·路易萨王妃的肖像画。第三个房间里则是当时流行的中国风格装饰。另外,这些屋子当中还有专门摆放陶瓷制品的“瓷器房间”和墙壁曾经被黄色绸缎所包裹的“黄金房间”,以及能够同时容纳145人的“大餐厅”等等,各有特色。</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筑风格和特点不仅体现在其外观和内部装饰上,还展示在其细节设计中。</p><p class="ql-block">宫殿的门廊、窗框和楣梁上都雕刻着华丽的装饰图案,细致的雕刻工艺展示了工匠们的技艺和精湛的艺术才华。建筑物的整体比例和对称感也体现了设计师对美学平衡的追求。</p><p class="ql-block">宫殿内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镀金和华丽的木工装饰,为宫殿增添了豪华和奢华的氛围,宫殿内的家具、挂毯和艺术品都展示了西班牙王室的品味和收藏。</p> <p class="ql-block">1841年在马德里王宫这个厅堂楼梯上,发生过著名的“王宫楼梯之战”。迭戈·德.莱昂将军率领士兵企图劫持幼年的伊莎贝尔二世,负责保卫马德里王宫的杜尔塞上校率领禁卫军与其在这里展开了生死搏杀。当年的厮杀声已经远去,眼前是祥和、热闹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拿破仑攻占西班牙和葡萄牙后,同样是站在这楼梯上对新任国王约瑟夫说:“哥哥,你要拥有一所比我好得多的新宅子了”。拿破仑就是拿破仑,口气够大,“新宅子”,呵呵!</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作为西班牙历史上的重要建筑,见证了许多关键事件和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菲利普二世是西班牙最强大的国王之一,他对马德里的特殊情感和野心,推动了马德里皇宫的建造,他致力于将马德里打造成为政治和文化中心。</p> <p class="ql-block">帝王厅</p><p class="ql-block">(Salón del Trono):修建于卡洛斯二世时期,厅内的装饰一直未曾改变。厅内拱顶画展现了西班牙君主时代的故事,特别突出了18世纪诸位国王的统治。厅内的装饰大部分是在皇家作坊生产,但也不乏远道而来的奢侈品,如威尼斯的枝型水晶吊灯,那不勒斯的天鹅绒刺绣,罗马的青铜狮像。</p> <p class="ql-block">宫殿内部的房间各具特色,展示了不同的功能和用途,皇家大教堂是宫廷成员举行婚礼和加冕仪式的重要场所,教堂内部装饰着华丽的壁画和镀金的装饰品,彰显着宗教庄严与皇室荣耀的结合。</p><p class="ql-block">白色房间是皇家卫队的起居室,以其高雅的装饰和精致的家具而闻名,宴会厅,音乐厅,图书馆等各种房间都展示了宫殿的奢华和多样性。</p><p class="ql-block">马德里皇宫的建造历时几个世纪,凝聚了西班牙历史和建筑艺术的精华,每一位参与建造的建筑师和工匠都为宫殿的壮丽贡献了自己的才华和智慧。</p> <p class="ql-block">你知道御座厅内最吸引我的是什么吗?是皇帝宝座(御座)前那四只小狮子,每一只都金光闪闪,栩栩如生,威风八面,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真是惹人喜爱呀!</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辉煌时期,马德里皇宫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象征之一。</p><p class="ql-block">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王朝之一,统治着西班牙和其庞大的帝国,马德里皇宫作为王室的居所和政治中心,见证了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的辉煌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西班牙内战期间的事件,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发生了一场引发全国范围内冲突的内战。</p><p class="ql-block">马德里成为内战期间的重要战场,马德里皇宫也受到了战争的影响,在内战期间,宫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许多宝贵的艺术品和文物遗失,战后,马德里皇宫经过修复和重建,恢复了其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民主化过程,20世纪70年代,西班牙经历了一场政治变革,从弗朗哥独裁统治向民主制度过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马德里成为了这一过程的中心,许多重要的政治会议和活动在马德里皇宫内举行,包括签署了西班牙宪法的仪式,这标志着西班牙逐渐走向了民主与自由的道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世界遗产认定,马德里皇宫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历史价值,于1984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一认定不仅肯定了马德里皇宫作为建筑杰作的价值,也强调了它对西班牙和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此后,马德里皇宫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成为了西班牙文化遗产的骄傲。</p> <p class="ql-block">由于历代国王都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王宫进行装饰,使得王宫带上了浓厚的个人印记和时代印记,如卡洛斯三世布置的寝宫,卡洛斯四世建造的镜厅和阿方索十二世所钟爱的豪华餐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绘画长廊</p><p class="ql-block">收藏了各种绘画流派画家的作品,其中包括胡安·德·弗朗德斯的《天主教女王伊萨贝拉的多联画屏》,卡拉瓦乔的《莎乐美和施洗者约翰的头颅》,以及委拉斯盖兹和戈雅的作品。阿尔梅利亚广场和巴尔克尼是法国风格,而建筑内部则是当时流行的意大利风格。150米见方的建筑物内部,有2700间房屋,至今仍作为国事活动的一个场所在被使用着。</p> <p class="ql-block">马德里西班牙广场是该市的象征之一,位于格兰比亚大道西端,以塞万提斯纪念碑为核心,纪念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及其名著《唐吉诃德》。广场融合阿拉伯与西班牙风格,周边建筑包括马德里塔和西班牙大厦。</p> <p class="ql-block">西班牙广场,除了象征王室荣耀的王宫,同样让西班牙人引以为傲的还有文学巨匠塞万提斯,他的纪念碑就屹立在对面的西班牙广场上,碑顶有一颗被五人环绕的地球,代表其著作享誉全球。</p> <p class="ql-block">广场的主要特色包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塞万提斯纪念碑:建于1916年,以纪念塞万提斯逝世三百年。纪念碑顶部是一个地球,周围有五个人像代表五大洲,象征《唐吉诃德》的全球影响力。塞万提斯的雕像位于中心,右手拿着《唐吉诃德》,左臂因战争失去,被披风巧妙掩盖。前方是唐吉诃德骑着瘦马和仆人桑丘骑着毛驴的青铜雕像,两侧是代表堂吉诃德真爱的两尊石像。塞万提斯右手持他的名作《堂吉诃德》,骑着瘦马的堂吉诃德和坐在毛驴上的桑丘雕像就屹立在他的前方,与之呼应的是纪念碑背面手握书本的女人,述说着马德里是一座充满文学故事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广场周围的建筑融合了阿拉伯和西班牙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塞维利亚风格。广场上有两座马德里最高的建筑:142米高的马德里塔(1957年建成)和117米高的西班牙大厦(1953年建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其他景观:北面有一座美丽的少女喷泉,广场上还有古罗马式的回廊、拱门和柱头</p> <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在马德里的正中心位置,从那里有10条街道呈放射状向外延伸。太阳门广场呈半圆形,广场的名称缘于这里原有一扇朝东方开的称为太阳门的大门,现在此门已不存在。该广场于1853年扩建,面积为1.2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中心。最初太阳门广场旁有一个太阳门,它曾经是马德里的东大门,历时一个世纪之 久。因为它面向太阳升起的东方,所以取名为太阳门。后来由于城市的发展,交通的需要,太阳门在1570 年被拆除,但马德里人没有忘记这个古老的城门,一直把这个遗址叫太阳门或太阳。太阳门广场于1853 年从原来5000 平方米的面积扩建为1.2 万平方米。广场呈半圆形,房屋建筑环绕四周,建筑物的空隙之间有十条街道,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外放射。</p> <p class="ql-block">一直以来,这座大钟表示的时间被西班牙人视为“标准时间”,马德里人民热爱太阳门广场保安局大楼楼顶上的大 钟,视这座大钟的时间为标准时间。相当长一段时间,人们以到这里来对表为荣耀,虽然在有了电台、电视台以后,没有人再到这里来对表了,但人们仍然喜欢这座钟楼。每当除夕之夜,成千上万的人群便涌向这里,辞旧迎新之际,太阳门广场上古钟楼响起悠扬的钟声之时,每个人便迅速吞下手中的十二粒葡萄,祈愿第二年十二个月万事如意,月月交好运。吃过葡萄之后,人们开始饮酒、跳舞、唱歌,欢度佳节,直到第二天的黎明。这个传统从19 世纪一直延续到今天。</p><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拥有多个景观点,如阿尔卡拉街相交处的熊与树塑像或9米高的卡洛斯三世骑马像。在太阳门广场每年12月31日晚上,按照传统人们要吃下12颗葡萄,每敲一次钟吃一颗。太阳门上的巨大钟表和许多西班牙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p><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的神经中枢和交通中心,人们可以找到西班牙辐射公路网的零公里起点,西班牙人以此为基点计算通往全国各地的汽车、火车、飞机的里程,因此,太阳门广场也被称为西班牙的中心。</p><p class="ql-block">以棕熊和野莓树铜像为蓝本的徽标,不但是太阳门广场的标志,同时也是马德里城市的城徽。建于1768年的王家邮政局已经成为马德里大区政府的办公地点。而新落成的太阳门地铁站,外形犹如一个个大冰屋,给古老的广场增添了一抹现代的气息。</p><p class="ql-block">外观特点</p><p class="ql-block">太阳门广场是马德里孩子们游玩的场所,附近一带是马德里繁华的商业区,人声沸腾。传统上,太阳门著名的钟声,标志着吃下十二颗葡萄的传统习俗,和新年的开始。自1962年12月31日起,此处的新年庆祝通过电视转播。</p> <p class="ql-block">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西班牙语:Estadio Santiago Bernabéu),简称:伯纳乌球场,位于西班牙马德里,是西班牙甲级联赛俱乐部皇家马德里的主场。伯纳乌球场建成于1947年12月14日,现拥有81044个座位,曾用名为“新查马丁球场”。1955年1月,为了致敬俱乐部主席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改名为“圣地亚哥·伯纳乌球场”。</p><p class="ql-block">伯纳乌球场曾4次举办欧洲冠军杯/欧洲冠军联赛决赛(1957、1969、1980、2010)。2018年,伯纳乌球场还曾举办南美解放者杯决赛的次回合比赛,是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举办过两大俱乐部洲际赛事的球场。国家队赛事层面,伯纳乌球场曾举办1964年欧洲国家杯决赛和1982年世界杯决赛,是欧洲第一座既举办过欧洲杯决赛,又举办过世界杯决赛的球场。</p><p class="ql-block">伯纳乌球场历史上历经多次翻修,其中1982年世界杯前进行了大规模更新,随后因80年代球场意外事件,欧洲足联要求将站席改为全座位。最近一次翻修是在2019年启动。2021年9月11日,伯纳乌时隔559天再次启用。</p> <p class="ql-block">第七天2.25托莱多萨拉戈萨享用酒店自助早餐,早餐后参观托莱多的象征-始建于1227年的托莱多大教堂(入内),教堂将哥特式、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式的建筑元素融为一体,极其富 丽奢华。漫步托莱多最繁华的苏克德贝尔广场和古城小巷,参观托莱多仿古兵器和瓷器等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小店。驱车前往萨拉戈萨(车程约3小时)</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是一座位于马德里以南70千米处的古城,是卡斯蒂利亚-拉曼恰自治区首府和托莱多省省会,塔霍河环绕着大半个城市。1987年,托莱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遗产城市,而整座城市都能被认定为人类遗产实属是一个难得的殊荣。</p> <p class="ql-block">在这座中世纪的都城里游览,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西班牙文化“黄金时代”的辉煌和今天留给我们的沧桑。我们看见,托莱多的每个大小广场、每条大街小巷都杂陈分布着罗马时期、西哥特时期各种穆斯林风格、犹太风格的建筑。在那里,我们可以悠然地、细细地体验这座享有“帝国皇冠加冕过的城市”独特的风采与魅力。</p> <p class="ql-block">在托莱多,我们会发现,这座古城不仅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和风格迥异的建筑闻名于世,刀、剑、枪等兵器和金丝镶嵌画也是这个都城独具一格、极为精致的手工艺品。来到了托莱多,如果时间允许,一定要去三个最有价值的景点认真看看,那就是托莱多大教堂、阿尔卡萨尔城堡和托莱多古城,它们分别代表了古城的宗教艺术、军事历史和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精华。</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大教堂是西班牙的第二大教堂,至今还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教堂建于1227年至1493年期间,高达90米的钟楼和主堂的巨大石柱展现了宏伟的哥特式建筑特色,并完美融合了穆德哈尔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方型的阿尔卡萨尔城堡则位于托莱多的制高点上,曾经是西班牙查理五世的王宫,现已辟为军事博物馆。登上城堡四角的塔楼可清晰地俯瞰全城。这座古老的建筑亲历了西班牙内战的历史,现在,我们仍然可见墙上当年留下的弹㾗。</p> <p class="ql-block">托莱多古城作为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至今保存着包括教堂、修道院、城墙等众多的大型古建筑。古城还以“三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和谐交融而著称。卵石街道、穆德哈尔风格建筑又是其中最具特色的亮点。古城堡千年不老,塔霍河流水浩荡。</p><p class="ql-block">沉睡在古老的塔霍河臂弯中的托莱多古城,仿佛永远停留在了中世纪的风情之中。石墙、石桥、石板路……由尽一色的蜂蜜石筑就;拥挤的房屋,不改低矮的面貌;天际线上唯有古堡的尖顶和教堂的钟楼高耸 —— 西班牙的教权与君权曾在此和谐共存,而今却只能遥遥相望…,…</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中,那些美丽的玫瑰花窗,中世纪的拱门,好像就在某条小巷的转角处等着你我,等着与你我千年一回的相遇,等着你我穿越久远的时光回去从前。在小巷里,抬手就可触摸到粗粝的石墙,仿佛你我在光阴的故事中倘佯;在大街上,举头就会看见能遮阳挡雨的白布和装饰在高处的花蓝,宛如你我就走在悠长岁月的长廊之中。</p> <p class="ql-block">我们来到古城高处的观景台上极目远眺,那些高耸的教堂、城堡,那些低矮的房舍、民宅,那些弯曲盘旋的道路、河流……从脚下一直蔓延到了视线的尽头。浅棕、赭红、暗黄……五彩斑斓;高矮、明暗、新旧……错落有致;壮丽的古城风光跃然眼前,奇妙的异域风情扑面而来。这种种缤纷的色彩、迷离的光影,总会让我们陷落“今夕是何年”的幻境之中。在我们离开古城前往365千米之外的巴达霍斯途中,贴心的导游又让司机两次停车,让我们以不同的视角,从远处再次领略了托莱多古城的壮观与秀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站在托莱多的河谷瞭望台上,眼前展开的是又一幅动人心魄的壮阔画卷。塔霍河蜿蜒流淌,温柔地环抱着古城;阳光下的河水闪烁着粼粼波光,与古城的砖石古墙珠璧交辉;远处古城的天际线,鳞次栉比,起伏有致,壮观无比;教堂的尖顶,城堡的轮廓,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庄肃神秘。</p> <p class="ql-block">第八天2.26萨拉戈萨巴萨罗纳享用酒店自助早餐,前往恺撒大帝的塑像前合影留念。漫步大喷泉广场,喷泉造型现代化十足,在蓝天阳光的辉映下如同交响曲一样动人。参观有着11 座圆型穹顶的圣妇皮拉尔大教堂,大教堂雄伟壮丽,内部修饰极其辉煌。之后漫步教堂正对面的步行街,四目琳琅的商品令你眼花缭乱。驱车前往巴萨罗(车程约3小时)抵达后享用晚餐入住酒店早中晚四星级或同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皮拉尔圣母圣殿主教座堂坐落于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首府萨拉戈萨的皮拉尔广场上,是一座天主教宗座圣殿,供奉皮拉尔圣母,若望保禄二世称之为“西班牙人民的母亲”,被誉为历史上第一座圣母堂。</p> <p class="ql-block">皮拉尔圣母意为“柱子圣母”,相传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传教至萨拉戈萨,在公元40年1月2日见到圣母玛利亚在一根柱子上显灵,要他将基督教带给这个国家,据称这是她升天之前唯一的一次显灵。目前的教堂兴建于1681年到1872年,为巴洛克建筑风格,呈矩形,长130米,宽67米,4个高高矗立的尖塔让人在远处都可看见其壮丽身姿。教堂由一个中殿、两个走廊和两个用砖建成的小礼拜堂组成,非常的壮观。</p><p class="ql-block">在西班牙内战时时,三枚炸弹投在了教堂屋顶,却一枚都没有0,目前两枚炸弹现在就悬挂在大教堂的墙壁上,向世人述说着圣母的神奇故事。</p> <p class="ql-block">皮拉尔圣母教堂(全名为皮拉尔圣母圣殿主教座堂)位于西班牙萨拉戈萨,是天主教宗座圣殿,传说公元40年圣母玛利亚在此显灵并要求建堂,1681-1872年建成,巴洛克风格建筑,内部有戈雅壁画等珍品,被视为西班牙人民的母亲和第一座圣母堂。以下是关于这座教堂的详细介绍:</p> <p class="ql-block">● 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 传说耶稣十二使徒之一的圣雅各在公元40年1月2日于萨拉戈萨传教时,见到圣母玛利亚在一根柱子上显灵,这是她升天之前唯一的一次显灵,并要求在此建立教堂。</p><p class="ql-block"> ○ 目前的教堂建筑兴建于1681年到1872年,历经多年建成。</p><p class="ql-block"> ○ 大教堂最初设计完成于1681年,18世纪时由设计师Ventura Rodriguez进行了大规模改造。</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 ○ 教堂采用巴洛克建筑风格,外观呈矩形,长130米,宽67米。</p><p class="ql-block"> ○ 由一个中殿、两个走廊和两个砖制小礼拜堂组成。</p><p class="ql-block"> ○ 拥有4个高耸的尖塔和11个圆顶,其中一个辉煌的穹顶凌驾于塔顶之上,穹顶上还有10个小型圆顶,每个圆顶铺有不同颜色的瓷砖,呈现出拜占庭式的异彩纷呈效果。</p> <p class="ql-block">● 内部装饰:</p><p class="ql-block"> ○ 教堂内部装饰精美,藏有许多珍贵的艺术品。</p><p class="ql-block"> ○ 圆顶上的湿壁画为著名画家戈雅所绘,其中《圣母的荣耀》展示了戈雅早期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 ○ 最神圣的部分是供奉皮拉尔圣母雕像的祭坛,圣母雕像高38厘米,位于金色神龛中,脚下是传说中圣母赐予圣雅阁的玉石柱。</p> <p class="ql-block">● 宗教意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 供奉皮拉尔圣母,被若望保禄二世称为“西班牙人民的母亲”,被誉为历史上第一座圣母堂。</p><p class="ql-block"> ○ 皮拉尔圣母被认为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多个国家的保护圣母。</p><p class="ql-block"> ○ 每天有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前来瞻仰圣像,并在特定时间亲吻或触摸柱子的裸露部分。</p> <p class="ql-block">第九天2.27巴萨罗纳早餐后驱车前往疯狂建筑家安东尼高迪柯内特的代 表作-圣家族大教堂(入内),自高迪1926年去世后至今仍未建成,也是世界上唯一仍在建造中大教堂。之后前往桂尔公园(入内)是富商桂尔先生出资请高迪设计建造的。其中最著名的是巴塞罗纳市的标致-蜥蜴。还有最初做为市场使用的百柱厅。公园所有建筑造型大胆奇异色彩丰富构思巧妙,可以说是惊世之做.晚餐享用西班牙海鲜饭。早中晚四星级或同级酒店</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加泰罗尼亚语:Parc Güell),又称为桂尔公园,是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的著名景点之一,曾是巴塞罗那富商艾乌塞比·奎尔(Eusebi Güell)伯爵计划建立并由高迪设计的一个社区旧址,始建于1900-1914年。1922年,巴塞罗那市政府将其收购,开辟为社区公园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占地17.18公顷,高迪设计部分主要是预计作为庭园使用的公园小径、依照山势而建的高架走廊、中央公园、大门、马赛克座椅等基本设施,独特的波浪形及倾斜结构则源于他对规则几何的深入分析,至于建筑物的材料则是取自从当地挖下来的土石。公园中心区域由一个椭圆形的巨大开放广场组成,可以俯瞰巴塞罗那,在旁则设有三座造型独特的喷泉,其中最著名的被称为“高迪龙”,是奎尔公园最著名的地标,旁边是百柱厅。百柱厅由86根多立克柱式柱子支撑,具有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波浪型屋檐覆有马赛克瓷砖装饰。</p><p class="ql-block">1984年,奎尔公园作为安东尼·高迪作品的一部分,作为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5年该遗产进行了增扩。</p> <p class="ql-block">奎尔公园(park Güell)建于1900-1914年,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高迪是奎尔公园的设计师,从1906年到1926年,高迪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整整20年。虽然这个项目最终只完成了门房,中央公园,高架走廊和几个附属用房等“公共设施”部分,但高迪自然主义理念在这里逐步成熟并得到了充分展现。</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80年后的今天,奎尔公园那些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美妙精细之处,仍让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公园中共有三座造型独特的喷泉,第一个是环形和圆规的组合;第二个是蛇和加泰罗尼亚徽章上红黄条纹的组合;第三个是高迪的龙,其造型为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除作为公园的主题象征和镇园之宝外,它们还兼有重要的排水功能。每当大雨滂沱时,蜥蜴和变色龙的嘴中就会喷涌出从百柱厅下泻的水流,显得尤其生动可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屋顶上,是著名的观景天台。这里有堪称是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长椅用石砌成,形似波浪蜿蜒曲折。表面用马赛克碎片随意拼贴,图形各异且隐含寓意。长椅根据人体力学设计,靠背弯度恰到好处,让人坐在坚硬的石椅上却感到十分惬意。长椅设计时兼顾到不同的对象,外弧为单人座,内弧略为宽大的情侣座,这种独特的设计别有一番情趣</p> <p class="ql-block">拾阶而上,就是著名的百柱厅。这个有86根陶立克式(罗马风格)立柱支撑的建筑原本是一个市场。中空型的立柱,除了支撑屋顶之外,兼具导水泄洪的功能。立柱支撑起的屋顶上还有精彩的马赛克圆盘装饰,使到百柱厅更加生动和美观。</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La Sagrada Família),全称为赎罪圣家大教堂(Templo Expiatorio de la Sagrada Família),简称为圣家堂(Sagrada Família),位于西班牙巴塞罗那,是一座未完工的罗马天主教教堂和UNESCO世界遗产。该教堂始建于1882年,初由保罗·维拉(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设计,1883年高迪接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进行了建设,直至1926年去世。圣家族大教堂由私人非营利组织“圣家族大教堂建设委员会”(Junta Constructora del Temple Expiatori de la Sagrada Família)负责建造和管理,其后续工作尊重高迪原设计,高塔和教堂的大部分结构预计将于2026年,高迪逝世的100周年纪念之时完工;装饰工作预计将于2030年或2032年完工。</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融合了自然主义、表现主义和哥特式等多种建筑风格。该教堂建造在一个94米长、60米宽的拉丁十字形区域上,建筑面积约4500平方米。设计中包含18座塔楼,最高的中央塔预计将达到170米高,象征耶稣基督;其余代表12个使徒、4位福音书作者和圣母玛利亚。教堂内部包括三个具有深刻涵义的立面:诞生立面、受难立面和荣耀立面,分别代表耶稣基督的诞生、受难和复活。圣家族大教堂运用石材和彩色玻璃等材质,采纳高迪设计的斜柱和双曲面拱结构减少扶壁。其布局基于哥特式拉丁十字形,但融合自然元素如洞穴和植物,应用螺旋、锥形及曲线造型。</p> <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是现代主义建筑的标志,代表了20世纪初的社会变革。这座尚未完工的教堂体现了对信仰和建筑美学的执着,是安东尼·高迪最著名的作品,被誉为艺术与建筑结合的典范,设计中富含深刻的象征意义。2005年,圣家族大教堂耶稣诞生的立面和地下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10年11月7日,教皇本笃十六世将圣家族大教堂奉献给宗教崇拜,并将其指定为小教堂。2010年,巴塞罗那城市建筑与城市规划奖颁给了圣家族大教堂中殿。</p> <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圣家族大教堂是一座天主教大型教堂,1882年由保罗·维拉(Francesc de Paula del Villar)开始主持设计建造,1883年,维拉因与协会产生分歧退出教堂的建设,后由安东尼奥·高迪接手,融入自己的建筑设计风格、哥特式和新艺术运动的风格。怀着对天主教极大的热情和信仰,高迪重新构思和设计了圣家族大教堂,维拉的设计被彻底调整。此后,高迪投入一生,亲自监督教堂的建设进度、亲自设计教堂的每一处细节。到他去世时,圣家族大教堂仅完成了不到整个工程的四分之一,但仍得到了很高的赞誉。1926年高迪去世,后继者们在充分尊重高迪设计初衷的基础上,又以适当变化的方式继续建造。同时,圣家族大教堂一直依靠私人捐款和门票收入来建设,历史上曾有过没有任何资金的时候,尤其是在西班牙内战和随后的几十年里。直到 1992 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之后,这座城市才开始获得国际声誉,游客人数增加,建设速度呈指数级增长。</p> <p class="ql-block">维拉时期(1882—1883年3月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巴塞罗那书商——同时也是“圣约瑟精神协会”(Asociación Espiritual de Devotos de San José)的创始人——约瑟夫·玛利亚·博卡贝拉(Josep Maria Bocabella i Verdaguer),在希望促进并加强天主教在巴塞罗那逐渐减弱的影响力的情况下,提出了建设圣家族教堂的想法。工程于1882年启动,由高迪的前导师,教区建筑师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德尔·维拉尔(Francisco de Paula del Villar)设计并着手实施。维拉遵循当时的流行准则,选定了复兴哥特式风格作为建筑的主要形式,设计包括椭圆形窗户,扶壁,飞扶壁和尖钟楼等新哥特式元素。</p><p class="ql-block">建设进展</p><p class="ql-block">维拉在1882年3月至1883年3月期间完成了地下室的部分建设,但由于与教会管理委员会产生了分歧,他退出了这个项目。随后,他推荐了他31岁的学生安东尼·高迪来接替他的工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2年,项目由弗朗西斯科·德·保拉·德尔·维拉尔设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82年3月19日,乌尔基纳奥纳主教为圣殿奠基。</p> <p class="ql-block">高迪时期(1883—1926年)</p><p class="ql-block">高迪于1883年接管了圣家族大教堂的建设工作,并一直负责到1891年。在此期间,他凭借在米拉公寓和古埃尔公园项目上获得的成功经验,对圣家族大教堂的初步设计进行了彻底的重构。在他的有生之年,高迪致力于详细规划整个教堂的结构:从总体建筑形态到平面布局,从内室设计到南北长剖面图,还有包括“诞生立面”在内的各种图纸。他构想出了教堂的三个主要立面,并通过制作多组石膏模型来精炼细节。高迪还亲自监督了包括后殿立面、“诞生立面”、代表十二使徒的钟塔,以及门窗等关键部分的建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安东尼·高迪</p><p class="ql-block">安东尼·高迪(Antoni Gaudí)是一位西班牙建筑师,以其个性化和独特的现代主义风格而闻名。他的设计融合了自然形态和复杂的几何结构,在巴塞罗那留下了包括圣家族大教堂、米拉之家和帕克·吉尔等标志性建筑。高迪的作品对全球建筑师及设计师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在多个领域内引发了创新思考。多数作品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了其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1998年后,建筑师琼·玛格利特(Joan Margarit)和卡莱斯·鲍沙德(Carles buxade)将数码3D打印技术运用到建造中,并且开始使用计算机进行辅助设计,他们负责中殿内部的结构分析,以及细部花窗的形态分析和建造。1998年是起重设备进步巨大的一年,施工团队结合起重机开发了一种可以精确定位的控制系统,用于后期精细的构件施工中。</p><p class="ql-block">2001年建筑领域数字设计技术应用专家马克·巴瑞(Mark Burry)带领其团队参与到大教堂西十字翼玫瑰窗的建造中。</p><p class="ql-block">2002年,“荣耀立面”开始修建。</p><p class="ql-block">2011年11月7日,圣家族大教堂完工的部分正式对外开放,游客可以买票参观,登上教堂的塔楼。所得的经费用于教堂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米拉之家是安东尼奥·高迪的作品。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形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建筑风格。高迪一生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圣家族大教堂等。</p><p class="ql-block">高迪曾说过:“如果将来,这座建筑(指的是米拉公寓)变成一个大宾馆,我丝毫不会感到吃惊,因为改变里面的布局是轻而易举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高迪建筑作品有古埃尔公园,米拉公寓和圣家族大教堂。神圣家族大教堂又名圣家堂,是西班牙建筑师安东尼奥高迪生前设计的最后一座建筑作品。它于1882年动工。</p><p class="ql-block">米拉公寓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建筑。米拉公寓建于1906年至1912年间,坐落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区里的Eixample 扩建区、格拉西亚大道(Passeig de Gràcia)上。</p> <p class="ql-block">第十天2.28巴萨罗纳伊斯坦布尔享用酒店自助早餐早餐后前往巴塞罗纳主王宫前合影留念,之后参观1992年奥林匹克会址。驱车前往地中海边,参观巴塞罗纳旧港和高耸的哥伦布广场纪念碑。如果您有兴趣,还可踱步至花街一端参观的高迪代表作品米拉公寓,建筑构思新颖大胆,将石头建筑风格运用得十分巧妙。米拉公寓不远处,同样是高迪的著作-巴约公寓,将骷髅型和人骨型大胆运用在外观设计中,内部设计也很精妙。驱车前往圣地诺坎普球场,驱车前往机场。</p> <p class="ql-block">哥伦布纪念碑位于靠近巴塞罗那港口的兰布拉大街尽头,是1886年为了迎接万国博览会以及纪念哥伦布环球之旅的壮举而建。纪念碑用赭[zhě]红色大理石建成,高约60米,其上的哥伦布雕像高约7米,足以俯瞰巴塞罗那海港美景。碑身雕刻有五名女神凌空飞舞,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和“向哥伦布致敬”两行西班牙文大字,底座四周则有八只石狮守护,威严肃穆。</p> <p class="ql-block">诺坎普(Camp Nou),或称坎帕诺、Spotify诺坎普,位于西班牙王国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巴塞罗那省巴塞罗那市莱斯·科尔茨区(Les Corts),是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主场,为欧足联五星级球场、世界第二大专业足球场</p> <p class="ql-block">在1998-99赛季中,诺坎普球场被欧洲足球协会联盟授予五星级的服务和设施。2009年,由英国巴克莱银行下属机构组织的一次投票中,诺坎普球场被评为世界体育场的“第二大奇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