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陕甘宁之会宁篇

贝博纳

<p class="ql-block">  在红军长征史上,会师是频繁出现的一个重要的词。会师意味着红军的战略力量的聚合和集中,最后能以少聚多取得胜利,革命的势力越来越蓬勃。</p> <p class="ql-block">⏸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纪念园</p> <p class="ql-block">  中国工农红军长途跋涉两万余里,克服艰难险阻,最终完成伟大的长征。据我所知,在这一历程中,先后经历了大小六次会师。</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是永坪会师。1935年9月15日,红二十五军到达陕北延川县永坪镇,与陕北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胜利会师。9月18日,三军在永坪镇举行会师大会,宣布红二十五军、二十六军、二十七军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至此,红二十五军历时十个月,转战河南、湖北、陕西、甘肃四省,其间经历独树镇、庾家河两次生死战,孤军远征一万里的长征胜利结束。红二十五军是最早结束长征的红军队伍。</p> <p class="ql-block">⏸红军会宁会师旧址修建碑记</p> <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懋功会师。1935年6月12日,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先头部队翻越夹金山到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县)的达维镇,与前来接应的红四方面军一部胜利会师。6月21日,两军在懋功城举行了会师联欢会。但后来的发展证明这次会师并不完美,张国焘走向了分裂,他率红四方面军选择了南下,党中央、毛泽东等率中央红军主力继续北上。</p> <p class="ql-block">⏸会师楼</p> <p class="ql-block">  第三次是吴起会师(或者称陕北会师)。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即中央红军主力)到达陕北苏区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城),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至此,中央红军历时一年,途径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十一个省,行程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开始了实现党中央新的战略任务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是甘孜会师。1936年6月22日,红六军团在四川甘孜县的普玉隆与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会师;6月30日,红二军团在甘孜县的绒坝岔与红四方面军一部会师。7月2日,红二、六军团齐聚川西甘孜县城,同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7月5日,按照中革军委电令,红二、六军团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p> <p class="ql-block">  第五次是会宁会师。1936年10月7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一部到达甘肃会宁县城,与红一方面军第七十三师胜利会合,揭开了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序幕。10月8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第十师与红一方面军第一师在会宁的青江驿、静宁的界石铺胜利会师。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入会宁城,召开了庆祝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大会。</p><p class="ql-block"> 会宁会师,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历尽艰辛,三过草地,屡翻雪山,转战川、康、青、甘四省的长征基本结束了;标志着党中央与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的胜利;标志着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顽强奋战,不畏艰险,打破数十万敌人围追堵截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会师塔</p> <p class="ql-block">⏸地球上的红飘带雕塑</p> <p class="ql-block">  第六次是将台堡会师。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在宁夏隆德县西北的将台堡(今属西吉县)同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从而结束了转战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八省,进行大小战斗一百一十多次,攻克城镇三十九座,行程一万六千多里,历时十一个月的长征。至此,历时两年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中国革命开始了新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  会宁县,隶属于甘肃省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白银市南端。自古以来就是陇东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素有“陇秦锁钥”之称。</p><p class="ql-block"> 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以会宁县城为中心的地域,包括会宁县的青江驿、老君坡,静宁县的界石铺等地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而会宁作为红军长征的会合点,它与出发点瑞金、转折点遵义、落脚点延安一道,已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的红色圣地。</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拍照</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拍照</p> <p class="ql-block">  会宁是红军会师的名城,也是我仰慕已久的会师城。我是两次来到会师城。第一次是2019年7月14日,还在县城住了一晚。第一次到会宁给我的印象非常不好。记得当时我开着车,入城的十几公里道路正在修路,车辆驶过,尘土飞扬,后面的车辆根本看不到前方,心想着进城后,路况会好一些。可是进城后大失所望。街道破烂不堪,除了有几盏破旧的红绿灯外,没有任何交通设施和标识。城里几乎没有绿化,路沿石下和人行道上,浮动着一层尘灰。竟然在主街上看见三四个人骑着几匹瘦骨嶙峋、毛发稀疏的马,在街上来回转悠,好像在做什么广告,大煞风景,令人无语。</p><p class="ql-block"> 今年4月20日,我第二次来到会师城。六年过去了,小县城气象一新,街道干净整洁,绿化带郁郁葱葱,老旧的建筑被现代化的楼房取代,整个县城旧貌换新颜。</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留念</p> <p class="ql-block">  红军会宁会师期间,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和文物。有关红军会师的遗址、遗迹都集中在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纪念园。主要建筑有:红军会师楼及古城墙、红军会师联欢会会址(文庙大成殿)、三军会师纪念塔、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红军各军部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拍照</p> <p class="ql-block">  走进会师旧址纪念园,迎面是会师楼。这是会宁古城的西津门。当年红一方面军就是从西津门攻克会宁城的。1952年,西津门更名为会师门,城门楼命名为会师楼。城楼由二层楼亭组成,城墙及城门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 园中广场矗立着一座会师塔。这是1986年为纪念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五十周年而修建的会师纪念塔。纪念塔采用三塔环抱形式,象征着三支主力红军胜利会师。塔高近二十九米,共十一层,塔身的下面九层是三座紧紧合抱在一起的塔,三座塔在第十层收顶,合为一个整体塔。塔体正面的汉白玉上镌刻着邓小平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纪念塔”塔名。塔形巍峨雄伟,塔体古朴壮观,成为会宁最具标志性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拍照</p> <p class="ql-block">  广场中央是一座名为“地球上的红飘带”的雕塑。三支步枪组成石雕主体,顶端金星闪耀,枪与枪之间镶嵌着红军战士的头像,一条红飘带腾空而起,向上飞扬。雕塑告诉人们:长征是地球上的奇迹,是一条用信仰和鲜血织就的红色之路,永远闪耀在人类精神的高峰。</p><p class="ql-block"> 广场的南面是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该馆是一座以纪念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历史事件为主题的专题性纪念馆。纪念馆共分序厅、红军长征北上抗日、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长征精神丰碑永存四个部分,系统地反映了各路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的英雄史诗。</p> <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20日留念</p> <p class="ql-block">  1936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国内时局的演变和夺取宁夏、扩大陕甘根据地的需要,作出了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的战略决策。会宁,北依黄河,东南紧靠西(安)兰(州)公路,是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的必经之路,战略位置十分重要。</p><p class="ql-block"> 当时,毛泽东在陕北保安(今志丹县)讨论红军会师的地点时讲道,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合是件大事,三大主力会合的地点一定要慎重考虑,要选择一个好地方。周恩来建议放在会宁,这一主张当即得到毛泽东的赞同。他高兴地说:“会宁、会宁,红军会师,中国安宁……建议就在会宁会师。”</p> <p class="ql-block">⏸庆祝红军会师大会旧址——文庙大成殿。</p> <p class="ql-block">  9月,蒋介石解决两广事变后,急令胡宗南部由湖南兼程北上,企图抢占西兰大道之静宁、会宁、定西段,以切断红军三大主力会合的道路。中央命令红四方面军阻止胡宗南部,但张国焘心里有鬼,心生胆怯,不执行北上命令,而要西渡黄河夺取宁夏。朱德、陈昌浩等人则主张立即北上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合。这一主张得到中共西北局多数同志支持并形成决议。</p><p class="ql-block"> 然而,张国焘于9月20日赶到前线指挥部,情绪激动,示以眼泪,使得前线指挥员重新调整部署,准备西进。对此,中央多次复电,张国焘均不同意。在得知先头部队探听到黄河对岸已大雪封山,气候寒冷,道路难行,无法西进后,张国焘才不得不取消西进行动,被迫下令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合。</p> <p class="ql-block">⏸红一方面军指挥部旧址——明代建筑城隍庙大殿。</p> <p class="ql-block">  9月30日,红四方面军三万多人马从甘南地区分五路纵队向会宁、静宁一带北进。党中央得知消息后,立即部署兵力策应其北上。10月2日,红一方面军第十五军团骑兵团在团长韦杰、政委夏云飞带领下,打进西津门,攻克会宁城,拉开了三军大会师的序幕。次日,红一军团一师、二师等部又赶至会宁城外将反扑之敌击溃,把会宁城完全控制在红军手中。</p><p class="ql-block"> 10月9日,朱德、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率红军总部及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进入会宁城。会宁,十年九旱,老百姓生活非常困难。但是,听到红军要进城了,大部队要来了,很多老百姓把最好吃的拿出来,欢迎红军。会师门两旁站满了群众,夹道欢迎红军到来。</p> <p class="ql-block">⏸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军演讲台</p> <p class="ql-block">  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因另有任务,没有等到红四方面军进城先离开了。他们把一师师长陈赓留了下来,做欢迎红四方面军的工作。陈赓组织部队和群众,腾房子,打扫院子和街道,张贴欢迎标语,搭建欢迎彩棚,使会宁城焕然一新。徐向前见到自己的老战友、老部下陈赓,格外高兴和亲切。陈赓曾在鄂豫皖苏区任红十二师师长,1932年在反“围剿”作战中负伤后,先是到上海治疗,后又辗转到中央苏区。阔别四年多后在这里会师,彼此心中都有说不完的话。</p><p class="ql-block"> 10月的西北,秋高气爽,会宁城里红旗飘扬。红一、四方面军两军战友含着激动的泪水,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会宁,这个西北小城一下子成了红军之城,满城的红军无不兴高采烈,无论此前是否相识,都如同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p> <p class="ql-block">⏸红军总司令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p> <p class="ql-block">  为了避开敌机的袭扰,红一、四方面军于10日黄昏,在县城文庙大成殿举行了盛大的庆祝会师联欢大会。大会由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李卓然主持。徐向前首先讲话,他宣布“今天,我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千难万险,终于胜利会师了!”陈昌浩、陈赓也发表了讲话。最后是朱德讲话,他阐述了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号召部队会师后,更要团结一心,互相尊重,并肩作战,战胜共同的敌人。朱德还宣读了党中央为庆祝三军大会合的贺电。</p><p class="ql-block"> 10月中旬至下旬,红二方面军抵达会宁县境,在县城南部与红四方面军会师,随后又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样,三大主力红军在会宁县境内实现了大会师。</p> <p class="ql-block">⏸红军总政治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p> <p class="ql-block">  为了会师,红军在会师前后与国民党军进行过六次大的战斗。其中打得最惨烈的一仗是华家岭阻击战。华家岭横跨通渭、定西、会宁三县,距会宁县城东南约三十五公里。担任阻击任务的是红四方面军第五军,即曾是中央红军的第五军团。</p><p class="ql-block"> 10月22日,和敌人周旋了两天两夜的红五军,从华家岭退到了大墩梁上。敌军在飞机的掩护下,疯狂地向红军阵地发起进攻,红军伤亡严重。五军副军长罗南辉带伤指挥战斗,不幸被弹片击中壮烈牺牲,年仅二十八岁。大墩梁这场悲壮惨烈的血战整整持续了两天,红五军胜利地完成了阻击任务,掩护了红军主力部队安全转移,为红军西渡黄河、北进陕北赢得了时间。</p> <p class="ql-block">⏸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华家岭阻击战,红军牺牲近五百人。他们没有参加他们渴望已久的会师,但他们用生命捍卫了会师。如今,在阻击战的遗址大墩梁的山坡上,竖起一座大墩梁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保卫红军会师而牺牲的红军烈士将永垂不朽!</p> <p class="ql-block">  会宁会师在红军长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徐向前说:“三个方面军会宁大会师,胜利结束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对红四方面军来说,由于张国焘的错误,使红四方面军的长征经历了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这支英雄部队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历时十九个月,行程两万余里,先后转战四川、西康、青海、甘肃四省,三次穿越草地,翻越海拔四千米以上的雪山六十座以上,其中十二座是翻越两次以上。跨越长江、黄河两大水系七十一道江河。强渡嘉陵江开始长征时,拥有八万余众的大军,至会宁会师时,包括沿途扩红的尚余三万三千多人,先后付出了六万人以上的减员代价。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粉碎了数十万强敌的围追堵截,终于完成了北出陕甘的战略转移任务。</p> <p class="ql-block">  会师会宁后,红军长征也进入了尾声。但在毛泽东的眼里,会师只是一个休止符,并不意味着永远安宁。他指出“长征一结束,新局面就开始了”。用中共党史的总结来说,就是“会师标志着红军战略退却的终结和战略转移的完成,为向民族革命战争实施战略转变做了准备。”红军会师后,抗日救国就成为下一个新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我们重走长征路,探访红军走过的那些节点,祭奠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纪念那段改变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苦难辉煌的历史,每一次去,感觉思想上都经历了一次洗礼,对于红军、对于长征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每一段长征路上,都充满着艰难险阻和危机四伏,都上演过生与死的悲壮故事。这些让人刻骨铭心的真实经历,是从生死考验中锤炼出来的顽强意志,是激励着广大红军官兵前赴后继、艰苦征战的强大动力,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追求。</p><p class="ql-block"> 在此,我想借用美国著名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的一段话结束本篇:“长征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阅读长征的故事将使人们再次认识到,人类的精神一旦唤起,其威力是无穷无尽的。” </p> <p class="ql-block">  注:图片除注明外,均是2019年7月14日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