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 韵 汉 风 南 秀 北 雄 ( 徐州行摄之一)

学仁

<p class="ql-block">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被称为“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楚韵汉风、南秀北雄”是徐州最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质。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p> <p class="ql-block">八十年代曾到过徐州,记得当时的徐州因经济上依赖老旧工业和煤矿资源开采,城市处处都象蒙上一层灰。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生态修复和污染治理,徐州成功实现了向“一城青山半城湖”的华丽转变。</p><p class="ql-block">为让我们一睹徐州新貌,8月2日清晨孩子驾车带着我们长驱三百余公里,10点多钟到达徐州。到达后第一站便是大名鼎鼎的龟山汉墓。</p> <p class="ql-block">该景区有圣旨博物馆和龟山汉墓两个景区。圣旨博物馆又由主陈列楼和点石园两个展区组成,园内陈列有全国各地征集的石雕、木雕、砖雕及各类碑碣等汉代文物。主陈列楼内收藏着明清圣旨数十道,有从大清开国皇帝顺治到末代皇帝溥仪十代皇帝的圣旨,承接不辍,堪称中华首馆。</p> <p class="ql-block">点石园(石刻艺术馆)是以汉代至民国时期石刻艺术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该馆融合石刻艺术与园林景观,形成"三刻"文化(石刻、砖刻、木刻)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展陈特色。</p> <p class="ql-block">龟山汉墓依山为陵,完全是掏空山体而建。南为楚王刘注墓,北为其夫人墓,有南北两条甬道,是打凿精度相当高的甬道。墓室十五间,由人工开凿而成,卧室、客厅、马厩、厨房一应俱全,井然有序,形成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的地下宫殿。</p> <p class="ql-block">龟山汉墓是西汉楚王墓群中一处有确切的墓主身份的墓葬。此墓工程浩大,墓葬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处处凝结了汉代工匠的智慧与心血,是徐州西汉中期诸侯王墓的典型代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刘注前殿位于整个墓葬的中心部位,是十五间墓室中最大的一间,象征楚王生前理政朝拜、宴饮宾客的大殿。中间的擎天石柱,高大粗壮,恰好撑在南北甬道的中轴线上,构造巧妙。</p> <p class="ql-block">墓葬出土文物相对较少,但仍不乏精品,特别是南甬道最外侧塞石上的刻铭价值极高。此刻铭内容为楚王“薄葬”遗训,是经科学发掘出土时代最早以薄葬为主题的刻石文字,对研究汉代薄葬思想,西汉楚国中期以后墓葬葬制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墓刻石及朱书文字正处于篆书向隶书过渡时期,或称之为“古隶”,为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提供了较珍贵的实物资料。</p> <p class="ql-block">楚王棺室北面墙上清楚地显示着一位真人大小的影子,它身着汉服,峨冠博带,作拱手迎宾状,被称为“楚王迎宾”。这一形象是在墓室正式开放后逐渐形成的。有人认为它是长期渗水所致,但影子外却没有任何渗水痕迹,这也成为龟山汉墓的最大一谜。</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是需预约参观的,我们仗着老年人的便利无需预约便进馆参观了。</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坐落在云龙山北麓,是在清朝乾隆皇帝南巡时行宫旧址上建立的,历经改扩建和提升改造,现已建成由西汉采石场遗址、土山东汉彭城王墓、清乾隆行宫和陈列楼四部分组成,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于一体,以汉文化为鲜明特色的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陈列主楼为主展区,常年陈列有“古彭千秋”、“大汉气象”、“天工汉玉”、“汉家烟火”、“俑秀凝华”、“金戈铁马”、“邓永清收藏书画展”等七大展览。 </p> <p class="ql-block">徐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藏品体系完整,凸显徐州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不仅代表本地区的艺术水准,更有不少还代表国内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馆藏文物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及当代艺术品,内涵丰富,以新石器时代、汉代和明代文物最为丰富突出。又尤以汉代文物最具特色,形成完整陈列体系。</p> <p class="ql-block">题为“天工汉玉”的汉代玉器精品陈列展厅,为我国唯一汉玉专题常设展览,展出了闻名于世的金缕玉衣、狮子山镶玉漆棺等珍贵文物300余件套。</p> <p class="ql-block">次日游云龙山与云龙湖。云龙山海拔142米,山分九节蜿蜒起伏状似神龙,因此得名。山上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如北魏时期的大石佛、唐宋时期的摩崖石刻、宋代的放鹤亭、招鹤亭、饮鹤泉、张山人旧居,以及明代的兴化禅寺古迹,见证了云龙山悠久的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招鹤亭位于一节山最高处,砖木结构,小巧玲珑,因《放鹤亭记》中有《招鹤》之歌,所以叫招鹤亭。</p> <p class="ql-block">北宋年间苏轼好友张天骥寓居于鹤亭旁,在此养鹤,遂有饮鹤泉之名。</p> <p class="ql-block">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姜于此处得异石一块,遂命工匠雕成观音大师,又盖庙宇,故名曰大士岩。</p> <p class="ql-block">唐宋摩崖石刻造像位于兴化禅寺内,依山而凿,上下两部分有唐宋时期石阶相通,现仅存7组造像,均为高浮雕。</p> <p class="ql-block">云龙山不仅是座历史文化名山,也是绝佳的观景之地。观景台坐落在云龙山第三节山上。台高6米,依山就势,造型古朴端庄,气势雄伟。沿着山路攀登至山顶,登台临栏远眺,全城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下了云龙山,园门外便是云龙湖。</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景区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文物古迹众多。云龙湖水面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的存在,是一个久远的历史,而“云龙湖”的得名,则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筑堤建库后的新命名。云龙湖因为与云龙山相连,“山有云气,蜿蜒如龙”,因此被命名为“云龙湖”。</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历史上是一片泥洼地,自北宋以来数易其名,旧称“簸箕洼”“石沟湖”“尔家川”“苏伯湖”“石狗湖”等。据传说,苏轼任徐州知州时,为改变城市环境面貌,引上游丁塘湖和金钟湖之水灌入此湖,令此湖景观焕然一新,可与杭州西湖相媲美。现实更为真实,经市政府多年大力改造建设山湖景观,1994年12月,云龙湖真的与杭州西湖结为了“姊妹湖”。</p> <p class="ql-block">云龙湖苏公岛建有仿宋风格苏轼纪念馆,馆内设逍遥厅、清泗厅、快哉厅、眉山厅四大主题展厅及百米碑廊,展示苏轼任徐州知州期间的治水功绩、文学成就,以"清官苏轼"和"文豪苏轼"双主线再现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执政理念。</p> <p class="ql-block">离开苏公岛后,冒着烈日又在景区流连许久,才不舍地离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