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位退休老人的“文学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延安日报》记者 董新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酷爱阅读和写作,近40年来,博览群书,笔耕不辍,先后发表多篇影响广泛的文学作品,多次在中、省、市、县报刊杂志发表诗词、散文、小说等百余篇、创作字数达1000多万字。如今62岁的他已经退休,但仍然每天坚持读书写作。近日,记者在延长采访了这位痴情“文学梦”的花甲老人谢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见到谢石时,他正端坐在家中电脑桌前认真整理稿件,收集整理编纂《可爱肖吉人》相册。眼前的谢石穿着朴素,精神矍铄。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原延长县南河沟乡肖吉村人,早年生活并不顺利。先后工作的延长县张家滩拖拉机站,延长卷烟厂都倒闭和关停,之后又遭遇下岗、租种蔬菜大棚被毁,开小卖部失火等多次打击,然而不管生活是多么艰难,自己热心文学的一生都没有动摇和改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起如何走上文学之路,谢石说,他一直爱好写作,并一直在坚持。1986年,他的《黑老虎打烟官司》在《陕西农民报》发表并获得二等奖。1989年他被安排到了延长县卷烟厂工作。1996年3月,卷烟厂倒闭,那一年他自费万余元出版了《爱在母亲河》。在之后无业可谋的日子里,他又开起小商店。在此期间,他又出版了《我们曾爱过》。同年,又为村里赵氏家族自费出版了《赵氏家谱》一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一位退休老人的“文学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延安日报》记者 董新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谢石创作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家乡故土的深深热恋。在古村落黄河文化的传承上,他一心想把自己村庄的文化和村落保留下来,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2014年5月1日,他还自费组织“延长在线采风团》到肖吉村和狗头山进行了“二日游”活动。如今,谢石已是花甲之年,但他一心致力于延长县及肖吉村文化事业的发展。为了向世人展示肖吉村人文环境,风土人情、地理风貌,让人们更多了解肖吉村,他又自费2万多元,历时两年的时间,在专业人士的指导和全力支持下,于今年10月1日出版了《家在肖吉》一书。这也是谢石出版的第四部作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创作,谢石的作品在写作风格上朴实无华,深得文友们的喜爱,也深得文学网编辑们的青睐。为此,他曾在“江山文学网”一家社团任散文主编。也曾不计报酬为“延长在线”、“翠屏文学网”、《延河水》等网站编辑稿件和校对杂志,并一心致力于肖吉村发展文化旅游事业,还为肖吉村人在网上建立了“村村乐肖吉村网站”。谢石告诉记者,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准备把肖吉村所有的人,按家庭人口全部收集起来,包括已经逝去的人,都编辑成册,将来为世人留下一份永久的纪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生命不息,创作不止。如今,谢石每天坚持阅读和创作,并乐此不彼。“几十年来,读书和写作已经融入我的生命里,不可或缺。我要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谢石说。</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延安日报>第四版</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董新银,陕西延长县芝旺川人,中共党员,资深媒体人,先后在延长人民广播站、延安人民广播电视台、延安广播电视报、延安日报、三秦都市报(陕北特刋)、文化艺术报(延安周刋)、延安市政府部门网站等报刋网络从事编辑记者工作,并担任副主任、副主编、主编;微信公众平台《百姓延安》《网络延安》的创办人、总编辑;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天津日报》《陕西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有影响力的报刋杂志;出版著作有《优秀广播电视作品选》《新闻直击》《延安年鉴》(参与编辑)《陕西广播电视年鉴》(延安部分);曾30多次获得中国好新闻奖、陕西好新闻奖、延安好新闻奖,陕西优秀广播电视作品一二三等奖,并荣获延安市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