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8月3日下午,朋友之约来到上海世博会展览馆参观展览。</p> <p class="ql-block">(一)</p><p class="ql-block">九天揽月,中国探月工程二十年!</p> <p class="ql-block">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p> <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月球,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邻居”,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具有独特的空间位置、环境条件和丰富的物质资源,蕴藏了地球、太阳系起源和演化的无穷奥秘。“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千百年来,中国人把对月球的想象和憧憬寄托于不计其数的美妙诗句之中,从嫦娥奔月到万户飞天,中华民族世代传递着飞天的梦想。</p><p class="ql-block">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首次绕月探测工程,正式命名为“嫦娥工程”,由此拉开了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的帷幕。20年来,中国探月工程始终坚持一体化研究论证,一条龙攻关攻坚,一张蓝图绘到底,如期圆满实现“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目标,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有力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深化了人类对月球和太阳系的认知,为推动世界航天事业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谱写了世界探月的精彩中</p> <p class="ql-block">月球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国探月</p> <p class="ql-block">嫦娥1—6号</p> <p class="ql-block">月壤探秘</p> <p class="ql-block">荣耀丰碑</p> <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 国务院 中央军委</p><p class="ql-block">对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p><p class="ql-block">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总装备部、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并参加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的全体同志:</p><p class="ql-block">在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参加这次任务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职工、解放军指战员,表示热烈祝贺和亲切慰问!</p><p class="ql-block">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首次实现了我国航天器在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勘察,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实现,在我国航天事业发展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航天战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成果,是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铸就的新辉煌,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探索利用太空作出的又一卓越贡献。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工程全线坚持自力更生、勇于探索、大力协同、攻坚克难,体现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你们创造的丰功伟绩、展示的拼搏精神将激励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更加信心满怀地投身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祖国和人民将永远铭记!</p><p class="ql-block">探索浩瀚宇宙、和平利用太空,是中华民族的干年梦想和不渝追求。以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我国探月工程将全面转入无人自动采样返回的新阶段,任务更加艰巨,挑战前所未有。希望工程全体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再接再厉,团结拼搏,改革创新,锐意进取,不断谱写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p><p class="ql-block">中共中央</p><p class="ql-block">国务院中央军委</p><p class="ql-block">2013年12月15日</p> <p class="ql-block">奖励与荣誉</p> <p class="ql-block">筑基之路</p> <p class="ql-block">产业新篇、文化铸魂</p> <p class="ql-block">未来月球探测</p> <p class="ql-block">大家好!展览中看到的探月成就是否让您心潮澎湃呢?扫码进入“探月许愿池”,期待看到您的宝贵建议,“许”下在未来展览中想看到哪些内容的美好“愿望”吧!</p> <p class="ql-block">(二)希腊人</p><p class="ql-block">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p> <p class="ql-block">前言</p><p class="ql-block">展览“希腊人”是希腊共和国文化部组织的国际巡展项目,十年来已在美国、加拿大、韩国、中国等多地成功展出。本次展览的展品来自希腊境内14家博物馆,多数为希腊本土考古发掘成果,以物证的形式呈现出一部全景式的古希腊历史。</p><p class="ql-block">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曾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本次展览以“人”为主角,用古希腊人的故事诠释古希腊文明。从新石器时代开始,以希腊化时代为终,每当您步入一个历史单元,都将“遇见”一群希腊人。他们是欧洲最早的农耕者,也是爱琴海上的航海家;是西方文学和戏剧的奠基人,也是第一届古代奥运会的运动员和第一个民主城邦的公民;是神话中希腊联军的统帅阿伽门农,也是历史上最具远见卓识的领导者之一亚历山大大帝。请记住这些希腊人的名字,聆听他们的话语,观察他们的生活,因为在那里,我们能找到现代西方文明几乎所有要素与特质。</p><p class="ql-block">让我们一起认识他们吧,从公元前6800年开始.…</p> <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p><p class="ql-block">THE NEOLITHIC</p><p class="ql-block">PERIOD</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6800一前3200年</p><p class="ql-block">ca. 6800 - 3200 BC</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800年左右,希腊步入新石器时代,这一阶段持续了三千多年。</p><p class="ql-block">新石器时代相较于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取得重大进步。人们不再通过打击,而是使用磨制的方式来制作石器,因而可以制作出表面抛光、功能多样的工具和器皿。正是因为可以制作这些更为精细的器具,人们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逐渐告别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以农业和畜牧业为生,成为这片土地上最早的农人。</p> <p class="ql-block">女人像、罐、护身符</p> <p class="ql-block">欧洲最早的农人</p><p class="ql-block">The First Farmers in Europe</p><p class="ql-block">希腊不仅是欧洲最早的农业中心,也是欧洲农业传播的始发地。自公元前6800年起,在整个希腊,特别是中部地区,人们建立起持久稳定的居民点。这些居民点的规模通常不大,可容纳100至300人生活。人们在那里建造房屋,耕种土地,同时祈求神灵的庇佑。</p> <p class="ql-block">青铜时代</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3200一前1100年</p><p class="ql-block">ca. 3200 -1100 BC</p><p class="ql-block">最早的青铜文明出现了。岛上居民制作的大理石人物雕像是远古艺术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900年左右,克里特岛上的米诺斯人开始建造大型宫殿,这意味着他们已经形成中央集权机制,可以组织和调动大量社会资源,维持一个大型权力中心的运作。米诺斯人与周边海域建立了广泛的贸易联系,势力范围一度扩张到基克拉泽斯群岛和希腊本土南部。</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600年左右,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兴起一系列王国,其中势力最大的王国是迈锡尼。考古证据表明,在青铜时代末期,迈锡尼人可能参与了一场或一系列发生在特洛伊地区的战争。这场战争后来成为西方文学的重要源泉,希腊神话最著名的故事就取材于它,尽管它的历史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考证。</p> <p class="ql-block">阿伽门农与金面具</p><p class="ql-block">Agamemnon and the Golden Mask</p><p class="ql-block">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上,迈锡尼人开始崛起。他们是《荷马史诗》里阿伽门农率领的英勇战士,也是大胆的商人和杰出的工程师。在迈锡尼人建造的宫殿里,国王在处理国家事务,祭司在主持宗教仪式,陶工、金匠和香水师在作坊中劳作,而书吏正使用欧洲最早的书写系统—线形文字B,在泥板上记录行政和税收明细。</p> <p class="ql-block">国王米诺斯的宫股</p><p class="ql-block">The Palaces of King Minos</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000年左右,位于地中海东部的克里特岛迎来了新的定居者。我们以传说中的国王米诺斯的名字来称呼他们,他们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在当时拥有海上霸权。大约在公元前1900年,米诺斯人开始在克诺索斯等地建造第一批宫殿建筑群,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复杂的社会阶段。宫殿是米诺斯社会的行政与经济中心,由官僚体系组织领导,内设各种作坊,对外贸易往来频繁。</p> <p class="ql-block"> 屈譬女人像</p><p class="ql-block">公元前2800一前2300年</p><p class="ql-block">双手交叉于肉前,是基克拉泽斯文明早期人物膳像最常见的造型,此造型再细分又有多种炎型。1号晨品属于臭型的德卡提斯玛塔类型。</p><p class="ql-block">出士自阿戴尔戈新鸟机分克素斯岛这芹类型的特点是平整的面部、三角形头部、宽阅瘦削的双肩、几乎辖直的双是以及三角形的歇骨。德卡提斯玛塔类型膳像是20世纪艺</p><p class="ql-block">Eaty Cyclade 1(2800-2300 8C)</p><p class="ql-block">木家重要的灵感来源。2号展品具有斯派多斯类型的特点,头部展现出一种却面的姿态,颈部长而宽,身形轮廓弯曲。斯派多斯类型是基克拉泽斯人物赔像各个类型中流传最广的一</p> <p class="ql-block">基克拉泽斯岛民</p><p class="ql-block">The Cycladic Islanders</p><p class="ql-block">基克拉泽斯这个名字可能来自古希腊语“圆圈”,古希腊人用这个词指代环绕着提洛岛(阿波罗出生地)的一圈群岛。基克拉泽斯位于爱琴海中部,紧邻克里特岛和希腊本土,考古证据表明岛上居民很早便与周边地区往来,这意味着航海在爱琴海早已存在。岛民们还特别擅长制作一种大理石人物雕像。这些雕像具有独特的抽象主义风格,甚至成为20世纪艺术家的灵感来源。</p> <p class="ql-block">米诺斯人的信仰</p><p class="ql-block">1、男性陶像</p><p class="ql-block">2、扬臂女神陶像</p> <p class="ql-block">米诺斯人的信仰</p><p class="ql-block">从古王宫时期(约公元前1900至前1700年)开始,米诺斯人就确立了极具特色的宗教祭仪,双刃斧和扬臂女神即为其中的代表。双刃斧被认为是一种宗教标识,代表米诺斯冥府女神,也有观点认为它象征着太阳从字宙之山升起。祭祀人像则多描绘的是神的形象,如最具特色的扬臂女神像就是晚期的一种标志性宗教形象。</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陶罐</p><p class="ql-block">Kamares Ware Jug</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一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罐身上描绘了两棵白色的棕榈树,树叶</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士于费斯托斯第一宫殿西翼区</p><p class="ql-block">19号房间</p><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大小不同,给人一种动态的感觉。黑色的底纹象征土地。通过极简方式来描绘植物是卡马雷西风格陶器发展到后期的Middle Minoan IIB (ca. 1750-1700 BC)</p><p class="ql-block">典型特征。这类陶器的大量生产也表明</p><p class="ql-block">当时米诺斯人的烧陶工艺已非常成熟。</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陶盘</p><p class="ql-block">Kamares Ware Tray</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一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费斯托斯第一宫殿大废</p><p class="ql-block">墟西厅</p><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这个大型托盘内外表面均装饰多种颜色</p><p class="ql-block">的图案,特别是盘面上错综复杂的螺旋</p><p class="ql-block">形设计,呈现出辐射运动效果,这是卡</p><p class="ql-block">马雷西风格陶器的主要特征之一。用这</p><p class="ql-block">种方式装饰陶盘表明它可能是一个陈设</p><p class="ql-block">器,而不是实用器。</p> <p class="ql-block">卡马雷西风格双耳瓶</p><p class="ql-block">Kamares Ware Amphora</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750一前1700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土于费斯托斯第一宫殿西翼区16号房间</p><p class="ql-block">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双耳瓶的瓶口被设计成弯弧形,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倾倒液体时更好地控制液体的流出,增加了实用性。推测这种双耳瓶是后来在新王宫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细长双耳瓶的前身之一。</p> <p class="ql-block">荷马时代</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1100一前800年</p><p class="ql-block">ca. 1100 - 800 BC</p><p class="ql-block">THE HOMERIC</p><p class="ql-block">AG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100年左右,迈锡尼文明崩溃。从迈锡尼文明衰落到公元前8世纪有文献记载之前,大约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不为人如。</p><p class="ql-block">然而,对于古希腊人来说,他们的神话与传说就是他们的早期历史。他们以吟唱诗歌的方式,将早期历史世代流传下来。这些讲述传说故事的吟唱诗歌被统称为史诗,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成型于公元前8世纪后期至前7世纪初期,被视作反映希腊早期社会的史料,然而对于它到底反映的是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目前仍有争议。有学者认为它描绘与记录的正是迈锡尼文明衰落后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所以这一时期也被称为荷马时代。</p><p class="ql-block">荷马时代未期的那些游吟诗人,尤其是荷马和赫西俄德,用文学的手法系统化地描写了希腊诸神与英雄,解释了他们从何而来,各自的职守与相互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荷马与《荷马史诗〉</p><p class="ql-block">Homer and the Homeric Epics</p><p class="ql-block">荷马,是古希腊最伟大的诗人,相传由他创作的《荷马史诗》是古希腊乃至西方文学中最伟大的作品之一,被誉为西方文学的起点。然而,《荷马史诗》的重要性绝不仅在文学层面,它几乎影响了古希腊文明的每一个领域。几个世纪以来,古希腊人自幼便吟诵《荷马史诗》,以史诗中那些为荣誉而战的英雄为榜样,培养自己的勇气、智慧与品格。</p> <p class="ql-block">荷马史诗</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双耳瓶</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720年</p><p class="ql-block">陶</p><p class="ql-block">出士于雅典凯拉美科斯区的迪皮隆</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ca 720 BC</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器身上描绘了人们在葬礼上举行战车比赛的场景。有观点认为,在古希腊,双轮战车用于游行,单轮战车才用于比赛。因此,此件双耳瓶上所绘图案应是为纪念逝者而举行的葬礼竞技活动场景之一,而这个双耳瓶则是献给逝者的陪葬品。</p> <p class="ql-block">几何纹双耳杯</p><p class="ql-block">公元前690一前670年</p><p class="ql-block">器身上描绘了一场拳击比赛。参赛对手面对面地站着,。(出土于底比斯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手臂弯曲,拳头握紧的那只手上戴着手套。站在参赛者两边的是观看比赛的男性观众,他们佩着剑,牵着马。</p><p class="ql-block">根据《荷马史诗》的记载,拳击比赛是希腊历史最悠久、最受欢迎的比赛之一。人们在比赛中戴上用柔软的牛皮条做成的手套,或将带子从手腕开始缠绕在整个手上,只露出大拇指。这些方法可以保护运动员的关节,避免手指受伤。</p> <p class="ql-block">荷马头像</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p><p class="ql-block">荷马被尊为古希腊最伟大的史诗诗人,然而关于他的生活和性格,我们所知甚少。他的出身、家世及其所处的时代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至少有7个城市声称是他的出生地。公元前8世纪末或公元前7世纪初,荷马创作了《荷马史诗》(包含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和《與德赛》),不过更多人相信《荷马史诗》是一代代游吟诗人集体口头创作的结果。</p><p class="ql-block">这尊雕像应该是公元2世纪中期古罗马雕塑家对公元前4世纪末或前3世纪初古希腊雕像的仿制。古罗马对古希腊艺术崇拜有加、定制了许多雕塑和绘画的复制件,其中有许多是我们了解古希腊原作的准一来源。现代学术界认可的在古罗马时期雕刻的有天府马的大理石头像有40多尊。</p> <p class="ql-block">赫拉克勒斯雕像</p> <p class="ql-block">厄洛斯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宙斯雕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绘带盖圆盒</p> <p class="ql-block">神诞生</p><p class="ql-block">基西俄德是古希體最早的诗人之一,生活于公元前8世纪末至前7世纪初。他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终其一生固守象乡,过着农民和牧人那样的简朴生活。</p><p class="ql-block">《神谱》讲述达了作者赫西俄</p><p class="ql-block">微受到缪斯女神眷顾,成为能够言说•真理”的诗人,述说了希腊诸神与英雄的诞生。</p> <p class="ql-block">赫耳墨斯头像</p><p class="ql-block">Head of Hermes from a Hermeic Stel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世纪或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1885年发现于基克拉泽斯群岛的提洛岛议事厅遗址</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3rd century BC or 2nd century AD</p><p class="ql-block">Island marble</p><p class="ql-block">Found in the Prytanelon of Delos, Cyclades, In 1885</p><p class="ql-block">Athen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p><p class="ql-block">赫耳墨斯是信使之神,传达着由斯的神谕。他不仅是生者的助手,更是死者的向导,引导亡灵前往冥界。他也帮助行人和旅行者,因此常被视为道路之神的化身。这种雕刻着赫耳墨斯头像的方形石柱,被称为赫耳墨斯石柱,通常设置在道路或门廊旁,作为路标或距离标记。在体育馆和其他公共建筑也常能见到这种石柱。</p> <p class="ql-block">古风时代</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800一前480年</p><p class="ql-block">ca. 800 - 480 BC</p><p class="ql-block">THE ARCHAIC PERIOD</p><p class="ql-block">古风时代,城邦在希腊各地兴起,城邦制度随之形成和确立。所谓城邦,是以单个城市为中心、包括周围农村地区的小型国家。当时的希腊人生活在成百上千个独立的城邦里,这些城邦遍布希腊本土、爱琴海诸岛,以及地中海及黑海周边的各个殖民地。尽管在希腊化时代到来之前,希腊从未形成过统一的国家,但是共同的血缘和语言、共同的祭坛和宗教崇拜,以及共同的在城邦里生活的方式,让身处各地的城邦居民都毫无疑问地确认自己是希腊人。</p><p class="ql-block">公元前8至前7世纪,泛希腊的神明崇拜中心开始陆续出现,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奥林匹亚的宙斯崇拜圣地和德尔斐的阿波罗崇拜中心。希腊人定期在这些圣地举行盛大祭神仪式,包括各种竞技活动,最早的奥运会就由此诞生。希腊人通过这些泛希腊的崇拜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的民族认同。</p> <p class="ql-block">奥林匹亚的运动员</p><p class="ql-block">The Athletes of Olympia</p><p class="ql-block">Athlos(竞赛/竞技),这个古希腊语词汇体现了希腊精神的一种基本理念。公元前776年,在希腊西南部的奥林匹亚,运动员们摩拳擦掌等待着比赛开始。古代奥运会从那一年起,每四年举办一次,延续了一千多年。最初的比赛项目是赛跑,之后发展出跳远、掷铁饼、标枪、摔跤、五项全能、拳击和格斗,以及赛马和战车比赛等多个项目。</p> <p class="ql-block">6</p><p class="ql-block">红绘陶器</p><p class="ql-block">Red-figure Kylix, Туре В</p><p class="ql-block">约公元前500一前490年</p><p class="ql-block">橙红色陶</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ca. 500-490 </p><p class="ql-block">摔跤这项运动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有体现这件陶器上描绘了两组人物之间的搏斗一边是英雄忒修斯和强盗普洛克路斯忒斯之间的搏斗,另一边是赫拉克勒斯和是人安泰俄斯之间的搏斗。</p> <p class="ql-block">战车比赛胜利者纪念碑基座</p> <p class="ql-block">持矛者还愿浮雕</p><p class="ql-block">Votive Relief of a Doryphoros (Spear-bearer)</p><p class="ql-block">浮雕刻画了一个手特长矛、牵马而立的男子形象。画面中的男子左腿呈放松姿态,身形比例十分协调,具有古希腊著名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的风格特点。波利克里托斯十分强调和谐平衡的比例关系,赋予雕像一种理想的美感。</p> <p class="ql-block">库罗斯(男性立像)科菜(女性立像)</p> <p class="ql-block">城邦里的贵族</p> <p class="ql-block">古典时代</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80一前323年</p><p class="ql-block">480 - 323 BC</p><p class="ql-block">古典时代是一个充满了战争和冲突的时代。首先是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希波战争(公元前492一前449年),随后是以雅典与斯巴达为首的两大军事同盟之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年)。战事几乎席卷了古希腊的所有城邦。</p><p class="ql-block">然而,也正是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古希腊迎来了政治与文化的空前发展。斯巴达以寡头军事体制著称,全民皆兵。</p><p class="ql-block">雅典人则通过多次改革逐步建立了早期民主制度,男性公民通过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城邦重大事务的决策,公民身份是雅典人认可的首要身份。雅典在伯里克利时期迎来黄金时代,城邦中建造起巨大的神庙和宏伟的公共建筑,雕塑、戏剧、哲学等诸多领域巨匠辈出。公元前431年,在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阵亡的将士举行的葬礼上,政治家</p> <p class="ql-block">雅典娜头像</p> <p class="ql-block">陶片放逐法</p><p class="ql-block">陶片放逐法是公元前487年至前416年执行的一种制度,旨在保护雅典城邦免受治在偕主或危险政治人物的威胁。公民们希望把谁驱逐出城邦十年,就把这个人的名宇刻在一个陶片上,得票最多的人被视为对现存体制存在威胁的人,将遭到放逐。每年最多只有一人被放逐。</p> <p class="ql-block">多学科词汇背后的古希腊遗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出土文物</p> <p class="ql-block">雅典广场</p> <p class="ql-block">部落英雄纪念雕像模型</p><p class="ql-block">于公元前4世纪后半叶</p><p class="ql-block">在公元前608/507年政治素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全体雅典公民被分到十个新的部落中,十个部落以十位雅典传奇英雄的名字来命名。这组雕像刻画的就是十位传奇英雄,他们是部落的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柱式建筑</p> <p class="ql-block">红绘戏剧场景调酒坛</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00年一前375年</p><p class="ql-block">出士自培拉的东部薯地</p><p class="ql-block">培拉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400-375 BC</p><p class="ql-block">Clay</p><p class="ql-block">Pella, Eastern cemetery</p><p class="ql-block">Archaeological Museum of Pello</p><p class="ql-block">调酒坛正面图案猫绘的可能是阿佛洛狄特女神自洞穴中走出的场景。画面两侧,四位胡须浓密的森林之神萨提尔正挥舞着锤子。</p><p class="ql-block">女神网佛洛狄特诞生与成长的故事是古典时代晚期在戏剧、除塑和绘画中常见的艺术主题。</p> <p class="ql-block">喜剧面具石雕</p><p class="ql-block">Comic Theatrical Mask</p><p class="ql-block">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发现于雅典阿塔洛斯桂廊以西区域</p><p class="ql-block">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Second half of the 4th century BC</p><p class="ql-block">Pentelic marble</p><p class="ql-block">Found in Athens, west of the Stoa of Attalos</p><p class="ql-block">Athens, National Archaeological Museum</p><p class="ql-block">这件石雕表现了一位男性人物形象,其面部特征夸张且怪诞,具有喜剧中某些特定角色的特征。喜剧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对个人和社会的批判,以及政治讽刺。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p><p class="ql-block">450一前385年)在其创作中汲取了智者学派的观点、苏格拉底的嘲讽精神以及欧里庇得斯的现实主义描绘手法,为观众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和明智的建议。喜剧这一表演形式的发展充分展现了雅典社会的活力与自由。</p> <p class="ql-block">雅典城里的女性</p><p class="ql-block">主要任务居家持家务、养育子女,不能独立拥有财产继承土地…。</p> <p class="ql-block">赫耳墨斯(墨丘利)像</p><p class="ql-block">Statuette of Hermes (Mercury)</p><p class="ql-block">公元1世纪中期</p><p class="ql-block">青銅</p><p class="ql-block">这尊脆像的赫耳圖斯形象与我们在展览第三单元看到的飯为不同,具有罗马时保罗和亚历珊德拉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中期的艺术风格。罗马人在长期接触希嘴文化后,这步取收了希腊神话体系,将自己原有的神祇与希腊诸神对应融合。赫耳墨斯的特征和神话被罗马人融入他们原有的神祇墨丘利之中。作为商人和旅行者的守护神!在希腊化时代晚期和罗马帝国时代早期广受欢迎。这尊照像手中原本可能握有钱袋、节杖或丰饶角,这些都是罗马神墨丘利的象征物。</p><p class="ql-block">世博会博物馆继‘希腊人’展览后,将于2025年11月与英国利物浦国家博物馆合作推出年度大展,以罗马神话中的诸神为线素,展现古罗马社会的多元文化。</p> <p class="ql-block">扬臂女神陶像</p><p class="ql-block">emolk Fiauredith Uecls</p><p class="ql-block">公元和1250—011501</p><p class="ql-block">女枸头租所殿王记装饰爷标,由三乘分叉振纹、高个書形元素以及一只多枸咳,问锦是一种氣在待吗,推剥神像头啊的开口可以用来故盟头冠或鲜花。王冠上装饰符哥的安化、对安着不同的文神形数。政关型陆像替過換认力晨自然文持,双者是女桑電通留在梅蚤场所的纪念标志。脸像所原灵的滿情疫意,可能与女察司在祭紀活的中的美服动作相呼应。另外、从险做外表速留的疫迹可以看出,糖像原先应该是退体上色的。</p> <p class="ql-block">金花冠</p><p class="ql-block">Myrtle Wreath</p><p class="ql-block">公元前350一前325年</p><p class="ql-block">出士于塞萨洛尼基斯塔沃波利斯塞萨洛尼基考古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此花冠为桃金娘式金花冠。气味芳香的桃金娘是女神阿美洛狄特的圣植,象征着生命的恒久不息。在宗教仪式、祭祀活动、社交宴会、竞技运动以及戏剧庆典等庄重场合,人们习惯于佩戴由金、镀金或天然材质制作而成的花冠。在马其顿地区,金花冠被视为尊贵身份的标志,安放在男性和女性的墓葬中,作为他们个人荣耀的一种独特标志。</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大帝</p><p class="ql-block">Alexander the Great</p><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东征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也是政治与文化的革命。他改变了自古典时代以来希腊与波斯之间长期对抗的军事格局,采取各种举措革除东西方旧有藩篙,催生出融合东西方特征的希腊化文明,创造了一个开放包容、多民族与多元文化并存的时代。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其帝国分裂为塞琉古、托勒密、安提柯等希腊化王国,持续三百年的希腊化时代深刻影响了欧亚大陆文明演进的轨迹。</p> <p class="ql-block">亚历山大头像</p><p class="ql-block">Head of Alexander</p><p class="ql-block">公元2世纪</p><p class="ql-block">大理石</p><p class="ql-block">保罗和亚历珊德拉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年轻亚历山大大帝的头像,其发型呈现波浪状,这种发型在古希腊艺术中常被用来描绘英雄和神灵。观察其侧面,可以发现头部缠绕着一条扭状束带,这是祭司身份的象征。这一细节表明,在创作过程中,亚历山大大帝被赋予了神性的特质,人们认为他能够与诸神进行沟通与交流。这尊雕像表现的是理想化的亚历山大雕像,根据其发式和雕刻技术,表明其可能创作于公元2世纪左右。</p> <p class="ql-block"> 亚历山大潘神雕像</p><p class="ql-block">雕像头顶所佩戴的王权头饰已近乎难以辨识,但仍可观察到中间部分有两个触角,以及类似山羊耳朵的特征。这些元素将亚历山大大帝与希腊神话中森林之神潘神的形象联系起来。对于潘神的崇拜在当时的马其顿较为普遍。雕像的姿势和向上卷起的头发带有古希腊雕塑家留西波斯塑造的亚历山大雕像的特征。</p> <p class="ql-block"> 神像头像</p><p class="ql-block">从胡须和卷发的特点来看,这尊头像与宙斯的其他头像有相似之处。然而,带胡须的神像很常见,确定其身份并不容易。这种发、全胡须的头像通常与宙斯、波塞冬、哈迪斯等神祇相关联。</p><p class="ql-block">这件头像发现于塞萨洛尼基的塞拉皮斯神庙附近,推测可能为塞拉皮斯神。因为在希腊化时代,特别是托勒密王朝,融合了古希腊和古埃及宗教元素的塞拉皮斯神被创造出来,其肖像通常具有由斯头像的特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EPILOGUE</p><p class="ql-block">公元前138年,正值希腊化时代,在距离古希腊万里之遥的中国,一个名叫张骞的人从长安启程,一路向西跋涉。他穿越河西走廊,历经十载艰辛,终于抵达希腊化王国巴克特里亚(西汉称大夏,位于今阿富汗一带)。在此西域之地,他意外发现了来自中国蜀地的布匹和竹杖——原来中国商品早已通过印度流入希腊化世界。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交通要道,连接起古老东方与遥远西方的万里通途。</p><p class="ql-block">作为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古国,中希两国如同两条古老的河流,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带着各自的智慧与荣光,共同汇入人类文明的海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