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头第一次作文

凯飞

<p class="ql-block">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王兴华照片)</p> <p class="ql-block">  吉林原姣河县铁路职工小区居委会主任苏珊的二丫头王兴华快5岁了,当地又沒有幼儿园,平时她工作很是忙,眼睛一睁,忙到息灯,爱人在铁路办公室工作一样忙,把孩子放家里有些不放心。</p><p class="ql-block"> 思前想后,决定让孩子早两年上学算了, 仗着居委会主任的面子,把小丫头年龄改大两岁送小学去了,不指望学习能跟上,只想让小孩有一着落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下载照片)</p> <p class="ql-block">  小家伙永远坐在教室的第一排,不闹不哭,个头又小,普普通通不起眼,不过坐得住,愿意学习,日复一日,转眼间到了三年级,班级开始写作文了。</p><p class="ql-block"> (网络照片)</p> <p class="ql-block">  带着班主任高凤云老师布置的作文题《家乡的秋天》同学们各自回家写,要求第二天带到学校。</p><p class="ql-block"> 到了老师讲评同学作文的时间,表扬了几名同学,念了两篇好的作文,突然点名问王兴华:“你是不是抄了别人的作文或是你姐帮你写的呀?”</p><p class="ql-block"> 王兴华小声说:“是我自己写的”。</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三年级同学写的,也不是第一次写作文就能写出来的作文,应该是高年级同学帮你写出的吧?你要做诚实的孩子,如实告诉老师,不能撒谎”老师说。</p><p class="ql-block"> 王兴华还是小声说就是自己写的。</p><p class="ql-block"> 在老师的不断追问下,她吓得尿裤子了。</p><p class="ql-block"> (悦 然)</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放学后王兴华被留堂了,带到老师办公室。老师用心一定是好的,不能让他的同学品质方面出问题,做人首先要诚实,一定要弄清楚这篇作文是谁写的。</p><p class="ql-block"> 老师坚持认为这样一篇好的作文,第一次写作文的兴华同学是写不出来的,王兴华虽然特别怕老师,但始终坚持是自写的……</p><p class="ql-block"> 旁边一位老师说:“你不如让她现场再写一篇看看,就能判断出那篇作文是不是她写的了”。</p><p class="ql-block"> 班主任觉得有道理,正好那一天有劳动课,老师现场出题《劳动》。</p><p class="ql-block"> (王兴华等参观)</p> <p class="ql-block">  王兴华就在老师办公室写了人生第二篇作文《劳动》,应该不到八岁。</p><p class="ql-block"> 当作文现场写完,办公室几位老师传看之后,目光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这个小不点,有位老师情不自禁地说:人才呀,未来可期。</p><p class="ql-block"> 高老师相信了,王兴华笑了,小个子同学在学校一举成名,而后的人生一路开挂,偏辟山村真的飞出了金凤凰。</p><p class="ql-block"> 顺便说一趣事,见老师高兴,她向老师还提了一个要求,要为自己改名叫“兴华”,一直不喜欢原先“春花”这个名字,老师同意了。</p><p class="ql-block"> (办 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高中毕业后,由于父亲病故,母亲病重,三个弟弟都小,她没下乡,留在在铁路工段上做起了临时工,因个头小各部门都不录用,在王兴华坚持下,最后一好心的李师傅录用了她,小小的年龄干过捡铁轨旁的石子,御过煤,铁路的木工帮手等各种零活杂活,用微簿的工资补贴家中的生活困难。</p><p class="ql-block"> 生活的艰难与“至今思项羽”理念交织在一起,冲击着一颗幼小的心灵,小小年龄的兴华与一同是苦命的小工友裘x想过卧轨(编者:珍爱生命,任何人这种选择都是绝对错误的)。那一天两个小姑娘相约穿上自己喜爱的衣服,坐上铁轨。当火车真的开过来时,另一小姑娘害怕了,一把把她拉到一旁。</p><p class="ql-block"> (制式服装)</p> <p class="ql-block">  有志者事竟成。全国恢复高考后,王兴华看到了希望,先是背着家人写信在黑龙江的亲戚家,后又偷偷乘车去了黑龙江亲戚姐姐家备考。好在这个亲戚姐姐乐意帮助並提供部份初高中的教材。</p><p class="ql-block"> 备考期间每天早上四五点起床,晚上学到深夜,白天还主动帮亲戚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p><p class="ql-block"> 苦心人,天不负,高考成绩三百多分,当年这个成绩是可以进清华北大的,她与黑龙江的姐姐商量只报了黑龙江的高校。</p><p class="ql-block"> (牡丹江师范学院近照)</p> <p class="ql-block">  不出所料, 因成绩好,得到老师的青睐,无论在黑龙江牡丹江师范学院(中文本科),还是后来的吉林大学商学院数量经济硕士研究生时,都任班长或学生会干部。</p><p class="ql-block"> 无论本科还是读研她始终坚持学到晚11点,心无旁骛。报考研究生没有一点英语基础的她,靠挑灯夜读,靠死记硬背,靠自学教材,在录取学生中,英语考试成绩第一。</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从县城、地区到省城、每一步都是通过激烈的竞争考试、面试才被录用的。1985年从辽源市人事局招聘到省人事厅人才研究所专门从事人才理论研究工作。</p> <p class="ql-block">  一九八五年六月份25岁(挡案年龄27岁)的王兴华以学者身份应邀出席全省各大机关组织、人事工作会议,並就人才培养问题专题讲座。</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次会议时任省委书记王先进作总结讲话。参加会议的还有:杜学芳,刘秉信,刘学本,孙密文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时任省人事厅考试录用中心研究室主任王兴华主持《建立公务员录用考试体系》文件讨论会。</p><p class="ql-block"> 先后应邀在全省各地、市以及大连、烟台、南京、哈尔滨、辽宁81182部队等就人才培养问题做主题报告。</p><p class="ql-block"> (右一:王兴华)</p> <p class="ql-block">  王兴华处女作《敏感期教育与成才》於86年在国家人事部第二次人才机构联络会上,选定大会发言。引起领导、专家、学者高度重视及各大新闻单位的广泛关注。</p> <p class="ql-block">  因个人偏爱,1994年调长春市公安局政治部秘书处工作,在公安领域从事文字综合政治理论研究工作,先后发表了100多篇论文,长达30多万字;分别获国家、省、市级优秀论文奖;多次荣获巾帼卫士、卫士杯标兵;优秀共产党员;8次荣立个人三等功等奖励。</p><p class="ql-block"> 2017年晋升高级警官至退休,当时市局女干警中只有两人获高级警官,老百姓称之公安穿白大褂的。</p><p class="ql-block"> (硕 果)</p> <p class="ql-block">  1990年以63篇人才研究理论文章,国家获奖17篇,人民日报3篇的优秀成果破格晋升副研究员职称,是吉林省人事厅引进的最年轻的人才,时年不到30岁,出任干部考试录用中心研究室主任,获奖长春南湖新村住房一套,当年在省城算得上轰动一时的新闻,全国中文人才学最权威期刋《人才论坛》总编王裴还专门采访了王兴华,並亲自写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长篇通讯。</p><p class="ql-block"> 王兴华先后吸收为:中国人才研究会会员;中国文艺人才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人才研究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学会会员。《中国人才》《人才研究》等7家报刊、杂志社聘请为记者,采访诸多名家名人。</p><p class="ql-block"> 编著过《人才通论》、《考试录用模拟公务员考试》教材等书籍,连续几年是吉林省公务员招聘笔试,面试主出题人。</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七月参加市局专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退休后,仍坚持手不释卷</p><p class="ql-block"> (家中书柜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持之以恒 坚持锻炼</p> <p class="ql-block">夏在长春 冬候海南</p> <p class="ql-block">逐浪闲情</p> <p class="ql-block">花下留影</p> <p class="ql-block">保持童心,与亲人,朋友一起向幸福出发!</p> <p class="ql-block">  时任吉林省委宣传部部级领导余韵送王兴华《七律》诗中高度概括了她的人生经历与不负理想的人生轨迹:</p><p class="ql-block"> 七 律</p><p class="ql-block"> 赞王兴华</p><p class="ql-block"> 苦世天姿无名花,根植寒土挺出洼。</p><p class="ql-block"> 年少便知担重任,身微仍有远生涯。</p><p class="ql-block"> 才鹰省录研途硕,业著警局绩更嘉。</p><p class="ql-block"> 慈怀更胜须眉勇,美誉如今众口夸。</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00一年七月一日</p> <p class="ql-block"> 无 题</p><p class="ql-block"> 笃学砺初心,秉责践赤诚。</p><p class="ql-block"> 跨界皆求索,风骨照人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段凯飞撰文编辑</p><p class="ql-block"> 二0二五年八月十一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