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进入四川,要人脸摄像检查。过省界都要这样吗?</p> <p class="ql-block">道路明显的变新,车辆也少起来,应该新修 不久吧?路边的房屋一律都是新式的小别墅设计风格,顶上盖蓝色或是橘色琉璃瓦,非常漂亮。</p> 路灯也很有特色,轻奢简洁,令人悦目。 经过泸州市,过了好几座长江大桥。 <p class="ql-block">天仙硐风景区地处于纳溪区天仙镇,分为北门景区和南门景区。"一山两重天、三谷九飞瀑"。前山丹霞赤壁、后山飞瀑叠翠,前山佛教、后山道教,前山挺拔奇险,后山曲径幽深;包含花背溪、黄桷滩、夜郎谷等三条峡谷,拥有天生桥、奓口岩、响水滩等九条飞瀑。</p> <p class="ql-block">我们没有经过北门,而是直接开车上到山顶,停车后直奔鼓耳石和银装岩。因为鼓耳石和银装岩是北门的主要奇观。</p> <p class="ql-block">鼓耳石主打一个"奇、高、峻、险",石高100余米,顶直径亦几十米,无路可上,仰望不见顶。</p> <p class="ql-block">顶上有古树参天,奇花异草,远观像人头,头上乱发丛生。</p> <p class="ql-block">又说像一个佛头,五官清晰可见。</p><p class="ql-block">有"仙人″竟然在那五孔七窍处依势建房筑居,后发展为现在的农家乐。因为远远听见里面有恶狗狂吠声,不敢贸然前往,因此只在旁边观望了 一下。</p> <p class="ql-block">从大石旁边望过去,一条悬空的栈道在峭壁上绕石一周。</p> <p class="ql-block">蒋大爷恐高,只迅速的下到栈道上看了一眼,就缩回到上面去了,再也不敢了过来了。</p> <p class="ql-block">栈道似白云,又似一条丝带悬垂于崖壁上,但因为有很高的实体护墙,走过去,整个人都几乎在安全的实体护墙内,因此我倒不觉得十分恐惧。</p> <p class="ql-block">只是现在想来,那栈道和实体护墙是如何修建的,又是如何稳稳的置于这悬崖峭壁上?我当时只当是如履平地,现在回想来,又是十分的恐惧了。</p> 蒋大爷在上面不断地催促,所以我也很快的就离开了。 <p class="ql-block">若是有雷阵雨天气,狂风大作,或是雾气缭绕云雨菲菲,再或是山花灿漫、朝霞晚云,定是让人惊叹不已的一番美景良辰。</p> 景区介绍说银状岩与鼓耳石平行相峙,相距200米。 <p class="ql-block">从鼓耳石退回,向左走,依旧是巨石峭壁,然后进入了一名为八仙洞的岩穴,我想大概这里就是银装岩了。</p> <p class="ql-block">这边没有狗,也没有看到人,所以就大胆往前走。</p> <p class="ql-block">说是洞内,其实是穿过这个岩穴,然后也是依势建在悬崖峭壁上的一个农家乐。洞深上百米,中间突然豁然开朗,就像将石洞开了整幅巨大的侧窗,中间也就成了一个敞亮的露台。岩石为地、为天、为壁,形成一个天然的宴席厅,约有百八十平米,中央还摆了几张大型圆桌,铺上红桌布,放上碗碟,似随时有客人落座入席。</p> 当天天气异常闷热,我竟然没有感受到丝丝凉气,也是怪哉。 <p class="ql-block">宴席厅的前右侧,还有斜斜石梯沿着石壁外侧蜿蜒向上,原来缘壁还建有二楼,上楼处写有“前台”二字,让人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没人,我们不敢贸然上去,也就没有看到上面的情形了,大约是卧室或娱乐厅之类的。</p> <p class="ql-block">过了宴席厅,是一条宽阔的巷道,右侧是石壁和一排冰柜,左侧是一个房间,这个房间当然由一个洞穴挖成 ,里面放了简单的桌椅,还拉了电灯电线,可以照明。</p> <p class="ql-block">沿着石级向上,出了洞穴,左侧又是很高的巨石。小路沿着巨石边沿,逐渐向下。</p> <p class="ql-block">陡峭的石壁是那种赭红色的,上面被游客划了很多乱七八糟的字。</p> 长长的石阶,两边都修了人高的护壁。 这里还有一壁瀑布,可惜因为是天旱季节,只能凭空想象瀑布的壮美了。 然后进入一片幽竹深簧。 天气依然闷热,汗水入水般滴落,加上还要去南门看看,也就没有下山,开始往山上回走了。 上山的路也很陡,护栏年久斑斑驳驳很有古韵,却依然很牢固。一路上撒满了浅卡其泛白的竹叶,新叶掩盖了旧叶,踩起来有点绵软而厚实。一路上都没有人,在这样的小路上徒步是是有一番幽静清凉之意,很适合慢慢的品味。 路边的木桩桌凳已经不成样子了,面上更浮了一层竹叶。竹枝歪七竖八的叉横着,只是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历史和现在的冷寂落寞。 看过了鼓耳石的惊世不俗和绝世奇险,再到这清幽雅淡的竹簧深处,累依然是累,倒也仿若洗净了常年来积累的尘污之气。 到了一处观景平台,向左横向走,脚踏蜿蜒的石板路,穿过一片清幽的黄葛树,不觉竟步入了三全寺。 天全寺位于纳溪区天仙镇,天全寺总占地面积约三万平方米,寺院目前有山门殿、天王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钟鼓二楼、藏经楼、地藏殿、财神殿、药师殿、五观堂、五百罗汉堂, 此处和前山门处各有一块照壁,照壁前面有“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大字,正中绘有一条金龙,后面正中是一个大大的福字,以及一些佛教偈语,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穿过接引殿慢慢往前走,寺庙里面既有近代中古的对称风格,却又因为年久无人,在小院的角落处时时现出一些侘寂之美。 地上铺满了落叶和腐翘的干苔。花台草木稀疏荒芜。 草丛边、角落处、石栏上,随处可见简洁的偈子或俗语,随口念来颇含深意。 阳光通过枝叶的筛选,投到石级上,带有岁月的沉淀感和寂静之美。 大雄宝殿的中式花窗上,居然有这样一块牌匾,内容是大雄宝殿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让人一下子觉醒这是2025年。 这样几进几出,经过了好几重大殿,里面分别都供奉着各路菩萨护法,多数都是金身。一应供桌供品、蒲团香案帷幔装饰齐全。 这些大殿都修得气势恢宏,庄严肃穆,既显出佛门威严,又蕴含菩萨的智慧和慈悲。 只是整座寺庙都很空寂,没有看到一个僧人和香客。 倒是在食堂外的空地上,看到竹簸盖里嗮的干菜。 我后来再次转一圈的时候,才发现一个脊背佝成90°的老妪在那里扫地。 匆匆忙忙,很快就出山门了。 这边应该是正大门,照例有一个照壁,壁前有一个圆形的水池,大约是洗涤净化之意,也可有敛财气的意思吧。 山门外也很寂寥。 <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我们还有著名的天仙洞寺、物价碑、十二洞天、百丈泉等景点没有去。</p> 接着,我们开车来到了后山的道乐古镇。 此处还有一个古城墙 走进古镇,到处都冷冷清清,房屋破落衰败。从屋檐下挂的灯笼和揽客的招牌、幌子,可以看出当初的繁华和热闹。 偶有人家开着门,两只慵懒的奶牛猫在门口,显得这里有点生机。 这座南华宫看起来有些年代了,墙面和门窗都斑驳陆离,石级也磨得圆滑毫无棱角,门口的香炉雕刻精美。 镇上的公社食堂保存也很完好。<div>时至中午,肚子有些饥肠辘辘,有个老太婆在街边揽客,还一路追随了我们一条街(古镇一条街并不长)。大爷嫌她家的看起不够卫生,一直走到街尾,才勉强看中一家比较敞亮的,就在此处用餐。</div> 餐馆里有几人正在用餐,看到我们热情的招呼,并呼叫里面的老板说客人来了。<br>老板是一对年约六旬的老人,这里也像所有乡下一样,年轻体壮的都不在家里了,只剩下少数老人们守着旧时的房屋和淡薄的生意。 <br><div>天气又热又闷,加上走累了,只点了一晚河水豆花和一盘苕尖。味道非常不错,豆腐老嫩适宜,主要是辣椒蘸很好吃,有童年时候的木浆菜,让我忆起儿时的味道。苕尖也炒得鲜嫩爽口,居然吃了两碗饭,价格才20元。</div> 餐馆对面的民房也很有特色,可惜没有人了。老板说这里自2016年进行升级改造为国家旅游景区,后繁华昌盛一直到新冠肆虐后就衰败没落了。 出了小镇不远,经过状元桥,就到了抗战小学遗址。小学高高的垒于石台之上,门前弧形的长石梯像塔一样层层而上,更显出修建年代的久远。石级中嵌有一株长岁的黄葛树,粗壮而浑身长满瘰疬的树干,见证着这里的渊源流长。 抗战小学早就没有开放了,我们去上厕所,才发现这个厕所刚好处于小学的旁边,应该也是当时学校的厕所。这里可以通过窗户看到学校的教室,教室里放了一些陈旧的长条桌椅,还有讲台上的黑板,已经破败不堪。 看到这些桌椅,不禁想起我曾经就读的小学校,如今早已不在了,如果还在的话,大约也是这般模样。<div> 人生短短如白驹过隙,只是变迁太大,从前的一切大都推到不再,当日的黄毛丫头,如今也已白发丛生。</div> <p class="ql-block">小学旁边的竹林下,小溪边,便是所谓的耍水区。很多泸州的游客带了孩子和泳衣泳圈,来此处耍水。原来不过是有人在这里筑了一些石头, 修了一些设施和道具,围而栏之,便成了10元每人的耍水区,那地方溪浅水浑,实在不是个好地方。我问过那些游客,多数是慕名而来,大约也是有些失望吧。</p> 沿着古道往前走,路边修建有水槽,一直顺路而行,想象原来槽内水流成河,鱼儿漂流的样子,也能激起满满的旧时光回忆。 长长的古道伴着溪水上行,有一开阔处,就是郎湖了。 郎湖旁边,有一大石,旁立“擒孟获于此”的牌子,经考证,乃虚假之词。 不知道这个古迹是干什么用的。 这块巨石大约是曾经用来作攀岩运动的。 现在走的就是夜郎大峡谷了。说是大峡谷,一点也没有大峡谷的感觉,空气闷热的紧,汗水一直不断地淌。一路上都是怪石嶙峋,小路在竹林和石间穿行,冷不丁前面就是一块巨石挡道,路便绕行或是穿石而过。<div><br></div><div><br></div> 有时候是将巨石劈出一条道来,有时候是从几块巨石中间的缝隙里钻过。那钻洞之时,便觉光线昏沉,且须佝腰伏地方得通过。 有时候方从洞里钻出,一束阳光忽然打来,照着翠竹青苔,绿石古道,便觉得一切都是翠玉的了,玉竹玉箫玉阑干,连那些大大小小的石头,都是些各种形状的玉镇了...... 有些石头高数丈,且数石品立,各具形状,人在其下,或穿行其中,小如虫蚁,如入迷踪或仙境,亦如进入童话世界。 当真集“奇、险、峻、秀”于一体,有绿野仙踪之韵味。 有些巨石上还嵌有鹅卵石,实在是奇妙。 这里是“试身石”和“流沙石”,由若干奇石堆垒而成,其中石间缝隙形成了一个弯曲的大洞,从洞中经过时,不得不惊叹天地之的雄浑、精妙和混沌,不得不惊叹这些洪荒之力下的奇妙作品。 想象巨石如开天辟地般从天而降时,想象天地滚滚雷鸣之时,想象渺小的你我,在哪里? 我们一路欣赏奇石修竹,如游仙境,倒是流连了很久,才走到瀑布下。 旱季,瀑布不甚壮观,只是瀑布下纳凉耍水的人倒不少。 有的人在瀑布边,岩石下摆了户外桌椅,摆上瓜果小吃、饮品、酒类肉食等等,倒是消暑的好方式。 过了一个瀑布,继续上行,路边的竹子竟然成片的折断倒,成盖一般的覆于上空,遮去烈日的曝晒。 走不多远,又看到一座瀑布,此处依然很多人在这里耍水纳凉消暑。 由于天气太热,我们没有继续上行,而是返回了。 <p class="ql-block">我们今日所行,不足景区十分之一。前长后短的描述,亦是为将来作下伏笔,希望有一日,能重返旧地,续写此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