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印象,作者/王淑华

艺海拾贝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大连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文/王淑华</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连市,别称滨城,浪漫之都。位于东北地区辽东半岛最南端,东濒黄海,西邻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平原。总面积1257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4.4万人。整个地形为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具有海洋性特点的温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大连拥有1371公里的海岸线,有五大港区,与全球160多个国家通航,是东北亚的航运中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2011年暑假期间,儿子带着我来大连女儿家。初到大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个城市整洁有序,碧海蓝天,气候宜人。我们当时是坐绿皮火车来的。大连属丘陵地带,城内的道路纵横交错,有的楼群依山而建,马路随处可见上坡下坡,当地人出行一般选择坐公交,坐地铁,有条件的当然是自己开车。公路上没有骑自行车和三轮车,(这两年街上有了共享电动自行车)。火车站不远处有拉私活的摩的(di),有出租车。第一次来大连,女婿带着我们到了星海广场,广场面积有56个足球场大,印象深刻的有两个:一是铜铸浮雕长80米,收集了各年龄、各行业的代表人物的1000双赤脚脚印,这些脚印自北向南,通向大海,海边群鸥翩翩起舞,像是迎接各方的客人。他(她)们脚印是按年龄排序的。第一行是1899年大连建市那年出生的,最后一行是1999年出生的,整整一百年。二是长100米、宽55米、高19.99米,重量400吨,9300块大理石板拼成的如同翻开的无字巨书。象征着大连百年历史的厚重积累。大连中山区的劳动公园也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里面古树参天,荷花池里花娇叶翠,亭亭玉立,金鲤畅游,蜻蜓点水,令人心旷神怡,,,,里面有十二生肖巨型铜像,栩栩如生,形态各异,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自己的属相旁拍过照片。劳动公园里还有一个吸引众人的相亲角:在公园一角的大树下,几十位老者,坐在马扎或者小凳子上,把一张写着年轻未婚男女的个人基本信息的纸铺在地上,上面写着联系方式。这些父母亲在替自己的孩子找对象,也不知道成功率有多少?可怜天下父母心这话一点都不假。这是我第一次来大连时对这座城市的印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从2014年开始,我在大连半半拉拉的住了六年,外孙女2016年二月份出生,到她上小学一年级,基本上由我带着她。她爸妈都在红沿河核电站上班,单位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孩子小时候,我们就住在电站生活区的宿舍里。那段时间过得很轻松,单位有三个大食堂,不用自己做饭,生活区有各种球场和体育场,有沙坑。海边有百亩“花蹊”,非本单位人员和车辆都不允许进入。所以带孩子的人们比较省心,大人们根据自己孩子的月龄找玩伴,小孩子坐着婴儿车,大人推着在花蹊遛弯,学龄前的孩子们在海边挖沙子,捡石子。在大操场上骑扭扭车、平衡车、滑板车,雨雪天员工之家的大型的淘气堡,就是孩子们乐园。里面运动设施齐全,蹦蹦床、球池、秋千、滚筒、滑梯、儿童索道、孩子们尽情地玩,大人们在一起谈天说地,家常理短,老家的民风民俗,方言土语,,,孩子们是发小,老人们自然而然地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友。我结交了两个犹如亲姐妹的妹妹,一个是内蒙古的玉萍妹,一个是鞍山的敏敏妹,我们很谈得来,我离开大连后,始终与她们保持着联系,经常有微信互动,要不是孩子们在一个单位工作,这些天南地北的奶奶姥姥们怎么认识呢!建核电站前红沿河镇叫东岗,海边上的一个小镇,老百姓靠种地(种樱桃树)和打渔为生,因为交通不便,农产品和海产品运不出去,他们的生活挺艰苦。核电站立项后,修了公路,捐款建了红沿河镇中小学。核电站建成商运,六台机组每年年达电量480亿千瓦时。拉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为附近地区提供就业岗位3000余人。外孙女幼儿园是在红沿河镇读完的。小学就来市里了。一晃几年过去了,孩子暑假开学就上四年级了。不用我带孩子了,我每年夏天都要来一次大连,到这里避避暑,吹吹海风,喂喂海鸥,陪陪孩子们。</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上面说的是第一次来大连时的印象,和在核电站生活时的片段。下面再说说大连近几年的变化。大连是一个旅游城市,目前正是旅游旺季,到这里旅游观光的人络绎不绝,上午港东五街看大船时,轮船出港鸣笛,有女骑警在海边路过,届时有交警维持秩序。每天傍晚,海边上喂海鸥的、坐水上快艇的、看夕阳的,看音乐喷泉的、搞直播的、各种演唱会,威尼斯水城的小吃街夜市灯火辉煌,人头撺动,烤鱿鱼、烤肉串、炒焖子、海胆饺子、章鱼小丸子、海肠捞饭、海蛎子等地方名吃,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大连海域地处北纬37度的位置,特别适合野生海参的成长,辽参的名气远近闻名,改革开放以来,有好多人承包海洋养殖海参,把海参苗撒进大海,不投食物,让其自然生长,3~5年才能捕捞。还有好多养殖专业户用循环的海水把海参苗放进网厢养殖,海参是高档的营养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强身健体,增强身体免疫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连还是一个足球城,每年国家的足球联赛都在此举行,目前正在进行足球联赛,听说大连足球俱乐部已经赢了好几场呢。喜欢看球赛的年轻人一票难求,24万人抢6万张票,买不到票的球迷们只能在家看电视转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我第一次来大连,是从天津坐的绿皮火车,回家时晚上七点在大连火车站坐卧铺火车,早晨四点半到天津,上午再坐高客到黄骅,换车过夜不太方便。后来有了高铁,在沧州上车到大连六个多小时,感觉很方便。现在经常从天津坐飞机50分钟到大连了。大连市里有轻轨,有无人驾驶的汽车,有高铁,有地铁,出行非常方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大连生态环境好,公园多,干净整洁,消杀做的到位,夏天蚊虫很少见。街道两旁有好多高大笔直的银杏树,电线杆的花篮姹紫嫣红,春天有玉兰花,樱花,蔷薇花,夏天有荷花,深秋有枫叶,,,</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结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孩子们住的楼共32层,女儿家住14楼,这个小区(包括其它小区)有不少养宠物狗的人家。在马路上经常看到有人用婴儿车推着狗狗去海边,我有一次在电梯里碰到一个牵着哈士奇狗的女士,处于礼貌,我就跟那位女士和狗打了招呼,狗主人非常客气地说:快跟奶奶打个招呼,(我成了狗的奶奶了。[偷笑])随后又看到那位女士和狗狗,知道她家的狗叫“少爷”,她家住15楼。狗从做了绝育手术后就胖起来了,正在给它减肥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2025.8.8</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