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比、卢、德游记(二)

丁丁

<p class="ql-block">乌德勒支是荷兰🇳🇱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建于公元47年,郊区也充满着历史文化的气息。</p><p class="ql-block">1650~1720年由阿姆斯特丹富商在此建造城堡庄园。</p><p class="ql-block"> (乌德勒支老运河)</p> <p class="ql-block">乌德勒支位于荷兰中部,是荷兰交通系统上相当重要的枢纽,有近二千年的建城历史,因此虽名列荷兰🇳🇱第四大城,但旧城区仍保留了数百年不变的风光,处处弥漫着一股幽静沉稳的气息。</p><p class="ql-block">乌德勒支大教堂广场休闲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圣马丁大教堂钟楼在乌德勒支拥有最高的钟塔之称。高度为112.5米。塔楼始建于1320年,历经61年的时间完工,为哥德式建筑风格,如同巴黎圣母院一般古老,也是这座城市最具代表的地标。主教塔,钟楼和教堂原来连为一体的,后因连接通道在1647年的自然灾害中倒塌,此后再末修复,钟楼就成了独立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乌德勒支城市街景;市区办公楼建筑设计前卫,色彩鲜艳明亮,与众不同。</p> <p class="ql-block">乌德勒支老运河始建于十一世纪,最初是为了防止莱茵河泛滥而建造的壕沟,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的重要水道,贯穿城市中心,沿河两岸遍布历史建筑、咖啡馆和商店。这条运河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还为乌德勒支的城市景观和文化生活增添了独特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哈勒姆:荷兰最古老的小城之一,以生产郁金香🌷而闻名。大仲马的《黑色郁金香》中对此城有所提及,也是《雏菊》影片的拍摄地。但最能勾勒出哈勒姆小镇情调的还是运河两岸惬意的人家。斯帕尔纳河上造型灵动的桥梁丝毫没有厚重的沉淀感。狄阿德思安风车是小镇的象征,风车附近,是一排排五颜六色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斯帕尔讷河畔五颜六色的民居。</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前的这个文艺复兴式建筑是肉市场,建于1603年,设计师就是设计市政厅外墙面的。二层左右高的两边各有一个牛🐮头雕像,表示这里的鲜肉市场的功能。1840年以后,建筑不再是肉市场了,改作为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哈勒姆市政厅】是哈勒姆的市直属机关所在地,建于14世纪,位于市集广场旁边,为哥特式建筑风格。</p><p class="ql-block">哈勒姆市政厅曾是一个伯爵的狩猎豪宅,1250年他特别设计并建成了这个地方,之后每年都组织“鹿之日”。邀请他的贵族朋友们来狩猎,之后还会在豪宅招待贵族朋友。</p> <p class="ql-block">哈勒姆市集广场上的市政厅正门上方有1630年的标记,荷兰🇳🇱国王如果来哈勒姆的话,可能会在正门上方的阳台上与民众见面。市政厅上面是哈勒姆的城徽,下面的手持天平和宝剑的正义女神,象征着正义和公平。雕塑作于1622年。 这里也是一处举行婚礼的地方,在1100年时,是一处木制结构的建筑,后来在火灾之后修建成如今的市政厅。市政厅里还藏有很多绘画,都是曾经悬挂在修道院里,各位荷兰🇳🇱伯爵的油画。</p> <p class="ql-block">劳伦斯·杨松·科斯特塑像(1370~1440年)。手中拿着一个活字块的的劳伦斯是荷兰🇳🇱哈勒姆人,荷兰人认为他和古滕堡同时发明了印刷机,或者说他比古滕堡还要早发明印刷机。他确实比约翰斯·古腾堡要年长30年,不过通常都认为古腾堡发明了印刷机。约翰斯·古腾堡是德国🇩🇪美因茨人。</p> <p class="ql-block">【圣巴弗教堂】位于哈勒姆大广场,是座哥特式风格的荷兰归正会(新教)教堂,作为城镇的重要地标,它统治着这里的天际线。15世纪末,哈勒姆进行宗教改革,教堂由天主教改属新教。</p> <p class="ql-block">【海牙国际法院】位于荷兰🇳🇱海牙,全称是联合国国家审判法院,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根据《国际法院规约》于1946年2月成立。</p><p class="ql-block">该院受理的案件中,半数以上是领土和边界纠纷,主要功能是对联合国成员国所提交的案件做出有法律约束力的判决。</p><p class="ql-block">国际法院没有刑事管辖权,因此无法审判个人,这种刑事审判由国内管辖或联合国特设刑事法庭管辖。</p> <p class="ql-block">海牙国际法庭由15名法官组成。法官候选人需要在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分别获得绝对多数赞成票才能当选,每届任期9年,法官是考虑到地区均衡的,15名法官必须全部来自不同的国家,其名额分配办法与安理会席位分配一致,尤其是照顾到世界各大文化和主要法系。据此原则,亚洲三名,非洲三名,拉美两名,西欧、北美、大洋洲五名,东欧两名。</p><p class="ql-block">国际法院法官一旦当选,就不代表本国政府,也不代表任何其他当局。其第一项任务就是在公开庭上宣誓本人必当秉公行使职权。但法官在本国政府是当事方的案件中投票反对本国政府立场的情况并非罕见。(图中是审判席位中国是36)</p> <p class="ql-block">另外有个海牙常设仲裁法院,是依据1900年第二届海牙和平会议的建议于1910年条约生效时建立的国际争端仲裁机构,仲裁异于诉讼和审判,仲裁需要双方自愿。它常被一些人和一些媒体误解为联合国海牙国际法院或下属,其实它与海牙国际法院无关。</p><p class="ql-block">(海牙国际法院内的祈愿树)</p> <p class="ql-block">法院组建的初衷,是维护国际正义和惩奸除恶,刚开始,联合国成员皆大欢喜。逮捕萨达姆、处决卡扎菲、监禁里奥斯,最后又盯上杜特尔特,菲律宾🇵🇭一气之下直接退群。这时候,很多成员国似乎明白了,尤其是非洲大兄弟心直口快说:这法院怎么专判老实人?</p><p class="ql-block">当然,国际法院本着“有奖有罚”的原则,也奖励过一些人,比如奥巴马。奥巴马在任期内发动战争,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投下26000枚炮弹,提名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p><p class="ql-block"> (海牙监狱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其实国际法院在3年前,也尝试着和美国🇺🇸叫板 ,要调查参加阿富汗🇦🇫战争的美国军队。此举彻底激怒了川普,暴脾气的他一边签发制裁令一边说:我特么是不是给你脸了!紧接着,蓬佩奥接茬说:“国际法院就是个袋鼠法院”,意思说不公正的私立法院。可是随着国际法院签发普京逮捕令后,美国又说:这个判决很合理。</p><p class="ql-block">那么国际法院为什么要看别人脸色?直接点说背后的财团们不好惹。极为讽刺的是,财团们的财富来源主要依靠炸药、石油等战争军需品。有人说:这样一来还有什么公平而言? 早在160年前,精通国际法则的俾斯麦一针见血的说:“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p> <p class="ql-block">海牙国会大厦是荷兰政府的象征性标志,而骑士厅则是内庭的主要建筑,是国会的中心象征。国会大厦建于13世纪,自建成后一直作为荷兰伯爵的居所,1585年成为国会所在地。与其说是政府建筑,这里更像是一个悠闲可逛的景点,置身其中完全感受不到一丝丝国会建筑的肃穆,倒让人更有几分像是参观历史悠久的古堡时的那般闲适.,体会到历史与现实的交融。</p> <p class="ql-block">骑士厅是荷兰海牙内庭的主要建筑,被用作每年9月第三个星期二的亲王日,即国会开会日,荷兰🇳🇱君主乘金马车莅临国会并发表王座演说的地方。哥特式大厅拥有宏伟的彩色玻璃窗,描绘了荷兰城镇的盾形纹章;特别美的是带有荷兰主要贵族家族纹章的玫瑰窗。象征着来自更高权力而来的偷听者的木制头像被视为对大会成员进行威慑,使其不敢撒谎。</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位于海牙市中心,靠近海牙广场,为砖结构的建筑,左右各有一座塔。走进外院大门进入国会大厦的内院,核心建筑骑士厅分别是上下议院的所在地,拥有宏伟的彩色玻璃窗以及由皮埃尔·库贝设计的荷兰君主御座。女王于每年王子日都会在此进行一年一度的王座演说。另外,首相的办公室也位于国会大厦的一塔内。</p> <p class="ql-block">国会大厦和骑士楼文艺复兴式长廊。</p> <p class="ql-block">骑士楼:即弗洛里斯四世之孙弗洛里斯五世(荷兰伯爵)的庄园厅,由杰拉德·凡·莱顿於13世纪建于此地产上。历众多世纪,政府在该湖周围建起,将骑士楼纳入其中。自17世纪初,骑士楼成为书商的重要交易地,一如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厅。后来的岁月里,该厅被用于多种用途--市场厅,排演厅,公共档案局,医院病房,甚至国家彩票办公室。此楼于1898~1904年间重修,以供其现在的用途。</p><p class="ql-block"> (骑士楼与雕塑喷泉)</p> <p class="ql-block">荷兰宪法规定的首都是阿姆斯特丹,但海牙才是真正的荷兰中央政府所在地,国王居住在海牙并在此办公,所有的政府机关及外国使馆也都设在此地,最高法院和众多国际组织都在海牙办公,所以海牙是真正的“皇城”,自13世纪以来就是荷兰的政治中心。国会大厦位于海牙最古老的街区,滨临一㡯zhai湖水。</p> <p class="ql-block">荷兰代尔夫特市政厅坐落在老城区的市集广场,是融合文艺复兴风格的建筑,也是当地重要的地标。</p><p class="ql-block">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3世纪,现存建筑由市政建筑师亨德里克·德·凯瑟於17世纪设计建造,曾为监狱,现保留中世纪刑具供参观。</p><p class="ql-block">最喜欢的是市政厅高耸的钟楼,文艺复兴时期的廊柱,金光闪闪的城市徽记等令人眼花缭乱。数百年来,当地市民都会在这里举行结婚仪式。</p> <p class="ql-block">市政厅的东侧为新教堂,是代尔夫特小镇的象征。修建於14世纪的1381年,也是荷兰🇳🇱皇家的墓地。代尔夫特新教堂塔楼高109米,尖耸的塔楼一柱擎天,为荷兰第二高教堂,登上379级台阶,天气好时顶上可俯瞰全城风光。</p> <p class="ql-block">地标建筑【代尔夫特新教堂】是现在荷兰王室下葬的宗教场所,是一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新教教堂。</p><p class="ql-block">在1584年,威廉沉默亨德里克和彼得阿尔法德基瑟,设计的一个陵墓在这里。荷兰国父威廉奥兰治亲王安葬于此,之后的皇室成员去世后都安葬在这里。彩色玻璃窗上绘有圣经故事,透过窗外的阳光玻璃上人物似乎变成了舞台上正在表演的演员,诉说这座教堂的前世今生。</p> <p class="ql-block">狭长的运河、古朴的河畔房屋、风景如画的小庭院以及高高耸立的古老教堂塔楼,共同勾勒出一座宜人的17世纪荷兰气质小镇。蓝与白看似漫不经心地散落在小城的各个角落,实则点亮了当地荷兰人的生活。 代尔夫特之所以出名,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这里生产荷兰🇳🇱的皇家代尔夫特蓝瓷,而这种瓷器特有的蓝是代尔夫特蓝。1840年之前代尔夫特有23家陶瓷厂,而现在只剩下了皇家代尔夫特一家,至今仍保持着传统手工制作瓷器的工艺。</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位于荷兰西南部北海沿岸,莱茵河与马斯河汇流处,是北海航运要冲,西欧内陆通海的咽喉,地处荷兰低地,海拔负1米左右,为世界第一大港。</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新海洋乐园酒店,为古典中式风格的浮动酒店 ,红墙金顶,雕镂精美的龍凤屏风,在鹿特丹独树一帜。因为这里是中式仿古建筑,所以在荷兰的华裔企业家、同乡会等经常在此聚集。</p> <p class="ql-block">欧洲桅杆(欧洲塔)现高185米,是荷兰最高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塔身96米处的瞭望台内设观景餐厅,因形如鸟巢,因此称其为【雅巢】从餐厅向上可乘360度旋转的“太空冒险”景观电梯直升185米处。电梯内都是透明的玻璃,坐在凳子上把鹿特丹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欧洲桅杆专门为荷兰🇳🇱国际园艺博览会而建于1958~1960年,是鹿特丹的象征和著名景点,塔内设有酒店、观景电梯和餐厅。塔身32米处是航海博物馆,里面陈列许多航海资料和历史实物。</p><p class="ql-block">初建时,欧洲桅杆高度是112米,塔身只有101米高。这个高度足以让它在马斯河岸的鹿特丹高高耸立。但后来被新建高楼超过。1970年为其添加了一个“太空塔”,使总高度达到了185米,直至今日仍是荷兰最高的地标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桅杆内部直径9米,墙厚30厘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整个建筑坐落在一块由131根水泥柱子支撑的、重1900吨的钢筋混凝土板块上,使重心处于地表之下,确保了建筑的稳定。这座外表看起来比电视转播塔还要苗条的瘦高尖塔建筑,遇到强风时候还会左右摇动。11级风时,塔顶来回摇动可达1米,但决无倒塌之忧,倒会给身处塔内的游客带来少有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原为鹿特小河与马斯河汇合口处的渔邨,1283年在此修堤围垦土地而得名,1328年始建鹿特丹港,1570年以后成为英国🇬🇧、法国🇫🇷和德国🇩🇪之间的过境港,西欧至北冰洋渔船的备航和启航点,17世纪时成为荷兰🇳🇱第二大商业中心。1872年鹿特丹港口直接通北海后发展迅速,成为世界性港口。</p> <p class="ql-block">什么样的菜食场能够装下全世界的街头美食?这个答案由鹿特丹的拱廊市场来回答。</p><p class="ql-block">鹿特丹拱廊市场由108家菜场和餐厅、228间公寓和地下4层的1200个停车位组成,位于鹿特丹的商业休闲中心,是荷兰🇳🇱第一座全封闭室内集市,营业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餐厅则可以持续营业到半夜。</p> <p class="ql-block">拱廊市场内有不同楼层的电梯,这座市场本身有96个生鲜食品单元,这些单元背靠背排列,平均面积20平方米。它们可以按每个单元或单元系列出租。储藏间、冷藏间和制冷设备位于地下。有餐馆的商店与餐饮服务点不仅为客户提供餐饮,同时还能看到拱廊市场的全景。</p><p class="ql-block">其他单元的屋顶将用于城市农业,可以种植草药或蔬菜,不仅美化了环境,还非常实用。而且这些植物对于嘈杂的市场还具有降噪功能。</p><p class="ql-block">一些单元是保留了临时设置功能,用于如芦笋或鲱鱼等季节性产品。一层和二层有20间商店和8间餐厅,总面积4600平方米。在地下,还有一家大型专卖店。荷兰🇳🇱大型连锁超市奥伯汉为消费者提供了在同一个屋檐下进行所有购物的可能性。</p> <p class="ql-block">拱廊的内装饰被巨大的艺术作品【丰饶角】所覆盖,这是鹿特丹艺术家阿诺·克嫩和爱丽丝·罗斯克姆创作的彩绘作品。这件艺术作品是一个通过皮克斯动画软件的五层数码印刷品,这些三维立体画描绘了水果、鱼、面包、鲜花等新鲜产品以及毗邻的劳伦斯教堂塔楼。丰饶角指的是荷兰黄金时期伟大的静物画,对于希腊🇬🇷神话而言,丰饶角则是神话传说中的东西,而对于这个拱形装饰传统艺术来说则是从诸如西斯廷教堂这样的建筑得到了灵感。</p><p class="ql-block">这件作品使人们有种仰卧在草地上的幻觉,抬头望去恰恰可以通过拱廊市场看到远方的天空。彩绘中心的太阳象征着那些各种新鲜农产品掉落出来的丰饶角。同时,丰饶角也象征着和平、仁慈与幸运。丰饶角是西方传统节日感恩节的常见象征物之一,亦普遍见于西方雕塑和古典建筑外装饰中。</p> <p class="ql-block">拱廊市场对面,眼前黄色的像魔方一样的建筑,就是传说中的立体方块屋。方块屋造型独特,仿佛一个个斜放的魔方,非常引人注目。51座方块屋中的38座是私人住宅,其余一些是学校、咖啡馆、小吃店、服装店等。</p><p class="ql-block">其实,整座方块屋楼群是横跨街道的行人天桥。</p> <p class="ql-block">1984年,皮埃特·布罗姆设计了立体方块屋。他所设计的房屋象征着一棵树,所有房子组合起来成为树林。布罗姆的理念在於为荷兰🇳🇱主要城市鹿特丹建造一个村庄,在这座避风港里一切皆有可能。</p> <p class="ql-block">方块屋奇异又前卫的造型颠覆了传统房屋留给人们的刻板印象,其外观造型也采用鲜明的色彩,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新鲜感,使人不禁赞叹设计者的大胆和想象力。因此,立体方块屋成为来鹿特丹旅游不可错过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鹿特丹遭到德军的狂轰滥炸,导致全城建筑损坏殆尽,勤劳聪慧的鹿特丹人从瓦砾中重新建起现代风格的建筑,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鹿特丹被认为是现代建筑的实验场。【立体方块屋】就是最典型之作。</p> <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的对面是鹿特丹最古老的港口,始建于14世纪(1350年左右),现已成为融合历史建筑与现代都市风貌的休闲区。</p><p class="ql-block">这里保留了旧式驳船和现代游艇停泊的独特景观,既有荷兰传统风情又融合了当代设计。</p> <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的设计给人感觉很震撼,因为在见到它之前无法想象房子可以造成这种样子。</p><p class="ql-block">站在房间内的窗户能观赏老港口和“白宫”,拍照位置极佳。</p> <p class="ql-block">黄色墙面开着窗户,既规则又不遵循传统的屋顶和墙面设计,是鹿特丹这个极具创新特色的自由港城,建筑设计的代表和缩影。</p><p class="ql-block">方块屋群中有个非常有特点叫“好住”青年旅舍,其最大的卖点是所有的房间都能够看见外面的风景,因为地理位置优越,很受年轻人追捧。</p> <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的对面是Blaaktoren铅笔屋,同样是栋住宅楼。</p> <p class="ql-block">这里总会留出一间“示范屋”,供游客进入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方块屋的客厅。</p> <p class="ql-block">方块屋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方块屋的书房。</p> <p class="ql-block">方块屋的厨房。</p> <p class="ql-block">眼见实物后,还是挺惊讶的,这是40年前的建筑,现在看起来依然超前,可见荷兰这个国家在建筑设计上是很超前的。荷兰的建筑喜欢用直线条,但变化多样,又现代,又超前,又实用。立方屋不仅是供参观的艺术品,而是真实住人的公寓,进去后有陡峭的楼梯,上面是卧室,底下只是储藏间。</p> <p class="ql-block">立体方块屋建筑群像是城市中的一个独立小镇。小广场、咖啡馆、小吃店、服装店以及学校等,五脏俱全。</p><p class="ql-block">屋内的空间利用的很合理,家俱也都是特别定制的。方块屋中间围着一个绿意盎然、颇有情趣的小院子。</p> <p class="ql-block">在立体方块屋尽头往前看,有类似纽约博物馆黄色管子的建筑,称水管屋它是鹿特丹的中央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外国朋友参观魔幻的立体方块屋。</p> <p class="ql-block">在立体方块屋的小广场上,受邀与外国朋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小孩堤防】位于鹿特丹南面的12公里处。在小孩堤防,19座风车面对面排列成两排。一排圆形砖结构的风车正在为内德瓦尔德地区进行排水。而另一排八角形的风车让奥弗瓦德不遭受灭顶之灾。其中有部分风车向公众开放。它们将让游客们对从前的风车主人及其家庭生活留下逼真印象。1997年被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近郊的【小孩提防风车邨】,对个人而言,是荷兰最美的乡村。“小孩提防”一带本是平平无奇的乡村,但由于常受洪水侵袭,在18世纪中建成了19座风车,以作水利用途。而这19座风车,一直被保留到至今,是荷兰境内最大的风车群,亦因此成为旅游热点。在乡村的河道与草地之中,于古风车下悠然散步,实在是不能错过的体验。</p> <p class="ql-block">传说15世纪洪水时,载着木制的摇篮载着小孩随小猫一起漂流至此,故得名。</p><p class="ql-block">“小孩提防”风车邨是荷兰最大、最集中的风车排水系统,19座建於1740年的风车沿河矗立,现在17座仍在运转,是荷兰水利工程与田园风光结合的典范,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p> <p class="ql-block">原来以为荷兰风车就像现在我们常见的风车一样,是用来进行风力发电的,实际上并不是,由于荷兰地势较低,很多地方都低于海平面,“小孩提防”的风车建造的最初目的就是借助风力将低于海平面低洼地区的积水排出,让地表不被海水淹没。</p> <p class="ql-block">风车虽然年代已经非常久远,但“小孩提防”的很多风车依然可以工作,造福当地居民,也让我们不得不深深佩服前人的智慧。如果你不是亲眼看到荷兰风车,都没办法真正感受到它的独特魅力,也没办法真正了解荷兰这个国家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春天万物复苏,河岸边的风车群尤为迷人,河道纵横,河流两岸的荒草和芦苇将远处的大风车掩映其中。蓝天与绿色植物相映成趣,偶尔有飞机划破天空,夕阳下的风车群色彩斑斓。</p> <p class="ql-block">每一座风车都需要有人来维护和启动,这些风车守护人日复一日地住在风车里,守护着这片土地和荷兰人民。他们的坚守和责任,让这些风车不仅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荷兰精神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荷兰以风车出名,原汁原味的田园风光,小孩堤防无疑是最佳的选择。春天可以看到绿油油的一片麦田,看到河道两岸星罗棋布的风车群,看到倒映在水面上的蓝天白云,仿佛回到无忧无虑的青春岁月。</p> <p class="ql-block">有人说:中国拥有自行车的数量肯定当之无愧排名第一,但在人均拥有自行车数量和骑行出行的比例上,荷兰却远远超过中国。荷兰的自行车数量比人口还多,据说有总人口的1.4倍。在阿姆斯特丹和海牙,市民出行有七成都是靠骑自行车。</p><p class="ql-block">在小孩堤防也是如此,有好多人都骑自行车游玩,非常方便。</p> <p class="ql-block">瞧这幸福的一家子,在绿叶葱翠、景色怡人的河畔度假。</p> <p class="ql-block">鹿特丹小孩堤防河畔边的木鞋,有时尚美少女在此留下倩影。</p> <p class="ql-block">比利时🇧🇪【安特卫普中央车站】是安特卫普最重要的地标性建筑,火车也是前往和离开安特卫普最常用,最便捷的交通方式。</p> <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中央车站由比利时🇧🇪建筑设计师路易斯·戴拉森瑟瑞主持设计,融合了多种风格;两面外墙是新巴洛克风格,而内部则是哥特风和希腊🇬🇷海伦尼克风。作为迎接八方来客的门户,这个火车站完美呈现了这座历史悠久的港口城市多元宽容的重商主义传统。</p> <p class="ql-block">车站的设计理念是一种和谐的混合风格,巨大穹顶的候车大厅与被玻璃覆盖的火车站台都是这种风格的完美体现,该建筑也被评为“欧洲最美的火车站”。走在火车站里就像穿梭在古老的城堡里。</p> <p class="ql-block">走进车站高大雄伟的中央大厅,看着雕琢精美的大理石台阶和廊柱,离地面75米高的穹顶,一瞬间以为自己走错了地方,这里被称为“铁路大教堂”真是名不虚传,整个车站像是一个艺术宫殿。</p> <p class="ql-block">中央大厅高达75米的巨大穹顶,光线柔和且明亮。</p><p class="ql-block">大厅穹顶建于1905年,整个车站由20多种大理石和石料装饰而成,站在下面仰望穹顶,异常壮观。</p> <p class="ql-block">中央车站的候车大厅古典且华丽。在中国大概很少有人会去火车站拍婚纱照吧?然而这个富丽堂皇,拥有“铁路大教堂”美称的车站,每年却吸引了无数新人来到这里。在欧洲,教堂常常是一个城市最宏伟,最华丽的建筑,而这个车站已经精美的像教堂一样了,跟很多城堡比起来也是不相上下。</p> <p class="ql-block">走进候车大厅里面,才理解什么是“立体交通”。火车站从地下一层排列到地上三层,共有四层,全部一览无余,每一层的火车种类都不同。</p> <p class="ql-block">它是以行程距离长短而置的。比如最下面的一层是欧洲国际间的快速火车,最上面一层是开往比利时🇧🇪各地的短途火车。火车站距老城区并不远,搭地铁可到,步行的话也就25分钟吧。</p> <p class="ql-block">这辆火车是开往比利时🇧🇪各地的短途火车。</p> <p class="ql-block">具有巨大穹顶的候车大厅到被玻璃覆盖的火车站台,无论是外表与内部,都是古典式造型,大理石结构。</p> <p class="ql-block">在楼梯上上下下就宛如穿梭于古代宫殿一般,富丽堂皇,是欧洲见到的最美火车站。难以置信的是车站共有四层,十四个站台,采用通透式设计,是重要铁路枢纽,连接阿姆斯特丹、巴黎等城市。</p> <p class="ql-block">中央车站候车大厅里,抬头就是巨大的圆弧形的玻璃拱顶,最高处是扇叶形的青铜窗户,中心位置是一座金色的古老壁钟,悬挂在高处,平添了一种威严,仿佛在见证时间流逝的同时,也注视着每一位过往的旅客。</p> <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中央车站兴建于1895年到1905年,由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不惜重金打造,华丽的新巴洛克式,由二十多种大理石和石料装饰而成,雄伟壮观且富丽堂皇。走进火车站,仿佛开启了一趟时光穿越之旅。</p> <p class="ql-block">中央车站毗邻安特卫普动物园。</p> <p class="ql-block">中央车站的侧门同样有高大、雄伟的拱形门,门楼上有雕刻精美的楼塔。</p> <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中央车站的正门前有个宽大的广场,广场上有大片的门草坪和修剪整齐的树木。我们去时广场正举行佳年华,在广场中心建起了摩天轮,增加了节日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是比利时🇧🇪第二大城市,比起首都布鲁塞尔,它的美丽活泼不承多让,甚至还多出一个优势,那就是酒店住宿比较便宜。同时安特卫普还是仅次于鹿特丹的第二大港口,也是时尚和钻石中心,曾是欧洲最富有和最大的城市,至今仍保留着宏伟的建筑群和许多博物馆,借助旅游业的发展如今变的更加时尚,浓厚的历史文化与充满活力的现代生活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吸引着全球不同年龄段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安特卫普酒店下榻附近的街区散步,城市建筑并非千遍一律,而是风格多元化。</p> <p class="ql-block">鲁本斯故居是其本人从1610年开始经过5年时间建成的画室兼住处,当时经常有欧洲贵族、艺术家来这里拜访他。</p> <p class="ql-block">经过1939~1946年间的修复,现在这里已经成为市立美术馆,故居内展出部分鲁本斯的绘画作品。故居主体是一个两层楼的建筑,另外还有一个硕大的后花园。在一楼的展厅中有一幅亚当与夏娃的巨幅油画,比例是正常人的数倍。故居的二楼除了陈列各种绘画作品之外,还有各国的皇帝和国王奖给鲁本斯的奖章和纪念品,以及后来在鲁本斯棺墓中发现的金币等贵重物品。</p> <p class="ql-block">彼得·保罗·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1577~1640年),德国🇩🇪画家,他所作的一批以宗教和神话为题材的油画《复活》、《爱之园》、《末日审判》等笔法洒脱自如,整体感强。特点是将文艺复兴美术的高超技巧及人文主义思想和佛蓝德斯古老的民族美术传统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热情洋溢地赞美人生欢乐的气势宏伟、色彩丰富,并具有强烈运动感的独特风格,成为巴洛克美术的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500年后,鲁本斯故居成为世界各地无数“鲁粉儿”必到之处 游客络绎不绝。他用了5年的时间,亲力亲为的设计与装饰极大的发挥了他的建筑师天赋。</p> <p class="ql-block">荷兰🇳🇱出生的弗拉芒民方族主义者埃尔斯范社斯堡成为安特卫普首位荷兰籍市长,这座佛兰德斯最大的城市与北方邻国之间有何深厚的联系?安特卫普,这座比利时🇧🇪人时常称为“舍尔德河畔的城市”,是比利时荷兰语人口最多的地方。</p><p class="ql-block">2024年,超过700万荷兰🇳🇱人来到安特卫普进行一日游,另有100万人在此过夜。比利时没有任何一座艺术城市能接待如此多的荷兰游客。</p> <p class="ql-block">然而,并非所有荷兰人都在短暂南下后返回家乡。据最新人口数据,在安特卫普565,709名居民中,有20,590名荷兰籍人口--这一数字相当于整个弗扭芒小镇的总人口。荷兰人是安特卫普最大的外籍群体,紧随其后的是摩洛哥🇲🇦人(11,700人)和乌克兰🇺🇦人(10,642人)。</p><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新任市长范杜斯堡正是这些荷兰人之一,她出生荷兰乌德勒支附近的舍尔德,拥有比利时🇧🇪和荷兰🇳🇱双重国籍。</p> <p class="ql-block">在安特卫普最繁华的梅尔步行街上还有一家历史悠久的“荷兰沙龙”--梅尔宫,1815~1830年间,荷兰国王威廉一世曾在此居住。在拿破仑帝国奔溃后,比利时🇧🇪和卢森堡🇱🇺短暂合并为一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安特卫普大广场坐落着市政府大楼,圣母大教堂,商会大楼等。</p><p class="ql-block">市政府大楼以及五幢漂亮的商会大楼都是文艺复兴式的建筑,都是16世纪末建造的。</p> <p class="ql-block">这个广场就像一个迷宫,到处都是狭小的街道和人行道,而圣母的雕像也多达300尊。</p> <p class="ql-block">这尊圣母的雕像建在大楼的转角处。</p> <p class="ql-block">圣母大教堂是比利时迄今最大的哥特式大教堂,由几位建筑师共同设计建造,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教堂高达123米的尖塔是安特卫普最优美的地标。现今游客依旧可以在几公里之外看到高耸的塔尖。大教堂占地1公顷,从1352年起就是欧洲最好的哥特式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几个世纪以来,大教堂都是这个地区最高的建筑,即使现在,123米的塔尖仍然傲视全城,被誉为“中世纪的摩天大楼”。游客在这里可以欣赏到鲁本斯的代表作--《耶稣的升架》、《耶稣的下架》和《圣母升天》等名作。</p> <p class="ql-block">在安特卫普的大教堂前,有一座令人动容的雕塑:尼洛和他的狗🐶帕特拉什紧紧相拥,以地当被。这座雕塑是比利时🇧🇪雕塑家巴蒂斯特·维尔梅伦根据作家维达的故事创作的。</p><p class="ql-block">英国🇬🇧作家玛丽路易斯·德拉·米拉在1872年访问比利时🇧🇪时,看到动物被当做苦力时感到非常震惊。尼洛是个孤儿,在城市的街道卖牛奶 帕特拉什是一条被抛弃的狗,它跑到尼洛面前,接受了拉车的角色,拉着牛奶和杯子的小车。100多年前许多城市的宠物都承担这样的工作。尽管生活很艰苦,尼洛仍有一个梦想:他想看到彼得·保罗·鲁本斯的两幅挂在大教堂里的画,因为他爱绘画,但这些画被布遮盖着,只有付费才能看到。然而,灾难接踵而至,尼洛最终不得不卖掉帕特拉什。一场暴风雪过后,他俩又在一起了:帕特拉什逃离了新主人,两个朋友在暴风雨中找到大教堂的路,尼洛得以在那里欣赏鲁本斯的作品。第二天早上,他们被发现冻死了。</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的青铜雕塑正讲着“安特卫普”名字的传说。相传,古时候有一位邪恶的巨人,每每经过此地的船只,都必须向巨人缴纳价格昂贵的通行费,否则不予放行。来往的船长和水手苦不堪言。一名叫布拉博的年轻勇士借机砍掉了这个巨人的手。大广场中央的那座青铜雕像,便是布拉博扔巨人断掌到斯海尔特河的优美弓形身姿。</p> <p class="ql-block">布拉博喷泉由建筑家杰夫精心设计修建而成,建于1887年。巴洛克式的布拉博喷泉从大市场的乱石堆中喷涌而出,它描绘了安特卫普名字的传奇。</p> <p class="ql-block">所谓安特卫普,来源于荷兰语“handwerpen”即断掌之意。而这尊雕像则定格了这个历史性的瞬间,雕塑家兰博巧妙的雕出少年处于一个完美的弓形身姿从而体现了丢掷时的动感,简直过分传神!</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