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环线精彩游(五)

傅闽南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8月8日,行程的第五天。一早在酒店吃过早餐,便驱车前往今天的景点----藏族村寨。</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藏族村寨就是前面讲过的,回迁藏民在退牧还草后,由政府出资建设的,用于旅游接待的用的帐篷,每家一个帐蓬,每家出一个有文化的人,做为讲解员,介绍藏区习俗,生活方式和历史演变。</p><p class="ql-block"> 接待我们团的是一个六十年代出生的卓玛,她是当年藏民外迁高原后,在安置地出生的一代人。她向我们介绍了当年外迁时途中的艰辛,因为安置点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生活条件极差,她的叔叔和一位哥哥,在搬迁途中,因恶劣条件而失去了生命。但是为了她们心中的救星----毛主席,坚信听毛主席的话没有错,克服了种种困难,在高原上坚持了二十多年,为祖国的核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一九七八年以后,随着核211所撤销,牧民们也逐渐回迁回故乡。青海湖边丰茂的水草,养育着成群的牛羊,牧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为了保护水源,中国政府为恢复退化草原生态而实施的重要工程,推出了退牧还草政策。这项利国利民的政策,藏民们又一次为国做出了牺牲。可喜的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她们发展旅游事业,正在走上富裕道路。</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完藏族村寨,我们又驱车来到塔儿寺附近吃过午餐,餐后开始游览塔尔寺。</p><p class="ql-block"> 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讨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p><p class="ql-block"> 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另外寺内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p><p class="ql-block"> 在塔尔寺,我们游览了部分殿堂,欣赏了寺中珍藏的部分唐卡,壁画和堆绣,以及喇嘛们精心制作的酥油花作品,其精湛的技艺真是让人赞不绝口。</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塔尔寺后,我们又乘车来到西宁,品尝藏式口味的“藏王宴”,在这里我们品尝了“烤全羊”,感觉还不错。其他菜品就跟内地吃火锅差不多,羊肉片,和蔬菜管够,几天来总算是吃了一餐较不错的晚餐。席间,还有主持人表演藏族歌舞。餐后又一起到门口围着篝火跳舞。</p> <p class="ql-block">烤全羊</p> <p class="ql-block">火锅</p> <p class="ql-block">藏族小伙儿表演歌舞</p> <p class="ql-block">  吃完藏王餐,便又乘车来到住宿地。今天,实际上也是实际旅游的最后一天。按行程安排,明天一天除了体验藏医藏药外,基本上就是购物了。10号一早乘动车返回了。</p><p class="ql-block"> 总结此行,我的感受是:一是“路远”,西北地广人稀,因而每一个景点距离远,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乘车中。二是“景美”,西北的景色是其他地方无法体验到的。它除了天蓝,云白,辽阔无垠外,还可同时体验到草原,荒漠,高山,湖泊,丹霞的地形地貌所带来的不同视觉上的感受,且由于高原的缘故,也是对人体的一次检验。三是“清凉”,这里暑期的温度正常在10--20度,比起内地的38度以上的高温,可真谓是避暑胜地。四是“特色”,这里是藏、蒙主要聚居区,对于一些因种种原因无法前往西藏的人来说,在这里也可以很好的体验到藏蒙民族的风情习俗以及生活方式。</p><p class="ql-block"> 但此次甘青也留下了一些遗憾。一是正逢暑期人滿为患,景点里到处是人,影响观赏情绪,建议退休人员来西北游,最好避开旺季。二是因一些景点有限流,因未能定上票无法游览,如莫高窟。三是旅行社不守信,事先讲好的景点却随意改变,致使象嘉裕关之类的一些景点无法游览。</p><p class="ql-block"> 尽管留下一些遗憾,但总的还是收获满满,感受颇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