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08-11日:我们结束在沈阳的美好之旅,乘坐火车继续我们的旅程,目的地天津。这个七月,我们从内蒙古海拉尔开始旅行的足迹遍及呼伦贝尔大草原以及四个省会城市,先生建议我此行把四个直辖市里面其中没去过的天津也去游览一圈,正合我意哈</p> <p class="ql-block"> 确保时间的充分利用按排,我们乘坐晚间的火车,与先生在火车餐厅吃晚餐,诺大的一节车厢餐厅就我俩,嘿嘿,倍儿爽!</p> <p class="ql-block"> 沿途经过好几个熟悉的车站,尤其是锦州站,去年我们在辽宁旅游,二次来到锦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 时间到达零点,车厢内很安静,远远望去以为车厢里旅客没几个,再仔细一瞧,原来旅客都利用空座位都躺下休息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零点(21日)以后到达天津站。</p> <p class="ql-block"> 我们选择的旅店就在天津站的广场上,出站后几分钟就可办理入住。</p> <p class="ql-block"> 早晨拉开窗帘就可见天津站的广场,挺大的噢。</p> <p class="ql-block"> 地铁站就在楼下,极为方便,选择旅店很重要,一定要选择有商业街以及出行交通便利。</p> <p class="ql-block"> 天津站前的广场好气派</p> <p class="ql-block"> 从广场就看到海河的对岸</p> <p class="ql-block"> 天津站的对面就是津湾广场。</p> <p class="ql-block"> 步行几分钟就是“世纪钟”。</p> <p class="ql-block"> 世纪钟,位于天津市河北区海河东路世纪钟广场建国道1号的景点,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造的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2000年1月1日零时,悦耳的钟声在天津站前广场的解放桥前响起,敲响迎接新世纪的钟声,从那一刻起,世纪钟便成为与新世纪相伴相随的,天津市最具关注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p><p class="ql-block"> 这座世纪钟的结构:为全金属材料。世纪钟钟高40米,直径14.6米,基座面积74.4平方米,重170吨有余,分钟盘、摆架和基座三部分,通体金属,流光异彩。钟摆上下,日月辉映。钟盘圆周,众星拱卫,中西交融,天人和一。古典与现代浑然一体,寓意时空延续,时不我待。</p> <p class="ql-block"> 天津站西侧,解放桥环岛5000平方米的绿地上。是天津市为迎接新世纪在天津站前广场建成大型标识性城雕建筑。</p><p class="ql-block"> 钟表盘的周围采用了12星座的浮雕,画面都是根据最原本的故事创作。白羊座放在顶端12点的部分,因为羊在中国代表吉祥;将天秤座放在最下部6点的部位,因为秤代表公平。这些都体现了把外来的文化在排列上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观念。</p> <p class="ql-block"> 世纪钟高达40米,金属部分重量为180吨。该钟每面直径14米,面积约154平方米,12个直径2.6米、重约1吨的铸铜浮雕分别为12星座。盘芯及钟指针采用花档镂空制作,显得古朴典雅。厚重的锻铜底座上布满大小齿轮、链条以及巨大的钢制螺钉、铆钉,与古老的解放桥互相映衬,向人们诉说着中国的近代工业从这里开始。</p> <p class="ql-block"> 在天津火车站与解放北路之间的海河上,有一座特殊的桥梁,这就是“解放桥”。</p><p class="ql-block"> 解放桥,之前叫万国桥、中正桥。是法租界当时要求清政府于1902年修建,并于1927年正式建成的全钢结构桥梁,其全长97.64米,桥面总宽19.5米,曾经是连接老龙头火车站和紫竹林租借地两处的全钢结构桥梁。</p><p class="ql-block"> 1949年天津解放前夕,国民党守军在桥头修筑了坚固的工事,派驻重兵,将其当作阻挡解放军入城的最后一道防线。1月15日,解放军经过1天的激战,将红旗插到了桥上,象征着天津正式解放,从此,万国桥更名为“解放桥”,并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这座桥,既是天津日伪时期屈辱的承受者,也是抗日战争胜利的记录者,更是新中国日益辉煌的见证者。</p> <p class="ql-block"> 这座桥梁连接着天津站世纪钟广场,还有和平区的解放北路,横架在天津站于解放北路海河上。</p><p class="ql-block">这座桥梁总造价190万两白银,也曾是海河上造价最高的一座桥了。解放桥后来经历过多次修缮和整修,至今还保持着良好的性能。这座桥梁最特殊之处就在于,桥梁的中部可以打开,以方便当时繁忙的海河航运。</p><p class="ql-block">其全称为“双叶立转式开启式钢结构大桥”,在贴近桁架下弦近引桥部分有一段固定轨道,在这里还装备有一台发电机,开桥时活叶桁架沿轨道移动开启,当年无数大船驶过桥下的场景曾是天津的一道亮丽的风景。</p><p class="ql-block">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曾经说过:“几乎全国的开合桥都集中在天津,这是天津的一种‘特产’。</p> <p class="ql-block"> 多艘游船徐徐行驶在海河,成为移动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海河畔看到“装饰”挺特别的三轮摩托在等待旅客,司机还身兼导游。</p> <p class="ql-block">我们乘坐其中一辆三轮车,让司机带我们去游览,他是按装景点的距离远近来收车票的。</p> <p class="ql-block"> 沿途经过“德云社”,司机介绍讲今天周一是休息关门的。</p> <p class="ql-block"> 金汤桥(Jintang Bridge),原名东浮桥,是中国天津市境内连接南开区与河北区的跨海河过河通道,也是天津市最早建造的大型铁桥之一,中国唯一的钢制式平转式开启桥,金汤桥长76.4米,宽10.5米,为人行步行桥。金汤桥由固定跨和转动跨组成,海河西岸为固定跨简支梁,采用下承式简支钢桁架结构,桁架下设摇轴支座;东岸为两跨平转式开启的连续梁结构,平转开启时为双悬钢桁梁桥,闭合后形成连续钢桁梁桥。</p> <p class="ql-block"> 进步桥是天津市跨海河机动车专用桥</p><p class="ql-block"> 进步桥是海河干流上的重要交通设施,西起南开区通南路,东接河北区进步道,2007年10月建成通车。桥梁采用自锚式桁吊组合钢结构,总长508米、宽30.7米,设置双向4车道机动车专用道及两侧人行观光通道。其流线型桥体融合"飞驰列车"与"跃水飞鱼"双重意象,通过"见光不见灯"的照明设计呈现动态视觉效果。作为连接和平路商业区与奥式、意式风貌区的关键纽带,桥梁兼具交通疏导与城市景观功能。</p> <p class="ql-block"> 桥体造型包含多重意象融合:从俯视角度呈现高铁列车车头般的楔形轮廓16侧面轮廓模拟飞鱼跃出水面的动态弧线57主桁架结构与高铁列车车头元素形成意象关联。</p> <p class="ql-block"> 意式风情区里,欧风建筑与小资情调交织成诗。</p> <p class="ql-block"> 阳光洒在意式风情区的每一个角落,拍照打卡很出片。</p> <p class="ql-block"> 站在金汤大桥看海河两岸景色</p> <p class="ql-block"> 走过金汤桥就来到“津门故里”(古文化街)。位于南开区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以仿清代建筑风格和丰富的民俗文化为核心,集旅游、商贸、非遗展示于一体,被誉为天津的城市名片。</p> <p class="ql-block"> 建筑风貌:街区以青砖灰瓦的仿清小式建筑为主,南北入口设“津门故里”“沽上艺苑”牌坊,苏画彩绘和砖木雕刻装饰极具民俗特色。</p> <p class="ql-block"> 1986年改建为仿清商业步行街,全长580米,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在这条文化街区,有好多家相声茶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饶有兴致上楼去瞧瞧。</p> <p class="ql-block"> 始建于1991年,是天津首家传统民俗茶馆,每天下午有戏曲、晚上演相声。茶馆内装饰古朴典雅,马三立先生题写的牌匾和对联展现了相声艺术的精髓。</p> <p class="ql-block"> 皮影戏体验馆</p> <p class="ql-block"> “桂发祥 ”十八街大麻花是天津传统名点</p><p class="ql-block"> 十八街麻花是一道传统名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天津市的百年老字号麻花店,与天津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并称的“天津三绝”。桂发祥十八街麻花在全国首届名小吃认定会上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天津市名牌产品及天津市著名商标。</p> <p class="ql-block"> 超大的麻花</p><p class="ql-block"> 桂发祥麻花中心夹有一棵由芝麻、桃仁、瓜籽仁、青梅、桂花、青红丝及香精水等小料配制的什锦馅酥条。</p> <p class="ql-block"> 张家水浦—天津古文化街的养生奶茶水铺。古文化街18号,木质的门匾低调古朴,一家水铺格外引人关注。走进水铺,粗麻绳吊起的一块块木牌映入眼帘,“红果水”“桑葚水”“梨水”等老天津的传统饮品勾起了人们的怀旧感。“张家水铺”这个名号,也引发了游客对老天津水铺的了解与喜爱。</p> <p class="ql-block">“泥人张”—天津的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厚爱的传统民间艺术品,面目径寸,不仅形神毕肖,且栩栩如生。经流传、发展已有180年的历史。期间,经过创始,直到世界认可。形象生动,色彩丰富令人万分喜爱。“泥人张”的彩塑,把传统的捏泥人提高到圆塑艺术的水平,又装饰以色彩、道具,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它是继元代刘元之后,我国又一个泥塑艺术的高峰,其作品艺术精美,影响远及世界各地,在我国传统民间手工艺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津门故里拍摄片段</p> <p class="ql-block"> 其核心天后宫始建于元代(1326年),是中国北方妈祖文化中心,见证了天津老城区的形成与发展。天津天后宫,又称小直沽天妃宫、娘娘宫,位于天津市南开区古文化街80号,始建于元泰定三年(1326年),是天津市区较古老的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戏台也属于“天后宫”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中午在街区里面的餐厅吃饭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 “狗不理”包子名气太响,我也彻底了解了为何叫“狗不理”。</p> <p class="ql-block"> 整条街区有好几家文创店,都给游客提供盖印章,我收获很大,也学到盖成套印章的不少技巧。</p> <p class="ql-block"> 天津古文化街提供了沉浸式的文化之旅,在这里可感受浓郁的天津民俗风貌、非遗传承和历史底蕴,整体体验以传统建筑、特色美食和多元活动为核心,古文化街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底蕴,百年老店与现代元素交织成独特风景。这里既有传统的坚守,又有现实的妥协,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市井的烟火。这或许就是天津的真谛,既不古板,也不浮夸,既不保守,也不激进,只是默默地存在着,见证着时代的变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