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书柜】与书为伴

钟楼妞

<p class="ql-block">  自到乡间,居住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我也有了自己的书房与书柜,按照自己的意愿,分门别类地将其摆放入位。</p> <p class="ql-block">一、首先按书的大、小尺寸放置。抽屉上面一层全是“大块头”在“安营扎寨”,稳住“中军帐”。</p> <p class="ql-block">按年份整理成册的“相册”,也占了一格位置。</p> <p class="ql-block">二、按“实用性”放置。</p><p class="ql-block">1、八十年代,孩子尚小,所有她的衣服、毛衣(裤)、自己的睡衣裤均由自己手工完成,裁剪书与编织书是家庭必备的。</p><p class="ql-block">2、自己在校读的书,至今不时翻阅一下“温故知新”。</p><p class="ql-block">3、外出旅游,事先做些攻略,再实地体验,更能加深印象。</p><p class="ql-block">4、随着第三代的出生与成长,宝宝的“书”也逐步扩大她的“领地”。</p><p class="ql-block">5、工作用书,我曾经做过办公室及健康教育工作,书柜中《办公室技能大全》、《健康教育工作手册》、各类健康教育杂志我常要翻翻,以在工作中得以借鉴、提高。</p> <p class="ql-block">三、按收集时间放置。</p><p class="ql-block">1、六十年代靠着零用钱购买的小人书绘画本放在抽屉中。</p><p class="ql-block">2、七十年代从“13、15、18、27.5元”中省下一点钱,零零碎碎买几本书。主要还是借有些单位处理一批书,去挑选了一些。</p><p class="ql-block">3、八十年代涨工资了,手头活络些了,就二一三个月凑出钱买了套《世界名著》。</p><p class="ql-block">4、九十年代后购书不再是奢侈品了,任由自己性子来。</p> <p class="ql-block">四、按文学分类,如武侠小说、历史小说、情感类、财经类等。</p><p class="ql-block">记得一段时间迷上武侠小说,一有空就到苏州南门一带淘小说去:一段时间迷上琼瑶、亦舒、粱凤仪的情感小说,看得“废寝忘食”、“如痴如醉”;又一段时间喜欢二月河的长篇历史小说,横着竖看最后淘回家再罢休。</p> <p class="ql-block">对于乡土文学,我也甚感兴趣,书柜中收集了《太仓县志》、《娄未吟萃》、《静秀太仓》,看《静秀太仓》感到小年轻们思维活跃、文笔老到,跳出了刻板的写作路子,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真可谓“长江前浪逐后浪,一浪更比一浪高”!</p> <p class="ql-block">“读过的才叫书,走过的才叫路”</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有书为伴,不觉寂寞。一路走来,有书为伴,拓展了我的视野、开阔了我的胸襟,虽然现在生活的节奏改变了人们,但我仍喜与书相伴。</p><p class="ql-block">我自知我的书柜太过普通了,但却是平凡百姓的真情实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