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武威市

赵建骥

<p class="ql-block">  武威市历史悠久,古称凉州等,故有“六朝古都、西北首府“之称。早在四、五千年前,就有戎、月氏、乌氏北方民族聚族而居。自汉武帝派骠骑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彰显大汉帝国的“武功军威”命名武威。武威名胜古迹众多,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被国家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p> 天梯山石窟 <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石窟创凿于东晋十六国北凉(397–469年),北朝、隋唐、西夏、明清相继营建,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该石窟在中国历史上有“石窟鼻祖”之称,是中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现存石窟三层,共十八个。1958年,政府在此修建水库,除大佛石窟外,其它石窟的造像、壁画、文物残片搬至甘肃省博物馆保存。</p> <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石窟坐落于这风景秀丽,绵延起伏的群山环抱之中。</p> <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石窟简介。</p> <p class="ql-block">  天梯山第十三窟也称大佛窟,唐代开凿后又有修给。主尊释迦如来坐佛高18米、宽10米,两侧站立迦叶、阿难两弟子,文殊、普贤两菩萨,广闻、多目两天王造像。窟内两壁残存彩绘壁画,为云纹青龙、大象经卷、猛虎花卉等纹样。</p> <p class="ql-block">  第十三石窟简介。</p> 雷台 <p class="ql-block"> 雷台位于武威市城北。台呈覆斗形,南高北低,高约8.6米,南北长106米,东西宽60米。台上建有道观,因供奉道教神仙雷祖而得名。此道观始建年代不详。</p><p class="ql-block"> 1969年9月,在雷台下发现一座东汉晚期(东汉186–219年)的大型砖室墓,墓葬葬由墓道、墓门、甬道、前、中、后室组成,通长40米,发现了珍贵文物231件,古钱币3万余枚。在文物中最为突出的是制造精致的99件铜车马仪仗甬,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一匹铜奔马。</p><p class="ql-block"> 1971年9月,郭沫若在陪同外宾考察时,称其为“马踏飞燕”。1983年10月,国家旅游局将其定为中国旅游标志。</p> <p class="ql-block">  雷台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  马踏飞燕。</p> <p class="ql-block">  铜车马仪仗队。</p> <p class="ql-block">  雷台。</p> <p class="ql-block">  一号汉墓。</p> <p class="ql-block">  二号汉墓。</p> <p class="ql-block">  甬道。</p> 雷台观 鸠摩罗什寺 <p class="ql-block">  该寺始建于后凉,塔及寺庙在唐时大力扩建,明清时期多有修茸,是为纪念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弘扬佛法、翻译经典而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是研究五凉文化、汉传佛教、西域佛教的珍贵遗存。</p> <p class="ql-block">  罗什寺塔位于塔内,供奉鸠摩罗什的舌舍利。该塔八角十二层,高3 3米,全以条形方砖砌成。鸠摩罗什于公元350年生于新疆库车,祖先是印度人,从小以精通佛学而闻名。西域既是古代的丝绸贸易之路,也是佛学的传播道路。在来到这里的高僧以鸠摩罗什最为著名。他是十六国时期的三大僧人和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他在凉州长住十七八年,讲经说法。他精通汉语,为后来翻译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罗什寺塔简介。</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氏殿。</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氏。</p> <p class="ql-block">  鸠摩罗什简历。</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  观音殿。</p> <p class="ql-block">  </p> 凉州白塔寺 <p class="ql-block">  白塔寺建于元代,距今已有750多年。1247年,为解决西藏归属问题,西藏萨加派宗教领袖萨班与蒙古汉国皇子、西路军统帅阔端在武威白塔寺举行了著名的“凉州会谈”并颁布了《萨加班智达致番人书》,从此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白塔寺从此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p><p class="ql-block"> 1351年萨班圆寂。阔端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悼祭活动,并修建了高约42.7米的藏式喇叭灵骨塔一座,方形基座上采用十字折角塔座,宽约8米;塔座之上为覆钵,塔高5米,全部夯筑。周围环绕高低不等的白塔99座,因此白塔寺又称为百塔寺。</p><p class="ql-block"> “凉州会盟”是西藏地方与中央王朝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其不仅解决了青藏高原的归属问题,也促进了汉、蒙、藏民族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的交流,影响了中国之后的政治文化格局,在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p> <p class="ql-block">  萨班灵骨塔遗址。</p> <p class="ql-block">  萨班灵骨复原塔。</p> 会宁会师 兰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