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2日上午,这一天的安排是游览炳灵寺石窟。</p><p class="ql-block">游览炳灵寺石窟要坐游艇经过刘家峡水库。</p> <p class="ql-block">上午9:30左右,我们登上游艇,进入游艇后赶快找了个座位坐下,欣赏窗外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在游艇内坐了一会儿,觉得视野有限,就登上游艇的最高处。</p><p class="ql-block">哦,是不一样呀,远处的山像神笔马良随手抹了几笔,轮廓清晰可见,风在耳边呼呼地响着,游艇前进的声音像打着节拍一样前行。</p> <p class="ql-block">近处的水是碧绿色的,随着游艇划过,后面漾起白茫茫的浪花🌊。</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位于黄河上游,因临近炳灵寺又被称为炳灵湖,位于甘肃临夏永靖县城西南1公里处,距兰州市75公里。</p> <p class="ql-block">河水穿过千岩壁立的深邃峡谷,水势有如万马奔腾,景色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黄河河水来到这里,转了一个九十度急弯,然后穿过峡谷向西流去。</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库竣工于1974年。为黄河上游开发规划中的第七个梯阶电站,兼有发电、防洪、灌溉、养殖、航运、旅游等多种功能。</p> <p class="ql-block">水库地处高原峡谷,被誉为“高原明珠”,景色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水库东起刘家峡大坝,西至炳灵寺峡口,呈西南--东北走向,南接东乡、临夏县,北连永靖县,湖岸线长55公里,水面最宽处6公里,水域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蓄水量约57亿多立方米,正常水位1735米,海拔2100米。</p> <p class="ql-block">顺便介绍一下刘家峡水电站的建设历史:</p><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站,是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期间,中国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建造的大型水电工程,1964年建成后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曾被誉为“黄河明珠”。</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站是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根治黄河水害和开发黄 河水利综合规划的决议》,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自己勘测设计, 自己 制造没备、自己施工安装, 自己调试管理的国内第一座百万千瓦级大型水力发电站。</p> <p class="ql-block">1952年秋至1953年春,北京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和黄河水利委员会组成贵(德)宁(夏)联合查勘队,对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进行查勘,初步拟定在刘家峡筑坝。</p> <p class="ql-block">1954年3月,组成有关部门负责人和苏联专家共120余人的黄河查勘团,对黄河干支流进行了大规模的查勘,自下而上,直至刘家峡坝址。在坝址比较座谈会上,苏联专家认为:兰州附近能满足综合开发任务的最好坝址是刘家峡。</p> <p class="ql-block">1958年初,水电部成立刘家峡水力发电工程局(现为水电四局),承担刘家峡和盐锅峡两个水电站的施工任务,拟定了“两峡同上马,重点刘家峡,盐锅峡先行,八盘峡后跟”的施工方案。</p> <p class="ql-block">刘家峡水电站工程于1958年9月27日正式动工兴建,当时是关乎国家命运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1961年因国家经济调整缓建,1964年复工。</p> <p class="ql-block">1966年4月20日,刘家峡水电站拦河大坝第一块混凝土开盘浇筑。</p><p class="ql-block">到1969年8月,拦河大坝全部浇筑完毕。左右岸副坝也于1968年、1969年浇完。1968年10月15日电站下闸蓄水,第一台机组于1969年3月29日并网发电,1974年12月5台机组全部安装完毕投产发电,电站竣工。</p><p class="ql-block">至此,全国第一座装机容量百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胜利建成。</p> <p class="ql-block">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随着永靖黄河三峡旅游业的发展,刘家峡水电站已成为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内的一大主要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坐了1小时40多分钟的游艇,我们终于上岸了。</p><p class="ql-block">炳灵寺景区依托丹霞地貌与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地质景观,形成人文与自然融合的文旅复合型景观。</p> <p class="ql-block">景区由炳灵湖、炳灵丹霞地质公园和炳灵寺石窟三部分组成,核心石窟群包括上寺、下寺及洞沟,现存窟龛196个、雕像776躯、壁画约90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西南小积石山中,地处刘家峡水库西端,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作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石窟始凿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历经十六国至明清各代营建,融合中原与西域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开凿于西晋初年(约3世纪),正式建立于西秦建弘元年(420年),最早称为唐述窟。唐朝称龙兴寺,宋朝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现存窟龛216个、造像815尊、壁画约1000平方米,分布于大寺沟西岸长约200米、高60米的崖面上。其艺术风格跨越西秦至明清,被誉为“中国石窟的百科全书”,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西汉前此地域为羌人聚居地,北魏前此窟称“唐述窟”。“唐述”为羌语“鬼窟”的音译。</p><p class="ql-block">唐代,改称龙兴寺。宋代,称灵岩寺。明朝永乐年后称炳灵寺。“炳灵”为藏语“仙巴炳灵”的简化,是“千佛”“十万弥勒佛洲”之意。</p> <p class="ql-block">据释道世《法苑珠林》文献记载,炳灵寺石窟的开凿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公元265年。</p> <p class="ql-block">此后,炳灵寺石窟不断开凿、营建、修葺、扩建,其间包括吐蕃王朝时期、确斯罗藏族政权时期及其后藏传佛教的长期经营,规模逐渐扩大,形成了仅次于敦煌石窟寺的具有藏汉两种风格的著名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11世纪时,西夏与宋交战,西夏下令毁桥,丝绸之路改道,显赫一时的炳灵寺从此冷落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15世纪,藏传佛教进入炳灵寺,到了清代的康乾时期,藏传佛教达到鼎盛,炳灵寺的佛教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复兴时期。此时香火鼎盛,僧众多达3000人。</p> <p class="ql-block">晚清开始,炳灵寺石窟所在的河州地区民族矛盾日趋加剧,先后发生了乾隆四十六年、同治七年和十三年、光绪二十一年、民国十七年的社会动乱,给炳灵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p> <p class="ql-block">其中,第128,第147等大型洞窟被人为炸毁,大佛前的九层楼阁,木结构窟檐等寺院建筑被付之一炬,一些精美的佛教石雕造像成了断头残臂、身首异处。此后,寺院僧人纷纷逃离,佛事活动被迫停止。</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952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组织中央美术学院、西北军政委员会文化部和敦煌文物研究所三个单位抽调13名专家、学者、技工,组成“炳灵寺石窟勘察团”,对炳灵寺石窟作了为期一周的细致全面的勘察和了解:摄影、临摹、测绘、洞窟内容调查等,并首次对石窟下寺区洞窟初步编号,共编124个窟龛。</p> <p class="ql-block">第4窟为唐代开凿,平面呈马蹄形略带穹隆顶,窟内原存石雕造像包括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现北壁菩萨和天王像已残失。主尊佛像高1.56米,为磨光高肉髻,善跏趺坐于束腰须弥座上,右手抚膝,左手捧钵,保留了典型的唐代造像特征。</p> <p class="ql-block">64龛 唐仪凤三年</p><p class="ql-block">龛内石雕一佛二蓄萨二天王,雕凿简洁生动,形神兼备,是炳灵寺最具代表性的唐代佛龛。龛上方有唐仪凤三年刑部侍郎张楚金的阴刻碑文,记述了当年唐蕃之间战事及炳灵寺的佛教盛况,是反映当时唐蕃关系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70窟 唐代开窟,明重塑、重绘</p><p class="ql-block">窟内正中木胎泥塑八臂十一面观音像,各面呈竖式排列,形象由上而下共五层,是明代藏传佛教的典型作品。</p><p class="ql-block">壁画布局严谨,有坛城图、十八罗汉、经变画等。產外有“大明万历二十九年”的阴刻题记</p> <p class="ql-block">82窟 北周</p><p class="ql-block">產内泥塑一结跏跃坐佛二侍立普萨。现在壁画分两层,產顶和门道露出底层,为北周原作,绘飞天和流云等。表层为明代重绘,正壁上部南侧画藏传佛教格鲁派祖师宗絡巴像。</p> <p class="ql-block">125龛 北魏</p><p class="ql-block">圆券形尖拱双龙浅龛,正壁雕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两侧二菩萨侍立,龛外浮雕二力士。二佛眉目含笑,神情逼真,生动展现了北魏晚期佛教与玄学结合后中原南朝文化的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134窟 北周</p><p class="ql-block">半圆形穹隆顶窟,正中高坛基上木胎泥塑一佛二胁侍菩萨,南:北侧各一结跏跌坐佛一立佛。產内壁画为唐代重绘,正壁绘众蓄萨及供养人赴会场面,窟顶绘干佛。</p> <p class="ql-block">171龛 唐</p><p class="ql-block">炳灵寺171窟(又称第171佛龛)是炳灵寺石窟的核心造像,以唐代弥勒佛石胎泥塑造像著称,高27米,是中国现存第二大露天石窟造像(仅次于乐山大佛)。该佛像始建于唐开元十九年(731年),由凉州观察使薄承祧主持建造,采用上半身石雕、下半身泥塑的高浮雕工艺。</p> <p class="ql-block">佛像最初外围建有七层木构楼阁,形制与莫高窟相似,但因清代战乱焚毁仅存裸露的佛像本体。2011年国家文物局启动修复工程,通过彩绘、加固等手段保护了佛像的完整性。</p> <p class="ql-block">造像呈现典型的唐代佛像风格,面部特征融合了盛唐雕塑的劲健挺拔风格,螺髻敷金箔(现存明代彩绘痕迹),衣纹采用“曹衣出水”技法刻画。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施与愿印,体现佛教“救度众生”的核心理念。</p> <p class="ql-block"> 炳灵寺有窟龛212个、石雕像694座、壁画1500平方米,最大特征是以石雕为主,中原文化石刻占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石窟分别为上寺、洞沟、下寺三处,分布在大寺沟两岸的红沙岩上,洞窟层层叠叠,栈道曲折盘旋而上。</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雕像776躯,其中石像694躯,泥塑82躯,主要人物有释迦牟尼、观世音菩萨、无量寿佛、弥勒佛以及各种菩萨、佛等。 </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这面的石窟,从这座桥走过去沿着山路就走出景区了。</p> <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内的睡佛是北魏时期的释迦牟尼涅槃像,现保存于新建的卧佛院内。该像身长8.64米,右胁而卧,头枕二层台,面部长圆,有高肉髻,身着通肩袈裟,衣纹呈阶梯式上旋。其面容沉静、神情和蔼,保留了北魏晚期清瘦的艺术风格,是中国现存的北魏时期唯一一尊完整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姊妹峰位于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炳灵寺石窟景区内,是该景区的标志性自然景观之一。</p><p class="ql-block">姊妹峰的传说与鲧、大禹治水相关。相传鲧为治水盗取天帝的息壤,被火神祝融杀死后,其女亭亭与玉立为寻找鲧的遗体,在炳灵峡口闻讯后化为两座山峰,永远守望在此。</p><p class="ql-block">两峰并立如亭亭玉立的姐妹,形似凤冠霞帔,高耸入云。</p> <p class="ql-block">两个多小时的炳灵寺石窟游览结束了,我们乘游艇返回。</p> <p class="ql-block">游艇在水中开足马力地前进,炳灵寺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但我依然沉浸其中……</p> <p class="ql-block">游艇开到这里是黄河与洮河交汇处,两河因泥沙含量不同形成“黄绿分界线”的奇特水文现象。</p><p class="ql-block">黄河(清澈碧绿)与洮河(浑浊黄色)在此相遇,形成鲜明的分界线,被称为“鸳鸯锅”或“二龙戏珠”。其成因在于:</p><p class="ql-block">黄河上游段:流经青藏高原,侵蚀较弱,含沙量低,水质清澈。</p><p class="ql-block">洮河:流经黄土高原西缘,携带大量泥沙,呈现浑浊黄色。</p><p class="ql-block">两河在刘家峡大坝附近以“Y”字形交汇,河道狭窄且水流方向差异明显,阻碍了水体混合。</p><p class="ql-block">黄河因水库蓄水形成相对平缓的静水环境,而洮河水流湍急、动能较大,两股水流相遇时因密度和流速不同形成界面张力,维持分界线。</p> <p class="ql-block">两河交汇后仍保持清浊分明的状态,界限清晰,四季皆可观赏,尤以初春和夏日色彩对比最鲜明。</p> <p class="ql-block">汛期洮河泥沙量达到峰值,加上黄土高原的季风气候导致夏季集中降水,加剧洮河侵蚀作用,进一步强化其浑浊特性。</p> <p class="ql-block">黄洮交汇不仅是自然奇观,还与人文景观炳灵寺石窟(丝路文化遗产)共同构成永靖县“自然与人文融合”的旅游名片。</p> <p class="ql-block">7月12日下午,我们从炳灵寺景区来到兰州。傍晚,我们几位旅友打车来到黄河母亲雕塑前打卡。</p><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塑像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1986年4月30由北京雕塑厂完成。</p><p class="ql-block">雕塑占地面积40平方米,由基座和雕像组成,通体红色花岗岩圆雕,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p><p class="ql-block">黄河母亲雕塑的选材是用普通的花岗岩,花岗岩能更好地表现出黄河的颜色,表现出炎黄子孙的肤色,同时花岗岩粗糙的质感似乎也在诉说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经历的沧桑与巨变。</p><p class="ql-block">雕塑的寓意:象征着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p><p class="ql-block">上图:2009年5月,第一次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p><p class="ql-block">中图:2020年8月,第二次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p><p class="ql-block">下图:2025年7月,第三次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黄河岸边向中山桥走去,河堤下乘凉的人不算多,而河岸上的人潮如织,没想到来这里打卡的人一年比一年人多。</p> <p class="ql-block">对面的山上灯火辉煌,勾画出一幅美丽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天慢慢地黑下来了,黄河沿岸灯光绚烂,河堤下的人越来越多,基本上应该是来赏景的游人。</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原名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钢铁桥梁,始建于1908年,1909年竣工,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更名为中山桥,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中山桥的修建源于清末洋务运动的推动。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陕甘总督升允与兰州道彭英甲主导,与德国泰来洋行签订合同,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提供建材、中国工匠施工。工程于1908年5月9日开工,1909年8月19日竣工,耗资约30万两白银,其中半数用于从德国运输建材至兰州。</p><p class="ql-block">桥梁全长233.5米,宽8.36米,为四墩五孔钢桁架结构,每孔跨径45.9米,桥身采用梯形穿式钢桁架设计,桥墩基础深入岩层,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工程技术。</p> <p class="ql-block">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中山桥旁,是为纪念该桥建成百年历史而设立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2009年8月26日,中山桥迎来百年庆典,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特立此碑以示纪念。</p><p class="ql-block">至此,魅力甘南行跟团游到此全部结束了。我把整个行程分了六个文字部分、三个视频做了详细地介绍。</p><p class="ql-block">魅力甘南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13天的行程我们游览了:玉泉观、伏羲庙、官鹅沟、腊子口战役遗址、扎尕那、江迭公路、花湖、黄河九曲第一湾、色达、莲宝叶则、娘玛寺、阿万仓湿地景区、河曲马场、天下黄河第一湾、郎木寺、尕海湖、拉卜楞寺、甘加秘境、八坊十三巷、炳灵寺石窟,不算随时停车的景点,主要的景点达到20个。</p><p class="ql-block">最让我震撼心扉的是色达,那一片片的红房子是信仰堆砌的秘境,这里是一个缺氧不缺信仰的地方,这里是一个远离喧嚣的地方,信仰的力量能让人浮躁的心灵安静下来。此时,白云仿佛是专门给坛城订制的,在坛城圆顶上围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在夕阳的照耀下,坛城金碧辉煌,简直就是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色达这个景点是我这么多年走过的景点最辛苦的一个地方。早晨7:10出发,第二天凌晨1点到达酒店,盥洗完毕2点睡觉,前后用时18个小时,在景区时间不足2个小时,虽然非常辛苦,但比起为我们开车的师傅,又算得了什么那,色达值得一游。</p><p class="ql-block">扎尕那也是这次行程中最让人心动的一个地方,如同仙境一般,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的白云,在阳光的照耀下,高耸入云的山峰巍峨雄伟,展现出大自然的雄浑与壮观,这里森林覆盖率超60%,原始森林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遮天蔽日,置身其中,仿佛进入了一个绿色的童话世界。仙女滩如同一位美丽的姑娘,展开双臂,拥抱大自然赋予的馈赠。</p><p class="ql-block">拉卜楞寺虽然我已经是第二次游览这里,但依然让我有新鲜感,16年前的记忆犹如碎片,留在记忆里不多了。这里的建筑雄浑壮观、鳞次栉比的建筑沿着山势层层叠叠向上延伸,与周围的青山绿水相互映衬,红墙金顶、飞檐斗拱,既有藏式建筑的雄浑大气,又有汉式建筑的精巧细腻。红袍架身的僧人有的穿梭在各个殿里讲解,有的在转经,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寻找心灵的归属。</p><p class="ql-block">甘加秘境是这次行程中最吸引我的地方,听这名字,就有一种一探究竟的冲动。果然一到古城就有一种穿越远古的感觉。这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堡,是西汉时期留下来的古城堡,历经风霜,走过2000多年的历史,相当珍贵了。最难能可贵的是:2019年确认出土的夏河丹尼索瓦人下颌骨化石,将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历史推至16万年前,颠覆了此前4万年的结论。多么了不起的发现,说明在16万年前,我国人类就在青藏高原生存了。</p><p class="ql-block">炳灵寺石窟是这次行程中相当惊喜的一个景点了,当你等上游艇最高处,放眼望去,你一定被眼前的美景所陶醉:刘家峡水域宽广,面积达130多平方公里,湖水碧绿幽蓝,湖岸线蜿蜒,山峦起伏,峰峦叠嶂,好一派湖光山色,相映成辉。黄洮交汇处的景观,足以让人们对大自然的奇观感到惊喜,黄河碧波与洮河浊流在刘家峡水库处呈“Y”形交汇,一清一黄,交融不混,可谓:“泾渭分明”。开创于十六国时期的炳灵寺,有着1600多年的历史。国内著名的四大石窟: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年代最久远的石窟是莫高窟,但根据存有中国最早的纪年题记(169窟“建弘元年”),比莫高窟早百余年,为早期石窟断代标尺。</p><p class="ql-block">这次魅力甘南行,对我来说,九分满意👍,唯一遗憾的是7月3日到达天水,由于前两天一直下雨,导致麦积山石窟景区关闭,只能换成其它景点,虽然换成的玉泉观相当不错,但我这次之所以选择甘南这条线路,主要是冲着麦积山石窟和色达来的,游完麦积山石窟,中国的四大石窟就都去了,结果这个愿望还没实现,只能说,这次的运气欠佳,这也正常,能达到九成满意已经是相当不错了。虽然有一点小遗憾,但也是幸运的。从阿坝到色达这条路是相当危险的,右边是山、左边是河,尤其是雨季,山上随时会有滚落下来的石块。7月2日就发生了一起事故,由于山上的石块滚落,司机为躲避石块一头扎到河里,车上的七人全部遇难🙏🙏🙏。</p><p class="ql-block">在甘加秘境第一次见到肥硕的土拨鼠,挺可爱的,它能立起来吃游客喂的食物。</p><p class="ql-block">第一次见到秃鹫。有一天上午在去景点的路上,大巴车突然被堵了,原来路上一条狗不知道被哪个车撞死了,好几只秃鹫飞过来吃狗的肉,我们车正好就停在被撞的狗前面,我坐在第一排,看得特别清楚。秃鹫的翅膀挺大的,几只秃鹫都是黄色的,以往视频里看到的秃鹫都是黑色的,这也是意外的收获。</p><p class="ql-block">第一次一个人跟团出行,一直自信身体很好,抗高反是没问题,最高到过西藏那根拉山口5190米,没有高反。这次甘南行的第四天,左膝盖开始肿了,而且一天比一天厉害,还好没有影响走路,但蹲不下去。此后得到旅友纯玉、芳芳两位妹妹的悉心关照,遇到下台阶的路,或需要赶时间的时候,她们都让我挎着她们的胳膊,带着我走快一些,正是在她们的帮助下,没有拖团队的后腿,借此机会,向她们表示衷心地感谢🙏,正是有你们的帮助,使我顺利地走下了这个行程。</p><p class="ql-block">甘南之行,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借用一首歌的歌词,作为这个游记的结束语吧。</p><p class="ql-block">我不想说再见,相见时难别亦难;</p><p class="ql-block">我不想说再见,要把时光留住在今天……</p><p class="ql-block">完成于:2025年8月10日</p><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友的关注与支持🌷</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eyz0y9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魅力甘南-1(寺庙集)</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2736ry" target="_blank">魅力甘南-2(风景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4be3se" target="_blank">魅力甘南-3(色达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64shy6" target="_blank">魅力甘南-4(甘加秘境篇)</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f7vyjzy"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魅力甘南-5(八坊十三巷篇)</a></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