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中山路,半部近代史——漫步于沈阳中山路历史文化街

成者荣之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 | 成者荣之</p><p class="ql-block">美编号 | 168344737</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 | 寻找回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借参加专业论坛的机会,逃离酷热难耐的京城,北上沈阳。走出高铁站,果然感觉这里比北京凉爽不少。七月的沈阳,艳阳高照,但昼夜温差较大,到了晚上,清风习习,倍感舒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此行沈阳,没有重游盛京皇城,寻觅“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的历史遗迹,也没有再进张氏帅府,回观张氏父子掌控东北的历史风云,而是利用会议间隙,漫步于昔日“南满附属地”的中山路,寻找老奉天历史文化和已失去的商业繁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沈阳中山路虽比不上沈阳中街那样历史厚重,却也经历百年沧桑。在这条街上,既有近代沈阳商业金融业辉煌的遗迹,也承载者中华民族一段屈辱的历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路的核心地段西起沈阳站,东至中山广场,是以沈阳站(时为满铁奉天驿)为中心修建的一条放射路,全长超过一千五百米。它始建于1919年,取名昭德大街,后改称浪速通,1946年更名为中山路。道路两侧有沈阳规模最大的欧式建筑群,涵盖巴洛克式、维多利亚式、罗马式和日本建筑风格,分布着大和旅馆旧址、横滨正金银行旧址、朝鲜银行旧址、秋林公司旧址、七星百货旧址、奉天邮便局旧址、奉天警察署旧址等历史建筑,可谓一个开放式近代建筑博物馆。街上除了警局和事务所等,开设着银行、商场、洋行、商会、旅店、餐馆、酒馆、邮局、书店和诊所等各种业态。民国初期和九一八事变后日统时期,中山路商气十足,尽显沈阳的市井繁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山路东口有两家酒店——亚朵X酒店和1912酒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亚朵X酒店的前身是共同事务所、贷事务所奉天铁路公安段旧址,建于1912年,是一幢“辰野式”自由古典主义风格的三层“凹”型砖混红楼,虽经百年风雨,仍坚固如初、不失高雅气派,内饰别致清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12酒店原为奉天满铁地方事务所旧址,该建筑也显“辰野式”自由古典主义风格,其顶部设计属英国安妮女王式建筑特色。走进酒店大堂,仍然保留着一百多年前的古典布局和格调,庄重华贵,给人带来一种历史穿越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路22号是弘文堂书店旧址,弘文堂建于1922年,该建筑顺应街道转角布局,二层坡屋顶,沿街立面简洁无装饰,具有近代满铁附属地日式建筑特点。弘文堂现在演变为老年人商店,尽管过去百年,书香韵味犹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路25号这所呈黄色的楼房,是原七星百货旧址,建于1937年,是近代典型的高层商业建筑。七星百货是沈阳近代第一家百货商店,也是日商在沈阳开办的最大百货商店。这个建筑由日本人设计施工,主体为欧式风格,外立面以黄色瓷砖罩面,一层墙围采用石质贴面,色彩明亮,坚固大气。现在由维康大药房、兆和酒店等使用,一层成为杂乱底商,令人遗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路44号是奉天邮便局旧址,现在是中国邮政盛京主题邮局。奉天邮便局旧址是日本人于1914年投资兴建,这座建筑立面长、门头设计独特,墙面使用小红砖砌成,十分精细坚固。奉天邮便局于1915年迁入此处,设立了庶务、邮便、电信三课,当时的职工超过四百人,可见规模之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走进盛京主题邮局,只见大堂狭长通透,一侧是邮政业务柜台,另一侧是历史展览——古代历史、抗战历史和工业历史等。奉天邮便局旧址见证了沈阳邮政发展的历史。“九·一八”事变之前,以奉天邮便局为中心的日邮系统,与中华邮政公开分庭抗礼。抗战胜利后,这里成为中国人的邮政局,一直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共奉天市委旧址位于中山路56号,始建于1924年,原为奉天老精华眼镜公司,1927年成为第一届中共奉天市委成立地和重要活动据点。虽然其在此活动时间不长,但这座青砖小楼,却承载着中共在奉天的一段历史记忆。这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临街面设有较大玻璃橱窗,具有民国时期商业建筑的典型特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沿中山路往东走至90号,可以看到一个很气派的欧式建筑,即到了秋林公司旧址。沈阳秋林公司见证了中山路的百年变迁。最初俄国商人伊万雅可诺维奇·秋林于1906年在沈阳创办了秋林洋行,1925年,秋林洋行迁至中山路90号的秋林大楼。1937年,秋林洋行由日本人接手,改名为藤田洋行奉天支店。1945年,日本投降,苏联重新接手秋林洋行。1953年,苏联将秋林洋行有偿移交给中国。1957年,秋林洋行与哈尔滨秋林总公司脱钩后,改名为沈阳市国营秋林公司;1967年,更名为沈阳市人民百货商店。2003年,秋林大楼被亨得利租赁,成为“秋林表店”。如今,整座大楼处于“待租状态”。秋林大楼系砖混钢筋结构,外墙为深紫色,有白色条线点缀,花岗岩柱头和檐牙平浮雕为建筑增添了独特魅力。大楼内部为水磨石地面,装饰着近百盏吊灯、壁灯和组合灯,充满了光彩和华丽感。不知沈阳秋林可否接手秋林大楼,在此续写秋林百年历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广场始建于1913年,四周环绕着日据时期不少知名历史建筑,集中承载着一段民族被屈辱的历史。这些建筑有大和旅馆、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警察署、横滨正金银行、朝鲜银行、三井洋行等。因为金融机构多会聚于此,有人称中山那广场为“沈阳外滩”。如今,这些老建筑,多数仍传承着老本行,延续着以往的商业文脉。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大和旅馆是1907年至1945年设在“满洲”境内由满铁株式会社经营的连锁宾馆,共建有7座,多为军政要人活动场所。沈阳大和旅馆建成于1929年,共7层,是“满铁附属地”及周边的最高建筑,堪称沈阳最大最豪华的宾馆,只有少佐以上日本军官才有资格入住。1954年后更名为“辽宁宾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建筑上看,它属于欧式文艺复兴风格,融合日式功能设计。采用“日”字形平面布局,转角处建有八角型塔楼,顶部疑似皇冠造型。红砖外墙搭配拱形门窗、雕花山花等文艺复兴元素。宾馆内部,拱形门设计,厅堂宽绰,天然大理石旋转楼梯台阶镶嵌牛皮;大堂安装巴洛克风格水晶吊灯、贝壳雕刻屏风等装饰元素。整个宾馆兼具典雅风格和豪华气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辽宁宾馆不仅是建筑瑰宝,也是堪称近代东北“活化石”和风云际会之地。这里是“九一八”事变的密谋地,事变当天这里成为日军指挥部;这里是伪满洲国的筹备地,日本关东军在此确定溥仪“登基”细节;这里还是国民党控制东北的策划地,1945年8月,蒋介石等高级将领集聚在此,部署东北战局。张学良也曾到过这里,大厅中施坦威钢琴相传为赵四小姐弹奏旧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还是新中国的外交舞台。1948年11月,陈云带领军政人员进入沈阳,这里更名为“东北行政委员会交际处”。这里记载着毛泽东访苏、抗美援朝后等重大历史事件,也留下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邓小平、宋庆龄、彭德怀、华罗庚、老舍、梅兰芳以及金日成、赫鲁晓夫、西哈努克、尼赫鲁等伟人、文化名人和外国首脑的足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中山广场上,东洋拓殖株式会社奉天支店旧址,这所浓郁欧式风格的老建筑,曾一度成为日本“关东军司令部”。解放后作为东北人民政府统计局使用,现为沈阳市总工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朝鲜银行奉天支店旧址,这所1920年由日本人设计建成的老建筑,外观气派,大堂恢弘。解放后曾经是华夏艺术中心,现为华夏银行沈阳分行所在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奉天警察署旧址建成于1929年,是一所日本近代官厅式风格的建筑,一直作为殖民统治机构使用。“九一八”事变期间一度成为日军进攻据点,1948年后由沈阳市公安局接管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旧址,这所老建筑建成于1925年,原为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奉天支店,新中国成立前曾作为远东银行使用,1949年后改为工商银行。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广场还有三井洋行大楼旧址,是日本三井财团1937年建造的一所日式西洋风格建筑,现为辽宁省电子局使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中山路,看不够的建筑街景,说不完的传说故事,品不完的历史韵味。</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可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条中山路,半部近代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数处老建筑,百年风雨痕。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