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厝古村

半秋TS

<p class="ql-block">福州城门梁厝古村,宛如一幅藏于山水田园间的静美画卷。毓秀多姿,地铁四号线贯通其间,引领探访之路。这已是我第四次到访。梁厝永盛,梁氏宗祠,由第十四世翰林学士梁恩观返乡祭祖、续修家谱时由梅涧书院改建而成。整体建筑包括祠埕、戏台、天井、谯楼、祭厅等,占地683平方米。门前双幅广场开阔,大门墙上矗立着一对三米高的陶象,象身嵌白瓷酒杯,尽显气象万千、和平安祥之气。象脚踏八宝,背驮花瓶与象鞍,寓意辟邪扶正,吉祥如意。</p> <p class="ql-block">梁氏宗祠堂号“贻燕堂”,由朱熹亲题,寓意为后代留下安乐祥和、幸福美满。1999年,宗祠被评为“福州十邑名祠”;2005年,列为“福建名祠”;2009年12月,被公布为第七批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梁氏先祖梁宗于宋天禧三年(1019年)自河南入闽,定居鼓岭。宋元兴三年(1163年),五世祖梁汝嘉携挚友朱熹登鼓岭远眺,见闽江对岸青山苍翠,状若展翅紫燕,叹曰:“好一风水宝地”,遂建议迁居于此。</p> <p class="ql-block">梁厝古街区占地34.24公顷,依燕山而建,碧水环绕,聚落古意盎然,现存古建64处,保存完好,风貌独特。</p> <p class="ql-block">梁厝文风鼎盛,自宋至清,共出进士27人,史有“无梁不开榜”之美誉。历代名臣辈出,如梁章钜、梁鸣谦、梁序昭,以及中国科学院院士梁敬魁、梁守槃,皆出自此地。</p> <p class="ql-block">耕读传家,是梁厝延续千年的文化传统。自东晋陶渊明“耕种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至元代“犁锄负在肩,牛角书束”,再到明代铁澄之“日入开我卷,日出把我锄”,耕读文化在此落地生根,晚清左宗棠亦曾题联:“积德累善,是好子弟耕田读书”,文化根脉绵延不绝。</p> <p class="ql-block">谁能想到,这片如今静谧的村庄,昔日曾是孩童嬉戏的乐园。旧时巷弄中,清脆笑声回荡,孩童追逐的身影,或蹲于墙角,凝视青石板路,将家家户户温情串联。</p> <p class="ql-block">让森林走进城市,用绿色拥抱世遗。福州在保护古树名木的同时,结合闽派园林特色,营造新绿景观,形成古树、古街、古厝与新绿交相辉映的历史文化街区。山水林城相融共生,展现“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地,让市民尽享绿色福祉,也让世界看见有福之州的高颜值与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独白》</p><p class="ql-block">作者以纸张折叠堆积为意象,象征知识与经验是文化与遗产传承的瑰宝。</p><p class="ql-block">(中国福州国际雕塑艺术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