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培:赋能骨干教师的逐梦征程——“国培计划(2025)”郏县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语文培训之六

董俊伟

<p class="ql-block">  在教育的广袤星空中,有一群人,他们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对教育的热忱,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国培计划(2025)”郏县县级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小学语文培训。这是一场智慧的碰撞,一次心灵的洗礼,更是一段为了梦想而不懈奋斗的征程。在这里,来自郏县的骨干教师们汇聚一堂,共同探索教育的奥秘,追寻教育的真谛。</p> 上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申宣成《“名师成长三项修炼”之如何做课例研究》 <p class="ql-block">  在杭州师范大学申宣成教授的讲座中,这位参与课程标准修订的专家结合亲身经历,并用一系列鲜活的课例,向我们展示了教学评一致性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路径,强调了课例研究的必要性。这场讲座不仅让我们理解了教学评一致性的理论内涵,更让我们看到了实现这种一致性的具体方法和可能遇到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申教授笑容可掬、幽默风趣、循循善诱,通过与台下老师的高效互动,深度剖析,精准地剖开了教师专业成长瓶颈的症结,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  申教授以于永正《新型玻璃》、张祖庆《祖父的园子》等课例研究,为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提供了明确导向。</p> <p class="ql-block">  更值得关注的是,申教授设计播放教学视频,分组讨论交流,亲切可感,这种课程目标的具象化过程,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前提。</p> <p class="ql-block">  这场讲座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评一致性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它要求我们打破教、学、评相互割裂的传统惯习,构建三位一体的新型教学范式。申教授通过课例研究架起的这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不仅指明了方向,更提供了具体可行的实践工具。作为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以研究的姿态投入教学实践,在每一个课例的打磨中追求三者的动态平衡,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地生根。</p> 下午:河南基础教研室主任、正高级教师丁亚宏《依标扣本——提高教学评价能力》 <p class="ql-block">  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丁亚宏主任的《依标扣本——提高教学评价能力》讲座中,既有对语文教育本质的哲学思考,又有对命题技术的精准把握,更有对教学评一致性在语文学科落地路径的系统设计。这场思想盛宴不仅澄清了许多模糊认识,更为破解语文教育中长期存在的"教考分离"、"学用脱节"难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p> <p class="ql-block">  丁主任开篇便直指当前语文素养培养的困境:"我们常常把'语文素养'挂在嘴边,却少有人能说清它的具体内涵和表现特征。"讲座中,丁主任系统化的素养框架,使原本抽象的语文素养变得可观察、可测量、可培养。尤为珍贵的是,丁主任结合新教材单元提示、课后问题、古诗文等文本,具体演示了如何在不同文体的教学中落实这些素养指标,为一线教师提供了清晰的操作指南。</p> <p class="ql-block">  "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最大的挑战不是技术,而是教师的专业认知升级。"丁主任建议教师建立"教学评一致性反思日记",定期审视目标、活动、评价的匹配度,在持续改进中实现专业成长。</p> <p class="ql-block">  丁亚宏主任的讲座犹如一盏明灯,让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滋养生命、启迪智慧的沃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需要以研究的姿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在目标设定、活动设计和评价创新的持续校准中,构建语文教育的新样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精神底子。</p> <p class="ql-block">  国培(2025),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如同一股清泉,滋润着我们求知的心田。我们将继续前行!</p>